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改革推动社会进步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1 道试题
1 . 毛泽东曾评价说:“商鞅之法……此诚我国从来未有之大政策。”商鞅变法的内容中,对我国地方行政体制影响最为深远的“大政策”是(     
A.奖励耕织B.承认土地私有
C.废除旧贵族的世袭特权D.建立县制
2022-04-28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调研历史试题
2 . 公元前720年,周平王去世,即位的桓王遵从其遗愿,将大权交给西虢公,心怀不满的郑庄公既不为平王奔丧,也不朝贺新王登基,却命人侵入王室疆土,抢夺已成熟的庄稼,从此“周郑交恶”。此材料反映了(     
①周王朝的势力衰微,周天子逐渐失去天下共主的地位②诸侯争霸战争加快了统一的进程
③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④分封制逐渐瓦解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④
2022-04-28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调研历史试题
3 .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改革促融合】

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魏书》卷七《高祖纪》


(1)写出材料中的改革措施,并结合所学,谈谈这一措施的影响。

【改革固统治】

此制用意,在用一个客观的考试标准,来不断挑选社会上优秀分子,使之参预国家的政治。此制的另一优点,在使应试者怀牒自举,公开竞选,可以免去汉代察举制必经地方政权之选择。在此制度下,可以根本消融社会阶级之存在。可以促进全社会文化之向上。可以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而提高其爱国心。可以团结全国各地域于一个中央之统治。

——钱穆


(2)钱穆所评价的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哪一制度?根据评价内容,分析该制度的意义。
(3)请以宋代的一项改革为例,说明“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2022-04-27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新昌县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与社会试题
4 .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生产有着悠久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距今10000年左右,我国出现最早的人工栽培的农作物。

材料二:


材料三: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1)阅读材料一,列举我国最早人工栽培的农作物一例。
(2)结合材料二图片,请说出促进当时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3)阅读材料三,说出这一内容出自哪次改革?此次改革在当时有何影响?
(4)学了上述材料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2022-03-04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与社会试题
5 . 改革是贯穿社会进步的永恒主题。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无市,则民乏矣。无末(工商业)利,则本业何出?”齐桓公采纳管仲的建议,改革内政,发展生产,训练军队。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此次改革给齐国带来了怎样的重大作用?

材料二:“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行之十年,秦民大说(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2)材料二涉及到中国古代历史上哪一次改革?这次改革中哪项措施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管辖和治理?

材料三:北魏孝文帝下诏:“(年)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言不听仍旧。若有敌为,当降爵黜官”北魏孝文帝改革极大促进了民族交融,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3)根据材料三,指出相应的孝文帝改革采取的举措。
(4)综上所述,请你谈谈改革对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何启示?
2022-03-04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与社会试题
单项选择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商鞅变法)行之十年,秦民大说(悦)……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与“民勇于公战”相关的措施是
A.禁止私斗B.鼓励耕织C.改革户籍制度D.奖励军功
7 . 下列事件或现象,按照先因后果的关系排列,顺序正确的一组是
①商鞅变法             ②开始使用铁农具,出现牛耕
③私田出现             ④战国后期,秦国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
A.②③①④B.③④①②C.③④②①D.③②①④
8 .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社会大变革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根据材料一指出,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农业生产领域的重要变革是什么?

材料二:及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汉书·食货志》


(2)材料二论述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这一事件在当时取得了怎样的效果?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为下列两位人物做出选择。
①秦国平民张三,勤劳耕作,生产出许多粮食,按照法令,他得到的奖励是(     )
②秦国下级士兵李四,在战争中勇敢杀敌,屡立战功,按照法令,他得到的奖励是(     )
A.授予爵位B.从事经商C.免除徭役D.世袭特权
(4)综合以上材料,联系当今我国的改革实践,我们能得到哪些启示?
2021-12-28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金华市南苑中学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与社会试题
9 . 据史书记载,春秋初年有一百多个诸侯国,到战国时期只剩下十几个了,这个材料反映的历史发展趋势是
A.诸侯国割据混战日益扩大B.人民遭受的灾难更重
C.封建制度正逐步确立D.历史向统一的方向发展
2021-12-28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金华市南苑中学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与社会试题
10 .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一直是国民经济的命脉,农业的发展与否直接关系着社会的稳定与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戮力本(农桑)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三:……奖励努力耕作的农民,劝诫百官关心农桑。每年春耕时,他们亲自下地耕作,给百姓做榜样。

材料四: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1)结合材料一,分析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农业生产取得了重大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哪一项改革内容?根据所学知识,说说该改革带来哪些影响。
(3)根据材料三,西汉初年统治者对待农业生产的措施与秦朝相比有什么不同?
(4)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农业生产发展主要有什么表现?这一时期江南地区开发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021-12-04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江南实验学校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与社会试题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