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民主一直是人类为之奋斗的崇高理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今也天下之人怨恶其君,视之如寇仇,名之曰独夫,固其所也。”

——《明夷待访录》

材料二   陈独秀在《吾人最后之自觉》一文中指出:“所谓礼教,皆以拥护此别尊卑明贵贱之制度者也。近世西洋之道德政治,乃以自由、平等、独立之说为大原;此东西文明之一大分水岭也。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科技),相形见绌,举国所知矣;其次为政治,年来政象所证明,已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继今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吾敢断言曰,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

——《青年》第一卷第6号(19162月)

材料三   毛泽东说:(中国)不是一个独立的民主的国家,而是一个半殖民地的半封建的国家,在内部没有民主制度,而受封建制度压迫;在外部没有民族独立,而受帝国主义压迫…在这里,共产党的任务…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

——《党史知识大讲堂》

材料四   毛泽东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说:“我们这次会议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开幕词


(1)阅读材料一,结合明朝的有关历史,说说为什么人们会把君主“视之如寇仇,名之曰独夫”?
(2)根据材料二,请指出文中“伦理的觉悟”的含义。“伦理的觉悟”在中国近代史有什么代表性运动?
(3)材料三认为近代中国民主革命是基本任务是什么?毛泽东带领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怎样的中国革命道路?
(4)材料四中的“里程碑”指的是什么?
2023-08-17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家国情怀是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中华民族的崛起离不开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的奋斗。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他受命于钦差大臣,后赴广东虎门销烟。“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是他爱国情怀的真实写照。

——摘自初中历史教学参考书

材料二:“我朝定鼎燕都,蒙部环卫北方,百数十年无烽燧之警……是故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若新疆不固,则蒙部不安,匪特陕、甘、山西各边时虞侵轶,防不胜防,即直北关山,亦将无晏眠之日。而况今之与昔,事势攸殊。俄人拓境日广,由西向东万余里,与我北境相连,仅中段有蒙部为之遮阖。徙薪宜远,曲突宜先,尤不可不豫为绸缪者也。”

——左宗棠《遵旨统筹全局折》

材料三:日本觊觎高丽之心有年矣。兹值土匪作乱,高兵大败,将至王城,危在旦夕,高王请救兵于中国,中国兴兵靖难。日本乘此机会亦兴兵,名为保商,实为蚕食。……且此番中堂奉上谕,亲临大阅海军,方奏北洋海军操练纯熟,大有成效,请奖等语,自应不能奏和,必请战。……但皇上以今年系皇太后六旬万寿,不欲动兵,屡谕以和为贵。……然素受爵禄,莫能退避,惟备死而已。

——北洋海军主力舰“经远”舰二副陈京莹战前写给父亲的家书

材料四:中国这样一个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的落后大国,革命的道路怎么走?没有现成的答案……毛泽东在悉心研究中国国情的基础上,摒弃了“城市中心论”,从中国革命的实际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上山”的思想、做“革命山大王”的思想、建立“军事大本营”的思想……

——《井冈山精神的核心》

材料五:卢沟桥事件后,迄今已两个多月了,日本已动员全国力量来灭亡中国。中国政府为自卫应战亦已摆开了阵势,全面的战争已打响了……红军们已改名为国民革命军,并改编为第八路军,……我们将以游击运动战的姿势,出动于敌人之前后左右各个方面,配合友军粉碎日敌的进攻。

——1937年9月18日左权写给叔父左铭三的家书

(1)材料一中的“他”是谁?虎门销烟有何历史意义?
(2)材料二中左宗棠力主的观点是什么?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
(3)材料三中陈京莹准备这次战争是什么?给中国带来的影响是什么?
(4)依据材料四,指出毛泽东“上山”的思想”表明中共将革命重心转向哪里?结合所学知识,中共闯出的“革命道路”是指什么?
(5)材料五中左权在信中说道“全面的战争已打响”的标志什么?民族英雄陈京莹和左权都牺牲在对日作战的战场上,这两场战争的结局截然不同,请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2024-01-29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达州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家国情怀是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他受命于钦差大臣,后赴广东虎门销烟。“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是他爱国情怀的真实写照。

——摘自初中历史教学参考书

材料二   日本觊觎高丽之心有年矣。兹值土匪作乱,高兵大败,将至王城,危在旦夕。高王请救兵于中国,中国兴兵靖难。日本乘此机会亦兴兵,名为保商,实为蚕食。……且此番中堂奉上谕,亲临大阅海军,方奏北洋海军操练纯熟,大有成效,请奖等语,自应不能奏和,必请战。……但皇上以今年系皇太后六旬万寿,不欲动兵,屡谕以和为贵。……然素受爵禄,莫能退避,惟备死而已。

——北洋海军主力舰“经远”舰二副陈京莹战前写给父亲的家书

材料三   中国这样一个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的落后大国,革命的道路怎么走?没有现成的答案……毛泽东在悉心研究中国国情的基础上,摒弃了“城市中心论”,从中国革命的实际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上山”的思想、做“革命山大王”的思想、建立“军事大本营”的思想……。

——《井冈山精神的核心》

材料四   卢沟桥事件后,迄今已两个多月了,日本已动员全国力量来灭亡中国。中国政府为自卫应战亦已摆开了阵势,全面的战争已打响了……红军们已改名为国民革命军,并改编为第八路军。……我们将以游击运动战的姿势,出动于敌人之前后左右各个方面,配合友军粉碎日敌的进攻。

——1937918日左权写给叔父左铭三的家书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他”是谁?虎门销烟有何历史意义?
(2)材料二中陈京莹哪些话点出了日本发动这次战争的真实目的和清政府的态度,请找出原文。
(3)依据材料三,指出毛泽东“‘上山’的思想”表明中共将革命重心转向哪里?结合所学知识,中共闯出的“革命道路”是指什么?
(4)材料四中左权在信中透露出了哪些真实的历史信息?请你举出两例。
(5)民族英雄陈京莹和左权都牺牲在对日作战的战场上,这两场战争的结局截然不同,请分析其中的原因。
2023-04-15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巴中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胶州亡矣,山东亡矣,国不国矣……闻前次四国会议时,本已决定德人在远东所得权利交由五国商量处置……再由五国交还我国而已。不知因何一变其形势也。更闻日本力争之理由无他……此皆我国民所不能承认者也。国亡无日,愿合我四万万众誓死图之!

——摘编自林长民《外交警报敬告国民》(中华民国八年五月二日)

材料二   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的大事年表(部分)

时间事件
1927年8月南昌起义;八七会议
1927年9月秋收起义;毛泽东决定放弃攻打中心城市长沙的计划
1927年10月创建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和游击战争
1928年4月井冈山会师
1929年12月古田会议
1931年冬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三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各个抗日根据地,形成了……具有鲜明特点的新型政权形态——“三三制”政权。……在调整阶级关系方面实行减租减息,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在充分利用人力方面,把党政军民方面面的劳动力都动员起来、组织起来,大张旗鼓地开展大生产运动。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归纳这一外交警报发出的缘由。由此引发了哪一历史事件?率先“誓死图之”的是哪一群体?
(2)根据材料二,分析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的背景,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国共产党是怎样创造“工农武装割据”局面的。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推动抗日根据地建设的经济措施。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抗日根据地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
2024-01-08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遵义市十校联考2023-2024学年八年级12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5年,他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并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正式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文化运动所标举的两大口号,由他首先提出。他还将它们形象地称为“德先生”和“赛先生”……当时《新青年》的主要撰稿人有胡适、李大钊、鲁迅等,大多任教于北京大学。他们热情宣传西方的先进思想,猛烈抨击中国传统的旧道德和旧文化。


(1)材料一中创办《青年杂志》的是谁?文中提到的“德先生”和“赛先生”分别指什么?新文化运动最为重要的阵地除《新青年》外,还有哪里?

材料二   胶州亡矣,山东亡矣。国不国矣……闻前次四国会议时,本已决定德人在远东所得权利交由五国商量处置……再由五国交还我国而已。不知因何一变其形势也。更闻日本力争之理由无他……此皆我国民所不能承认者也。国亡无日,愿合我四万万众警死图之!

——林长民《外交警报敬告国民》(中华民国八年五月二日)


(2)根据材料二指出这一外交警报发出的缘由,并简述随后“我四万万众”是如何合力“誓死图之”的。
(3)在中华民族努力实现伟大复兴的今天,五四运动后中国人寻求救国道路可以给我们哪些启示?
2023-01-16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吉安市遂川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综合导练(2)历史试题
6 . “救亡图存“是中国近代史的主旋律。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购船置械,可谓之变器,不可谓之变事;设邮局,开矿务,可谓之变事矣,未可谓之变政;改官制,变选举,可谓之变政矣,未可谓之变法。日本改定国宪,变法之全体也。

——康有为《日本变政考》卷七按语

材料二   乃天下弃此优秀众大之民族。其始也,得欧风美雨之吹沫。其继也,得东邻维新之唤起、其终也,得革命风潮之震荡。遂一举而推覆异族之专制,光复祖宗之故业,又能循世界进化之潮流,而创立中华民族。

——孙中山《民权初步》

材料三   “中国的革命,当前第一件事便是把中国从供国的善绊下解放出来,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

——毛泽东《毛泽东选案》


(1)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教材分析康有为和孙中山各领导了什么运动?在当时分别有什么历史意义?
(2)他们救国道路不同但目的相同,请分析他们的共同目的是什么?
(3)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4)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教材分析,“走相反的道路”的实践是指什么?
(5)中国近代化发展过程中蕴含着什么精神?
2020-03-30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马鞍山市和县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臣查各国条约已定,江海各口,门户洞开,已为我与敌人公共之地……值此时局,似觉防无可防矣。至本年日本兴兵台湾一事……若先时备豫,倭兵亦不敢来……历代备边多在西北……今则东南海疆万余里,各国通商传教,来往自如,聚集京师及各省腹地……实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轮船电报之速,瞬息千里!军器机事之精,工力百倍;炮弹所到,无坚不摧,水陆关隘,不足限制,又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外患之乘,变幻如此……易曰:“穷则变,变则通。”盖不变通则战守皆不足恃,而和亦不可久也。

——李鸿章《奏请筹议海防折》(1871年)


(1)根据材料一,李鸿章筹建海防的理由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洋务运动的海防建设。

材料二:“自由尽是新风尚”“……剪发兴,辫子灭……天足兴,纤足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辛亥革命以民国取代帝国……这无疑是中国政治现代化进程中一个质的飞跃。

——摘自左玉河《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


(2)根据材料二,概括当时的中国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三:



(3)材料三图A中“胜利结局”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能够取得此“胜利结局”的主要原因。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图B中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什么是“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
2022-05-15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年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中考诊断性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