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微观现象解释
解析
| 共计 199 道试题
1 . 某兴趣小组在做分子运动探究实验。邀你参与探讨相关问题。
   
(1)实验Ⅰ:在盛有少量蒸馏水的小烧杯中滴入2~3滴酚酞试液,再向其中滴加浓氨水。由实验得出的结论有:
______
______
(2)实验Ⅱ(如图甲所示):烧杯B中的现象是______;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______
(3)为使实验结论准确可靠,兴趣小组设计实验Ⅲ(如图乙所示)作为对比实验。你认为有无必要______,理由是______
2 . 有趣的改进实验
实验一:研究温度对微粒运动速率的影响。
同学们进行图 1 所示实验时闻到氨气强烈的刺激性气味。于是对实验装置进行改进(如图 2)。

【实验操作】
步骤一:向 B、D、F 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 5mL 的蒸馏水,各滴入 1~2 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观察溶液颜色;
步骤二:向 A、E 试管中分别加入 2mL 浓氨水,立即用带有橡皮塞的导管按图 2 连接好,并将 E 试管放置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观察几分钟。
【分析讨论】
(1)图 1 实验中能观察到湿润的酚酞试纸变______色。
(2)改进后的实验中使用了 F试管,对比 B或D,F 的作用是______
(3)步骤二中将 E 试管放置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B、D 试管的现象是______,由此说明______
实验二:利用如下图装置进行“硫燃烧”的实验。

(4)用气卿(能不断鼓入空气的装置)不断地向弯型具支试管中鼓入空气,同时用酒精灯给硫粉加热至燃烧,移去酒精灯,可观察到______
(5)然后停止鼓入空气,再用酒精灯给高锰酸钾加热,使硫在纯氧中继续燃烧,观察到______火焰,写出实验中硫磺燃烧的表达式(文字或符号皆可):______
(6)该实验的目的是______。你推断烧杯中的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______
3 . 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结合下图实验回答问题。

(1)在实验一中,集气瓶中水的作用是_________
(2)在实验二中,要证明呼出的气体比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高的操作是_________
(3)在实验三中,观察到______(填序号)烧杯中溶液变红,用分子观点解释变红的原因为__________
4 . 明确宏观现象的微观本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请从微观角度解释:
(1)使用酒精对物品进行擦拭消毒,附近也能闻到酒精气味_______
(2)分别压缩密封在针筒内等体积的空气和酒精,装有空气的针筒容易被压缩,而装酒精的难被压缩_______
(3)液态酒精和酒精蒸汽都可以燃烧_________
(4)在保鲜袋中加入少量酒精,排出袋内空气后封闭,放在热水中保鲜袋迅速鼓起_________
2022-11-09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烟台市牟平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
5 . 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进行有关分子性质的探究实验:

(1)实验I中,观察到烧杯_____(填“甲”或“乙”)中溶液变红色,说明分子_____
【提出问题】为什么实验I中另一烧杯内液体不变红色,某同学提出可能与分子运动速率有关。
探究一:分子运动速率与温度的关系
【进行实验】实验Ⅱ中,用注射器抽取30mL浓氨水,连接装置。打开止水夹,推动注射器的活塞将浓氨水通过导管挤入装置下端两侧玻璃管内,并迅速将装置下端玻璃管底部同时浸入盛有等体积的热水和冷水的烧杯中。
(2)实验过程中,观察到______(填“左侧”或“右侧”)玻璃管内湿润的酚酞滤纸条自下而上变红的速率加快,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探究二:分子运动速率与分子质量的关系
【查阅资料】
①浓盐酸会挥发出氯化氢气体,浓氨水会挥发出氨气,两种气体反应会产生白烟,即生成白色固体氯化铵;
②氯化氢分子质量大于氨气分子质量。
【进行实验】组装实验Ⅲ装置,在玻璃管左右两端分别放置浸有浓氨水和浓盐酸的棉花,观察现象。
(3)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玻璃管C处产生的白烟较多,说明氨气分子的运动速率比氯化氢分子___________(填“快”或“慢”);由此可得出分子质量对分子运动速率的影响是______
【实验拓展】
(4)如图所示装置为“碘锤”,加热密封锤形玻璃泡内的碘颗粒,观察到玻璃泡内充满紫红色碘蒸气。从微观角度解释加热后碘锤中充满紫红色碘蒸气的原因_______
2022-11-09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延安市洛川县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
6 . 某兴趣小组设计并动手完成下图所示的实验,请回答有关问题:
【资料:氨气密度比空气小】

(1)小连同学做了图Ⅰ的对比实验,取两支大小相同的注射器,分别吸入等体积的空气和水,用手指顶住注射器末端的小孔,将活塞慢慢推入,发现空气更容易被压缩,该实验从微观角度证明了____
(2)小江同学用图Ⅱ实验探究分子的知识,观察到乙烧杯中的酚酞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该实验从微观角度证明了_______
(3)小组同学讨论后,共同设计了如图Ⅲ装置继续探究微粒的相关知识。在实验中观察到____(填“a”或“b”)处的棉花团先变成红色。微热 V 型管处的浓氨水,发现棉花团变红的速率会_______(填“变慢”或“加快”)。
(4)图Ⅲ实验与图Ⅱ实验对比,改进后的优点是_______
7 . 探究物质性质与变化。

          
(1)实验一中的现象是____
(2)实验二中先滴入浓氨水,一段时间后,再滴入浓盐酸。滴入浓盐酸后观察到的现象是:①集气瓶中从下至上出现白烟;②____
(3)微观上,说明微粒具有的性质是____。宏观上,从物质的性质或变化的角度分析,你得出的结论是____(写一点)。
(4)实验二避免了实验一的不足,改进后的优点有____。(写一点)
2022-11-07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黄骅市第三中学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
8 . 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分子的运动情况,在课本实验图甲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如图乙进行实验一和实验二:
在T形管的粗玻璃管里,固定一根湿润的酚酞滤纸条,完成下列实验。
实验一:将浓氨水加入左侧试管中,3分钟后观察到ba段滤纸条先变红。
实验二:换一根湿润的酚酞滤纸条,微微加热试管,观察。

(1)图甲可观察到现象是________
(2)实验一说明相同条件下氨气的密度比空气_______(填“大”或“小”)。
(3)实验二现象为________,对比实验一和实验二可得出结论是_________
(4)实验中使用气球目的是为了________
(5)图甲实验与图乙实验对比,改进后的优点是________
2022-11-07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
9 . 某化学兴趣小组做以下实验探究分子的运动,回答实验中的有关问题。(温馨提示:酚酞是一种酸碱指示剂,遇到碱性物质变红,遇中性物质或酸性物质不变色,氨气易挥发,易溶于水,氨水呈碱性,蒸馏水呈中性。)

(1)实验1:在盛有少量蒸馏水的小烧杯中滴入2—3滴酚酞试液再向其中加浓氨水,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由实验1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2)实验2:烧杯B中的现象是_________,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
(3)为使实验结论准确可靠,兴趣小组设计实验3来做对比实验,你认为有无必要________(填“有”或“无”),请说明理由________
10 . 根据下列装置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仪器①的名称是________
(2)A装置用于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发生反应的表达式为________。试管口还需要加一团棉花,目的是________。若用装置E收集氧气,氧气应从________(填“a”或“b”)管通入。如果选用C装置收集完气体后,测得其纯度明显偏低,原因可能是________(填字母)。
A.高锰酸钾中混入了二氧化锰                    
B.收集前,集气瓶中未注满水
C.收集后,集气瓶中仍有少量水             
D.未见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就开始收集
(3)小强同学利用图2测定生成的氧气体积。若读取氧气的体积时仰视读数,所得读数较实际体积_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4)欢欢同学设计如图3实验装置来探究微粒的性质:

①图F和图G中都有一个相同现象即________,该实验说明分子在________。试写出图G装置较图F装置的优点:________
②已知相同条件下,分子质量越大,运动速率越慢;分子质量越大,气体密度越大。图H实验中浓氨水挥发出氨气,浓盐酸挥发出氯化氢气体,两种气体相遇形成白烟。实验时发现长玻璃管的a处最先出现白烟,据此可知氨分子的质量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氯化氢分子的质量。再取一根V型玻璃管,开口向上竖直放置,在左右两端同时塞入分别滴有浓盐酸、浓氨水的脱脂棉,再塞紧橡皮塞。稍后,在靠近浓氨水的一端最先出现白烟,如图I。图I实验中,最先出现白烟的位置与图H实验相反,说明相同条件下________
2022-11-06更新 | 10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无锡市梁溪区江南中学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