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朝的中央集权统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3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战国末期,各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出现“四海之内若一家”的局面。秦汉在广阔的疆域内和众多的民族间第一次实现了国家的大统一,并为巩固统一采取一系列措施,这为两千年中国古代的历史走向奠定了坚实基础。多民族国家不断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历史趋势是统一。

——摘编自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教程》

材料二   西汉王朝建立后,关系全局的国策是解决匈奴问题。到汉武帝时,反击匈奴的大规模战争持续了几十年。唐太宗即位之初,派遣十余万兵力征讨突厥以解除其军事威胁,随之又对突厥降众实行开明的统治政策,使得其他北方各族首领归心朝廷。清代康乾盛世的出现,同样与大规模的边疆经略密不可分。

——摘编自孙家洲《论中国古代的盛衰巨变》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战国末期出现“四海之内若一家”的根本原因,列举秦汉时代为巩固统一所采取的政治措施。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汉武帝能够反击匈奴的主要背景,说明唐太宗时期“其他北方各族首领心归朝廷”的具体表现。
(3)综合上述材料,提炼一个关于我国古代盛世与边疆治理的观点。
2 . 我国古代的国家治理体系不断发展完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汉帝国延续四百余年,其中秦代国运短促,但它建立了负责管理行政、军事、监察等各方面工作的中央机构;地方上也设立各级行政机构,由中央委派有俸禄的官员主持。这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僚系统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最有效的系统。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一中的这一套“官僚系统”是___________;中央机构中,负责行政管理的是___________,负责军事管理的是___________,负责监察工作的是___________

材料二    应该说,宋代面临着来自内部与周边的诸多新问题、新挑战,并不是古代史上国势最强劲的时期;但它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方面的突出成就,在制度方面的独到建树,它对于人类文明发展的贡献与牵动,使其无愧为历史上文明昌盛的辉煌阶段。

——摘编自邓小南《宋朝历史再认识》


(2)材料二认为宋朝是一个怎样的朝代?举两例说明宋朝“在制度方面的独到建树”。

材料三    较之于历代,清朝对边疆地区的治理政策最为积极。特别是西北战事结束后,清朝对边疆的治理思路发生了明显的转变,超越了长久以来“羁縻为治”的间接管理政策,转而派遣官员、驻扎军队、整顿地方,积极主动治理边疆。更为有力的治边政策,使边疆出现了持续稳定、统一的政治局面。

——摘编自保尔《谈清朝边疆治理》


(3)分析材料三并结合所学,以西藏为例说明清朝的治边政策“最为积极”,概述清朝对中国边疆治理的重要贡献。(不要照抄材料)
2023-08-11更新 | 366次组卷 | 5卷引用:2023年山东省菏泽市中考历史真题
3 . 追求国家统一、社会稳定、人民幸福,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价值。

材料一

   

材料二   从1895年5月到10月台南陷落,台湾军民与日军进行了大小100余次战斗,抗击日本3个近代化师团和1支海军舰队,先后打死打伤日军3.2万多人。日本近卫师团有一半被消灭。民军和留台清军除少数人生还外,大部分战死。

——《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三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础。

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最符合台湾海峡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国家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实现和平统一。

国家和平统一后,台湾可以实行不同于大陆的制度,高度自治。

——《反分裂国家法》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图1所示为哪一朝代的疆域?图中信息透露出该朝代实行的一项有利于中央加强对地方统治的制度是什么?图2为《西汉形势图》,图中A机构的设置,标志着哪一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台湾人民为什么要进行艰苦卓绝的抗日武装斗争?什么重大历史事件使得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
(3)材料三体现的实现两岸统一的基本方针是什么?目前,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最大现实威胁是什么?
2023-07-05更新 | 265次组卷 | 3卷引用:2023年湖北省鄂州市中考历史真题
4 . 制度创新是历史演进的一种常态。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三者皆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也。

——《中国古代史》夏曾佑

材料二:立中书省一,行中书省十有一:曰岭北,曰辽阳,曰河南……分镇藩服……唐以前以郡领县而已,元则有路、府、州、县四等。

——《元史》卷五十八《地理志》

材料三:1956年,全国手工业工人代表、雕刻家杨士慧在献给毛主席的喜报信中写道:毛主席、共产党指出了合作化的方向,给我们开辟了光明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材料四:古希腊文明与其他古文明的不同之处,便是崇尚自由,既富于热情,又强调理性。古希腊的雅典还发展出一套完善的民主制度,对后来的西方文明与世界文明产生了巨大影响。

材料五:英国革命的最大成果,也是它在现代民主政治创制试验方面的最大成就,就是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政体。

——马克点《世界文明史》

材料六:《大国崛起》解说词中提道:1917117日,震撼世界的革命爆发。以此为起点,这个占世界陆地面积近五分之一的国家,开始了一次对20世纪的历史产生深刻影响的伟大实践——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请回答:
(1)材料一的“中国之政”主要指的是秦朝开创的哪项政治制度?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元朝在地方实行了什么行政制度?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写出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的标志。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将这一“民主制度”发展到高峰的是谁?
(5)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英国“全新的政体”是什么?
(6)材料六中的“起点”指的是历史上哪次革命?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从专制到民主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嬴政建立统一国家后,把战国时期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中央集权制度加以系统化、完善化,并推行于全国。这一制度主要由三个环节构成:一是建立皇帝制度;二是成立中央政府机构即三公九卿制;三是建立地方行政制度。此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两,千多年历代王朝统治的基本模式。

——摘编自袁行霈等《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   民国诞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因为它结束了长达二千余年的王朝时代。中国不再隶属于任何“天子”或任何王朝,而归属于全体民众。革命的胜利将政权从满族那里解放出来,将它扩大到所有中国人。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三个主要环节及其历史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民国诞生”的划时代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54年宪法规定的我国实行的政治制度及其对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意义。
2023-06-29更新 | 206次组卷 | 2卷引用:2023年甘肃省金昌市中考历史真题

6 . 材料一:


材料二:从17世纪到19世纪,资产阶级通过革命或改革,相继在欧美主要国家和亚洲的日本取得了政权,资本主义制度得以确立。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

材料三:为了适应国家工业化的要求,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创造性地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伟大转变。

——《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教师教学用书


(1)材料一所示的政治制度是什么?写出该政治制度的创立者。为巩固统一,他在经济、文化方面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颁布的法律文献是什么?此后,英国逐渐形成的政治体制是什么?美国独立战争的领导人是哪位历史人物?战争胜利后,美国通过哪部法律文献设计了一个联邦制共和国?法国大革命爆发的标志是什么?
(3)材料三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1956年底,该事件的基本完成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写出一点即可)
(4)综上所述,谈谈你对制度创新的认识。
7 . 新闻媒介是传播信息的重要工具,是传承文化的载体。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在秦代,就有较多的石刻、木刻、器皿铸刻等传播官方的新闻性信息。如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发布诏书通告天下:“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歉疑者,皆明壶之。”现在出土的器皿、木牍等许多文物上,都有各种方式铸、刻或戳印的这四十字诏书,当年几乎家喻户晓。

——谢金文《中外新闻史概要》

(1)材料一中,秦代传播官方新闻信息的载体有哪些?秦始皇“诏书”中提到了哪些历史史实?

材料二   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办报高潮,始于戊戌变法期间。自1896~1898年两年时间里,由资产阶级改良派直接或间接创办的报刊达70多家。其中重要的报纸如《时务报》《国闻报》等,在中国近代的思想启蒙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刘笑盈《中外新闻传播史》

(2)根据材料二,简述戊戌变法期间出现办报高潮的原因。

材料三   在美国广播业的发展历程中,新时期罗斯福总统通过广播发表的炉边谈话是推进广播事业的重要事件。他在1933年3月4日的就职演说中就宣称要为美国人民实行“新政”。由于他是在白宫楼下起居室的炉边,采取了很随意的谈话形式,历史上称为“炉边谈话”。成千上万的美国人通过收音机直接听到了罗斯福总统用那亲切有力的声音形象地解释了新政的措施。广播为稳定美国人心、战胜危机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而“广播成为主要的信息来源,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功不可没。”,

——刘笑盈《中外新闻传播史》

(3)材料三中,罗斯福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发表“炉边谈话”的?谈话产生了什么影响?
8 . 创新对国家兴盛产生全方位,根本性的作用。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战国以来之所以会诸侯混战,连年不断,根源正在于分封制。而今终于实现了统一,若回头再搞分封,那就势必架空中央政权,重蹈诸侯割据争战的覆辙。而只有实行郡县制,才能断去诸多功臣的非分之想,也才能确保中央集权,确保国家的安定统一。

——摘编自曹德本主编《中国政治思想史》

材料二   列宁从俄国实际出发,根据新情况提出新观点、得出新结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推进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列宁主义阶段。在列宁主义指引下,俄国人民夺取了十月革命的胜利,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成功的无产阶级革命,使社会主义从一种崇高的信仰、理想变成现实的社会主义制度。十月革命的道路,从根本上说是全人类发展共同的光明大道。

——摘自《人民日报》

材料三   革命从以城市为中心转到以乡村为中心,这在以往是没有前例的……而中国革命却不是这样,城市革命处于低潮时,可以到乡村去,继续革命,以“乡村包围城市”的方法夺取全国政权,这是一条前人从来没有走过的路。

——摘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依据材料一,分析郡县制相比于分封制具有的进步性。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历史影响。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道路的创新。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某同学在历史学习中整理了秦朝的部分知识(如下表):

政治
经济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
军事北击匈奴、修筑长城
文化统一文字
交通统一车轨、修驰道和直道、开凿灵渠
疆域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补充上表中“政治”一栏的内容,并为该表提炼主题。

材料二   在统治大一统国家的民族地区方面,清朝最重要的就是采取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的基本原则,根据不同情况进行有特点的行政管理。清朝统治者为巩固国家疆域进行了不懈的努力,现代中国的版图在这一阶段完全奠定。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对民族地区的治理原则,并分析清朝巩固国家疆域的历史意义。

材料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以建设一个中华民族的新社会和新国家为目标,把少数民族视为中华民族的组成部分,并且通过制度安排,体现各民族的平等地位,更把全国各民族都联合起来,组成一个大家庭,就是中华民族的共同体。

——摘编自贾益《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凝聚自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为体现各民族平等进行的“制度安排”。综合以上三则材料,谈谈你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和发展的认识。
2023-06-15更新 | 336次组卷 | 4卷引用:2023年四川省泸州市中考历史真题
10 . 鉴于往事,资于治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以前的中国,只可说是一种封建的统一。直到秦朝,中央方面才有一个更像样的统一政府,也已经不是封建性的诸侯列国并存,而是紧密隶属于中央的行政区划了。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1)指出秦朝在其所辖地方实行的行政管理制度。结合所学,指出实行这种制度对后世的影响。

材料二   汉武帝开创了大一统局面,为使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一思想真正贯彻落实,兴办太学,因为这是关乎国家教化和招贤纳才的大事。太学肩负着培养新型政治人才的责任。前124年,置弟子员五十人,从而建立起了我国最早的官办高等学府——太学。

——摘编自任晓峰《略论西汉太学》

(2)指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根据材料,概括汉武帝设置太学的目的。

材料三   唐太宗曾对大臣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他还常引用古人的话:“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知黎庶,亦能覆舟。”

唐太宗常说:“为政之要,唯在得人……今所任用,必以德行、学识为本。”

太宗问魏征:“何谓明君暗君?”征曰:“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

(3)根据材料,概括唐太宗的主要理念。任举一例说明他是如何践行这些理念的。
(4)根据上述材料,谈谈古代治国理政有哪些经验值得借鉴。
2022-07-29更新 | 349次组卷 | 5卷引用:2022年湖南省娄底市中考历史真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