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春秋争霸的评价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0 道试题
1 . 湖北是楚国故地,是楚文化的发源地和核心区、先秦时期被称为“南蛮”。春秋时期齐桓公曾以“尊王攘夷”的名义征伐楚国,后来楚国又北上中原争霸,逐渐跻身于“春秋五霸”、“战国七雄”之列。这一现象说明(       
      
                    周初分封形势图                                               战国七雄形势图
A.周王室逐渐衰微B.华夏文化圈逐渐扩展
C.分封制已经瓦解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
2 .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呈现出兼并战争、制度变革和思想学术繁荣的特征。这些社会现象产生的根源是(     
A.等级制的产生B.封建制的确立
C.井田制的废除D.生产力的发展
2023-05-03更新 | 238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南省张家界市永定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较易(0.85) |
3 . “夏之时万国,殷之时三千,周初千八百,春秋时百四十……小国都被吞并,或听命于大国,大国则争为霸主,春秋时代便是如此……战国时则次国亦无以自立,大国各以存亡相搏。”这表明(     
A.百家争鸣推动思想繁荣B.统一是发展的趋势
C.各国变法促进社会发展D.封建王朝更替频繁
4 . 春秋初年有百十个诸侯国,到春秋后期已缩减成几个强大的诸侯国。据此可知,这一时期社会发展的总体趋势是(       
A.国家日益分裂B.各国纷纷变法
C.逐步走向统一D.中央集权强化
5 . 有学者认为,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意气风发的少年时代。该时代的主要特征是(     
A.社会大变革B.大一统C.民族政权并立D.专制皇权加强
2023-04-06更新 | 325次组卷 | 62卷引用:2016-2017学年河南省驻马店市上蔡县第一初级中学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试卷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春秋初,大小诸侯国有一百四十余,经过数百年的战争,到春秋末只剩下秦、楚、齐、燕大国。这说明当时(     
A.制度瓦解B.民族交融C.区域统一D.王室衰微
7 . 依据《史记·楚世家》的相关记载,历史教师讲述了如下一个故事,从中可以看出(     
起点:楚武王言“我蛮夷也”。
发展:不到百年,楚庄王陈兵问鼎。
高潮:吾楚郯之战后,楚庄王论“武德”。
结尾:战国后期,出现“横则秦帝,纵则楚王”局面,楚国一度被推为合纵之长。
A.分封制度的强化B.民族之间的交融
C.六国统一的完成D.南方经济的开发
8 . 比较法是我们学习历史常用的一种方法。下列三幅地图反映的历史发展趋势是(     

A.禅让制度趋于完善B.统一国家不断巩固
C.向大一统国家发展D.兼并战争连年不断
9 . 春秋战国时期蓬勃发展的体育项目,都与军事训练有密切关系。如射箭、举重、武艺、摔跤、田径、游泳、赛马、击剑尤为兴盛。这说明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     
A.经济富足,娱乐多样B.体育发达,人才辈出
C.战争影响,强兵治国D.严格训练,竞赛频繁
10 . 作为语言精华存在的成语,其蕴含的历史信息是文化传承的重要媒介,对历史教学也有特殊的价值。成语卧薪尝胆、退避三舍、围魏救赵、纸上谈兵等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特点是(     
A.奴隶制开始瓦解B.封建制度确立
C.诸侯兼并争霸D.生产力飞速发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