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初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59 道试题
1 . 改革开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国家博物馆的文物“安徽凤阳小岗村18位农民订立的契约”

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18户农民以敢为天下先的精神订立契约,实行分田包干到户。

材料二

傅高义先生的著作《邓小平时代》

该书对邓小平一生和中国改革开放之路进行了全景式描写,形式上类似传记。但作者的本意并不是要写一个人,而是要写一个时代。全书以19781992年这14年作为重点,着力描画了中国大转变的关键时期,称之为“邓小平时代”。

材料三

石广生口述的《中国“复关”和加入世贸组织谈判回顾》

200111月,石广生作为中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部长,代表中国政府签署了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议定书。以下是其部分口述内容:

“实行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对外贸易活动日益增多,外经贸工作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不断增强,迫切需要一个稳定的国际环境。同时,国内经济体制改革也不断向市场化发展,使我们初步具备了加入多边贸易体制的条件。19831月,国务院作出决定,申请恢复我国关贸总协定缔约国地位1999年,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加快我国加入世贸组织谈判的战略……当然,那时经济全球化进程大大加快,也是我们加速谈判的一个重要动因。”


(1)材料一中的文物可用于研究我国哪一改革举措?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你认为该书把1978—1992年称为“邓小平时代”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请结合史实阐释说明这14年是“中国大转变的关键时期”。(至少两例史实)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国决定加快加入世贸组织谈判的主要原因。
(4)史料按价值可分为一手史料(当事人、亲历者直接记录或留下的原始资料)和二手史料(间接资料)。请据此标准将三则材料中的史料进行分类。(填写材料序号)
2023-12-24更新 | 599次组卷 | 5卷引用:专题10 材料分析题-热点题型归纳与变式

2 . 历史人物贯穿于人类历史活动中,他们是历史发展和演变的重要推动者和见证者。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政治家。她去世后,从古代到现代以来对她的评价褒贬不一。

材料一   [说明:史料是指可以据以为研究或讨论历史时的根据的东西。一般按照资料的表现形式,将历史史料分为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和口述史料。文献史料:最早的文献资料并不是史书,应是甲骨文(甲骨文的文献价值与早期文字的意义相互混淆)。实物史料:实物史料指各类遗物、遗址、建筑、碑刻、雕塑和绘画等,这类史料是历史的见证和历史知识的可靠来源,它既能比较真实地反映历史,又具有形象直观性。其中有很大部分是由考古发掘的。口传史料与口述史料:(1)口传史料(远古时期神话传说):在没有文字记载前有一定的史料价值;(2)口述史料是人们对往事的口头回忆而写成或整理成文字的资料。按照资料价值的不同,分为第一手史料(直接史料/原始材料)和第二手史料(间接史料)。

第一手史料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较直接作为透视历史问题的史料;第二手史料是指经过后人运用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及诠释。]

材料二   古代对武则天的评价:

“武氏之乱,唐之宗室戕杀殆尽,其贤士大夫不免者十八九。……其为恶岂一褒姒之比邪?”

——北宋《新唐书》

挟刑赏之柄以驾御天下,政由己出,明察善断,故当时英贤亦竟为之用”。

——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乘唐中衰,攘窃神器,任用酷吏,屠害宗支,毒流缙绅,其祸惨矣!”

——南宋朱熹《通鉴纲目》

“武氏之恶,浮于韦氏多矣!鬼神之所不容,臣民之所共怨,万世闻其腥,而无不思按剑以起”。

——清代王夫之《读通鉴论》

材料三   现代名人评武则天

政启开元治宏贞观,芳流剑阁光被利州。

——郭沫若

武则天是封建时代杰出的女政治家。但就家庭角色而言,不难看出武则天也是个好妻子。

——宋庆龄

武则天确实是个治国之才,她既有容人之量,又有识人之智,还有用人之术。

——毛泽东

(1)材料一为研究武则天的不同类型的史料,请你至少说出两个分类的方法。
(2)根据材料二,指出对武则天的评价共同点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人的观点进行说明。
(4)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历史人物评价的因素(至少两个)。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图1秦朝政治建制示意图

图2陕西西安出土的衡器秦权

材料二   西汉武帝时期,连年征战,尤其对匈奴长期用兵,耗费巨大,财政困难,国家“笼天下盐铁诸利”,垄断盐铁产销,打击商人势力,也充实了国家财政。

——摘编自曹大为《中国大通史》

(1)根据材料一图1,概括秦朝政治建制呈现的特点。史料可根据价值分为一手史料和二手史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2所属的史料类型,并简述它的历史价值。
(2)根据材料二,概括汉武帝采取的措施,并简要分析其作用。
2024-05-26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德阳市罗江区2024年初中毕业暨高中阶段招生模拟考试 文科综合试题-初中历史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国语·周语上》记载:“昔夏之兴也,融降于崇山”。1952年考古学家发现的二里头文化遗址和史料描述中的夏朝范围符合,成为了证明史书记载中的夏朝确有存在最有力的证据。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A.二里头文化遗址属于一手史料
B.实物史料和文献史料相互印证
C.实物史料在史料中的价值最高
D.二手史料具备较高的文化价值
2024-05-27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湖南省长沙市雅礼教育集团中考一模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图1 秦朝政治建制示意图               图2 陕西西安出土的衡器秦权

材料二   “元鼎元年(公元前116年),张骞再次出使西域,西汉与乌孙联姻成功。……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从骤侯赵破奴带属国骑兵及郡兵数万攻姑师、楼兰……”“在河西开设四郡,肃清东西交通的大道后,西汉便开始在西域的中心地带屯田,确立经营西域的根据地”。

——郭丽《西汉时期的西域开发及其民族关系》

材料三   从这一时代起,孔子便从诸子百家之中超升出来,变成了东方世界之罗马教皇,而儒家哲学也就变成永恒不变的真理。

——摘编自翦伯赞《秦汉史》

(1)根据材料一图1,概括秦朝政治建制呈现的特点。史料可据价值分为一手史料和二手史料,指出图2所属史料类型,并简述它的历史价值。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武帝“经营西域”意义。
(3)根据材料三、简述汉武帝让“孔子便从诸子百家之中超升出来”的措施。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汉以来历史发展趋势。
6 . 一般来说,史料分为第一手史料和第二手史料。第一手史料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事件发生当时所产生的;第二手史料是指经过后人运用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及诠释。下列各项内容中与九一八事变直接相关的第一手史料是(     
①1931年7月“攘外必先安内”手令       ②日军在沈阳外攘门上向中国军队进攻的照片
③《松花江上》歌词                            ④沈阳市“九一八”历史博物馆的残历碑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024-03-03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五四学制)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列宁以粮食税为突破口,创造性地运用国家资本主义发展社会生产力,……,这一时期列宁资本主义观呈现出由偏激向温和、由直接过渡向间接过渡、由借鉴向创新的演进特点,这种演进……帮助经济文化落后的苏俄探索出走向社会主义以及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可行道路。

——姜燕《列宁资本主义观的演进特点及现实意义》

材料二   苏联驻美大使写了一篇名为《战后美国的外交政策》的报告。报告认为,战后美国争霸世界的动因是垄断资本的帝国主义扩张……美国正在从国外和国内两个方向,集中反动力量对苏联进行包围。美国已成为苏联的对手。美国正运用着资本和军事这两种武器妄图达到其称霸世界的目的。

——摘编自刘子奎《二十世纪东西方关系》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以粮食税为突破口”的改革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再列举一项这次改革的措施。据材料,指出“这一时期列宁资本主义观”的变化。
(2)据材料二,指出美国争霸世界的动因。分别列举“美国正运用着资本和军事这两种武器妄图达到其称霸世界的目的”的史实。这篇报告是研究二战后苏联对美政策的一手史料,还是二手史料?从苏联立场解读苏联大使撰写报告的出发点。
(3)综上所述,归纳苏联(俄)在不同时期对资本主义国家的态度及形成背景。
2024-01-28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古今中外,任何国家都重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某班历史老师以此为主题设计了以下探究活动,请你完成相关任务。

【任务一   民治于乡里】

(1)此秦简是研究秦朝户籍制度的____(A.一手史料B.二手史料)根据图一释文指出秦朝登记户籍的主要作用。并根据图二分析乡里制度对古代王朝国家统治的意义。

【任务二   变始于乡里】

货币化削弱了罗马帝国崩溃后发展起来的封建秩序。一旦农奴们知道可以通过逃到发展中的城市或东部边疆开垦的土地上而获得自由,农奴制的束缚就再也不可能永远维持下去。地主们不得不修改他们的要求,否则就有失去劳动力的风险。西欧农奴越来越多地用货币而不是劳动力支付地租,这样一来,封建领主就变成了地主,农奴则变成了自由农民。农奴制的衰落是欧洲扩张的先决条件,之后的这个社会能够积累资本,解放探险、征服和移民事业所需的劳动力。欧洲各国海外事业的成功与从封建束缚中解放出来的程度成正比,这不是偶然的。

——摘自斯塔夫利阿诺斯《全球通史》

(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以下表述的正误。你认为正确,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的括号内填“正确”;不正确,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的括号内填”错误”。
A.罗马帝国崩溃后建立起来的秩序因农奴的逃离而无法维持下去。
B.西欧农奴一直以来都是以货币而不是劳动力来支付地租。
(3)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农奴制的衰落是欧洲扩张的先决条件的理由。

【任务三国兴于乡里】

                            

(4)请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图三、图四对应的农村土地政策。并谈谈这两个政策有何共同作用。(答出两个方面即可)

【任务四   梦圆于乡里】

党的二十大在擘画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宏伟蓝图时,对农业农村工作进行了总体部署。必须深刻认识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守好“三农”基本盘,做好“三农”工作,责任重大、任务艰巨、使命光荣。

——摘编自人民日报社论《打好乡村全面振兴漂亮仗》(202424日)


(5)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探究三农问题与国家发展之间的关系。
2024-06-07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重庆市育才中学校中考三模历史试卷
9 . 博物馆是传播文化、传承文明、启发民智的重要载体,是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组成部分。

材料一   

                           图一

图一   为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的镇国青铜器——利簋,证明了我国青铜工艺的高超。该文物内部铭文为“武王征商,唯甲子朝”。即明确记载“武王征商”之役发生在某年“甲子”日的早晨(即公元前1046120日)。据此古代史上这一著名的战役有了一个绝对年代,为商周两朝的划分提供了重要的年代依据。

(1)请写出材料一中与“武王征商”相关的战役名称。图一中的利簋属于一手史料还是二手史料,请写出其体现的史料价值。

材料二

图二
战国商鞅方升,又称商鞅量,是战国时代秦国铜制量器。出土于晚清时期,现藏于上海博物馆。
秦国实行商鞅变法,……废除原有的井田制度,按军功授田,重新规划土地,设立地标,明确土地四至,同时设立官职保护私有土地不受侵犯,允许土地买卖。至此,私人土地的所有权依法确立了下来。这样就破坏了奴隶制的生产关系,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

——摘编自刘新文《先秦土地制度变迁》


(2)根据图二、概括商鞅变法的内容。据材料二指出商鞅变法实行的作用。

材料三   中国人最早接触博物馆的概念,始于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最早一批觉醒的中国人。清廷派出官员、士绅、留学生等一些知识分子走出国门,到欧美、日本亲身感受博物馆并把博物馆思想带回国内。维新运动时期,康有为、梁启超等人本着强国富民的抱负,对博物馆的功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提出“博物馆……以开民智而悦民心”。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陈卓《中国博物馆事业的发展与现状分析》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近代中国将博物馆思想带回国内始于哪一事件?并写出其代表人物。依据材料指出,康有为、梁启超对博物馆功能的新认识。

材料四   1903年,著名实业家张謇赴日本考察教育和实业;萌生了创办博物馆的念头,1905年张謇凭借个人财力兴办了南通博物苑,是一所合自然、历史与艺术为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博物苑最初仅向张骞创办的通州师范学校开放。19127月,新成立的民国政府便让教育部规划建立“国立历史博物馆筹备处”。在教育部的推动下,1924年,国立历史博物馆对外开始展览,这是中国最早筹备建立的公立博物馆。改革开放以来,新中国博物馆行业经历了较快的发展。如今,我国的博物馆已经成为一个行业,根据社会需求,逐步呈现出综合类、历史类、艺术类、科学类、人物类、行业类等丰富的博物馆资源类型,按运营出资方划分可分为公办、民办、民办公助三种。据不完全统计,我国2012年约有3400多座博物馆。

——王鹏《文化自觉下的中国近代博物馆起步与发展》

(4)依据材料四分析并概括,现如今划分我国博物馆行业类型有哪些依据?推动中国博物馆事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材料五   15世纪末期起,一些来自人们刚刚知道的地方的“奇物”出现在欧洲,刺激了学者们的研究欲望和收藏家们的好奇心。与此同时,在思想解放浪潮冲击下,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初步形成了自然科学的分类和科学实验方法。17世纪,一些思想家和科学家纷纷倡议建立博物馆,认为博物馆将会“达到教化民众的目的,成为发明家集结与交换心得的场所”。18世纪40年代起,英、法等国相继建立起自然史博物馆。当时的博物馆追求珍奇物品和标本的齐全,陈列繁杂。

——摘编自《博物馆的历史》

(5)依据材料五指出,人类对自然的认识达到的新阶段。依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写出15-18世纪博物馆建立的背景。再举出一位这一时期自然科学代表人物。

材料六   大英博物馆是世界上首家国立公共博物馆。1753年英国议会通过法案,决定将大批重要文物集中收藏,遂建立了大英博物馆,对所有好学求知的人免费开放。大英博物馆收藏了珍贵文物数百万件,包括古埃及木乃伊、古希腊雕像、古罗马遗迹、美洲石器等,有些文物的收藏量仅次于甚至超过文物原生地。博物馆还收藏了许多珍贵的中国文物,如英国冒险家斯坦因从敦煌盗取的大量文物。一战后博物馆成立了研究实验室,报告收藏品的状况并进行修复和保存,许多被破坏的文物在修复者和先进仪器的帮助下重获新生。

——摘编自中文百科在线“大英博物馆”词条等

博物馆是人类收藏历史记忆和熔铸新文化的殿堂,是传播文化、传承文明、启发民智的重要载体,是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组成部分。

——宋新潮《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与博物馆免费开放》载《东南文化》2012年第4期

(6)依据材料六,概括博物馆对文明与文化的发展与传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2024-06-06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吉林省长春市二道区第一〇八集团二模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在座朝前期的100多年中,经济发展迅速,社会呈现繁荣景象。在农业方面,垦田面积逐渐扩大.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发明并推广了一些重要的生产工具,……唐朝的手工业发展到很高水平.纺织业品种繁多……陶瓷器生产水平也很高。

——摘自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二:史料四则

④宋朝市舶司从海上贸易中抽税近二百万贯,以百分之十的税率计算,可以推算出宋代每年的进出口总额约为二千万贯,……宋代中国人逐渐开始成为海外贸易中的主角。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革》


(1)材料一从哪两个方面描述了唐朝的繁荣?联系所学知识,列举唐朝发明并推广的生产工具一例。
(2)材料二的四则史料中,一手史料:(写出序号);二手史料:(写出序号),概括材料二的四则史料共同反映的经济状况。
(3)综合以上材料,请你概括一个主题。
2024-05-08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