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朝的中央集权统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5 道试题
1 . 政治制度的确立、发展和完善,推动了多民族国家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大国……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是这个多民族的千年古国得以始终维持统一的重要原因。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   中国的行政区划,自秦汉以来,基本上按照山川地形的自然境界建置。……元统治者吸取了汉唐以来地方割据势力据险对抗中央政府这一教训,打破了自然的疆界,极力避免某一地区成为地方长官据险称雄的国中之国。地方区域的设置,人为地使自然区域割开,造成犬牙交错的局面。

——摘编自李孔怀《中国古代行政制度史》

材料三   明朝建立之后,朱元璋为了解决君相之争,于1380年,将丞相胡惟庸诛杀,在随后的十年里,大肆捕杀其党羽,株连杀戮3万余人,并对我国政治制度进行了重大改组。

——《中国政治制度史》

(1)材料一中“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主要指我国封建社会的哪一基本政治制度?根据所学概括,该制度在隋唐时期进一步发展完善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概括元朝地方行政区划制度的特点,并根据所学指出该制度的名称。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分析,朱元璋为解决君相之争而进行重大改组的具体措施是什么?这场争斗反映了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哪一演变趋势?
2023-07-06更新 | 39次组卷 | 2卷引用:七年级历史下册(高频主观题60题) -【好题汇编】备战2023-2024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湖南专用)
2 . 追求国家统一、社会稳定、人民幸福,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价值。

材料一

   

材料二   从1895年5月到10月台南陷落,台湾军民与日军进行了大小100余次战斗,抗击日本3个近代化师团和1支海军舰队,先后打死打伤日军3.2万多人。日本近卫师团有一半被消灭。民军和留台清军除少数人生还外,大部分战死。

——《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三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础。

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最符合台湾海峡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国家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实现和平统一。

国家和平统一后,台湾可以实行不同于大陆的制度,高度自治。

——《反分裂国家法》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图1所示为哪一朝代的疆域?图中信息透露出该朝代实行的一项有利于中央加强对地方统治的制度是什么?图2为《西汉形势图》,图中A机构的设置,标志着哪一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台湾人民为什么要进行艰苦卓绝的抗日武装斗争?什么重大历史事件使得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
(3)材料三体现的实现两岸统一的基本方针是什么?目前,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最大现实威胁是什么?
2023-07-05更新 | 278次组卷 | 3卷引用:第14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学易金卷:三年(2021-2023)中考历史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3 . 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由始皇创立,而为历代王朝所沿用并不断完善,请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材料一:自秦汉至宋元时期,皇帝的统治权与宰相的行政权相对分离,且相互抗衡,皇权不断被加强,相权不断被削弱,这也反映了中国古代专制主义的不断加深。

——全根先(试论中国古代皇帝制度》

材料二:

   

材料三:朱元璋发现中书省的丞相和地方行省的权力过大,决心加以改革。期间经历一个过程,洪武九年六月,废除行省,在全国设立13个承宣布政使司主管一省民政。另设提刑按察使司管司法,设都指挥使司管军政,三司互不统属,分别归中央和地方管辖……洪武十三年正月,复以谋不轨的罪名,诛杀左丞相胡惟庸,裁撤中书省,分相权于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材料四:雍正七年,为方便及时处理西北地区与准部的作战军务,始设军需房(或称军机房)。雍正八年,设立军机处,军机处承旨办理机务,取代了议政王大臣会议诸王参与政务的权力……军机大臣不过是皇帝的机要秘书而已,“只供传诉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

(1)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秦汉至宋元明清时期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趋势。
(2)根据材料三概括朱元璋强化皇权的措施有哪些?
(3)依据材料四,说明军机处的设立使清朝的中央权力发生了什么变化?其设立的根本目的是什么?军机大臣实际作用是什么?
(4)结合中国古代历史的学习,你认为加强中央集权,对我国历史的发展有何影响?(从利弊两方面来回答)
2023-07-04更新 | 26次组卷 | 2卷引用:七年级历史下册(高频主观题60题) -【好题汇编】备战2023-2024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湖南专用)
4 . 从专制到民主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嬴政建立统一国家后,把战国时期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中央集权制度加以系统化、完善化,并推行于全国。这一制度主要由三个环节构成:一是建立皇帝制度;二是成立中央政府机构即三公九卿制;三是建立地方行政制度。此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两,千多年历代王朝统治的基本模式。

——摘编自袁行霈等《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   民国诞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因为它结束了长达二千余年的王朝时代。中国不再隶属于任何“天子”或任何王朝,而归属于全体民众。革命的胜利将政权从满族那里解放出来,将它扩大到所有中国人。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三个主要环节及其历史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民国诞生”的划时代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54年宪法规定的我国实行的政治制度及其对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意义。
2023-06-29更新 | 217次组卷 | 2卷引用:第4课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学易金卷:三年(2021-2023)中考历史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科举制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的机制,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

——薛明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材料三   进入中原,建立元朝,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以中书省分驻地方……以便直接处理政务……

——柏桦《中国政治制度史》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图一所示的中央集权制度诞生于哪一时期?图二所示的是什么制度?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分析选官标准发生了什么变化?请举一例说明唐朝皇帝对科举制的完善?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元朝开创了什么制度?结合所学,元朝通过什么中央机构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管理?
(4)归纳上述制度创新的共同作用?
2023-06-26更新 | 66次组卷 | 2卷引用:(6大核心考点+25道高频非选择题)专题03 隋唐和辽宋夏金元时期-(广东专用)
6 .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制度巩固篇】

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大国,……在世界历史中,特别是与其他古国相比,是一个十分罕见的现象。……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也是这个多民族的千年古国得以始终维持统一的重要原因。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正是这个伟大而充满凝聚力的民族共同体,承载着中华文明古往今来的生生不息。

——翦伯赞《中国史十五讲》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左边材料中“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是哪一制度?该制度创立于哪个朝代?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为实现“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在政治、经济和思想方面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
【边疆治理篇】

唐太宗: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摘编自《册府元龟》

中国边疆最早确立于秦汉之际……在长期边疆治理实践的基础上,中国逐渐形成了富有智慧的边疆治理方略以及各种因势而定的边疆治理方式……

——周平、李大龙《中国的边疆治理:挑战与创新》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唐太宗“朕独爱之如一”说明了他推行怎样的民族政策?结合所学知识,举一例唐与吐蕃交往的史实予以说明。
(4)分别以元朝和清朝为例,说明“中国逐渐形成了富有智慧的边疆治理方略以及各种因势而定的边疆治理方式”有哪些?(各举1例)
【抗击侵略篇】

材料一: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戚继光

材料二:开辟荆榛,千秋功业;驱除荷虏,一代英雄!

——郑成功

(5)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戚继光和郑成功对维护国家主权做出哪些贡献?
2023-06-23更新 | 44次组卷 | 2卷引用:历史(天津卷)-学易金卷:2024年中考第三次模拟考试
7 . 新闻媒介是传播信息的重要工具,是传承文化的载体。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在秦代,就有较多的石刻、木刻、器皿铸刻等传播官方的新闻性信息。如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发布诏书通告天下:“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歉疑者,皆明壶之。”现在出土的器皿、木牍等许多文物上,都有各种方式铸、刻或戳印的这四十字诏书,当年几乎家喻户晓。

——谢金文《中外新闻史概要》

(1)材料一中,秦代传播官方新闻信息的载体有哪些?秦始皇“诏书”中提到了哪些历史史实?

材料二   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办报高潮,始于戊戌变法期间。自1896~1898年两年时间里,由资产阶级改良派直接或间接创办的报刊达70多家。其中重要的报纸如《时务报》《国闻报》等,在中国近代的思想启蒙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刘笑盈《中外新闻传播史》

(2)根据材料二,简述戊戌变法期间出现办报高潮的原因。

材料三   在美国广播业的发展历程中,新时期罗斯福总统通过广播发表的炉边谈话是推进广播事业的重要事件。他在1933年3月4日的就职演说中就宣称要为美国人民实行“新政”。由于他是在白宫楼下起居室的炉边,采取了很随意的谈话形式,历史上称为“炉边谈话”。成千上万的美国人通过收音机直接听到了罗斯福总统用那亲切有力的声音形象地解释了新政的措施。广播为稳定美国人心、战胜危机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而“广播成为主要的信息来源,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功不可没。”,

——刘笑盈《中外新闻传播史》

(3)材料三中,罗斯福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发表“炉边谈话”的?谈话产生了什么影响?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某同学在历史学习中整理了秦朝的部分知识(如下表):

政治
经济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
军事北击匈奴、修筑长城
文化统一文字
交通统一车轨、修驰道和直道、开凿灵渠
疆域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补充上表中“政治”一栏的内容,并为该表提炼主题。

材料二   在统治大一统国家的民族地区方面,清朝最重要的就是采取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的基本原则,根据不同情况进行有特点的行政管理。清朝统治者为巩固国家疆域进行了不懈的努力,现代中国的版图在这一阶段完全奠定。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对民族地区的治理原则,并分析清朝巩固国家疆域的历史意义。

材料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以建设一个中华民族的新社会和新国家为目标,把少数民族视为中华民族的组成部分,并且通过制度安排,体现各民族的平等地位,更把全国各民族都联合起来,组成一个大家庭,就是中华民族的共同体。

——摘编自贾益《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凝聚自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为体现各民族平等进行的“制度安排”。综合以上三则材料,谈谈你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和发展的认识。
2023-06-15更新 | 345次组卷 | 4卷引用:第12课 民族大团结-学易金卷:三年(2021-2023)中考历史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9 . 作为中国传统政治的一项重要内容,宰相制度在历史上历经多次演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民,下育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焉。

——司马迁《史记陈丞相世家》

材料二   凡有政事,先由中书取旨撰拟诏敕,付门下审覆,再下尚书施行……步骤精密。

——严耕望《唐代文化约论》

材料三   自明太祖废除丞相后,无论是内阁制中的首辅,还是清代军机处的军机大臣,都仅是辅佐皇帝处理政务的秘书班子的首领,他们仅有参议政事的权力,并无相应的决策权。但在具体的施政过程中,阁臣和军机大臣还是具有相权的一些特征。他们兼有相权之职,但无相权之实。

——任怀国《资政通鉴——中国历代政治制度得失》

材料四   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相权在历代皇权主持下的改革和裁抑过程中逐步萎缩,最终从体制上被废除,仅在形式上以内阁制和军机处的形式保留部分权力,而皇权也在逐步集权的过程中达到登峰造极的境地。

——任怀国《资政通鉴——中国历代政治制度得失》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宰相的基本职能。
(2)根据材料二,指出唐代宰相制度的名称,并概括其特点。
(3)根据材料三,概括明代内阁首辅与清朝军机大臣身份和职权的相似之处。
(4)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古代不同时期宰相制度的演变历程。并指出在历代皇权主持下“改革和裁抑”相权的主要目的。
2023-06-13更新 | 159次组卷 | 2卷引用:七年级历史下册(高频主观题100题) -【好题汇编】备战2023-2024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江苏专用)
10 .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境内出土的原始居民文物

   

材料二   文化整合是文化变为整体的或更为完整的过程,秦汉帝国正是春秋战国以来中国文化不断整合的结果……秦朝实施一系列强化国家统一的政治变革,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国家政体……秦亡后,汉代统治集团建立大一统帝国模式。

——冯天瑜、杨华、任放《中国文化史》

材料三   东亚国家大量吸收中国文化,是在唐室中来以后,自此可见,中国文化的价值并非完全依附国力对外传播。一些东亚国家把唐代的经书作为士大夫的必读书目,其典章制度几乎完全由中国移植而去,城市的格局也仿照长安的市坊制建立。

——摘编自高明士《东亚文化圈》


(1)指出材料一中的文物处于石器时代的哪个阶段,根据所学知识概括远古时代中华文化呈现出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春秋战国以来中国文化不断整合的结果。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秦朝“政治变革”的影响。
(3)材料三中“中国文化的价值并非完全依附国力对外传播”说明了什么?举例指出唐文化对东亚国家产生的影响。
2023-06-12更新 | 310次组卷 | 2卷引用:(练习)专题04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2024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