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早期国家与社会的变革 >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 改革变法 > 商鞅变法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3 题号:2102210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

——《战国策·秦策三》

材料二   秦王扫六合(六合,天地四方。扫六合,横扫天下之意),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古风》(节选)

材料三

图一                                      图二

(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根据材料一,概括“商君”在经济方面采取的措施。(不得照抄材料原文)
(2)材料二中“扫六合”完成的时间是哪一年?“扫六合”的完成有什么重大意义?
(3)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三图一A、B处的内容。秦朝在地方实行什么制度?这种制度对后世有何影响?
(4)材料三图二反映了秦朝为巩固统一采取的哪一措施?该措施有何作用?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唯物史观认为,经济是人类一切活动的基础,而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材料一


材料二   因卫鞅本为卫国公族之后,故又称公孙鞅。后封于商,后人称之商鞅。应秦孝公求贤令入秦,说服秦孝公,变法图强。秦孝公死后,受到贵族诬害以及秦惠文王的猜忌,车裂而死。               

材料三

禹城禹王亭

六字炳千秋,十四县民命

食天,尽是此公赐予;

万流归一汇,八百里青城

沃野,都从太守得来。

——四川灌县二王庙对联

石渠南北引湘漓,

分水塘深下作堤。

若是秦人多二纪,

锦帆直是到天涯。

——解缙

材料四

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渔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沈约《宋书》卷54

材料五

瓦舍者,谓其来者瓦合,去时瓦解之义,易聚易散也。

——吴自牧《梦粱录》

11—13世纪,印度洋已成了大宋商船的下……一位宋朝诗人写过一首描述泉州港贸易的诗:“苍官影里三洲路,涨海声中万国商!”——个吴钩《宋代:中国的大航海时代》

(1)从材料一的两幅图中,你能得出哪些历史信息?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商君代表哪个阶级利益?其促进农业发展的措施是什么?
(3)“禹王”主要因为哪一功绩而被后人怀念?对联中的“太守”是谁?“八百里青城沃野”主要得益于什么水利工程?诗中的“石渠”是指什么?
(4)请根据所学知识说说材料与图片分别反映了我国古代的什么经济现象?二者之间有何内在联系?
(5)“瓦舍”是一种什么场所?写出图中纸币的名称及历史地位。宋朝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什么?促使宋朝“大航海时代”来临的技术原因有哪些?
2024-03-29更新 | 20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历史学习小组进行“触摸中国王朝、展现东方文明”的主题研讨活动。邀请你参加。
【朝代脉动】

材料一:

       

图一 商王汤

        

图二 周武王


(1)图一人物于约公元前1600年灭掉了哪个王朝?图二人物建立了哪一制度巩固统治?
【社会转型】

材料二:战国时期兼并战争日益剧烈,各国为了富国强兵,纷纷开展政治、经济、军事、社会制度改革。变法运动成为战国时期的一股潮流,推动了社会转型。其中,秦国的商鞅变法效果最为显著……商鞅变法顺应历史潮流,是战国时期持续时间最长、涉及面最广、改革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

——选自《中外历史纲要》


(2)根据材料二写出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通过哪一种方式推动了社会转型。并写出商鞅变法的特点。(写出一点即可)
【权力变化】

材料三:公元前350年,商鞅以孝公迁都至咸阳为契机,将原本分散的小乡、邑等自然聚落编制在一起,由国君派出官吏进行管理,职位不世袭。这种县制的推行把分散的权力汇聚到国君手中。

——选自《中国通史》


(3)根据材料三回答,秦国的权力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国家统一】

材料四: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实力超过东方六国,具备了统一六国的条件。秦王嬴政即位后,委以重任,并及时听取建议,秦国发动强大的攻势,开始了灭六国、统一全国的战争。秦国的军队势如破竹,秦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

——选自《历史七年级》


(4)根据材料四概括商鞅变法和秦统一全国之间的关系。
(5)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从以下两个观点中选择一个加以论述。(要求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观点一:商鞅变法使秦国富强起来。
观点二:改革推动社会发展。
2024-03-13更新 | 36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鼓励农民开垦荒地,努力种田和织布的可以免除徭役和赋税,弃农经商或因懒惰而贫穷的,连同家属罚作奴婢;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奖励打仗有功的人;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编定户口,五家为伍,十家为什,相互监督,一家犯法,邻里如不告发,则十家连坐。

材料二: 旧贵族由于既得利益受到损害,他们与太子串通一气,诽谤他。他被诬陷“谋反”,惨遭“车裂”而死。他虽遭不幸,但新法仍继续推行,秦的国势日趋强盛。


(1)上述材料从内容和结果两个方面反映了我国古代哪一次著名的变法?这次变法的目的是什么?
(2)为便于记忆,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材料一中的四项内容。
(3)材料二中的哪句话说明这次变法取得了成功?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这次变法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2021-12-11更新 | 3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