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微观现象解释
解析
| 共计 199 道试题
1 .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请同学们观察以下实验装置并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观察到烧杯_______变模糊。
(2)图1实验说明_______
(3)图2中观察到烧杯_______变红。
(4)图2实验证明_______
2023-11-20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合浦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
2 . 某同学为了探究微观粒子的相关性质,设计如图1所示的实验。待传感器开始工作后,打开中间的弹簧夹,使两端联通,记录数据变化如图2所示。请仔细观察两图后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能够证明分子在不断运动,请写出得出该结论的证据__________
(2)根据该实验结果可以得出氧气分子和二氧化碳分子运动速率更快的是__________;你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
2023-11-20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
3 . 某兴趣小组探究分子的特性时做了以下二组实验。
【实验一】已知:碱性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而氨水呈碱性,打开盛浓氨水的试剂瓶时能够闻到强烈刺激性气味。请回答实验中的有关问题:

(1)甲同学用小烧杯取约40mL蒸馏水,向其中滴入5~6滴酚酞溶液,搅拌均匀,溶液的颜色无明显变化,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
(2)如图1所示,取上述溶液置于试管中,向其中慢慢滴加氨水,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是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通过上述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
(3)将烧杯中的酚酞溶液分别倒入A、B两个小烧杯中,另取一个烧杯C,向其中加入约5mL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罩住A、C两个小烧杯,烧杯B置于大烧杯外(如图2所示)。观察几分钟,烧杯A、B发生现象分别是_______,这一现象说明_______
【实验二】
(4)乙同学将实验一进行改进(如图3所示)后进行有关分子性质的探究实验:在试管中的滤纸条上相间滴有无色酚酞溶液,试管口塞上一团蘸有浓氨水的棉花,试管中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如图所示,某同学在玻璃管两端分别放入蘸有浓氨水和浓盐酸的棉花团,发现C处产生的白烟较多。
(5)查阅相关资料可知:已知①浓氨水能挥发出氨气,浓盐酸能挥发出氯化氢气体,二者接触反应会产生白烟(即氯化铵固体);②由于分子质量小,所以化学上引入了分子的相对质量来表示分子的质量,即相对分子质量。③氨气分子的相对质量是17,氯化氢分子的相对质量是36.5。由此可知,分子的运动速率与相对分子质量的关系是_______
2023-11-20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张家界市慈利县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
4 . 某兴趣小组设计以下实验,探究分子运动的有关情况,请回答实验中的问题:

(1)按图1进行实验时,有明显现象的烧杯是______(填“甲”或“乙”)。
(2)按图2进行实验时,在A试管中倒入适量浓氨水,B试管中放入一张滴有酚酞溶液的滤纸,立即用带橡皮塞的导管按图2连接好。
①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
②小明发现图2实验完成需较长时间,他加热试管A,很快就观察到了现象,这说明______
③实验结束后,小红发现滤纸放在空气中一会儿后颜色消失了,因为浓氨水______
④对比图1的实验,图2实验的优点是______
(3)探究分子的运动速率与相对分子质量的关系:浓氨水能挥发出NH3,浓盐酸能挥发出HCl气体,两种气体接触发生反应会产生白烟。如图3所示,在玻璃管两端分别放入蘸有浓氨水和浓盐酸的棉花团,实验时观察到E处产生的烟较多。由此可得出结论是______
5 . 为充分认识微粒的性质,实验小组开展了以下实验。查阅资料:酚酞遇到浓氨水变为红色;

(1)实验Ⅲ看到 A 中液体的现象是______,得出的有关微粒性质的实验结论是______, 为了使实验结论可靠,该兴趣小组增加了 B 烧杯,你认为 B 烧杯的作用是______
(2)为进一步探究微粒的性质,实验小组同学做了如图A、B、C 三个装置的实验:

①若实验过程操作均无误,将会观察到的现象是:小试管中的无色酚酞变红速度最快的是______,不变色的是______。(填字母代码)
② 通过实验 B、C,你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6 . 为探究分子的运动及影响分子运动速率的因素,某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请回答有关问题。

如图所示,用滤纸折叠成的小纸花上都均匀喷有酚酞试液,按照图一的操作方式分别用注射器向图二和图三的塑料瓶中同时注入5滴浓氨水,然后将针孔处密封,再将两个塑料瓶分别同时放入等体积的冷水和的热水中。
(1)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
(2)该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有______
2023-11-06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莲花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
7 . 某实验小组利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利用图一装置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红磷熄灭后集气瓶中剩下的气体主要是______,根据现象说明该气体化学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打开弹簧夹后水面没有上升至“1”刻度处,可能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两点)。
(2)利用图二实验探究分子的运动,实验中可观察到_______(填“甲”“乙”或“丙”)烧杯中溶液变红,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3-11-05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江津区12校联盟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
8 . 利用实验探究分子运动现象,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1的实验现象是______
(2)实验2如下操作:分别用两支胶头滴管吸入约1mL浓氨水,立刻用单孔橡皮塞固定,如图将橡胶塞塞入试管中,并将B试管放置在盛 有热水的烧杯中,同时挤压胶头滴管,观察几分钟。实验2的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_;实验2得出关于分子的结论是____________
(3)请举生活实例,验证实验2得出的结论______
2023-11-04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新乡市新乡县新时代学校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B卷)
9 .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学习了分子的性质后。做了如下实验,请你一起参与实验探究。

实验一:按图1实验。
(1)观察到②烧杯中的现象是_____,由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
实验二:在进行实验一时同学们闻到了一股难闻的刺激性气味,于是小明对原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装置如图2.向B、C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5mL的酚酞溶液,向A、D两试管中分别加入5mL浓氨水,立即用带橡皮塞的导管按图2连接好,并将D试管放置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观察几分钟。
(2)通过实验二可以得出结论:_____
(3)改进后实验二的优点是_____。(任写一点)
实验三:如图3所示,小丽在一个玻璃容器中加入100mL水,并向水中放入一块蔗糖、然后在容器外壁沿液面划一条水平线。小丽用玻璃棒搅拌,过一会儿发现糖块溶解,观察到现在的液面比原来划的水平线下降了。
(4)通过实验三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_____
2023-11-02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县北片区联考名校调研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
10 . 某兴趣小组做以下实验探究分子不断运动,请回答实验中的有关问题。
   
(1)能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的现象为______
(2)依据上述现象,可推断出氨水的一条物理性质______
(3)设计左、右两个对比实验的目的是______
2023-11-01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课堂例题(人教版)第三单元 课题1分子和原子A卷2023-2024九化同步课题例题与随堂检测AB卷(人教上册)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