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初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526 道试题
1 . 【科技改变生活】

材料一     机器都在执行着一种新的规律,纺工不再像过去那样在家里无拘无束地摇车纺纱了,织工也不能像过去那样在家里自由自在地投梭织布了。现在,他们必须在工厂中按照没有生命疲倦的机器设备所确定的速度工作。

——摘编自E.E.里奇《剑桥欧洲经济史》

材料二   我国对外开放带来诸多战略效应:对外开放解决了中国作为一个后发国家在现代化启动初期面临的资金短缺、技术落后等难题,带来了先进的管理经验,提供了有效的经济制度供给,促进了中国的经济发展,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对外开放成为一种普遍接受的价值观念,加快了中国的社会结构转型,开阔了人们的视野,培育和塑造了当代中国人的现代品格。

——摘编自门洪华《从对外开放到全面开放——关于我国对外开放三十年后的若干总结》

(1)根据材料一,归纳工业革命导致的生产方式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从至少两个角度评价这一变化带来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对外开放带来的战略效应。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对外开放的首次实践。
2024-06-14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九年级6月中考模拟历史试题
2 . 【中国近代体育的发展】

材料一   西学东渐后,教会学校中首先开展了体育运动。……风气所及,中国官办学堂中出现近代体育活动。洋务运动时期,当时称“操课”或“体操科”。……但当时开展体育活动的,基本上是军事学堂,目的是提高军事院校学生的体能。

-李长莉等著《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史》

材料二   在这一历史时期(维新变法时期),日本体育模式开始对近代中国发生重要影响。……赴日考察的士人往往特别推崇日本在非军事普通学校中也大力提倡体操。……沈翊清认为,普通学校学生广泛练习体操,是国家军事强大的重要原因。……罗振玉认为:“盖立此竞争之世界,若人民身体孱弱……”

--张晓军《近代国人对西方体育认知的婚变(1840-1937)》

材料三   民国时期学校学生课外体育运动。

学校课外体育运动概况
浙江省立杭州高级中学星期一至星期五下午四时十五分至五十止,强制学生进行球类组、掷重组、跳跃组、径赛组、游泳组、器械组、国术组、溜冰组的课外运动。
复旦大学中学部为将体育普及于全校,专门设立老爷足球队(注:老爷指日日伏案、不往操场运动的同学),专供其练习。
湖北省立第八中学1929年举行第二届秋季运动会,专门编订了运动会歌:“田赛径赛,球赛国技,发扬意志。大家准备着,打倒列强,以此为先。”

-内容来源:刘京京《理想与未来:民国时期中学生日常生活研究》

(1)依据材料一,指出洋务运动时期军事学堂开设体育课的目的。依据材料二,概括赴日考察士人的主要观点。
(2)依据材料三,归纳民国时期课外体育运动呈现出怎样的特点?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学堂重视体育课的原因。
2024-05-26更新 | 19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北省汉川市2024年5月学业水平调研考试道德与法治、历史试卷-初中历史
3 . 【中外教育】纵观古今中外,教育对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根据下面图文信息,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孔子在中国教育史上,实亦可称为开天辟地旋乾转坤一伟人。在他之后教育乃脱离政治圈转入社会而自为发展。孔子的学生,有贵族,有平民。亦有些不是好出身,不务好行业,但经孔子教育,都变为出类拔萃,传于后世的一批人物。

——摘编自《中国教育制度与教育思想》

在教育宗旨上,孟子强调“明人伦”,荀子认为教育是后天的过程,墨子突出生产劳动和科技知识的学习,韩非则积极实行教育改革、提倡法制教育等。

——《教育理论》

材料二

材料三

16世纪人文主义者认为教育可以使人成为更完善的人,教育日益走向民众。
19世纪英国生产技术的进步客观上要求劳动者必须接受必要的教育。
1833年起英国政府开始为初等教育拨款,之后款项逐年增加。
19世纪末英国官办学校达到2500所,基本实现了小学普及教育和扫除了文盲。
二战后世界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普及了义务教育。
(1)根据材料一,简述孔子“在中国教育史上,实亦可称为开天辟地旋乾转坤一伟人”的原因。并概括春秋战国时期教育思想呈现的特点。
(2)简述材料二的两幅图片相关的历史事件产生的共同作用。
(3)根据材料三表格中的内容,归纳推动近现代英国教育发展的因素。
2024-06-06更新 | 34次组卷 | 5卷引用:2024年湖北省襄阳市谷城县中考一模道德与法治·历史试卷-初中历史
4 . 【战后世界格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帝国主义战胜国根据战后新的力量对比,建立的战后国际关系新体系。《凡尔赛和约》和《九国公约》等确立了战后列强在欧洲、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各种和平条约总是由战胜国拟订,惩罚敌人是和平条约中惯用的手段。战争导致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又导致了新的战争。

——摘编自万楚蛟等《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脆弱性——从体系建制角度分析其弊端》

材料二:二战期间,美、苏召开了一系列重要国际会议,通过许多宣言、公告和协议,最终确立了国际新秩序——雅尔塔体系。它们根据自己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划定了自己的势力范围。在处置战败国时,它们吸取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教训,既要确保德国和日本不再对新的国际秩序构成威胁,又要避免强加在其身上过多的重担。它们非常重视战败国的民主建设,战后五十年间雅尔塔体系下的国际秩序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摘编自黄玉军《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与雅尔塔体系之比较》

材料三:20世纪70—90年代初期,是旧的两极化世界由动摇走向解体、新的多极化世界初露端倪的交替时期……多极化趋势,将成为未来世界新秩序的基础。它为各国提供了机会,使他们能够在国际社会表达自己的意思、希望及雄心。

——摘编自吴于靡、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下卷)》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比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与雅尔塔体系的不同点。(至少两点)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交替时期”国际力量出现的新变化。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两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国际格局所产生的共同影响。
(4)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建议。
2024-06-06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湖北省丹江口市初中毕业生适应性考试(二模)历史试题
5 . 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亘古不变的主题,更是国家繁荣富强的重要基础。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曹军官兵以为是来降的吴军,毫无防备。当来船离曹营不远时,突然同时点火,借着风力冲进曹营的船队,不仅烧毁了曹军船舰,还延及岸上营寨,烧死和落水的士兵无数。周瑜随即率领军队攻杀过来,曹军大溃,曹操带着败兵北撤。

材料三   “孝文(帝)明知     游牧故习,万不足统治中华,又兼自身深受汉化熏陶,实行汉文化衷心欣慕,乃努力要将一个塞北游牧的民族一气呵熟,使其整体的汉化。”

   ——钱穆《国史大纲》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你知道这一历史时期有哪些结束国家分裂、完成统一的朝代?材料二描述的是哪次战役?
(2)将材料三“      ”处(少数民族名称)补充完整。根据材料三,概括孝文帝实行“汉化”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试归纳魏晋南北朝时期哪些历史发展趋势?
2024-04-25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荆州市公安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大一统的王朝】

材料一:“秦朝以前,无论名义上如何,中国实际是分裂的,“诸夏”或“中国”只是个笼统的概念,并没有确切的范围和实际的组织。到秦朝,“中国”二字有了具体的表现,它代表着一个庞大的帝国和它的土地、人民。

———《中外历史纲要(下)》

材料二:

材料三:盛唐时期,政治清明,经济、文化呈现一派高度繁荣景象。唐文化可谓博大精深、兼收并蓄、泽被东西。唐朝先进的经济、文化具有巨大的吸引力,使得当时的中外交流出现了盛况空前的局面。

——《中国历史》七年级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到秦朝才有“中国”这个具体概念的原因。依据材料二,判断图一和图二为了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分别在a、b两地设置了什么管理机构。
(2)根据材料三,归纳概括唐文化的特点。唐文化影响深远,请列举一例,在我们今天的文化生活中展现出来唐文化的痕迹。
2024-04-22更新 | 26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年湖北省襄阳市保康县中考一模历史试题
7 . 农业是国之命脉,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商鞅变法的基本精神就是要尽一切可能为强军服务。在农业上限制一切有碍于农业生产的活动,把尽可能多的人束缚在土地上,使他们专心致志地投身于农业生产。他力图通过农业发展来不断增强国家的军事实力,以适应争霸战争的需要。

——摘编自张宁《从农业制度改革看商鞅变法的现实意义》

材料二   罗斯福“新政”时期美国的农业调整政策,其法律依据是1933年的《农业调整法》、1936年的《土壤保护与国内生产配额法》以及1938年的《农业调整法》。这三部法律的出台都是为了提高农产品价格,改善农民的经济状况。据统计,在1934年和1935年,联邦政府为农业调整计划支付的费用超过10亿美元,同时,农产品价格的上涨带来了农民收入的明显增长。

——摘编自高国荣《从生产控制到土壤保护-罗斯福“新政”时期美国农业调整政策的演变及影响》

材料三   斯大林用行政手段加快农业集体化过程。集体化运动中,苏联建立起一套严密的行政命令体制,把农民束缚在农庄里,使农民失去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造成国富民贫的结果,严重阻碍了苏联经济的发展。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

新中国的农业改革经历了“分田到民——聚田到社——包田到户”的探索,每次探索都赋予了特定的时代意义。农村改革之所以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内核就在于实事求是,走群众路线,尊重群众实践,为人民着想。

——摘编自姜刚《这个村庄,引爆改革伟力》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变法发展农业的目的,并举出一例商鞅鼓励发展农业的具体举措。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并简述其对农业政策的调整产生的效果。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中苏两国解决农业问题的方案的不同点。
(4)综上所述,归纳促进农业发展的因素。
2024-05-18更新 | 38次组卷 | 2卷引用:历史(湖北省卷)-学易金卷:2024年中考考前押题密卷
8 . 【中国古代民族关系】

材料一   吐蕃赞普多次派使者到唐朝求亲,唐太宗同意嫁给他一位公主。唐玄宗封渤海国首领为渤海郡王,封回首领为怀仁可汗,封南诏首领为云南王。隋唐时期,游牧在北方的契丹族与汉族的经济、文化联系日益密切,……10世纪初,契丹建立政权,辽太宗时,占领燕云十六州,从此,辽与中原王朝的冲突加剧。宋太宗即位后,向辽发动数次战争遭到失败,只好采取防御政策。1005年,宋辽议和后,辽军撤回,宋朝给辽岁币,双方在边境设置榷场,开展互市贸易。

——根据教材《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整理

材料二

唐蕃会盟碑

文物解读:

材料三

文献:
宣政院,初名总制院,“总制院者,掌浮图氏之教,兼治吐蕃之事。”后更名宣政院。

——据《元史·桑哥传》整理

【示例】文献解读:元朝时,设立宣政院,标志着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

材料四

契丹鸡冠壶

西夏货币

大金得胜陀颂碑(局部)

鸡冠壶是契丹工艺品中极具特色的一个品种,技术上学习了中原的陶瓷烧制技法,造型上则继承了契丹人习惯使用的马上皮囊。货币上是仿
汉字创造的西夏
文。
此碑的碑文用女真文和汉文记载了金初期警师反辽的史实。碑文中提到设立此碑的目的之一,是模仿唐玄宗立碑颂圣。

(1)依据材料一,概括唐宋时期中原王朝和少数民族政权之间的交往方式。
(2)吐蕃地区与中原的民族交融不断深入,历史文物和文献可以佐证这样的发展变化。请仿照材料三文献的解读示例,结合所学知识,解读材料二。
(3)依据材料四,归纳辽、西夏、金政权在哪些方面深受汉文化的影响?
2024-05-08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孝感市汉川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9 . 【中国精神】

材料一:

材料二: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奋斗,当年的小渔村成为了国际知名的现代化大都市,“深圳奇迹”由此诞生。1987年,深圳将“拓荒牛精神”概括为“开拓、创新、献身”;1990年,又提炼出以“开拓、创新、团结、奉献”为核心的“深圳精神”。2003年,深圳市委将“深圳精神”重新概括为“开拓创新、诚信守法、务实高效、团结奉献”。其中,开拓创新是“深圳奇迹”的根源,也是“深圳精神”的灵魂。

——高冠龙《开拓创新:深圳的“根”和“魂”》

材料三:决定着中国历史存续与现代命运的精神是什么?…简要言之,.无非是爱国主义和改革创新两大主题。正如习近平同志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所讲:“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刘成纪《中国精神的传统基源与现代转换》

(1)根据材料一,分别指出图1、图2所示模范人物的姓名,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两位人物身上所反映的时代精神。
(2)根据材料二,指出“深圳精神”的灵魂。并概括“深圳奇迹”的历史背景。
(3)根据材料三,归纳“中国精神”的核心内涵。
2024-05-08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孝感市汉川市2023-2024学年部编版八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10 . 唐朝是中国古代史上的鼎盛时期,在当时世界上声名显赫。阅读材料,回答问 题。

材料一   唐太宗和唐玄宗前期的统治


唐太宗唐玄宗
政治勤于政事,善于用人、虚心纳谏重用贤能,整顿吏治
经济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发展经济,改革税制
文化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注重文教,编修经典

材料二   观察图1和图2

材料三   唐朝边疆地区有突厥、回纥、吐蕃、南诏、渤海等地方政权。唐朝政府与它们都保持着良好关系贞观十四年(640),文成公主入藏;景龙四年(710),金城公主入藏; 唐蕃之间还数次会盟。南诏的13个王中有10人经唐朝加封,南诏王曾多次遣子弟入唐学习。唐朝的边境管理机构主要是大都护府、都督府、羁縻州都督府都督、羁縻州刺史由各民族首领担任,由大都护府直接管辖,上统于中央政府。

(1)唐太宗和唐玄宗统治时期分别出现了什么盛世局面?根据材料一归纳唐朝能够出现这两个盛世局面的共同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朝农业发展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括唐朝与边疆各民族进行交往的主要方式。
(4)综合上述材料,从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2024-05-09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等3地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