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早期国家与社会的变革 > 动荡的春秋时期 > 春秋争霸 > 春秋争霸的评价
题型:综合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34 题号:20662746
春秋和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大变革时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观察下列春秋战国时期的两幅图片。

材料二   尽管这一时期社会动荡,兼并战争不断,给人民生活带来深重的灾难,但也促进了中原地区的社会转型及其与周边族群的交流与交融……为秦汉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简明中国史读本》

材料三   商鞅变法的内容
政治 1.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2.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
3.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们的管理
经济 1.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2.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3. 统一度量衡
军事 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摘编自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教材

(1)根据材料一,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的什么历史现象?
(2)根据材料二,指出这一时期兼并战争的积极作用。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商鞅变法的历史意义。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周公教成王说你得用心考察众诸侯谁纳贡,谁不纳贡。纳贡的如果礼貌不好即是侮慢王朝,等于不贡。

——范文澜《中国通史》第一卷

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

——《史记·周本纪》

材料二   春秋时期,山东诸小国为齐所并,河北、山西诸小国为晋所并,江淮、汉水诸小国为楚所并,西北诸小国为秦所并,使春秋初年百十个国家,缩减成几个大国。周边的蛮、夷、戎、狄不断袭扰中原;中原霸主也以“攘夷”相号召,与之进行斗争……华夏族与其他少数民族彼此犬牙交错,杂居共处。

材料三   枯竭的土壤,渴求生长的力量;生存的压力,能否铸就崭新的国家。探索者们开始走到一起。一个外来者,掀起改革的浪潮。一个旧制度的挑战者,为君王的信念而战。机遇、开拓、质疑、争斗,古老的秦国在变法中成长为东方霸主。

——《历史的拐点》解说词


(1)根据材料一,比较两则材料,东周时,周王室的政治、经济地位与西周初期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
(2)材料二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状况?有人说,“春秋无义战。”请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说你对春秋时期战争的评价。
(3)材料三中的“变法”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为铸就“崭新的国家”,其在经济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4)综上所述,概括这一时期的最主要特征。
2023-12-23更新 | 27次组卷
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什么重要的政治制度?该制度中最高的贵族等级被称为什么?
(2)这种制度在当时有什么积极作用?

材料二   



                         动荡的春秋时期
(3)材料二图片名为动荡的春秋时期,动荡有何表现?
(4)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以何名义进行征战?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是谁?
(5)春秋时期的诸侯争霸战争有何利弊?
2023-11-04更新 | 13次组卷
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3】中华民族同源共祖,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距今5000年左右,传说中的炎帝和黄帝部落生活在今陕西渭河流域和黄土高原一带,炎、黄部落之间不断地联合、交融,在中原地区形成了以黄帝、炎帝部落为主体的华夏族。春秋战国时期,华夏族与周边各民族加强了经济、文化的联系,他们相互学习、互相促进,使华夏族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摘编自普通高中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中外历史纲要》(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并指出华夏族形成的特点。

材料二   春秋无义战。

——摘编自《孟子·尽心下》

历史上常有这样的战争,它们虽然像一切战争一样不可避免地带来种种惨祸、暴行、灾难和痛苦,但是它们仍然是进步的战争,也就是说,它们有利于人类的发展。

——摘编自《中国通史》


(2)结合所学知识,分别用春秋时期的相关史实论证材料二的观点。

材料三

秦始皇派蒙恬修长城,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抱怨

秦朝以前,无论名义上如何,中国实际是分裂的,诸夏中国只是个笼统的概念,并没有确切的范围和实际的组织;到秦朝,中国二字有了具体的表现,它代表着一个庞大的帝国和它的土地、人民。

(3)根据材料三,指出秦朝时期民族交融的方式,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二字在秦朝的具体表现。
2023-08-27更新 | 4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