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初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009 道试题
1 . 史料是通向历史认识的桥梁。研读史料,回答问题。
史料一:
宋《萍洲可谈》
史料二:
南宋持罗盘陶俑
史料三:
泉州出土宋代海船(残存船底)
朱彧(yù)在1119年写成《萍洲可谈》一书,书中写道:“舟师(船上的技术人员)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

据考古研究,此船的长度应为34米,宽11米,深4米左右,载重量超过200吨,不仅体量大,而且使用了水密隔舱技术。从船舱出土物来看,数量最多的是香料和胡椒等,它们都是我国从南洋诸国进口的大宗货物。
(1)史料分为文字史料、实物史料、口碑史料和数字化史料等类型。据此判断,史料一、史料二分别属于什么史料?这两则史料共同反映的科技发明是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史料一、史料二所示发明是通过哪一国家的商人传到欧洲的?它的外传对世界产生了什么影响?
(3)依据史料三关于海船的考古介绍,概括这一时期的经济发展情况。
7日内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金溪县第二中学2024年九年级下学期历史中考适应性考试卷(三)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康侯簋,1931年出土于河南浚县卫候墓,现藏于英国不列颠博物馆。内有铭文:“王朿伐商邑”“令康戾啚于卫”意思是周公攻打商邑……令康侯封改封到卫地去做卫侯。而《史记》中记载:“周公旦承成王命伐诛武庚……”

材料二 据统计,鸦片战争以来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超过1000 万件。西方人对圆明园的抢劫,是近代中国最大的一次文物流失。19世纪中叶,多支来自国外的所谓探险队打着“科学考察”的大旗,在甘肃地区进行考古(盗掘)活动。敦煌的壁画、佛像,很多是被所谓探险家欺骗性地买走的……北美博物馆里收藏的一批文物是当年作为学术研究的资料被西方人带走的。

——摘编自《谁在收藏中国?从三大角度分析文物的流失及思考》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谈谈康侯簋的历史价值有哪些?
(2)据材料二,概括中国近代文物流失海外的渠道。
(3)新中国成立以来已有15万件流失文物回归祖国。请你为“呼吁流失文物回归祖国”设计一条宣传语。
2024-06-13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河南省中考模拟历史试卷(二)
3 . 中华文明作为地球上最悠久、最灿烂的文明之一,在过去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其独特的政治制度、经济实力、民族交融等都为中华文明的领先地位提供了持久的支撑。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他(秦始皇)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今,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公元前127年时,汉皇帝又下了一道法令,规定「嫡长子只可继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于是,封地不断缩小,其重要性也不断下降,仅仅成为大地产。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1

                  2

海泥中挖出。船身残长24.2米,宽15米,分13个隔舱。舱与舱之间用木木板隔开,缝隙处用棡油灰和麻丝腻密,形成成一道不透水的隔壁。海船出土时,舱内遗物非常丰富、有香料、药材、木牌、钢钱、陶瓷器、竹木器等。

               图3 福建出土的宋代海船

这是一艘卣宋远洋货船,1974年在泉州市后渚港

材料三:中国古代民族交融进程(部分)

朝代内容
北魏拓跋宏推行汉化改革,鲜卑人穿汉服、说汉语、改汉姓、与汉贵族联姻。
唐朝文成公主入藏时带去了360卷经典、多种烹饪食物、各种花纹图案的锦缎、营造与工技著作60种、100种治病药方、各种谷物和芜菁种子等。
元朝边疆各族包括蒙古族,大量迁入中原和江南,同汉族等杂居相处。不少来自波斯、阿拉伯的人,同汉、蒙、畏兀儿等族,长期杂居,互通婚姻,1333年,元朝开科取士,在所取进士百人中,有蒙古、畏兀儿等民族50名,有58%的人的母亲为汉人,已婚者中有近70%的人娶汉人为妻。

——摘编自吕思勉《中国通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汉时期在地方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
(2)以上图文信息反映了中国古代商路的开辟、农业技术的革新、港口城市的繁荣。请写出对应的商路、农具名称。分析图3作为考古史料可用来研究南宋经济领域的哪些现象?
(3)阅读以上材料,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2024-06-12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江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红谷滩区滨江分校九年级三模历史试卷
4 . 丝绸之路

材料一

A《穆天子传》出土于战国墓,记载了约3000年前周穆王西游会见西王母的故事。
B新疆阿尔泰巴泽雷克慕出土的丝织品(约公元前5世纪)。
C东罗马(4世纪末一1453年)金币,发现于西安何家村唐代陶罐。
D2003年,考古工作者在清理秦始皇兵马俑馆前的一处窑砖瓦址时,发现了百余具骨骸,DNA检测显示,在提取的15个骨骸样本中,有一个属于比较典型的“欧亚西部T类群个体”。

材料二   在中国汉朝时期,以丝绸贸易为媒介和主要动力,开通了世界上最长的陆上经济商贸之路、文化交融之路、科技交流之路,留下一连串璀璨夺目的文化遗产。

——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

材料三   两汉至唐代,中国的对外交通以陆上丝绸之路为主。入宋以后,特别是南宋,发生了划时代的变化以海上丝绸之路为主。元代又开创了对外交通的新局面,达到了“古代中西交通史之极”的地步。明初海上丝绸之路空前繁荣,其中最为壮观、影响最大的,要数15世纪初的郑和下西洋。

——摘编自王介南《中外文化交流史》

(1)关于丝绸之路的开通,学界说法不一。有学者认为早在汉代之前就已经有了丝绸之路。若你支持该观点,你会选择材料一中哪三个史料作证据,并说明选择这些史料的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 用史实说明丝绸之路是一条“经济商贸之路、文化交融之路、科技交流之路。”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丝绸之路发展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
2024-06-10更新 | 20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年江苏省徐州市徐州县区九年级历史第二次质量检测试卷
5 . 宋代海外贸易探秘
(1)活动—   南宋沉船“南海一号”的发掘,为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研究,提供了无法估量的宝贵资料。下图所示船只作为考古史料可用来研究南宋经济领域的哪些现象。

这是一艘南宋选洋货船,1974年在泉州市后清港海泥中挖出。船身残长24.2米,宽9.15米,分13个隔轮。轮与舱之间用木板隔开,缝隙处用桐油灰和麻丝腻密,形点一道不遗水的隔壁,海船出土时,舱内遗物非常丰富,有香料、药料、木牌、铜钱、陶瓷器、竹木器等。

福建泉州出土的宋代海船
(2)活动二 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从《宋代海上贸易路线示意图》中能了解到宋代海外贸易的哪些重要历史信息?

宋代海上贸易路线示意图
(3)活动三有人认为:在特定历史背景下造就了宋代海外贸易的兴盛。请你依据以下材料概括宋代海外贸易繁荣的原因。

唐中期后,吐蕃和陇右势力崛起,陆上丝绸之路阻断。北宋建立后,海路成为对外贸易的重要选择,政府重视海外贸易,建立市舶司,鼓励中外商人贸易往来。造船业发达、指南针广泛运用,促进了航运业发展,与宋朝海上贸易的国家达50多个,开启了一段活跃繁荣的对外贸易历史。

——摘编自《论宋代的对外贸易》

2024-05-05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沛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024九年级下·山东淄博·专题练习
6 . 历史研究需要运用大量史料,甄别和使用不同类型史料是历史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遗迹寻史】

材料一

都江堰水利工程。充分。合理利用自然条件,设计精心。设计的鱼嘴.作为分水坝将岷江之水一分为二,外江排洪。内江灌溉;在内江引水入梁,灌溉农田:建飞沙堰作为滚水坝。使得汛期内江之水排入外江,并起到冲刷泥沙的作用。

【诗图佐史】

材料二

蕃人旧日不耕犁。相学如令种.
禾泰。……城头山鸣鸣角角,
洛阳家家学胡乐。

——(唐) 王建《建州行》

【考古探史】

材料三

这是一艘南宋远洋货船,1974年74年在泉州市后渚港海泥中挖出。船身残长24.2米,米,宽9.15米,分13个隔舱。舱与舱之间用木木板隔开,缝隙处用桐油灰和麻丝腻密,形成成一道不透水的隔壁。海船出土时,舱内遗物非常丰富,有香料、药材、木牌、铜钱、陶瓷器、竹木器等。

【图像证史】

材料四

原产美洲的高产粮食作物甘著,自明中期经菲律宾传入中国后。先在广东、福建种植,其后传入周边省份。18世纪中期以前主要在南方传播,清嘉庆后已成为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甘薯“每亩可得数千斤,胜种五谷几倍”,玉米“种一收千,其利甚大”,马铃薯的产量也很高。

——以上文献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下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都江堰由谁主持修建并分析修建都江堰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朝文化交流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此船作为考古史料可用来研究南宋经济领域的哪些现象。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经济发展的因素。
2024-04-22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真题重组卷05(山东淄博专用)-冲刺2024年中考历史真题重组卷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考古发掘显示,宋元时期,契丹境内出土的钱币主要为宋钱,占总数的70%左右;目前出土的金代客藏铜钱以北宋铜钱品种最多。约占钱币总数的90%以上;从西夏遗址、客藏中发现,宋钱币占西夏流通钱币总数的90%以上。在日本、越南、印度尼西亚、泰国等地,均有大量的宋币出土。到1959年止,东非发现中国、罗马等古代钱币中中国钱币占57%,其中能鉴定出年代的又有91%是宋钱。

材料二:明朝晚期,一个围绕白银输入中国的贸易网络逐渐形成。其中,西班牙找到的从墨西哥的阿尔普尔科到菲律宾的马尼拉,再到澳门的航路,被称为“太平洋丝绸之路”。西班牙商人将中国生产的生丝、丝织品、棉布、瓷器等产品运到墨西哥,交换白银,再运至马尼拉。此后,美洲白银陆续流入中国。据学者保守估计,16世纪中期至17世纪中期一百年间,中国获得了世界白银产量的四分之一至三分之一,这进一步刺激了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

——摘编自崔蕊满《宋代钱币的国际化程度考》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宋钱在当时所处的国内和国际地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太平洋丝绸之路”形成的原因。综合以上材料,谈谈对货币的认识。
2024-06-11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安徽省合肥市第三十八中学教育集团中考模拟历史试题
综合题 | 适中(0.65) |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河南永城王庄遗址入选“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王庄遗址大汶口文化面貌复杂,陶器群融合多种文化因素,其主体遗存隶属大汶口文化系统,但带有中原仰韶文化大河村类型、南方地区屈家岭文化、良渚文化等因素,同时具有显著的地方特色。

——摘编自《“汶”到永城“玉”见王庄——河南永城王庄遗址》

材料二   大汶口文化之前的发现多为晚期遗存,但王庄遗址主要文化遗存是大汶口文化中期,填补了时空空白。王庄遗址出土了丰富的具有礼器性质的玉器,这不仅反映出该地区史前时代文明的发展状况,还找到了用玉、认识玉的源头。

——摘编自《河南永城王庄遗址2023年度考古发掘成果》

(1)根据材料一,概括河南永城王庄遗址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谈谈王庄遗址有何历史研究价值。
2024-06-11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中招三模历史试题
2024七年级下·全国·专题练习
9 . 农为天下本。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北京地区农业考古成果(部分)

新石器时代石磨盘和石磨棒(用于加工谷物),平谷上宅遗址出土。此处还发现了半地穴式房屋遗址东汉陶仓(粮仓模型),昌平半截塔村汉墓出土春秋晚期至战国中期铁镰(用于收割农作物),延庆胡家营遗址出土

材料二   

材料三   在唐前期130多年中,朝廷经常发布诏令劝课农桑,组织兴修水利工程达160多项,劳动人民还发明了连筒、筒车和水轮等新式灌溉工具。贞观末年,全国户数约300万,到开元末年,全国户数已超过841万。唐朝经济繁荣,国力强大,进入了鼎盛时期。

——摘编自朱绍侯等《中国古代史》(下)

(1)将材料一中的考古成果按所属的历史时期排序。(写序号)任选一项成果,说明该时期北京地区的生产状况。(示例除外)示例:②;说明东汉时期重视粮食储存,折射出当时北京地区农业生产有较大发展。
(2)材料二反映了不同时期的农耕场景,请指出其耕作方式的相同之处。本组材料对研究古代农业社会发展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请以图2为例加以说明。
(3)根据材料三,概括唐朝前期农业发展的原因。
(4)根据上述材料概括影响农业发展的因素。
2024-04-06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测试02)中国古代史(七年级下册)-2024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
10 . 繁华丝路·美美与共

【丝路使者·逐梦】

材料一   无数像他们一样的丝路使者们,用自己的人生钡就了这条贯穿东西的伟大的丝绸之路。

ABC
他,于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两次踏上前往西域的征程。他走访了点 孙等西域许多国家。之后,西域各国纷纷派使节来到长安,促进了汉朝与西域各 国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往来。他,在贞观初年前往天竺取经。他遍访天竺的名寺,研习佛法。10多年后.他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他的《大唐西 域记》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他.于1405—1433年率满载着中国的优质丝绸、精美瓷器,上等茶叶和漆器等各类物品的船队7次下“西洋”。他的远航,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堪称 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为人 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材料二



(1)请分别写出材料一中三个“他”的名字。在材料二中找到与“他”相对应的路线图。(只填序号)

【丝路信物·联结】

材料三   千百年来,无数文物犹如一颗颗珍珠散落于丝绸之路沿线,串起一段段记忆。

公元1世纪
庞贝古城壁画

驮贵陶骆驼

金腰带

青花开光水禽图盘

出土于罗马帝国的庞贝古城遗址,收藏于意大利那不勒斯国家考古博物馆。壁画描绘了一位正在采花女子的背影画中飘逸的衣裙,正是来自于遥远东方的珍贵丝绸。出土于陕西省,以古丝绸之路上重要的交通工具骆驼为形,驼囊上模印了来自于西方的兽首角杯及罗马柱,这体现希腊题材与 本土题材的结合。出土于广东“南海I号”沉船中,腰带工艺精良,带体呈麻花状,带扣 装饰细腻,极具异域风情。这种腰带形制不见于国内,推测为中东地区器物样式。产自于景德镇窑,现收藏于上海博物馆。盘心以八瓣花连弧开光装饰,被称为“克拉克”或“芙蓉手”瓷,是明末外销瓷中最著名的品种,国内很少见,是专为出口而生产的。

(2)依据材料三,概括以上文物的特点。结合所学,说出丝绸之路的作用。

【丝路建设·共赢】

材料四   十年间,中国已经与152个国家和32个国家组织签署了200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中国与共建国家进出口总额累计超21万亿美元,对共建国家直接投资累计超2700亿美元;为共建国家和地区创造了42.1万个工作岗位;中国每年向共建国家和地区提供1万个政府奖学金名额,累计培养各类人才10万余名;与144个共建国家签署文化和旅游领域合作文件;共建国家在华新设企业接近6.7 万家;中欧班列已通达欧洲25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座城市:“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联盟”已吸纳17个国家54家单位。

——数据(2013—2023年)整理自中国一带一路网

(3)依据材料四中“一带一路”的建设成就,说出中国政府所秉持的理念。
2024-05-28更新 | 167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年北京市房山区中考一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