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微观现象解释
解析
| 共计 199 道试题
1 . 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在学完第三单元后,做了如下实验,请你一起参与实验探究。
   
【实验一】
(1)①在盛有少量蒸馏水的烧杯中滴加1~2滴无色酚酞试液,再向烧杯中滴加浓氨水,搅拌观察溶液颜色____________
②另取甲、乙烧杯,分别装20mL蒸馏水,然后分别滴加几滴酚酞试液,按图Ⅰ实验,观察到甲烧杯现象是 ______,由该实验得出结论:______
【实验二】
在进行实验一时同学们闻到了一股难闻的刺激性气味,于是小明对原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各滴入1~2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观察溶液颜色。在A、D试管中分别加入2mL浓氨水,并将D试管放置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观察几分钟。
(2)①通过实验二可以得出结论:______
②改进后实验二的优点是______(任写一点)。
【实验三】
(3)如图Ⅲ所示,小丽在一个玻璃容器中加入100mL水,然后在容器外壁沿液面划一条水平线。小丽用玻璃棒搅拌,过一会儿发现糖块溶解______(填“上升”或“下降”)了。该实验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 ______
2023-11-01更新 | 177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北省宜昌市第九中学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
2 . 小红同学进行如图所示实验,证明分子的性质实验。

实验1:将含有酚酞的蒸馏水分别盛于A、B两个小烧杯中,另取一个小烧杯C,加入约5mL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罩住A、C两个小烧杯,小烧杯B置于大烧杯外。
(1)一段时间后烧杯A中的溶液表面变红,C烧杯中溶液没变红,说明______
(2)烧杯B中的作用______
实验2:
(3)空气和水都能被压缩,但空气更容易被压缩,从分子的角度说明原因______
2023-11-01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顺义区牛栏山第一中学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
3 . 图Ⅰ是小丽按课本进行的一个化学实验,在实验时同学们闻到了一股难闻的刺激性气味。于是小爽对原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装置如图Ⅱ。

【实验操作】
a.向B、C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5mL的蒸馏水,各滴入1-2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观察溶液颜色。
b.在A、D试管中分别加入2mL浓氨水,立即塞上带导管的胶塞,按实验图Ⅱ连接好,并将D试管放置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观察几分钟。
【分析讨论】
(1)实验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
(2)改进后的实验与改进前的实验相比优点是______
(3)与实验Ⅰ相比,改进后的实验Ⅱ还可以得到的实验结论是______
2023-11-01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榆树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期中化学试题
4 . 图1是小红按课本进行的一个化学实验,在进行实验时我们都闻到一股难闻的刺激性气味,小明于是对原实验进行了重新设计,如图2,实验装置如下:
   
改进后的实验操作:
Ⅰ.向盛有20mL蒸馏水的烧杯中滴入3-4滴无色酚酞溶液,搅拌均匀,观察溶液颜色。
Ⅱ.取少量上述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慢慢滴加浓氨水,观察现象。
Ⅲ.在B、C试管内分别倒入5mL烧杯中的酚酞溶液(烧杯中剩余的酚酞溶液用于实验中作比较)。然后在空烧杯中倒入适量的热水备用。另在A,D试管中分别倒入2mL浓氨水,立即用带橡皮塞的导管按实验图2连接好,并将D试管放置在热水中,观察几分钟,
请回答:
(1)进行操作I、Ⅱ的实验目的是___________
(2)操作Ⅲ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
(3)由此可以得到的有关分子的结论是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
(4)对比改进前的实验还有一个优点是___________
2023-11-01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第九十七中学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
5 . 某兴趣小组做如图实验探究粒子的运动。请回答实验中的有关问题。(已知:浓氨水极易挥发,产生难闻的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氨气密度小于空气。)

(1)如图1所示,注射器内封闭一段空气,右手堵住注射器口,左手向内推,发现注射器内气体被压缩了,说明___________
(2)如图2所示,烧杯C装入浓氨水,A、B盛放滴有无色酚酞试液的蒸馏水,一段时间后烧杯A___________,烧杯B、C无明显变化;说明___________,烧杯B的作用是___________
(3)图3实验中用胶头滴管吸取少许浓氨水,将其滴入T形三通管的细弯管处,然后用橡皮帽封闭管口。一会儿,观察到___________(填“ba”或“bc”)段纱布条先变成红色。加热图3的浓氨水处,纱布条和原先比,更快变红,说明___________
(4)图3实验与图2实验对比,改进后的优点是___________(写1点)。
(5)图4实验中,氨气极易溶于水形成氨水,氨水能使酚酞试液变红,则如图实验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
2023-10-31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杏东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检测化学试题
6 . 某同学设计如图实验装置探究“分子的性质实验”。

(1)图Ι是按课本进行的一个化学实验,他所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乙烧杯放有酚酞溶液的目的是______,此实验说明分子______
(2)但是在实验时同学们闻到了一股难闻的刺激性气味,于是小明对原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装置如图Ⅱ,并进行如下操作:B处放置滴有酚酞溶液的滤纸,用注射器注入少量浓氨水,一段时间后,观察到B处的现象是______。对比改进前的实验,改进后实验的优点是______
2023-10-31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津南区四校联考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题
7 . 某兴趣小组探究分子的特性时做了以下三组实验。(已知:碱性溶液能使酚酞变红,而氨水呈碱性,打开盛装浓氨水的试剂瓶时能够闻到强烈刺激性气味),请回答实验中的有关问题:

(1)将烧杯中的酚酞溶液分别倒入A、B两个小烧杯中,另取一个烧杯C,向其中加入约5mL浓氨水。用个大烧杯罩住A、C两个小烧杯,烧杯B置于大烧杯外(如图乙),观察几分钟,烧杯A、B发生的现象分别是_______,这一现象说明_______,B烧杯的作用是_______
(2)乙同学将实验进行改进(如图丙)后进行有关分子性质的探究实验:在试管中的滤纸条上相间滴有无色酚酞溶液,试管口塞上一团蘸有浓氨水的棉花,试管中看到的现象_______
(3)丙同学设计实验如图丁所示,在一个玻璃杯中放入约50mL水,向水中放入一大块糖块,在容器外壁沿液面画一条水平线,当糖块消失后,液面比水平线_______(填“高”“低”或“相平”),这一现象说明了_______
2023-10-31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北辛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化学试题
8 . 为探究分子的运动及影响分子运动速率的因素,某同学设计了以下三种实验方案,请回答有关问题。
(1)【实验方案一】如图1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
(2)【实验方案二】如图2、图3。

图中无色透明塑料瓶的材质、大小、形状完全相同,瓶内用细线固定有用滤纸折叠成的大小和形状相同的小纸花,小纸花上都均匀喷有酚酞溶液,按照图4的操作方式分别用注射器向图2和图3的塑料瓶中同时注入5滴浓氨水,然后将针孔处密封,再将两个塑料瓶分别同时放入等体积的冷水和40℃的热水中。图2、图3采用______实验的方法,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
【实验结论】上述实验证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且分子的运动速率与_____有关。
(3)【实验方案三】如图5。

已知:浓盐酸能挥发出氯化氢气体,氨气和氯化氢气体反应生成白烟。氨分子的质量比氯化氢的质量小。
用长柄V形玻璃管进行实验,向左、右两端的V形玻璃管口分别同时滴入等量的浓氨水和浓盐酸,塞紧橡皮塞。
过一会儿后,从图5中观察到有白烟产生且位置偏右,多次试验均如此,由此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分子质量越______(填“大”或“小”)分子运动得越快。用文字(或符号)写出反应的表达式______
2023-10-30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赤峰市红山区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化学试题
9 . 某兴趣小组探究分子的特性时做了以下三组实验。

实验一:已知碱性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而浓氨水呈碱性,打开盛浓氨水的试剂瓶时能够闻到强烈刺激性气味。请回答实验中的有关问题:
(1)甲同学用小烧杯取约
蒸馏水,向其中滴入5~6滴酚酞溶液,搅拌均匀,溶液的颜色无明显变化。如图1所示,取上述溶液置于试管中,向其中慢慢滴加浓氨水,观察溶液颜色变红。将烧杯中的酚酞溶液分别倒入A、B两个小烧杯中,另取一个烧杯C,向其中加入约
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罩住A、C两个小烧杯,烧杯B置于大烧杯外(如图2所示)。几分钟后观察烧杯A、B中的现象分别是_______,这一实验中B烧杯的作用是_______
实验二:
(2)乙同学将实验一进行改进(如图3所示)后进行有关分子性质的探究实验:在试管中的滤纸条上相间滴有无色酚酞溶液,试管口塞上一团蘸有浓氨水的棉花,试管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该现象说明分子的特性是_______
如图5所示,某同学在玻璃管两端分别放入蘸有浓氨水和浓盐酸的棉花团,发现C处产生的白烟较多。查阅相关资料可知:①浓氨水能挥发出氨气,浓盐酸能挥发出氯化氢气体,二者接触反应会产生白烟(即氯化铵固体);②由于分子质量小,所以化学上引入了分子的相对质量来表示分子的质量,即相对分子质量;③氨气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7,氯化氢的相对分子质量是36.5。
(3)由此可知,分子的运动速率与相对分子质量的关系是_______
实验三:
(4)丙同学设计实验如图4所示,在一个玻璃杯中放入约
水,向水中放入一大块糖块,在容器外壁沿液面画一条水平线,当糖块消失后,液面比水平线_______(“高”、“低”或“相平”),这一现象说明分子的特性是_______
(5)通过以上实验,对于易于挥发的药品,应该_______保存。
2023-10-30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来宾市忻城县民族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阶段性自主评估训练(一)化学试题
10 . 如图甲是小红按课本进行的一个化学实验,在进行实验时我们都闻到一股难闻的刺激性气味,于是小明对原实验进行了重新设计,如图乙实验装置。

(1)小明利用图乙实验装置进行操作:A、B试管中各有一团用无色酚酞溶液湿润过的棉花,实验前止水夹处于关闭状态。实验时,将少量浓氨水滴在A试管的棉花上,观察到白色棉花变红。再打开止水夹,几秒钟后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
(2)与图甲比,改进后图乙所示实验的主要优点是________(写一条)。
(3)同学们经过讨论后认为,图甲、图乙所示装置虽然能证明分子的性质,但不能证明影响分子性质的因素,于是又设计了如图丙、丁所示的装置并进行操作实验,几分钟后看到的现象是B、D中棉纱布均变红,且B中棉纱布的变红速率比D要_____(填“快”或“慢”)。通过该实验现象说明了________
2023-10-30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第二十三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