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0 道试题
1 . 西汉前期,汉对匈奴实行的政策经历了由“和亲”到反击的过程。漠北战役使匈奴再无力与西汉对抗,在此战役中建立了显赫战功的大将是(  )
A.主父偃B.卫青C.张骞D.班超
2020-12-28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西北面,击退了游牧部落;为了防止他们卷土重来,还修筑了世界闻名的长城。为了完成这一巨大工程,耗去了大量生命,以致2000多年后的今天,人们仍要谈起这一事实:有100万人为修筑长城而死去,长城的每一块石头都值一条人命,老百姓都为筑长城的事咒骂皇帝。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我总是觉得:匈奴从中华版图上消失,是一种巨大的遗憾,这种遗憾就像一块永不愈合的伤口,时常让我们感觉到一种疼痛。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有赖于这种文化,才能坚持生存和发展下去,而文化的运动与交流,才构成了丰富多彩的世界。在匈奴短暂的东方生活中,虽然对中原汉王朝构成了强大的威胁,但在一个民族的成长历史上,多一些挑战和竞争,总是十分必要的。

——《怀念匈奴》

材料三   


穿汉族服饰的少数民族贵族        西晋时期被汉人使用的方凳、胡床

材料四   禁用鲜卑语,统一使用汉语,……30岁以下的人和在朝廷做官的人,不得继续使用鲜卑语,明知故犯,就要降职或罢官。


请回答:
(1)根据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一中“皇帝”的姓名?根据材料一说说他“耗去大量的生命”修筑长城的目的是什么?
(2)根据所学知识回答,西汉强大后汉武帝是如何解决匈奴对中原王朝构成的威胁的?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专门设立了什么机构来总管西域事务?
(3)材料三中的两幅图反映了当时黄河流域在民族关系上的什么趋势?根据材料四指出在什么事件后这种趋势表现得更为明显和突出?
(4)结合四则材料,概括我国从秦汉到南北朝时期民族关系的变化。由史及今,我们应该树立什么样的民族意识?
2020-11-03更新 | 105次组卷 | 2卷引用:专题03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备战2021年中考历史精选考点专项突破题集(安徽专版)
3 . 秦汉时期是我国历史上大统一的重要时期,秦始皇和汉武帝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封建帝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据材料一,归纳秦朝为巩固统一采取的措施。

材料二   主父偃说上(汉武帝)曰:“古者诸侯地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今诸侯或建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阻其疆而合纵,以逆京师。……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必稍自削弱矣。”于是上从其计。


(2)据材料二,说明汉武帝统治初期在政治上面临的问题是什么?他又是怎样决这一问题的?

材料三   



(3)材料三中的两幅图分别反映了西汉时期哪一重大历史事件?各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 . 公元前119年,汉景帝派大将卫青、霍去病率精骑出击匈奴。
2020-01-19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宣城市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5 . 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题后括号内正确的填“正确”;错误的填“错误”,并加以改正。
(1)春秋时期,晋文公成为第一个霸主。(   
改正:
(2)公元前138年,卫青、霍去病开始反击匈奴。(   
改正:
(3)三国时期,蜀国在丞相周瑜的治理下发展经济,加速了对西南地区的开发。(   
改正:
(4)439年北魏统一北方,结束了十六国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   
改正:
(5)为学习汉族先进的文化和巩固对中原的统治,北魏孝文帝迁都长安。( )
改正:
2020-01-07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无为市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刘细君曾被封为江都公主,下嫁乌孙国王,是早于昭君出塞的第一位“和亲公主”,被称为“万里和亲第一人”,刘细君生活在下列哪一时期?
A.唐玄宗时期
B.汉武帝时期
C.元世祖时期
D.清康熙时期
2019-03-13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无为县红庙初中201 8 - 2019 学年度第一学期七年级历史期末复习试卷一
7 . 匈奴是中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经常南下袭扰中原王朝,下列在位期间曾军事打击过匈奴的皇帝有(        )
①秦始皇     
②汉文帝       
③汉武帝   
④汉明帝
A.①②B.①③C.①②③D.①③④
2019-02-05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区级联考】安徽宿州埇桥区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册北师大版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9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昭君和亲以后,“边城晏闭,牛马遍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

──《汉书》 

材料二:汉武雄图载史篇,长城万里遍烽烟,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

──翦伯赞《题昭君墓》 


请回答:
(1)材料一是怎样评价昭君出塞的作用的?
(2)材料二的前两句反映的是什么事情?后两句指的是什么事情? 
(3)从材料二来看,翦伯赞对昭君出塞持什么态度?为什么?
(4)这两段材料共同表达了一种什么愿望?

10 . 古代中国民族关系复杂,既有战争,也有融合,但民族融合是主流。

(1)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出击________,收回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

(2)1005年,宋辽议和,宋朝给辽岁币,史称________,它使宋辽之间保持了长久的和平局面。

(3)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大融合时期,形成了新的民族________。

(4)雍正帝时设________,代表中央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

2018-03-14更新 | 93次组卷 | 1卷引用:人教版初中历史中国古代史检测模拟测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