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初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0 道试题
1 . 改革和创新是生产力不断发展的动力,也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族。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以下问题。

材料一:

A:“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
——唐朝皮日休

B:“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
——唐代诗人胡曾《汴水》

材料二   (宋太祖)一日召赵普曰:“天下自唐季(末)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计,其道何如?”普曰:“此非他故,方镇(藩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三   隋朝统一全国后,对门第世家独霸政府的现象,进行改革,改用考试的方法,向平民阶层选拔新进官员。凡考试及格的知识分子,不问什么门第,一律委任官职……

——柏扬《中国人史纲》

(1)材料一中A、B两则材料评价的对象是什么?哪则材料对此对象的评价持肯定态度?(填序号即可)主要依据是什么?
(2)结合材料二,赵普认为唐末以来政局动乱的原因是什么?针对存在的这种问题,赵普给宋太祖提出了哪些解决措施?
(3)材料三反映了隋朝选拔人才的创新制度是什么?这一创新制度使选官标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 . 改革和创新是生产力不断发展的动力,也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族。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参与探究以下问题。

材料一:(宋太祖)一日召赵普曰:“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争不息,生民涂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之计,其道何如?”普曰:“……此无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天下自安矣。”

——《续资治通鉴长编》

三大纲领具体措施
稍夺其权 担任地方长官,三年一换,设置牵制知州
制其钱谷各州除必要支出外,其余一切财赋由收归中央
收齐精兵解除节度使兵权,统兵权与调兵权分离,定期换防
(1)依据材料一指出,赵普认为唐末以来政局动乱的原因是什么?针对存在的问题,宋太祖采取了赵普所开出的“药方”,即加强中央集权的“三大纲领”。根据所学知识,将表格补充完整。

材料二:因范之政见,先重治人而后及于治法,王则似乎单重法不问人。只求法的推行,不论推行法的是何等样的人品……而安石之开源政策,有些处又跡近于敛财……那时的百姓,实有不堪再括之苦……还带有急刻的心理。

——摘编自钱穆《国史大纲》

(2)列举两条王安石变法的措施并依据材料二,分析王安石变法的历史影响。

材料三:(宋朝)“国家用人之法,非进士及第者不得美官。”

——魏泰《东轩笔录》

(3)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材料三中的现象与宋朝实行的哪一国策有关。请你谈谈该政策的积极影响。
(4)依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古代中国的治国理政有哪些经验值得吸收借鉴?
3 . 两宋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一个重要时期,是中华民族共同进步、发展与繁荣的重要时期。请阅读材料,探究相关问题。
【政治篇】

材料一   太祖既得天下,召普问曰:“天下自唐季(末)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十姓,战争不息,生民涂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之计,其道何如?”普曰:“……此无他故,方镇(藩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1)材料一中“太祖”指何人?其“得天下”是在哪一年?
【经济篇】

材料二   北宋纸币铜版拓片


(2)材料二中的北宋纸币最早出现在什么地区?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朝出现纸币的原因。
【生活篇】

材料三   奇术异能,歌舞百戏,鳞鳞相切,乐声嘈杂十数里。

——吴自牧《梦粱录》


(3)宋代城市中哪种场所可能会出现材料三中的景象?这种场所的出现表明了什么?
【感悟篇】

我们应该为宋代对世界文明的贡献而自豪。


(4)请你简要总结一下两宋时期的主要社会特征。
2019-01-27更新 | 586次组卷 | 1卷引用: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2016部编).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测试卷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夫不失时者,在人君简静乃可致耳,若兵戈屡动,土木不息,而欲不夺农时,其可得乎?”

材料二   “天下英雄尽入吾彀(圈套)矣。”

材料三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族皆依朕如父母。”

材料四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杜甫《忆昔》

材料五   上(唐宪宗)顾谓宰臣曰:“朕读《玄宗实录》,见开元初锐意求理,至十六年以后,稍似懈倦,开元末又不及中年,何也?”崔群对曰:“玄宗少历民间,身经逇难,故即位之初,知人疾苦,躬勤庶政。加之姚崇、宋璟、苏颋、卢怀慎等守正之辅,孜孜献纳,故致治平。及后承平日久,安于逸乐,渐远端士,而近小人。”

——《旧唐书·宪宗下》

(1)历史上把唐太宗统治的繁盛局面称为什么?

(2)唐太宗通过何种制度将材料二中所说的“天下英雄”纳入“彀”中?

(3)从材料三可以看出唐太宗采取了什么样的民族政策?并写出唐朝时期与少数民族友好往来的具体事例。

(4)材料四中杜甫所描述的历史时期称之为什么?

(5)根据材料五描述中,哪些措施促使形成了材料四的繁荣局面?

5 .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反抗外来侵略、民族觉醒、救亡图存的抗争史。

材料一 兴办军事工业以图自强,是当时世界上后进国家如奥斯曼帝国、埃及、日本和俄国实行改革所采取的常见形式,中国的一些有识之士受到外来侵略的极大刺激和震撼,感到学习西方先进的军事技术势在必行,终于启动了一场持续30多年的“自强运动”。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无可置疑地证明了满族无力应对时代的挑战,自强运动那种表面的近代化,无法使江河日下的统治获得新生中国思想界认识到,只有进行一场激进的改革或革命,才能拯救中国。当一部分进步人士倡导效法彼得大帝与明治天皇,进行体制重组时,另一部分人则宣传革命,主张以中华民国代替清王朝。

——摘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材料三 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相形见绌,举国所知矣;其次为政治,年来政象所证明,以有不恪守缺抱残之势。继今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此而不能觉悟,则前之所谓觉悟者,非彻底之觉悟,盖犹在倘恍迷离之境。吾敢断言曰: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

——摘自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自强运动”所指的历史事件及历史地位,并列举“自强运动”时期创办的一项军事工业。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参照示例,列举一个甲午战败后的救国方案,并说明其实践情况。(示例:方案农民阶级发动的义和团运动,实践情况——在内外反动势力的绞杀下失败。)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陈独秀认为“西洋文明输入吾国”后,国人的觉悟经历了哪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的共同主张是什么?

6 . 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发展时期,这一时期成就辉煌,对人类进步做出了伟大贡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隋唐时期,选官有了统一的标准,门第不高的读书人可以凭才学做官,从而吸引全社会的知识分子埋头读书,选拔官吏的权力也从地方集中到朝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隋唐时期选拔官吏的制度是什么?选官的标准是什么?

材料二太宗曰:“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

(2)材料二中的皇帝在位期间开创的盛世局面是什么?举例说明他在用人方面的“有道”之处。

材料三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3)根据所学知识思考,材料三中的“朕”实行了怎样的民族政策?列举一项他统治时期,促进汉藏友好交往的具体措施。

材料四……西北行三百里,度石碛,至凌山,此则葱岭北原,水多东流失矣。山谷积雪,春夏合冻,虽时消泮,寻复结冰。进图先祖,寒风惨烈,多暴龙,难陵犯……

——《大唐西域记》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思考,出记录这一幕情景的人物是谁?他出行的目的地在唐朝时称为什么?

7 . 新文化运动除了宣传“德先生”和“赛先生”,还开始了一场道德伦理革命。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吾国今日道德之根本问题,乃在革除昔日一本不易旧道德之观念,而建设今日因时制宜新道德之标准。就目前之情势观之,应规定者约有三事:(一)注重人道主义,以平等博爱诸德实行之;(二)发达个人之制己心;(三)主张极端之自由思想。

——吴康《论吾国今日道德之根本问题》

材料二 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相形见绌,举国所知矣;其次为政治,年来政象所证明,已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继今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 当为伦理问题。此而不能觉悟,则前之所谓觉悟者,非彻底之觉悟,盖犹在惝恍迷离之境。吾敢断言曰: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

材料三 我们今日的环境,真是不幸极了:社会的种种组织、风俗、制度,都是过渡时代、“青黄不接”——新文化未能完全产出,旧道德已宣告破产;使得国内的军政、民政以及工商百业,都显出一种黯淡凋零的状态,比之欧洲黑暗时代,也差不多。

——左立夫《中学毕业生的切身问题》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作者所说的“旧道德之观念”指的是什么?作者所提出的“新道德之标准”的思想来源又是什么?
(2)据材料二,概括近代中国人渐趋觉悟的发展阶段。结合新文化运动的背景,说明“道德伦理革命”出现的原因。
(3)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中国道德伦理建设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其原因。
8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大唐)贞观十五年(公元641年),太宗以文成公主妻之,令礼部尚书、江夏郡王(李)道宗主婚,持节送公主于吐蕃。弄赞率其部兵次柏海,亲迎于河源。见(李)道宗,执子婿之礼甚恭。既而叹大国服饰礼仪之美,俯仰有愧沮之色。及与公主归国,谓所亲曰:“我父祖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当为公主筑一城,以夸示后代。”遂筑城邑,立栋宇以居处焉。公主恶其人赭面,弄赞令国中权且罢之,自亦释氈裘,袭纨绮,渐慕华风。仍遣酋豪子弟,请入国学以习《诗》《书》。又请中国识文之人典其表疏。

——刘昫《旧唐书》

材料二:“至元二十五年(公元1288年),置院使二员,同知二员,掌释教僧徒及吐蕃之境而吏治之。———《元史》

材料三:雍正五年(1727年)正月,雍正皇帝遣内阁学士僧格、副都统马喇驻扎拉萨,“与达赖喇嘛、康济鼐、阿尔布巴等和衷办事”,并设立衙门。自此,朝廷派驻扎大臣数员办理西藏事务,遂成定制。


(1)材料一记载的历史事件是?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该事件的影响
(2)材料二反映的历史事件的意义是什么?元朝在管理地方上有何制度创新?
(3)清朝加强对西藏地区管辖的措施有哪些?从材料中你能得出哪些认识?
2022-11-18更新 | 271次组卷 | 2卷引用:统编版七下历史第3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02练基础
22-23七年级上·广东·单元测试
9 . 合肥市第38中学七年级某班同学,在学习完东周到秦这一历史时期的历史之后,进行了一次名为“改革与创新”的历史主题探究活动。请你和大家一起参加这次主题探究活动,完成以下探究。
【国富兵强】

材料一:



(1)历史地图承载着丰富的历史知识。图一A处和图二B处分别发生了什么重大改革?两次改革的共同作用是什么?
【攘夷守礼】

材料二: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①管仲,吾其被发左衽②矣。

——《论语》

注:①微:如果没有;②被发左衽:少数民族的装束。


(2)依据材料二指出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的原因是什么?材料中反映出管仲对华夏文明的贡献是什么?
【制度创新】

材料三:______变法之重要内容,在东方各国,本已早为推行,______不过携带东方之新空气,使西方人迎头赶上一步。而结果则后来居上,新制度之创建,惟秦为最有功焉。

——马非百《秦集史》


(3)材料中两个横线上应填写的人名是__________依据材料指出该变法的有利条件是什么?结果如何?
【生产创新】

材料四:“宗庙之牺(祭品),为畎亩之勤(劳力)。”

——《国语·晋语》


(4)材料四反映了春秋时期出现的一种新的耕作方式是什么?该耕作方式的出现有什么重大意义?
(5)综合以上探究,谈谈你对改革和创新的认识?
2022-10-01更新 | 127次组卷 | 1卷引用: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A卷·知识通关练)-【单元测试】2022-2023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分层训练AB卷(广东专用)
10 . 《史记·夏本纪》记载:“禹子启贤,天下属意焉。及禹崩,虽授益,益之佐禹日浅,天下未洽。故诸侯皆去益而朝启,曰‘吾君帝禹之子也’。于是启遂即天子之位,是为夏后帝启。”材料反映了(     
A.禅让制开始出现B.世袭制开始代替禅让制
C.分封制开始出现D.分封制开始代替禅让制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