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早期国家与社会的变革 > 中华文化的勃兴 > 百家争鸣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62 题号:6855588
十九大报告强调: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思想经典】

材料一

学派

代表作品

“诸子百家”之言(摘选)核心思想

道家

《道德经》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儒家

《论语》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北极星),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墨家

《墨子》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

法家

《韩非子》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故以法治国,举措而已矣。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请选择各家的主张,将对应的序号填入上表的空格内。
①以法治国     ②兼爱非攻     ③以德治国     ④无为而治

材料二        自古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唐太宗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说明唐太宗的民族政策是什么?
【文学经典】

材料三        唐、家以后商业和货币经济的飞发展,随着科举制的完善,平民士子逐步登上政治舞台……中国绘画艺术的技法风格到了宋代达到空前绝后的程度,代表作如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六朝以来盛行不衷的诗歌在唐朝达到了高峰,代表人物有李白、   等,诗歌衰落了,脱胎于唱曲的词却兴盛起来,代表人物如   等。词后来日益僵化,而歌曲代之而起,后来,戏曲与小说发展成为高度成熟的杂剧和小说,明代有《三国演义》《水浒传》和   。清代小说家曹雪芹的代表作品是   。这种大众文艺的兴起,显然与教育程度和中国文化的都市化程度有着密切的关系。

——摘编自《费正清中国史》


(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从材料中的序号,为其填上合适的内容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促使阶级关系出现新变化,旧的贵族等级体系开始瓦解,新兴的士阶层崛起。他们提出了自己的政治社会主张和要求,企图影响现实政治……孟子认为人性本善,提倡“仁政”……墨家的代表墨子提倡节俭,主张“兼爱”“非攻”…法家的代表韩非主张以法为工具管制国家……

——选自《中外历史纲要》(上)

材料二   董仲舒把儒家思想与当时的社会需要相结合,并吸收了其他学派理论,创建了一个以儒学为核心的新的思想体系,深得汉武帝的赞赏。

汉武帝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思想上,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

——选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上)

材料三   唐代儒学较多地吸取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而盛行于唐代的佛教,既有本土发展起来的禅宗,也有从天竺引进的法相宗,还有中印合璧的天台宗等。唐代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形象,是印度的乾达婆、希腊天使和道教羽人等多元文化因素的混合物。唐代大型歌舞剧《羽衣霓裳舞曲》,则源于印度的婆罗门曲,并含有胡旋舞等中亚歌舞元素。

——张国刚《唐代开放与兴盛的当代思考》等


(1)依据材料一,概括材料中的思想主张。
(2)依据材料二,说说汉武帝尊崇儒术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3)依据材料三,概括唐代思想文化的特点。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与哪些因素有关?
2020-05-16更新 | 50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治大国,若烹小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孔子曰:“所重:民、食、丧、祭。宽则得众,信则民任焉。”

——半部《论语》治天下——看孔子的治国之道


(1)根据材料一中孔子的言行和所学知识,概括孔子的治国之道。

材料二   他(秦始皇)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公元前127年时,汉皇帝又下了一道法令,规定嫡长子只可继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于是,封地不断缩小,其重要性也不断下降,仅仅成为大地产。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汉在地方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这些措施有何共同目的?

材料三   唐太宗曾对大臣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共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饮而身毙。”他还常引用古人的话:“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唐太宗为了避免“覆舟”在经济上和用人上采取的措施各1条,结果如何?

材料四   大事年表

时间

事件

1653

顺治帝赐予西藏佛教首领达赖五世金册、金印和“达赖喇嘛”封号

17世纪后期

康熙帝三次亲征,平定蒙古族准噶尔叛乱势力

1713

康熙帝册封西藏另一位佛教首领“班禅颜尔德尼”封号

1727

设置驻藏大臣,监督西藏地方政务

18世纪中期

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置伊犁将军管辖新疆地区

1793

清朝颁布《软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确定了金瓶掣签制度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请归纳出清朝对边疆地区管理的主要方式。它们的共同作用是什么?
(5)你从以上的国家治理中受到了什么启发?
2022-08-25更新 | 35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伴随着社会大变革,中华文化开始勃兴,古代先贤纷纷著书立说,在思想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诸子各陈其说,形成了不同的学派。


(1)根据材料一,指出“百家争鸣”的局面出现的原因。

材料二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观园中,诸子百家熠熠生辉,儒道释和谐共生……毫不夸张地说,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上有大智,在科学上有大真,在伦理上有大善,在艺术上有一大美。

——《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力量》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儒家学派为例说明“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上有大智,在伦理上有大善”。
2023-02-25更新 | 2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