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初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06 道试题

1 . 【历史的评价】

材料一

历史人物、事件、现象

历史评价

西周的分封制

有人认为分封制稳定了政局,扩大了西周的统治范围

有人认为诸侯王具有较大的独立性,造成了后来的分裂割据

诸侯争霸和战国兼并战争

有人认为这些战争破坏了社会生产,造成了社会秩序的动荡

有人认为这些战争促进了民族交融,推动了国家统一

秦始皇

有人认为他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是千古一帝

有人认为他专制集权,统治严苛

材料二   汉武帝初期,罢黜百家,“表彰《六经》”,举荐贤才,给他们建功立业的机会。 以汉武帝这样的雄才大略,还以汉文帝、汉景帝那样的恭俭态度对待百姓,就是《诗经》《尚书》里所称道的上古贤君也比不过他。……汉武帝穷奢极欲,刑罚繁重,横征暴敛,对内大兴土木,对外征讨四方,又信奉神鬼之说,“巡游无度,使百姓疲敝”,很多人被迫作了盗贼,这与秦始皇没有多少不同。

——摘编自班固《汉书·武帝纪》、司马光《资治通鉴》(卷二十二)

根据材料一,概括历史评价的方法;运用这一方法,结合材料二和所学,对汉武帝展开评述。(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4-03-22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试题
2 . 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是历史学习的一种基本能力。下面是有关秦始皇的两则材料。

材料一: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

材料二:秦王贪狼暴虐……穷困万民,以适其欲……劳罢者不得休息,饥寒者不得衣食,亡(逃跑)罪而死刑者无所告诉,人与之为怨,家与之为仇,故天下坏也。


(1)分别概括材料一、二的主要观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其中一个观点(或独立提出观点)加以评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不少于100字)
3 .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学者翁飞指出:关于李鸿章的评价,古今中外有很大不同。赞之者,如梁启超认为:“鸿章必为数千年中国历史上一人物,无可疑也。李鸿章必为十九世纪世界历史上一人物,无可疑也。”贬之者,则多以“卖国贼”三字以蔽之。

材料二   凤凰网专栏作者王龙说:李鸿章的脚跨进了新时代,而脑袋却还留在旧时代。

材料三   旅日学者宗泽亚在《清日战争》一书中写道:在欧美列强的眼里,李鸿章失效的大手笔非但没有伤及他的仕途,反而展示了他个人的才能和魅力。西洋人认定李鸿章是近代清国代表文明智慧的伟人。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评述李鸿章的历史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不少于150字)。
4 . 阅读下列材料,评价历史人物。

隋炀帝在位期间,将科举制度(科举制萌芽于魏晋南北朝)正式归为国家政策,对后世有重大影响,此后历代均以科举而选拔人才,隋唐大运河是世界史上最长的运河。隋炀帝即位后几乎每年征发重役。仁寿四年十一月,他为了开掘长堑拱卫洛阳,调发今山西、河南几十万农民;次年营建东都洛阳,每月役使丁男多达两百万人。十余年间被征发扰动的农民不下一千万人次,平均每户就役者一人以上,造成“天下死于役”的惨象。


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运用辩证分析的方法简要评述隋炀帝。
5 . 侵略与反侵略,抗争与探索,寻求国家的独立与富强构成了近代中国的时代主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的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的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大帝国”注定最后被打垮的史实,并分析理由。

材料二   近代以来,为了挽救民族危亡,抵御外侮,先进的中国人不断寻求救国探索之路。

(2)阅读下列材料,围绕“近代中国人的探索之路”的核心主题,结合表格中人物的言论以及相关的历史事件展开评述,并推论出一个结论。(提示:结合表格内容,联系所学的知识,围绕上面核心主题进行阐述,并得出结论。要求:阐述论题必须史论结合)
人物言论相关事件
李鸿章“我办了一辈子的事……不过虚有其表。”洋务运动
康有为“东西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戊戌变法
孙中山“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辛亥革命
毛泽东1949年:“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新中国成立

2024-06-07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6 . 在中外历史发展进程中,国家发展道路的抉择关系到国运兴衰与民族未来。张老师以“抉择与使命”为主题设计了下面的学习任务单,请你参与完成。

任务一【走近人物—感受使命担当】

(1)危机关头见证人物担当。根据下面图示,分别从中外两组人物中各选一人,简述其面对危机时是如何承担使命的。

任务二【评述史事——体会国家发展】

(2)变革是国家发展的必由之路。国家富强是各国人民的美好愿望,革命与改革是实现这一美好愿望的重要途径。请从以下史实中任选两项,论证“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要求:注明选择史事,运用史实,论证观点,条理清楚)
1861年农奴制改革   罗斯福新政 新中国土地改革   中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2024-05-30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辽宁省中考历史适应性测试 (三)
7 . 在中外历史发展进程中,国家发展道路的抉择关系到国运兴衰与民族未来。张老师以“抉择与使命”为主题设计了下面的学习任务单,请你参与完成。
任务一【走近人物——感受使命担当)
(1)危机关头见证人物担当。根据下面图示,分别从两组人物中各选一人,简述其面对危机时是如何承担使命的。

任务二【评述史事一体会国家发展】
(2)变革是国家发展的必由之路。国家富强是各国人民的美好愿望,革命与改革是实现这一美好愿望的重要途径。请以“变革的力量”为主题,从下面关键词中任选三个,撰写一篇150字左右的小短文。
2024-04-25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历史(广东深圳卷)- 学易金卷:2024年中考第二次模拟考试
2024九年级下·全国·专题练习
论述题 | 适中(0.65) |
8 . 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郎贰(副)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帝方自操威柄,学士鲜(少)所参决。

——《明史·职官志》

(军机大臣)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清·赵翼《檐曝杂记》

依据材料,请对“军机大臣”所在的机构作简要评述。
2024-04-17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题型06 材料综合题——“评价、评述、评论“类设问(答题模版及技巧)- 2024年中考历史答题技巧与模板构建
9 . 在中外历史发展进程中,国家发展道路的抉择关系到国运兴衰与民族未来。张老师以“抉择与使命”为主题设计了下面的学习任务单,请你参与完成。
任务三【评述史事——体会国家发展】
变革是国家发展的必由之路。国家富强是各国人民的美好愿望,革命与改革是实现这一美好愿望的重要途径。请以“变革的力量”为主题,从下面关键词中任选三个,撰写一篇150字左右的小短文。
工业革命1861年农奴制改革  罗斯福新政  新中国土地改革  中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2024-06-10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通关07 开放性试题专练-备战2024年中考历史抢分秘籍(全国通用)

10 . 【人物小传】

一篇历史人物小传,大体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简介历史人物,包括籍贯、身世等。二是叙述历史人物的主要活动,这是小传的主体。三是简要评述历史人物的地位或影响。请从汉谟拉比、查理曼、牛顿、拿破仑、列宁、罗斯福等人中任选一位,编写其人物小传。

要求:史实正确,语句通顺,条理清楚,论从史出,史论结合。字数不少于100字。

2024-03-22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3月学情调研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