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朝的中央集权统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37 道试题
1 .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基石。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自秦朝起,中国形成了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的统一的大国……他创建的许多制度,是符合当时社会需要的。后来延续两千年之久的封建体制,基本上是秦制的逐步演变。秦是一个值得重视的朝代。

——范文润《中国通史教材》

材料二   中国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伴随着社会巨变和经济大发展表现为以民本思湖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和私学文化;秦汉以后,因国家统一、政治稳定,生产发展,各民族融合的加强以及对外交往的扩大,使文化也定型为以儒学为正宗,兼纳百家,融汇释道的中国文化;而在商品经济有较充分发育的基础上得以繁衍的市民文化,在清中叶以前的整个中国社会都相当幼弱。

——冯天瑜《中华文化史》

材料三   在清朝辽阔的疆土上,生活着汉、满、蒙、回、藏等诸多民族。清朝在边疆地区,分设机构,进行有效的管辖。清朝的统一加强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使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1)材料一中“延续两千年之久的封建体制”指的是什么体制?材料一图示反映的历史趋势是什么?
(2)据材料二指出“儒学”取得正宗地位的原因。并指出“儒学”创始人的治国理念。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指出元和清朝前期中央政府分别设置什么机构管理台湾?
(4)综合上述材料,请你拟一个主题。
2024-06-09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江苏省苏州高新区实验初级中学九年级三模历史试题
2 . 自秦朝起,中国形成了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的统一的大国。整个中国史,就是由各民族共 同缔造、发展和巩固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是我国的一个鲜明特征,是先人们留给我 们的丰厚遗产,也是我国发展的巨大优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大国…在世界历史中,特别是与其他古国相比是一个十分罕见的现象。这其中有地理的、经济的、思想文化的多方面原因,除此之外,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也是这个多民族的千年古国得以始终维持统一的重要原因。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1)材料一中“中国几千年的政治制度”指什么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汉武帝为巩固统一在思想文化上具有“首创精神”的措施。

材料二   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汉梗于北狄,隋不能服东夷,唐患在西戎,宋患常在西北。若元,则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故其地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

——《元史》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在元朝得到发展的原因。

材料三   雍正皇帝指出:“从俗从宜”。“各安其习”。强调不应改变少数民族地区的行政制度、风俗习惯、社会组织形式和宗教信仰而进行统治。

——摘自余梓东《论清朝的民族政策】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一例清朝在西藏地区“从俗从宜”“各安其习”的具体表现。综合所学知识,归纳这一时期的时代特征。
(4)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你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认识。
2024-06-09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山东省肥城市初中学业水平模拟考试(二)历史试题
3 .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多元一体的民族格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汉的中国已经凝为一个巨大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复杂系统。其中特别提及:政治力量的渗透到达了底层;经济力量将全国纳入一个巨大的网络中;而在文化发展方面,……建构起具有一定水平的价值观念。

——摘编自许倬云《说中国:一个不断变化的复杂共同体》

(1)结合所学,指出秦汉时期使“政治力量的渗透到达底层”的政治举措。

材料二

(2)判断图1、图2的历史时期,并归纳上述图片体现了怎样的历史发展趋势。

材料三   元朝大一统的政治形势、极大地促进了边疆地区各族人民和中原地区经济、文化联系的发展。……改变了宋、辽、西夏、金时期各少数民族偏守一隅的情况,过去被视为边陲绝域的地区与中原地区成为同呼吸共命运的统一整体……

——摘编自宁欣《中国古代史》

(3)根据材料三,谈谈你对“过去被视为边陲绝域的地区与中原地区成为同呼吸共命运的统一整体”的理解。
(4)综合上述材料,总结促进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的因素。
2024-06-08更新 | 45次组卷 | 3卷引用:山东省日照市五莲县2023-2024学年下学期九年级学业水平模拟考试历史试题(二模)
4 . 自秦汉以来,中国就是一个不断发展的统一多民族国家,“大一统”的情怀成为维系中华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的牢固纽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大国……在世界历史中,特别是与其他古国相比,是一个十分罕见的现象……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也是这个多民族的千年古国得以始终维持统一的重要原因。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1)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一中“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是哪一制度?并概括该制度与国家统一之间的关系。

材料二:“大一统”理念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天下一统,即国家领土的完整。第二,政治一统,即天下统一于一个国家、一个君王。第三,思想一统,有共同的核心价值。第四,民族一统,华夏族与周边民族融为一体。

——摘编自何星亮《“大一统”理念与中国少数民族》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在“政治一统”和“思想一统”方面采取的措施分别是什么?

材料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关系,有时矛盾激化,甚至发生战争,但在总体上,民族隔阂趋于消解,民族关系趋于和缓。北朝后期,我国北方出现了各民族的大交融。

——人教版七上《中国历史》

(3)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说说这一时期哪些因素促进了民族大交融?

材料四:农业生产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繁荣。农业产品品种和产量的增加,也对手工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摘自人教版七上《中国历史》

(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答出,古代中国有利于农业发展的农学、科技、水利等方面的成就各一例。

材料五:中国边疆最早确立于秦汉之际……在长期边疆治理实践的基础上,中国逐渐形成了富有智慧的边疆治理方略以及各种因势而定的边疆治理方式……

——周平、李大龙《中国的边疆治理:挑战与创新》

(5)依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元朝为例,说明“中国逐渐形成了富有智慧的边疆治理方略以及各种因势而定的边疆治理方式”有哪些?(举1例)
(6)综合上述材料,归纳中国古代推动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发展的主要因素。
2024-06-08更新 | 47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年山东省枣庄市台儿庄区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5 . 任何一个国家的巩固与发展,都离不开制度创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天子统治下的分封制一朝分崩离析,导致周朝分裂动乱。历史的车轮是向前缓慢前进的,那么势必有新事物的出现去符合当时的社会制度,①____作为地方行政制度,顺应了历史潮流。它加强了秦朝对边远地区的控制,大大加强了秦朝的中央集权,也增强了国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①所对应的内容(请填写:郡县制、中央集权制度)。根据材料一、概括该制度的实施对秦朝有何成效。

材料二   当时由于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美国受到严重冲击,失业率居高不下,社会动荡,罗斯福事实新政,力图拯救美国经济,美国颁布了《社会保障法》,规定了政府实施养老金和失业保险制度,这就逐步建立了②____制度,该制度缓和社会矛盾,创造有利于经济发展的社会环境。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在材料②处填入相应的内容;请总结该制度的创新产生怎样的积极影响。

材料三

笔记一笔记二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创建人民政权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型政治制度,在中国政治发展史乃至世界政治发展史上都具有划时代意义。

——摘编自《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形成发展史》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摘编自《民族区域自治法》

(3)从材料三中选择一则笔记,围绕“制度创新”提炼观点,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正确,至少列举两个史实,史论结合,逻辑清晰,有总结提升)
2024-06-08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八步区九年级三模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中,曾有过三次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政治和社会结构的大变革:第一次发生在公元前221年,它结束了封建领主制……公元前207年,秦王朝就覆灭了,不过,尽管秦朝的统治是如此的短命,它却给中国留下了深刻而持久的烙印。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中国数千年来都是君主专制政体,这种政体,不是平等自由的国民所堪受的”,“且世界立宪,亦必以流血得之,方能称为真立宪”。

——孙中山

材料三   英国和美国政治制度结构示意图

(1)材料一中“给中国留下了深刻而持久的烙印”指的是在政治上确立了什么制度?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先生的政治主张。
(2)材料三中图1体现了英国实行怎样的攻治体制?图2所示政治体制的特点是什么?
(3)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如何看待历史人物和国家发展之间的关系?
2024-06-08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宁夏银川市第十四中学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2024九年级下·内蒙古·专题练习
7 . 中共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推动各民族文化传承保护和创新交融”。初一年级在“二十大”宣讲活动中,结合古代历史制作“民族交融”宣传板报,请你共同参与完成板报内容设计。

板报一【民族图腾——华夏民族的起源】

材料一

       龙并不是某种动物的单一形象,龙只是古代人们想象中的一种综合性的神化动物,是变化无穷的超自然之物,究其实则反映了远古部族的融合。

——《远古社会》

龙图腾
       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1)阅读材料一,概括板报一内容反映出的华夏民族形成特点。

板报二【天下一统一华夏文明大扩融】

材料二   秦汉时期,民族间交往频繁。在北方,汉初对匈奴实行“和亲”。武帝时,开始大举反击。东汉时,南匈奴归附朝廷,开始与汉民族融合。在南方,经过激烈的战争,岭南被纳入秦朝版图。秦汉王朝对越族地区进行了持续地开发和经营。在西南,汉朝恩威并用,设置郡县加强管理。东汉以后,进入此地的汉民族渐多,汉文化随着学校的兴建传播到了滇中地区,促进了西南民族与汉民族的联系。

——摘编自王文光《秦汉时期民族关系互动述论》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秦汉时期民族交往的方式。概括这一时期的时代特征。

板报三【民族交融——你中有我共兴荣】

材料三   北朝的强盛来自……变替的“胡化”和“汉化”……扭转了魏晋以来的帝国颓势,并构成了……通向重振隋唐大帝国的历史出口。

材料四   中华文化之所以如此精彩纷呈、博大精深,就在于它兼收并蓄的包容特性……各族文化交相辉映,中华文化历久弥新,这是今天我们强大文化自信的根源。

——习近平在2019年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3)阅读材料三,根据所学知识写出这一时期“胡化”或“汉化”的表现。(任写一点即可)。根据材料四指出“今天我们强大文化自信的根源”。
2024-06-07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黄金卷01(包头卷)-【赢在中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中考历史模拟卷(内蒙古专用)
8 .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绵延不断,成就辉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诗词品读·精粹】

古诗一:
秦王扫六合,
虎视何雄哉!
挥剑决浮云,
诸侯尽西来。

——李白《古风》

古诗二:
忆昔开元全盛日,
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
公私仓廪俱丰实。

——杜甫《忆昔》

古诗三: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林升《题临安邸》


(1)诗词反映历史现实。古诗一中的“秦王”统一全国后建立起什么样的政治制度?古诗二反映的是哪一盛世局面?古诗三描写的景象出现于哪一政权统治时期?

【民族交往·团结】

(2)绘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图1、图2相关的历史事件分别是什么?这两个历史事件对民族发展有什么共同作用?

【边疆治理·智慧】

材料一   掌释教僧徒及吐蕃之境而隶治之,遇吐蕃有事,则为分院往镇,亦别有印。

——《元史》

材料二   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

——《台湾通史》

(3)材料一中直接统辖“吐蕃”的机构是什么?材料二中“则地当归我”之后,清朝前期设置什么机构管理该地区?
(4)结合上述内容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有效治理边疆地区有哪些建议。
2024-06-07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辽宁省丹东市第五中学九年级三模历史试题
9 . 中学历史课程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作为目标,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时空观念】

材料一   下图

【历史解释】

材料二   1925-1945 年中国共产党人数变化统计图人数(万人)

【史料实证】

材料三   1870年至1913年……恰恰是一波经济全球化的大发展期, 这波全球化的动力是英国, 其对外商业扩张的同时也使一大批新兴国家如美国、德国、日本在那一时代崛起,而英国的全球领导地位日益受到削弱……在全球秩序陷入瓦解的情况下,世界却缺乏新的领导者来维护基本秩序。

——摘编自《一战发生机理时刻警醒当今世界》

【家国情怀】

材料四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指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国家形象。”

(1)在年代尺中,从ABCDEF 六个时间节点中任选一个写出中国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及其主要历史影响。
(2)根据上图概括 1927-1928、1928-1934、1934-1937、1937-1940 中国共产党人数变化的趋势, 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任选其一)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 指出“新兴国家如美国、德国、日本在那一时代崛起”的共同原因。用史实说明一战后新的“全球秩序”如何建立起来的?
(4)请结合所学习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或制度、思想、科技文化成就等,在“可信”“可爱”“可敬”中任选一个方面,自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以两个及以上的论据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 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2024-06-07更新 | 47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广东省肇庆市封开县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10 . 制度创新是历史演进的一种常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四千年来我民族之社会政治形态之发展,从封建转帝制,发生于商鞅与秦皇汉武之间,历时约三百年。从帝制转民治则发生于鸦片战争之后,笔者鄙见认为此一转型至少亦非二百年以上难见肤功也。此不学所谓两大转型也。

——唐德刚《晚清七十年》

材料二 太祖、太宗平一海内,惩累朝藩镇跋扈,尽收天下劲兵……兵无常帅,帅无常师,内外相维,上下相制,等级相轧……是以天下晏然,逾百年而无犬吠之惊,此制兵得其道也。

——《文献通考》

材料三 行省制度适应了元朝疆域辽阔的特点,避免了中央与地方空档过大状况的出现。行省于地方事务,凡军、政、财权无所不统,与宋朝制度明显有异。这种情况很大程度上源于元朝特殊的民族征服背景。中央只有加重行省权力,才能够及时并有效地镇压反抗行动,同时也能对分封在边疆地区的诸王贵族进行节制。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元明清卷》

(1)材料一中,“封建”指的是西周的什么行政制度?“帝制”具体指“秦皇”开创的哪项政治制度?
(2)根据材料二,指出北宋初期统治者主要想解决前朝遗留下来的什么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初“内外相维,上下相制”在军事管理中的具体表现。
(3)根据材料三,概括元朝行省制度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在“特殊的民族征服背景”下,元朝是如何“节制”东南边疆地区的。
(4)综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制度创新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2024-06-06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一中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学期期中考试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