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巩固统一的措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朝

汉朝

经济

思想文化

“秦始皇帝初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罢其不与秦文合者,斯作《仓颉篇》,……取《史籀(zhòu)》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也。”

——许慎《说文解字·叙》

建元五年,汉武帝设置五经博士,诸子学官一时并罢;建元六年,“黜黄老、刑名、百家之言,延及文学儒者教百人”;元朔五年,开办太学,培养儒家治术人才。

——摘编自《汉魏六朝时期的教育变革》

材料二   翟兑之就“统一”、“一统”政治格局的创立评价秦汉的地位:“六国不能统一之业,而秦卒能成之者,秦之处心积虑,自强而力征。其政策相传,绵延不懈,而前后一致,非诸国所能及也。”“中国成为一统国,自秦启之,而汉承之,虽遇乱世,终犹心焉一统,人人皆拭目翘足以为庶几复见太平。二千年来如一日,此又秦汉之所赐也。”

——王子今《秦汉:穿越千年的文化符号》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朝和汉朝在经济、思想文化方面的重大举措。
(2)根据材料二,归纳秦汉时期在中国历史上具有怎样的地位?
7日内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2023-2024学年下学期二模考试八年级历史试题(五四学制)
2 . 政治制度的确立、改革和不断发展,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足谓小康。

——《礼记·礼运》

材料二: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以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三:为了防止再次分裂,秦始皇从加强中央集权的目的出发,将全国分为36个郡、郡下设县、县以下又设乡、亭、里等基层社会组织。他通过在中央和地方各级行政机构的设置,形成了一整套高度发达的中央管理体系,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四:西汉时期中央和封国力量的对比

(1)材料一中反映了哪两种制度的更替?
(2)材料二、材料三、材料四分别反映的是什么制度或措施的建立与实施?
(3)结合所学知识,从二、三、四这三则材料中选取一则材料作为论据,以“制度创新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为题目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提示:制度创新有利于国家统一、历代王朝通过制度创新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
2024-04-10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葫芦岛市第六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4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我国古代历朝历代在国家治理方面各有举措,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观察材料一,图一反映了秦朝的什么地方管理制度?图二、图三分别反映秦朝采取的什么措施?

材料二:公元前127年,汉皇帝又下了一道法令,规定嫡长子只可继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于是,封地不断缩小,其重要性也不断下降,仅仅成为大地产。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皇帝”颁布此法令的原因。

材料三:宋朝初,宋太祖吸取了唐朝中期以来的地方节度使权力过大的历史教训,选用文官到地方任知府、知州等职,代替节度使管理地方政事,用以压制武将的权力。同时,文官可以担任统兵的将帅,武将却往往只是副帅,受文官的监督和管束,因此,宋代文官的地位和待遇都高于武将。

—— 摘编《中国历史第二册》


(3)材料三中,为了防止“唐朝中期以来地方节度使权力过大宋太祖采取了什么政策?

材料四:大事年表

时间事件
1653年顺治帝赐予西藏佛教首领达赖五世金册、金印和“达赖喇嘛”封号
17世纪后期康熙帝三次亲征,平定蒙古族准噶尔叛乱势力
1713年康熙帝册封西藏另一位佛教首领“班禅额尔德尼”封号
1727年设置驻藏大臣,监督西藏地方政务
18世纪中期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置伊犁将军管辖新疆地区
1793年清朝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确定了金瓶掣签制度

(4)根据材料四,归纳清朝对边疆地区管理的主要方式。(至少写2种)
(5)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国家治理的总体特点。
2024-03-17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五四学制)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国家治理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的重要保障,某校同学以“国家治理”为主题开展项目化学习,请你参与完成相关学习任务。   

任务一   走进人物——借鉴政治智慧


(1)仿照下面示例,为汉武帝制作人物名片。 (汉武帝主要事迹写出两点即可)

人物:秦始皇
身份:秦朝皇帝
主要事迹: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统一了文字、货币、度量衡,修建 了灵渠,派大将蒙恬北击匈奴,并修筑万里长城。

人物:汉武帝
身份:西汉皇帝
主要事迹:▁▁▁▁▁▁▁▁
▁▁▁▁▁▁▁▁

(2)秦始皇和汉武帝共同的历史功绩是什么?

任务二   解读史料——见证治国措施

材料一   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 臣下敢有奏请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 。

——《明太祖实录》

材料二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两路,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即承旨诸大臣亦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摘自[清]赵翼《檐曝杂记》卷一


(3)根据上述两则材料,概括明朝和清朝在政治方面的重大举措。

任务三 论证事例——见证历史大事


(4)请你从以下历史事例中任选三项,论证“中国历代王朝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理,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要求:运用史实,论证观点,条理清楚)
2024-03-12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锦州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文物古迹中蕴含丰富历史,凝结民族力量。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图片说明
案例1

铜权

据实测,秦铜权每斤重234.6~273.8克。秦始皇时的1至16斤权每斤大多在250土2克的范围内,但石权的平均量值达每斤264克以上。
案例2
西汉长安城遗址出土的“汉并天下”瓦当
瓦当是古代中国建筑中筒瓦顶端下垂部分,又称“瓦头”。瓦当是瓦的头端,瓦用于中国古代建筑的屋面,主要功能作用是防水、排水,保护木构的屋架部分。在实用上,既便于屋顶漏水,起着保护檐头的作用,也增加了建筑的美观。此物出土于西汉长安城遗址,上书“汉并天下”

材料二   北魏时期服饰形制演变

时期盛乐时期①(258年398年)洛阳时期(494 年534年)
服饰
形制
文物
代表

名称

呼和浩特鲜卑墓男俑《北魏帝王出御图》(现存 美国纽约市艺术博物馆)
说明男俑服饰头戴风帽,上衣下裤,典型鲜卑风格。图中人物的衣着均是峨冠博带,长袍宽袖。

①鲜卑拓跋部于258年迁居到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县),后建立代政权,398年迁都平城(今山西省大同)。


(1)从材料一中选择一个案例,结合所学知识提炼其反映的历史信息。
(2)根据材料二、指出北魏服饰有哪些变化?孝文帝还采取哪些措施促进民族交融?
(3)选择一处上述材料之外的中国文物古迹,说明其历史文化价值。
2024-03-08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珠海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历代王朝在治国理政方面都作出了大胆的尝试。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灭了商,席卷整个中国北方。……靠当时用马车传递的原始通讯方式不可能直接管辖这样大的地区……周王还授权给一大批诸侯,这些诸侯大部分是国王的后裔和亲戚,但其中也包括一些承认周宗主权、与国王没有血缘关系的国王亲信和地方贵族。”

——【美】费正清等《中国:传统与变革》

材料二   泰国实行商鞅变法,“为田开阡陌封疆”,“除井田,民得买卖”,即废除原有的井田制度,按军功授田,重新规划土地,设立地标,明确土地四至,同时设立官职保护私有土地不受侵犯,允许土地买卖。至此,私人土地的所有权依法确立了下来。这样就破坏了奴隶制的生产关系,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

——摘编自刘新文《先秦土地制度变迁》

材料三   秦朝(秦始皇)搭好了大一统的框架,创立的大一统是个全面的大一统,包括政治大一铣、经济大一统、社会大一统、交通大一统、文字大一统。

——摘编自《中华文化要义:大一统》


(1)根据材料一,指出周初在治理国家上主要面临的问题及解决的具体办法。
(2)根据材料二,概括商鞅变法的内容,并简述商鞅变法的作用。
(3)从材料三“大一统的框架”中任选两个,指出其具体措施。这些措施有何共同作用?
2024-03-05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朔州市右玉县右玉教育集团初中部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我国古代历朝历代在国家治理方面各有举措,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公元前127年,汉皇帝又下了一道法令,规定嫡长子只可继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于是,封地不断缩小,其重要性也不断下降,仅仅成为大地产。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宋朝初,宋太祖吸取了唐朝中期以来的地方节度使权力过大的历史教训,选用文官到地方任知府、知州等职,代替节度使管理地方政事,用以压制武将的权力。同时,文官可以担任统兵的将帅,武将却往往只是副帅,受文官的监督和管束,因此,宋代文官的地位和待遇都高于武将。

——摘编《中国历史第二册》

材料四   大事年表

时间事件
1653顺治帝赐予西藏佛教首领达赖五世金册、金印和“达赖喇嘛”封号
17世纪后期康熙帝三次亲征,平定蒙古族准噶尔叛乱势力
1713康熙帝册封西藏另一位佛教首领“班禅额尔德尼”封号
1727设置驻藏大臣,监督西藏地方政务
18世纪中期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置伊犁将军管辖新疆地区
1793清朝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确定了金瓶掣签制度


(1)观察材料一、图一反映了秦朝的什么地方管理制度?图二、图三分别反映秦朝采取的什么措施?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皇帝”颁布此法令的原因。
(3)材料三中,为了防止“唐朝中期以来地方节度使权力过大宋太祖采取了什么政策?
(4)根据材料四、归纳清朝对边疆地区管理的主要方式。(至少写2种)。
(5)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国家治理的总体特点。
2024-03-03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2023-2024学年部编版五四制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我国古代历朝历代在国家治理思想和经济发展诸方面各有举措。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在秦代,就有较多的石刻、木刻、器皿铸刻等传播官方的新闻性信息。如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发布诏书通告天下:“甘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堂歉疑者,皆明堂之。”现在出土的器皿,木牍等许多文物上,都有各种方式铸、刻或戳印的这四十字诏书,当年几乎家喻户晓。

——谢金文《中外新闻史概要》

(1)材料一中,秦代传播官方新闻信息的载体有哪些?秦始皇“诏书”中提到了哪些历史史实?

材料二   中华文化重视以人为本,西周时期,周公提出“敬天保民”的思想,春秋战国时期,管子提出君主治理国家要顺应民意,孔子和孟子也提出了一系列的民本思想主张。这些思想一定程度上转化为政治实践,如西汉初期和唐朝前期实施的一系列政策,对推动中国历史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据白寿彝《中国通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民本思想的主要内涵,指出孔子和孟子提出的民本思想主张,以及西汉初期和唐朝前期践行民本思想的成效。
9 . 每个朝代都有自己的印记。这些印记形成了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诠释着中华文明的博大内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时代,我国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促成这一社会变革的物质因素,是生产力的发展。……一些随着地方经济发展逐步强大的诸侯国,积极从事霸业活动。……到了战国时期,夺权胜利的地主阶级为了巩固和扩展利益,先后开展了社会改革,掀起了变法运动。面对当时的社会大变革,人们提出不同的主张,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摘编自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概括“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主要原因。

材料二   这项秦代的改革,是汉代逐步发展的进一步简化字体的必不可少的基础,结果是楷体字从此一直成为通用文字,直到近几十年才让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现在使用的“简体字”。如果没有秦的改革,可以想象,几种地区性的不同文字可能会长期存在下去……在造成政治统一和文化统一的一切文化力量中,文字的一致性几乎肯定是最有影响的因素。

——摘编自[英]崔瑞德鲁惟一编《剑桥中国秦汉史》

(2)材料中“这项秦代的改革”指的是什么?该措施有哪些影响?

材料三   汉武帝破例拔擢狱吏出身的公孙弘为丞相,是让儒士广泛参政的标志。公孙弘四十岁才学《春秋》,竟能拜相封侯,使士人和一般官吏看到要被任用和升迁,必须学习儒经。汉武帝此举,意在树立榜样,使天下“群士仰慕”。

——据张诚《汉武帝时期选官制度简论》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拔擢公孙弘反映的治国思想。
2024-02-04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2023-2024学年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检测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李鸿章晚年这样评价自己的洋务事业:“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吴永《庚子西狩丛谈》

材料三   中国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就一般情况来说,占乡村人口不到10%的地主富农,占有约70%至80%的土地,残酷地剥削农民。而占乡村人口90%以上的雇农、贫农、中农及其他人民,却只有约20%至30%的土地,终年劳动,不得温饱。

——摘自《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公布中国土地法大纲的决议》


(1)根据材料一回答秦朝在文化、政治方面采取的相应措施。结合所学,归纳这些措施产生的共同作用。
(2)列举一项洋务运动中创办的军事企业。运用所学知识,说一说你对材料中“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这句话的理解。
(3)针对材料三反映的问题中国共产党是怎样解决的?产生了哪些积极作用?
(4)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发展与变革之间的内在联系。
2024-01-31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遵义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