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七雄征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90 道试题
1 . 战争是人类发展史上必不可缺的历史现象。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1046年二月甲子日,武王陈兵牧野,与商军摆开决战阵势。商军虽多,但其不想替纣卖命,反把武王当救星。尽管商王亲自督战,但由奴隶和战俘组成的商军前锋,纷纷倒戈。武王乘胜追击,直捣商都。商王失败,表面上是军事部署上失衡和作战指挥上失误,但根本原因是殷商统治集团政治腐朽,横征暴敛,严刑酷法,以致丧尽民心。周武王成功,表面上是长期正确运用“伐谋”“伐交”策略和选对作战时机的结果,实际上是周武王取得了民心。

材料二   赵括到达前线后,改变了廉颇坚守的策略,大举进军秦军,秦将白起则佯装溃退,让秦军固守营垒,诱敌深入,白起派兵突袭到赵军后方,截断赵军的退路和粮道,又命骑兵部队插入赵军,将赵军主力分割成两只孤立的部队。……赵军四次突围均告失败,断粮46天的赵军绝望中相互残杀,绝望的赵括亲自领兵博战,被秦军射杀,赵军大败,白起将四十万战俘全部活埋。

——材料一、二摘编自央视纪录片《中国通史》

材料三


                              图一 赤壁之战示意图                                                                                                                     图二淝水之战示意图
(1)根据材料一,简析牧野之战中武王成功的原因,武王胜、商王败说明了什么道理?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该战役中赵国战败的原因及与此相关的成语。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图一、图二两场战役的相同之处,并分别简述它们对中国历史产生的影响。
(4)综上所述,归纳影响战争的因素。
2024-04-09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八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据统计,从周元王元年(公元前475年)至秦王政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的二百五十五年中,有大小战争二百三十次。战争打起来,双方动辄出动几万至几十万人。齐国灭了14个国家,鲁国灭了13个,秦国灭了14个,晋国灭了25个,楚国灭了60多个。这表明当时的主流是(     
A.诸侯争霸,王室衰微B.铁制工具进一步推广
C.兼并战争,走向统一D.民族融合,互相交流
2024-04-06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河南省信阳市新县部分学校中考一模历史试题
3 . 下列两幅形势图共同反映了(     

             春秋争霸形势图                                                          战国形势图
A.朝代更迭B.王位世袭C.百家争鸣D.战争频繁
2024-04-06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广西玉林市容县石头中学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4 . 汉朝和罗马帝国是同时期对东西方世界影响最大的两个帝国,其发展历程既有相似之处也各有特点。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代丝绸之路主要路线

材料二   在秦汉统一以前的战国时代,中国即已走向统一。秦灭六国,不外是一个历程的终点,也无非是完成这一历程,并加以充实而已。罗马统一地中海;罗马也无非是接过了已经发动的历史过程。文化的统一、早于政治的统一、均由本处于边陲的势力凭借优势的武装力量,以征伐完成——这也是双方共有的形式。

——许俾云《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

(1)指出材料一中A、B分别代表的古代国家名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丝绸之路对这两个国家关系的影响。
(2)从材料二中提炼一个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并用具体史实加以阐释。(要求:整体或局部提炼材料观点皆可,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合理,条理清楚)
选择题-单题 | 较难(0.4) |
5 . 历史解释的培养目标之一是感悟、体验、明了历史上发生的各类情况,理解历史上的变化与发展。基于下表中史实能够得出的解释是(     

时间

事件

春秋

宋襄公说:君子不重伤,不擒二毛,敌人逃跑,追击不能超过一百步

战国

晋国韩赵魏三家瓜分智氏的土地;白起攻打赵国,坑杀赵国四十余万人
A.恪守宗法到礼乐崩坏B.尊礼重信到文明讨伐
C.王室内讧到华夏一统D.争霸从礼到弱肉强食
2024-04-01更新 | 153次组卷 | 5卷引用:2024年河南省信阳市中考一模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战国时期的《司马法》提出了“国虽大,好战必亡”、“以战止战”的思想;同一时期的《尉缭子》认为战争应“伐暴乱而定仁义。”这说明我国古代军事理论(     
A.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B.强调战争的正义性
C.奠定我国军事理论基础D.推崇儒家的仁义观
2024-03-31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江西省抚州市八校中考一模历史试题
7 . 比较研究就是对事物或者问题进行区分,以认识其差别、特点和本质的一种辩证逻辑思维方法。下列哪一战争与其他战争不同(     
A.长平之战B.官渡之战C.赤壁之战D.淝水之战
2024-03-29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莱西市济南路中学、实验中学等2023-2024学年八年级3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根据要求,完成下面相关问题。

【文物学史】青铜器和甲骨文反映了商周时期高度发达的文明。

                                 

图一 利簋及铭文                 图二 司母戊鼎                  图三 四羊方尊             图四 甲骨文
(1)请仿照下面示例,从图二、三、四中任选其一,为其编写一段解说词。

示例:图一利簋是西周青铜器,从功能看,“簋”一般是用于祭祀的礼器;从铸造水平看,展示了西周高超的青铜铸造工艺;从价值看,腹内刻有的铭文,佐证了武王伐纣的牧野之战的过程,有非常重要的史料价值。

【典籍学史】

材料一: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为政》

材料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道德经》

(2)依据典籍内容,分别写出他们各自代表人物及学派。

【成语说史】

成语典故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来源相关成语典故
长平之战
淝水之战

(3)请把下列成语填入上表。
草木皆兵     纸上谈兵

【文学说史】

元曲中的元朝   吴弘道在元曲《越调·斗鹌鹑》唱道:“先收了大理,后取了高丽。都收了偏邦小国,一统了江山社稷。”

(4)元曲的内容是从哪一方面对元朝进行评价的?
2024-03-28更新 | 91次组卷 | 5卷引用:2024年辽宁省辽阳市二中协作校中考一模历史试题
9 . 对比《春秋列国形势图》与《战国形势图》,能够得出的推论是(     

                                      春秋列国形势图                                                                                                    战国形势图
A.统一趋势不断加强B.各国长城已经连为一体
C.秦灭六国完成统一D.农业、手工业水平提高
2024-03-27更新 | 98次组卷 | 4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据史书记载,西周初年有800多个诸侯国,到春秋初年还剩下170多个,到了战国之初就只有十几个诸侯国了。据此可知(     
A.各国变法实力增强B.统一趋势不断增强
C.诸侯争霸野心强烈D.分封制度彻底崩溃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