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初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410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经国家文物局批准,西沙群岛水下考古工作队分别于2007年3-5月和2008年11-12月实施“华光礁Ⅰ号”南宋沉船遗址发掘项目。这是中国首次大规模远海水下考古发掘,共发掘万件出水古瓷器。下面是“华光礁Ⅰ号”沉船的部分信息:

①沉船船体:是我国第一次发现的有六层船体构件的古船,船板层数多,船板体量大。

②沉船路线:经考证,当时从福建泉州港出发,途经海南,驶向东南亚地区。船货均为南宋外销瓷器,最终在南海西沙群岛沉没,是我国古代沉没于西沙群岛中的沉船之一。

③出水文物:船舱内的大量瓷器,绝大部分来自福建和江西景德镇,有青白釉、青釉、褐釉和黑釉几种;器形包括碗、盘、碟、盒、壶、盏、瓶、罐、瓮等。

材料二:以下内容是明清时期两艘著名帆船的信息:

①根据《明史·郑和传》记载,郑和乘坐的大号宝船长约136米,宽约56米,排水量超过8000吨。

②“耆英号”是19世纪40年代中国最大的木帆船,长近50米,宽约10米,满载排水量达800吨。

材料三: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任选一条信息,说明其反映的南宋时期社会状况。
(2)据材料二,指出郑和宝船与“耆英号”的不同之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两者不同的政策因素。
(3)据材料三中的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200字左右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述完整,体现图片内容之间的联系性)
7日内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海南省海口市中考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2 . 某校“民族关系”学习小组通过多种方式来研究唐朝以来与西藏地区关系的发展。

材料一   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1)唐太宗的话体现了怎样的民族政策?

材料二   首都博物馆的“天路文华——西藏历史文化展”备受瞩目。在第四单元“和同一家”展出了著名的历史画卷

——唐代画家阎立本的作品《步辇图》。

(2)结合所学,说出展品《步辇图》(上图)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其影响是什么?

材料三   元朝时“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

(3)为了论证这个观点,同学们搜集了以下资料。请将它们与各自佐证的结论的字母填入对应资料后面的括号中。
资料结论
《汉藏史集》记载,纳里速古鲁孙和乌思藏四茹共有户口36453帐,其中纳里速和藏地为15690帐,乌思为20763帐。(   A:元朝设立了宣政院直接管理西藏。
《元史.百官志》:“宣政院,掌释教僧徒及吐蕃之境而隶治之。”(   B:元朝在西藏建立起各级地方政府机构。
《萨加世系史》:“每二十五小户为一大户,每两个大户为一个马头。每两个马头为一个百户。每十个百户为一个千户。每十个千户为一个万户。每十个万户为一个路。每十个路为一个省。”(   C;元朝对西藏户口进行了清查和统计。

7日内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市遵化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历史试题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公元前4世纪以后的希腊数学,逐渐脱离了哲学和天文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此时数学已经从经验科学过渡到演绎科学,即由少数几个原始命题(公理)出发,通过逻辑推理得到一系列定理。古希腊的贤哲很注重数学,柏拉图从几何学中得到启示,提出理念论;亚里士多德更加广泛采用了他所处时代的数学成就。……成书于东汉的《九章算术》列举了246个数学问题,都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如丈量土地、计算谷仓容积、堤坝和河渠的修建、税收、兑换率……这一时期中国科技的经验色彩已十分浓厚,科技成就大多属于对生产经验的直接记载或对自然现象的直观描述。

——摘编自张奎元《世界古代后期科技史》

(1)据上述材料,概括古代中国数学与古代希腊数学的差异。
(2)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丰富。古代数学在交流中不断进步,请结合所学知识举一例加以说明。
7日内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周口市郸城县2024年九年级历史下学期中考七模试卷
4 . 社会生活的变化折射出历史的时代特征,让我们一起走进历史,感受当年的生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货币材质

材料二   休闲娱乐

             东京城内就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其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地方,许多穷苦艺人在这里卖艺谋生,有说书的,唱曲的……表演踢球的等。        《世界文明史》记载,“元代的▁▁▁地位提高,成为一种主要的艺术形式,部分原因是科举中止,使才子们无法求取功名,转而在以往不屑一顾的这种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娱形式上下功夫”。

材料三   交通运输1865年,英商在北京铺设了半公里的窄轨铁路,并试行小火车。这一举动引起京城市民的惊诧和猜疑,视其为怪物,窄轨铁路很快被清政府贵令拆除。甲午战争后,清政府修筑了芦汉、沪宁、津浦铁路,形成近代中国第一个筑路高潮。到1911年,全国铁路总长9292千米。

(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我国宋代货币材质发生变化的经济根源与技术基础分别是什么?
(2)东京城内“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被叫作什么?结合所学,推断横线中应填写的元代主要艺术形式。
(3)据材料三,对于火车的引入,近代中国人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转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转变的原因。
(4)服饰服装也是我国人民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请你结合所学,举出一例,并指出这一现象出现的历史背景或原因。
2024-06-09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江苏省泰州市兴化市中考三模历史试题
5 . 考察北京的建筑

材料一   《周礼》有“前朝后寝”、“六宫六寝”的记载。与此相应,紫禁城划分为外朝、内廷两大部分,内廷有东西六宫。外朝为“大内正衙”,是皇帝和官员们举行各种典礼和政治性活动的场所。内廷是皇帝办事居住和后妃、太后、太妃、皇帝的幼年子女们的生活区。

——郑连章《紫禁城宫殿的整体布局》

材料二   北京东交民巷使馆区的建筑在北京近代建筑历史、乃至中国近代建筑历史中,都具有特殊的地位。北京的“洋风”建筑基本上以东交民巷使馆区建筑为滥觞。

——摘自张复合编著《图说北京近代建筑史》

根据《图说北京近代建筑史》绘制的东交民巷发展示意图

材料三   下面是Maigoo网整理的北京十大地标建筑。

①北京故宫②国家体育场(鸟巢)③中央电视塔④中央电视台总部楼⑤八达岭长城

⑥天安门⑦天坛⑧北京国家游泳中心⑨北京中信大厦⑩中国国家大剧院
(1)根据材料一,紫禁城的“前朝后寝”体现了什么家国理念?四幅居所图片反映清朝社会的现象是什么?
(2)依据示意图,概括东交民巷发展的变化。分析东交民巷的历史价值。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从古代和当代地标建筑中各选一例,说一说作为北京地标建筑的理由。如何保护文物古迹谈谈你的看法。
2024-06-08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北京市燕山区九年级二模历史试卷
6 . 【宋朝的海外贸易】

材料一   宋朝政府十分重视海外贸易,在广州、泉州、杭州、明州等地设市舶司为外贸管理机构。中国与东南亚和阿拉伯等地区的20多个国家发展贸易往来,开辟了“茶叶之路”“瓷器之路”以及丝绸和香料的“香丝之路”等海上商道。南宋时期,日本僧人荣西两次来到中国,他不仅把禅宗输入日本,还将茶种带回日本,写有《吃茶养生记》,宣传茶的作用。

——邹逸麟《中国历史人文地理》

材料二   宋政府为了增加财政收入,满足皇室、官僚的生活需要,对海外贸易十分重视……为了招徕外商,宋太宗于雍熙四年(987年),特遣内侍八人,携带诏书、金帛,分四纲往南海诸国,勾招进奉……并对外国商人和商船采取一系列保护措施。由于两宋政府大力奖励海外贸易,加上当时造船业的进步,指南针的使用,海上交通的便利,亚非各国与中国通商的,据《岭外代答》《诸葛志》等书记载,就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朝海外贸易的主要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宋朝海外贸易发展的原因。
2024-06-06更新 | 55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北省黄冈市2024年中考适应性(一模)历史试题
7 . 自然界创造了人类,而劳动创造了人类社会。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西汉一清)人口分布变化情况

时间

西汉2 年

西晋
280年

742年
南宋
1208年

1460年

1820年

南方地区人口占比

24.04%

48.11%

44.24%

53.98%

58.33%

65.97%

(注“南方地区”是指淮河-秦岭-西藏自治区北界一线南侧地区)

——摘编自龚胜生等《两千年来中国经济重心变迁的量化分析》

材料二

材料三   我国古代农学始终遵循天人合一的指导思想,把“天时、地利、人和”作为发展农业的准则。这种把自然与社会看为一个统一整体、把农业生产与大自然协调发展的观点以及尊重自然、重视生态环境的观点,无疑是正确的,闪耀着极其光辉的思想,应当继承发扬,助推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农业博物馆《五千年农耕的智慧》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人口分布变化的总体趋势。结合所学知识,试从经济的角度,说明引起这一趋势出现的原因。
(2)根据所学知识,补充完善材料二中A、B的内容。并比较材料二中两本农业著作的记载,指出二者的相似之处。
(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中国古代农耕的智慧。据此,请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一条合理化的建议。
2024-06-05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湖南省沅江市中考二模历史试卷
8 . 某历史兴趣小组以“红色文化之旅”为题目进行主题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完成。
【坚定红色信念·人】

(1)历史兴趣小组查找了一些红色精神的代表人物。请你任选其中一位,说明他们能入选的理由。
【记录红色岁月·事】
档案一

横断山,路难行。天如火,水似银。

亲人送水来解渴,军民鱼水一家人。

横断山,路难行。敌重兵,压黔境。

战士双脚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

乌江天险重飞渡,兵临贵阳逼昆明。

敌人弃甲丢烟枪,我军乘胜赶路程。

调虎离山袭金沙,毛主席用兵真如神。

——《长征组歌》

档案二

大会总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民主革命曲折发展的历史经验,特别是总结了抗日战争的丰富经验,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2)档案一歌词中“四渡赤水出奇兵”是在哪次会议之后采取的军事行动?档案二所记载的是哪次会议的内容?这次会议在抗日战争中的意义是什么?
【承载红色记忆·物】
图片一

五四时期爱国纪念章
图片二

浙江嘉兴南湖红船(复制品)

(3)物证是历史的见证。图片一“救国雪耻”的过程中哪一阶级成为主力军?说一说五四运动与图片二所涉及的历史事件有什么内在联系。
【彰显红色精神·魂】
(4)通过以上三个主题探究我们可以感受到哪些红色革命精神?(写出两种即可)
2024-06-04更新 | 43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年辽宁省营口市中考适应性测试(二模)道德与法治历史-初中历史
9 .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民族交往密切,江南地区也得到了开发。

【历史时序——知变迁】

材料一:

【关键之战——知胜负】

材料二:曹操的兵力有20余万,对方只有5万人。周瑜采纳部下黄盖的建议,由黄盖向曹操诈降并用火攻,曹军大溃。此战对当时整个局势有关键性的影响,为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奠定了基础。

——选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江南开发——知原因】

材料三:《晋书食货志》记载东晋后期南方的情形是:“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

——《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1)材料一的①和②分别指的是什么政权?
(2)根据材料二,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的战役是什么?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当时南方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材料四:从本质上看,宋代只不过是残唐五代的延续,宋代之所以国祚长久,没有短命而亡,只是因为宋太祖断绝了武人专政的传统,宋代的中央政府管理体系多头分权,效率并不是很高。

——许倬云《大国霸业的兴废》

材料五: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注:互相抗衡),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明太祖实录》

(4)根据材料四,概括宋代“中央政府管理体系”的利弊。
(5)材料五中“我朝罢丞相”解决的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哪一矛盾?据所学知识回答清朝为了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设置了什么机构?
(6)以上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怎样的发展趋势?
2024-06-04更新 | 57次组卷 | 2卷引用:辽宁省盘锦市育才学校2023-2024学年下学期九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10 . 教育的变化与文化发展、社会进步密切相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梁朝皇侃《论语义疏》中记载:“人乃有贵贱,同宜资教(意:有平等受教育的权利),不可以其种类庶鄙而不教之也。教之则善,本无类也。”

材料二   两汉时期国家的最高学府称为“太学”,承袭了传授儒家经典的功能。隋朝中央政府成立国子监,一直延续到明清。明代国子监学习四书五经,兼习律令、书法等。太学和国子监是封建王朝培养人才的主要场所,在办学育人、发展学术、科举取士等方面,都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

材料三   11、12世纪,随着城市的兴起、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新兴市民阶层对文化知识的迫切需求,欧洲许多工商业繁荣的城市出现了城市学校。欧洲中世纪大学开设的专业课程有法学、神学和医学;基础课程有文法、算数、几何、天文、音乐等。大学突破了教会对思想与文化的垄断,促进了科学和文化的进步发展。

(1)材料一论述的思想与我国春秋时期哪位教育家的思想一致?举一例他在教育方面的重要贡献。
(2)解析材料二,列举西汉和隋唐时期培养、选拔人才的主要措施。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推断中世纪大学与欧洲后来发展之间的联系。
(4)依据材料二、三,分析古代中外教育的不同点。(至少一个方面)
2024-06-04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