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初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779 道试题
1 . 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
【多样共存】

材料一   人类的历史虽然已有三四百万年,但人类的文明史却仅有五六千年。人类从野蛮步入文明是一个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关键一步,⋯⋯文明首先在自然条件优越、适合农业生产的亚非大河流域产生。这就是西亚、埃及、印度和中国的古代东方文明,随后在地中海区域又出现了一种带有鲜明海洋性质的古代西方文明,这就是希腊、罗马文明。

——川教版历史教科书《世界古代史内容标准解读》

(1)根据材料一,指出古代东西方文明分别诞生于怎样的自然环境中。

材料二   拉丁诗人维吉尔说:“记住罗马人,以法律的名义统治人民,建立通往和平之路。”历史学家塔西佗却说:“他们把抢劫、屠杀和掠夺称为帝国’。他们造出了一片沙漠,然后把它称之为“和平”。把“罗马的和平”描绘成一种实行残忍的军事征服和毁灭的政策。

——摘编自《全球通史:从公元前500万年至今天》

(2)据材料二,简要评价罗马帝国的统治的特点。
【开放交流】

材料三   唐朝处理对外关系的时候,强调制度文化的传播和对周邻国家的开放;通过人员、物质和文化的广泛流动,充分吸收各国之长,维持自身的先进性和活力,形成对周邻的优势和吸引力,确保自身的中心地位。

——《中外历史纲要》教师教学用书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写出日本受唐朝“制度文化”传播的影响进行了哪次改革?概括这次社会改革对日本产生的影响。
【传播互融】

材料四   几千年来,东西半球与大洋洲的物种都是沿着各自的轨迹进化的,欧洲的航海探险在这些生物与地域之间建立了联系,达·伽马首次到达印度、哥伦布发现美洲、麦哲伦环球航行……突破自古以来传统史学以局部世界为全部世界的局限,试图勾画一幅新的、完整的世界历史图景。他们跨出欧洲的狭隘范围,把欧、亚、非、美几个大洲的国家和民族都写入历史。

——摘编自伏尔泰《风教通义》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分析为什么,说那时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的开始?

材料五   人类文明存在多元性,发展不平衡性的特点。世界各地区、各民族共同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他们创造的文明是人类的共同财富。

——摘自《初中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

(5)根据材料五,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不同国家、地区的文明?
2024-01-08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航路开辟示意图

(新航路的开辟)它打破了以往人类文明区域性分割和孤立发展的局面,首次把全球人类联系起来,开始了人类文明一体化的进程。

——马世力主编《世界史纲》(下册)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材料二   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加强了人类的联系,突破了信息传递的时间和空间障碍,人类联系的速度加快。

——摘编自人民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历史必修第二册》

材料三   199511日,世界贸易组织正式成立,截至2016年,其成员达到164个。世界贸易组织成立后,其成员的关税水平普遍降低,贸易壁垒进一步减少,促进了全球贸易和世界经济的发展。世界贸易组织已经成为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国际组织,它与联合国成为支撑、协调世界经济和政治的两大支柱,推动着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摘编自部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1)根据材料一新航路的开辟示意图,请说出开辟A航线的是哪一位航海家?他实现了什么伟大成就?根据材料一,谈谈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分别使人类进入了什么时代?请列举第二次工业革命相关的两项发明。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顺应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哪一趋势?根据材料三,说明世界贸易组织的积极作用。
(4)综合以上材料和问题,谈谈你对人类历史发展的认识。
2023-02-25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玉溪市峨山县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航路的开辟)它打破了以往人类文明区域性分割和孤立发展的局面,首次把全球人类联系起来,开始了人类文明一体化的进程。

——马世力主编《世界史纲》(下册)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材料二   电气时代的到来,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加强了人类的联系,突破了信息传递的时间和空间障碍,人类联系的速度加快。

——摘编自人民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历史必修第二册》

材料三   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正式成立,截至2016年,其成员达到164个。世界贸易组织成立后,其成员的关税水平普遍降低,贸易壁垒进一步减少,促进了全球贸易和世界经济的发展。世界贸易组织已经成为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国际组织,它与联合国成为支撑、协调世界经济和政治的两大支柱,推动着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摘编自部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1)根据图6,说出横渡大西洋“发现”美洲的是哪一位航海家?根据材料一,谈谈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哪一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列举这次工业革命中与电相关的两项技术发明。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顺应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哪一趋势?根据材料三,说明世界贸易组织的积极作用。
(4)综合以上材料和问题,谈谈你的认识。
2021-06-19更新 | 237次组卷 | 4卷引用:2021年云南省中考历史试题
4 . 从古至今,交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两汉至唐代,中国的对外交通以陆上丝绸之路为主。入宋以后,特别是南宋,由于经济重心的转移而发生了划时代的变化——以海上丝绸之路为主了。这一时期的造船工艺发达,到了元代又开创了对外交通的新局面,达到了“古代中西交通史之极”的地步。

——摘编自王介南《中外文化交流史》

材料二   人类历史上先后发生了两次工业革命,在这两次工业革命中一系列新交通工具的发明使人类从平面交通时代迅速步入水、陆、空立体交通时代。立体交通的出现,拓展了人类生活的空间范围,极大地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摘编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历史必修第三册》

材料三   交通运输建设也取得很大成就,新建宝成、鹰厦等铁路30余条;川藏、青藏、新藏公路相继通车,密切了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

——统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四   2035年,率先建成现代化的铁路网20万公里左右;创新引领技术自主先进,智能高铁率先建成,智慧铁路加快实现;运输服务供给品质一流,全国123小时高铁出行圈和全国123天快货物流圈全面形成等。

——摘编自《新时代交通强国铁路先行规划纲要》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汉代为陆上丝绸之路开通做出重要贡献的人物是谁?根据材料分析宋元时期中国的对外交通与前代相比发生的变化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新交通工具各一例。根据材料二概括这些新交通工具的共同作用。
(3)材料三中,我国交通运输建设取得很大成就的原因是什么?请再写出同时期的交通成就一例。
(4)根据材料四,你认为新时代该如何建设和发展交通强国?
2022-08-05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年广西南宁市江南区、青秀区、兴宁区、横州、宾阳二模历史试题
综合题 | 适中(0.65) |
5 . 阅读不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94年,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生铁炉正式出铁。外国报刊将其视为中国崛起的象征,惊呼:“汉阳铁厂之崛起于中国,大有振衣千仞一览众山之势。”从1895年到1911年,汉阳铁厂是中国唯一的钢铁生产基地,生铁年产量最高的1910年达到119万吨,钢产量6万吨,超过了同期日本最大钢铁企业的年产量。中国早期兴建的京汉、粤汉、津浦等八条铁路干线所用钢轨和钢件均由其提供,产品一度远销美国、澳大利亚。

——中国地图出版社《中国历史地图册》(八年级上册)

材料二   近代报刊的出现, 开拓了人们的视野,培育了一批拥有新知的人才群体,改变了人们的旧观念,推动了国人对近代民主制度的探索,从而加速了中国近代化的前进步伐。

——摘编自人民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历史必修第二册》

材料三   以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站在时代前列,率先发出“振兴中华”的呐喊。武昌起义的枪声,敲响了清王朝的丧钟;中华民国的成立,实现了近代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辛亥革命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一座巍然屹立的里程碑!

——川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时代先声】

材料四   1915~1918年,《新青年》中“革命”“科学”“平等”“民主”等词频频出现。1919年元旦,李大钊在《新纪元》一文中写道,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应当走十月革命的道路,此后“革命”一词出现的频率剧增。


(1)根据材料一,说说汉阳铁厂受到外国报刊高度评价的理由?
(2)根据材料二,概括近代报刊的进步作用。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时务报》《国闻报》等近代先进报刊宣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根据材料三,说出辛亥革命最主要的历史功绩?
(4)材料四说明1919年后新文化运动的主流思想发生了怎样的转变?
2021-11-23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苏州新草桥中学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6 . 阅读不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94年,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生铁炉正式出铁。外国报刊将其视为中国崛起的象征,惊呼:“汉阳铁厂之崛起于中国,大有振衣千仞一览众山之势.”从1895年到1911年,汉阳铁厂是中国唯一的钢铁生产基地,生铁年产量最高的1910年达到119万吨,钢产量6万吨,超过了同期日本最大钢铁企业的年产量。中国早期兴建的京汉、粤汉、津浦等八条铁路干线所用钢轨和钢件均由其提供,产品一度远销美国、澳大利亚。

——中国地图出版社《中国历史地图册》(八年级上册)

材料二近代报刊的出现, 开拓了人们的视野,培育了一批拥有新知的人才群体,改变了人们的旧观念,推动了国人对近代民主制度的探索,从而加速了中国近代化的前进步伐。

——摘编自人民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历史必修第二册》

材料三以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站在时代前列,率先发出“振兴中华”的呐喊。武昌起义的枪声,敲响了清王朝的丧钟;中华民国的成立,实现了近代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辛亥革命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一座巍然屹立的里程碑!

——川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1)材料一中的汉阳铁厂创办于中国近代的哪一运动中?根据材料一,说说汉阳铁厂受到外国报刊高度评价的理由。
(2)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的名称。根据材料二,概括近代报刊的进步作用。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根据材料三,说出辛亥革命最主要的历史功绩。
2021-06-18更新 | 850次组卷 | 12卷引用:2021年云南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卷
7 . 中国的近代化呈现出鲜明的特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94年,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生铁炉正式出铁。外国报刊将其视为中国崛起的象征,惊呼:“汉阳铁厂之崛起于中国,大有振衣千仞一览众山之势。”从1895年到1911年,汉阳铁厂是中国唯一的钢铁生产基地,生铁年产量最高的1910年达到119万吨,钢产量6万吨,超过了同期日本最大钢铁企业的年产量。中国早期兴建的京汉、粤汉、津浦等八条铁路干线所用钢轨和钢件均由其提供,产品一度远销美国、澳大利亚。

——中国地图出版社《中国历史地图册》(八年级上册)

材料二   以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站在时代前列,率先发出“振兴中华”的呐喊。武昌起义的枪声,敲响了清王朝的丧钟;中华民国的成立,实现了近代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辛亥革命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一座巍然屹立的里程碑!

——川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三   近代报刊的出现,开拓了人们的视野,培育了一批拥有新知的人才群体,改变了人们的旧观念,推动了国人对近代民主制度的探索,从而加速了中国近代化的前进步伐。

——摘编自人民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历史必修第二册》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汉阳铁厂创办于中国近代的哪一运动?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汉阳铁厂受到外国报刊高度评价的理由。
(2)据材料二,指出辛亥革命后建立的政权及其政体。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辛亥革命最主要的历史功绩。
(3)根据材料三,概括近代报刊的进步作用。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中国近代化的特点。
2022-06-03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年江苏省镇江市区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综合题 | 适中(0.65) |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捷克斯洛伐克外交部长说:“我不知道你们的国家是否会从慕尼黑做出的决定中得到好处,但肯定无疑的是,我们不会是最后一个受害者。在我们之后,其他人也将遭遇同样的命运。”

——北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



图一

材料二:罗斯福高度赞扬苏联军队在反法西斯战争中做出的巨大贡献,把发生在苏联的一次胜利称为二战的转折点。斯大林也曾盛赞美英两国一起完成的一次计划周密、规模宏大的登陆战役。有数据表明,在反法西斯战争期间,英美向苏联支援战机18303架,坦克1.3万多辆,反坦克炮5800多门等。

材料三:如图所示


   图二李宗仁                              图三彭德怀

材料四:战争结束时,德、意、日战败国几乎成了一片废墟,国内经济百废待举;美、法等战胜国“赢得了战争,输尽了财富”,实力大为削弱……(战后)欧洲传统的国际地位一落千丈,无论是战胜国还是战败国,都沦为二、三流国家。美、苏以欧洲为主战场的“冷战”,更使欧洲人民终于意识到再也不能发生欧洲人打欧洲人的战争了。

——岳麓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Ⅱ)》

材料五: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成立。该组织的宗旨是通过开放市场,实施非歧视性贸易原则,来推动实现世界贸易自由化的目的。中国于2001年12月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中华书局《世界历史九年级下》


(1)材料一中图一所示的漫画,形象地反映了哪一次国际会议?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捷克斯洛伐克成为受害者是哪一政策导致的?
(2)材料二中罗斯福和斯大林所评价的是哪两次战役?并根据材料二指出苏、美、英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
(3)抗日战争中,国共两党共赴国难,都对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根据材料三图二,图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举出国共抗日的著名战役各一例。
(4)根据材料四,为了不再“发生欧洲人打欧洲人的战争”,西欧在欧共体的基础上,建立起的区域合作组织是什么?
(5)根据材料五,指出世界贸易组织建立的目的是什么?
2022-07-26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8年云南省普洱市澜沧县初中学业水平模拟考试(三)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3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我国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为了贯彻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党和政府制定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领导全国人民有计划地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到1957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同1952年相比,工业总产值增长128%,农业总产值增长25%,钢产量增长近3倍。

——北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二   1956—1966年,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虽然走了不少的弯路,经历了许多的挫折,但仍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岳麓书社

材料三   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指出“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社会生产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维方式,因而是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

——摘自川教版八年级历史教师教学用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一个五年计划有何特点。请举两个示例。
(2)依据材料二的论点,运用史实说明这一时期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走了哪些弯路(失误)。概括这一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特点。
(3)材料三中的会议之后,我党的工作中心发生了怎样的转移?在农村的重要举措是什么?
2020-05-10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湖北地区)中考历史人教版第一轮专题复习课时提升训练:中外农业和工业发展史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葡萄牙殖民者从非洲大量劫掠黑奴、黄金、象牙等。从15世纪末起的约100年间,他们劫掠了近3000吨黄金。1545-1560年,西班牙平均每年从拉丁美洲掠夺5.5吨黄金和246吨白银。

西班牙殖民者在登陆的岛屿上屠杀了无数的印第安人,制造了巨大的灾难。他们捕掠印第安人的妻小,奴役蹂躏他们。整个岛屿全部被摧毁,一片荒凉。

——摘编自《澳门历史教材试行版世界历史初三年级上册》

为争夺美洲、非洲、亚洲的殖民地和世界市场,从17世纪下半叶起,英国与荷兰、法国发生了一系列战争。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1)依据材料一、指出近代西方早期殖民活动的主要表现。

材料二   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天地。东印度和中国的市场、美洲的殖民化、对殖民地的贸易、交换手段和一般商品的增加,使商业、航海业和工业空前高涨,因而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西方早期殖民扩张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