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百家争鸣的背景、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56 道试题
1 . 战国时期,促进了思想文化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高峰的是(     
A.独尊儒术B.统一文字C.百家争鸣D.礼乐制度
2 . 下图是小哲同学用于大单元学习的时空定位,它最适合用于研究(       

   

A.周王室衰微的原因B.中国古代社会转型
C.秦统一六国的过程D.春秋战国社会动荡
2023-08-28更新 | 693次组卷 | 12卷引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阿荣旗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一位同学在分析“百家争鸣”影响时制作了下表。表中内容反映出“百家争鸣”(     

百家争鸣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儒家

仁、义、礼、智、信;民为邦本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墨家

“兼爱”,爱无差别等级

法家

“尚法”,依法治国

A.推动了战国时期经济的繁荣B.不利于后世儒家思想发展
C.对后世的思想文化影响深远D.脱离现实,禁锢人们的思想
2023-08-09更新 | 382次组卷 | 49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社会的大动荡必然引起思想文化领域里的大变化。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文化领域里的大变化”体现在(       
A.“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B.道教的兴起C.“焚书坑儒”政策的实施D.太学的创办
2023-07-25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承德市承德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5 . 春秋战国时期不仅是大一统国家建立的重要酝酿、准备阶段,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活水。从思想文化角度看,“源头活水”在当时表现为(     
A.制度创新B.技术进步C.社会转型D.百家争鸣
6 . 春秋战国时期,相比于儒家学说对于“器以藏礼”“器以载道”的物质文化观念,墨家在造物艺术方面则体现了功利与实用的价值特征,进而表现出与儒家礼制观念针锋相对的价值倾向。这种不同从根本上反映了双方(     
A.有着不同的思想渊源B.兴起时代的不同风尚
C.不同阶层利益的冲突D.价值判断的不同倾向
2023-07-07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丰城中学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7 . 春秋战国时期,众多思想家关注和担忧社会发展方向,纷纷提出救世之策。各学派之间相互论辩,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这是当时(       
A.王室日渐衰微的表现B.诸侯争霸战争的结果
C.政治经济变革的反映D.分封制度确立的影响
2023-06-29更新 | 786次组卷 | 25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梅岭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春秋战国时期,法家主张“法治”,秦朝统治者实施严刑峻法。道家主张“顺其自然,无为而治”,西汉初年统治者奉行“无为而治”与民休息,使国力逐渐恢复。以上说明(     
A.道家的主张适用任何时期B.法家的主张损害了民众的利益
C.百家争鸣影响后世政治D.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
2023-06-16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惠州市惠城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者极力宣扬得众、爱众和济众思想,如孔子认为“仁者爱人”“宽则得众”,孟子主张“民贵君轻”“与众乐乐”。由此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儒学(     
A.适应了封建统治需要B.以批判法家刑罚为宗旨
C.强调民众的重要性D.代表没落的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10 . 下图文本框的内容反映的主题是(     
动荡的春秋社会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百家争鸣
A.早期国家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C.社会变革D.民族交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