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68 道试题
1 . 江西历史悠久,人文荟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古代江西:蓄势勃兴】

材料一   江西古代部分时期人口统计表

时期

户数

人口

西汉

67000 户

351000余人

隋朝

78021户

因存在时间短未统计

唐朝

248551户

1636257余人

宋朝

1804182户

4459547余人

——摘编自许怀林《试论宋代江西经济文化的大发展》

(1)根据材料一概括江西这一时期人口变化趋势。
【近代江西:革命摇篮】

材料二

瑞金临时中央政府大礼堂旧址

1931年冬,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会议宣布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定都瑞金,毛泽东当选为临时中央政府主席。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上》

(2)按表现形式分类,史料有实物史料、文字史料、图像史料和口述史料等类型。据此,指出“瑞金临时中央政府大礼堂旧址”的史料类型,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历史价值。
【现代江西:赣鄱崛起】

材料三:江铃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集汽车研发、制造和销售于一体的集团公司(总部在江西南昌)

1993-1995年江铃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的发展历程

1993年

4月18日,江西汽车制造厂与日本五十铃汽车株式会社、伊滕忠商社合资组建江铃
五十铃汽车有限公司。
8月3日,第一辆江铃皮卡车正式下线。
12月1日,江西省首家上市公司——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A股股票“赣江铃A”正式在深圳挂牌上市。

1995年

8月21日,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与美国福特汽车公司签署“江铃——福特长期合作协议”。由福特公司出资4000万美元,购买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发行的江铃B股股票,占江铃股票总股本20%。

——摘编自江铃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官网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江铃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这一时期发展的主要因素。
【未来江西:美好展望】

材料四:2023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赴江西考察,他先后来到九江、景德镇、上饶等地,深入长江岸线、企业、历史文化街区、农村等进行调研,对江西发展寄予厚望,提出了“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的目标要求赋于江西发展新定位、新使命。

——摘编自太江网《向总书记报告|守正创新让“千年瓷都”名片越擦越亮》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为江西发展出谋划策。
2024-04-16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江西省南昌市中考一模历史试题
2 . 中国共产党为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进行了艰难而伟大的探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成立作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1)材料一反映的是中国近代哪一历史事件?依据材料一,概括这一事件的历史意义。

材料二   小明同学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主题探究活动中制作了以下卡片。

7月底大会开幕了,到会的一共有13人:上海代表李达、李汉俊,北京代表张国焘、刘仁静,长沙代表毛泽东、何叔衡,武汉代表董必武、陈潭秋,济南代表王尽美、邓恩铭,广东代表陈公博、包惠僧,东京代表周佛海,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尼克尔斯基也出席了大会。730号晚,因受到租界巡捕的干扰,大会被迫转移到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继续举行。

——摘编自《红色记忆:中国共产党历史口述实录》


(2)依据材料二   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次“大会”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召开的?概况这次“大会”参会人员的地域分布有何特点。

材料三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变化表

时间/年1921719236192741934919454194910
人数/人534325.730多万121多万448多万

——摘编自孙应帅《中国共产党党员数量与结构变化及发展趋势》

(3)依据材料三,概括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变化的趋势。

材料四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九。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毛泽东《七律·长征》

(4)依据材料四,请从《七律·长征》中选择诗句,为三幅图片中的任意两幅搭配一句恰当的诗句。

材料五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治国有常,利民为本。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党的二十大报告

(5)依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是什么?
2023-12-22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3大核心考点+30道高频非选择题)
3 .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中国人民不断追求近代化的转型史,也是中华民族抵抗侵略的抗争史。某班同学以“筑梦强国”为主题设计了一期板报,并提出了如下问题,请你和他们一起完成。
任务一【运用史料——反映时代需求】

光绪二十四年(1898)京师同文馆所译书目


《化学指南》《化学阐原》《全体通考》《坤象究原》《星学发轫》《星轺指掌》
《中西合历》《分化津梁》《法国律例》《公法便览》《公法会通》《万国公报》
《各国史略》《英文举隅》《富国策》《新加坡刑律》《中国古世公法论略》

——摘自《同文馆题名录》

任务二【观察图片——感悟社会变化】

南通外商纱厂与大生纱厂占南通地区产量比例的变化示意图



任务三【对比地图——建立时空观念】

(1)根据任务一信息,概括1898年京师同文馆所译书目的特点。它反映了怎样的时代需求?
(2)根据任务二图中的比例变化,概括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趋势并分析其原因。
(3)对比任务三中两幅地图,请你说出中国根据地建设的变化特点,并分析农村革命根据地和抗日根据地建立的重要意义。
4 .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到成熟经历了艰难曲折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李大钊和陈独秀对于工人和农民在革命中的地位的看法大相径庭。陈独秀认为进步的城市力量应充当运动先锋,而落后的农民应顺服地跟从。李大钊却持相反的观点,强调农民的重要性,他督促年轻的知识分子,要到农村去解放农民,激发他们的革命能量……尽管党支持陈的立场,但李的看法却也提供了另外一种强有力的选择,并且深刻影响了年轻助手毛泽东的思维。1927428日李大钊遭军阀张作霖处决后,毛泽东坚持农民斗争,将其导师的理念付诸实践。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材料二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变化

年份

党员人数

年份

党员人数

19217月(一大)

53

1934

30

19226月(二大)

195

1937年初

4

19236月(三大)

432

1940

80

19251月(四大)

994

19454月(七大)

121

19274月(五大)

5.7

194712

270

19274月后

1

194910

448

19286月(六大)

4

——摘编自孙应帅《中国共产党党员数量与结构变化度发展趋势》

材料三   遵义会议集中解决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和组织问题,不仅对中国革命具有重要实践意义,而且对保障和加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具有重大理论意义。会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是党正式回归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正确轨道的重要标志,因而也是党在政治上和理论上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

——徐光寿《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的起点》


(1)根据材料一概括陈独秀和李大钊的革命观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毛泽东是如何将李大钊的理念付诸行动的。
(2)根据材料二指出共产党党员人数的变化趋势,并分析1927年、1937年人数变化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括遵义会议对中国共产党成长的意义。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共产党从诞生走向成熟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2024-01-03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肇庆地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为了加强党史学习,某校八年级学生组织了以“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的光辉历程”为主题的跨学科主题探究活动,请你完成相关学习任务。
【任务一】美术中的党史

               油画一 南昌起义                 油画二 井冈山会师
(1)请结合所学知识,选择其中一幅图片,谈谈你对该图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的理解。(要求:史论结合,结论明确,表述清晰)。
【任务二】音乐中的党史

《黄河大合唱》由冼星海作曲、光未然作词,作品诞生于1939年3月,《黄河大合唱》由八个乐章组成,其中《保卫黄河》是《黄河大合唱》第七乐章,《保卫黄河》歌词: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河西山岗万丈高,河东河北高粱熟了,万山丛中,抗日英雄真不少。青纱帐里,游击健儿逞英豪。端起了土枪洋枪,挥动着大刀长矛。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


(2)该歌曲创作于那一时期?根据材料结合所学,说说该歌曲在当时有何价值?
【任务三】地图中的党史

《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代表大会》示意图



(3)观察《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代表大会》示意图,请写出图中①、②地点的名称。据图指出,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变化的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趋势出现的原因。
【任务四】数轴中的党史

(4)阅读数轴上的材料,提取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历史事件,以“合作”或“团结”为主题,确定观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行文流畅)。
2024-02-01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南岸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中国人民不断追求近代化的转型史,也是中华民族抵抗侵略的抗争史。某班同学以“筑梦强国”为主题设计了一期板报,并提出了如下问题,请你和他们一起完成。
任务一【运用史料——反映时代需求】
光绪二十四年(1898)京师同文馆所译书目
《化学指南》《化学阐原》《全体通考》《坤象究原》《星学发轫》《星轺指掌》《中西合历》《分化津梁》《法国律例》《公法便览》《公法会通》《万国公报)《各国史略》《英文举隅》《富国策》《新加坡刑律》《中国古世公法论略》

——摘自《同文馆题名录》

(1)根据上述信息,概括1898年京师同文馆所译书目的特点。这反映了怎样的时代需求?
任务二【观察图片——感悟社会变化】

图一南通外商纱厂与大生纱厂占南通地区产量比例的变化示意图
(2)根据上图的比例变化,概括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趋势并分析其原因。
任务三【对比地图——建立时空观念】

(3)对比上面两幅地图,请你说出中国根据地建设的变化特点,并分析农村革命根据地和抗日根据地建立的重要意义。
任务四【运用史实——分析国共关系】
(4)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共两党的关系深刻影响着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根据下面年代尺的信息,请你以“合作与对抗”为题,写一篇150字的小短文。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最初的中国共产党人认为中国革命与俄国一样,无产阶级要实行大罢工。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提出了“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的论断,由此,共产党人走上了武装革命的道路。但这时中国共产党开展了一系列城市暴动,都先后失败。毛泽东认为有必要实行不同于俄国革命的模式,进行游击战争和武装割据的方式。

——摘编自杨奎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国革命道路的发展历程并谈谈你的认识。

材料二

时间段总变化量(万亩)年平均变化量(万亩)
1949-1957202932324.78
1963-1970-2388-298.5
1971-1978-1583-197.87
1979-1986-4902-612.775
1987-1994-1777-222.125
1996-2005-12000-1200

1919-2003年各年段耕地数量变化情况

中国粮食总产量变化表

(2)依据材料二的图表,概括1949年以来我国农业发展的变化趋势。结合所学,谈谈产生这一趋势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三   “数”说中国脱贫之路。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先后7次主持召开中央扶贫工作座谈会,50多次调研扶贫工作,走遍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了解各地扶贫情况;十八大以来,中共中央、省、市县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累计投入近1.6万亿元;25.5万个驻村工作队、300多万名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数百万乡镇和村干部奋战在扶贫一线,1800多人献出生命;“十三五”期间,政府共为900余万贫困人口建档立卡,通过整体搬迁、发展特色产业、发展劳务经济、发展现代服务业等方式帮助他们实现脱贫。


(3)依据材料三,概括中国取得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的原因。
2022-09-13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年四川省眉山市丹棱县中考一模历史试题
8 . 地理空间对中共历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中央驻地一览表(部分)

时间驻地时间驻地
1921年7月上海1935年11月陕北(瓦窑堡、保安、延安)
1926年底湖北武汉1948年5月河北西柏坡
1933年初江西瑞金1949年3月北平(北京)

(1)中共中央驻地在南北分布上呈现出什么变化趋势?
(2)任选两个地区,简要说明中共在当时选择该地区作为中央驻地的原因?

材料二:在城市与农村之间进行的空间战略选择,一直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中面临的重大战略问题。在城市与农村空间中进行的每一次战略调整,都对党的历史产生过深刻而全面的影响,都衍生出了全新的历史发展轨迹。

——摘编自崔保锋《空间思维与中共党史研究》


(3)列举中共百年历程中的某一次“城市与农村的空间成略选择”,并说明其战略意义。
2021-06-11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年山东淄博市临淄区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0年12月下旬至1931年9月中旬,红军在江西根据地连续进行了大规模的运动战,接连粉碎了国民党军发动的三次“围剿”,歼敌数以万计,将赣西南与闵西根据地联成了一片,形成了以瑞全为中心,包括4个县、区,拥有数十万人口和5万名主力红军的相对稳定的中央根据地。进入到1932年,随着红军不断地向周边地区扩展,到该年秋天,中央苏区的人口已达到百万以上。到1933年秋天,中央苏区更进入到鼎盛时期。

——摘编自杨奎松《中国近代通史:内战与危机(1927-1937)》

材料二:

他和他的同事找到了一条富国强民的道路,在达成这个目标的过框中,邓小平也引领了中国根本专型,不论它与世界的关系方面,还是它本身治理结构和社会方面,在邓小平领导下出现的这种结粒性转变,确头可以成为自两千多年前汉帝国形成以来,中国最根本的变化。

——编自傅高义《邓小平时代》


(1)中共一大确立的党的奋斗目标是什么?为什么说古田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建设史上的“里程碑”?根据材料文字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30—1933年中央苏区革命形势走向鼎盛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图A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78—1992年间中国经济开放度变化的总体趋势并分析其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图B中“富国强民的道路”和经济上“根本转型”的内涵。
(3)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来,带领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021-07-19更新 | 12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年内蒙古包头市第三十五中学中考三模历史试题
10 . 2012年以来,党中央为了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打响了脱贫攻坚年。纵观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百年历史,一定程度上就是领导人民反贫困的奋斗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从一诞生就深刻认识到:“如果贫苦农民要除去贫困和痛苦的环境,那就非起来革命不可”。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高度关注农民问题,并建立农村根据地,通过推动土地革命,改变生产关系和生产资料分配,发动并组织贫困农民“打土豪分田地”,实现农民的翻身解放,进而“唤起工农千百万”迎来“天翻地覆慨而慷”。

——《决战脱贫攻坚关键在党的领导》

材料二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凡天下田,丰荒相通。此处荒,则移彼丰处,以赈此荒处。彼处荒,则移此丰处,以赈彼荒处。

——《天朝田亩制度》

材料三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材料四   1978年以来我国城乡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节选)

年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1978343134
200062562282
20183925114617

——摘编自《中国统计年鉴》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运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史实,说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高度关注农民问题?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二和材料三两个文件的颁布有何共同之处?材料二中的文件为什么不能实现?为了让人民不再过穷苦生活,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实施了哪一个计划?
(3)材料三的表格数据呈现什么变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4)综上所述,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2021-06-17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年广西贵港市港南区中考四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