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改革推动社会进步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1 道试题
22-23七年级下·浙江·单元测试
单项选择题 | 适中(0.65) |
1 . 王安石变法前,某地主只需向政府交纳379缗的地税。王安石变法时,他却要向政府缴纳1553缗的地税。这主要是因为(     
A.王安石提高了赋税征收的标准B.方田均税法清查出了原先隐瞒的地产
C.保甲法政府向地主们勒索财富D.募役法政府要求他纳钱代役
2023-01-05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A卷·知识通关练)-【单元测试】2022-2023学年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分层训练AB卷(部编版)
2 . 国家的产生和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制度的变革推动国家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国家兴替】

材料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将上图的①②③空白补充完整。
【家国初创】

材料二: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弟周公旦于曲阜……

——《史记·周本纪》


(2)根据材料二,写出西周分封制的一种受封对象;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该制度有什么作用?
【改弦更张】

材料三: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汉书·食货志》


(3)材料三的史实发生在哪个历史时期?“商君”的做法取得了怎样的成效?从中你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2023-01-04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大学青藤书院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与社会试题
3 . 齐桓公在称霸过程中,提出了“尊天子,攘四夷”的口号,其主要目的是(     
A.加快民族间的交融B.借天子扩张齐国势力
C.维护周天子的地位D.巩固和维护分封制
2022-12-29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大学青藤书院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与社会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战国时期兼并战争日益剧烈,各国为了富国强兵,纷纷开展政治、经济、军事、社会制度改革。变法运动成为战国时期的一股潮流,各国通过变法,推动了社会转型。其中,商鞅变法顺应历史潮流,集列国变法之长,是战国时期持续时间最长、涉及面最广、改革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


(1)依据材料一,指出战国时各国变法的目的,分析商鞅变法成功的主要原因。

材料二:对于商鞅变法,班固《汉书·食货志》中记载: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倾邻国而雄诸侯……至于始皇,遂并天下。

材料三:商鞅以重刑峭法为秦国基,故二世而夺……知其为秦开帝业,不知其为秦致亡道也。

——桓宽《盐铁论·非鞅》


(2)依据材料二、三,概括班固、桓宽对于“商鞅变法”的记载的不同。(不得摘抄原文)
(3)针对同一历史事件,材料二、三中的两人为什么有着不同的记载?你认为应如何正确认识历史事件?
2022-12-29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与社会试题
5 . 下列关于公元前356年后秦国人在咸阳从发迹到落魄的故事,你认为不可信的是(     
A.他在一次战争中杀敌有功,得到了几十亩土地的赏赐
B.几年后,他辛勤耕种这些土地,粮食丰收,政府免除他的徭役
C.他卖掉土地去经商,发现秦国内度量衡是不统一的,给他经商造成困扰
D.他因与他人私斗,受到严厉的刑法处置
2022-12-29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与社会试题
6 . 齐桓公是春秋时期的第一位霸主,他最先称霸有诸多原因,其中最主要的是(     
A.打着“尊天子,攘四夷”旗号B.周王室地位逐渐下降,无力控制诸侯
C.齐桓公本人的威望高,能力强D.管仲改革后,齐国经济军事实力增强
2022-12-24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与社会试题
7 . 商鞅变法“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荣耀、显赫)。”此项变法措施(     
A.提高了粮食产量B.提升了军队战斗力C.增加了财政收入D.加强了中央集权
2022-12-12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与社会试题
8 . 下图是某同学制作的课堂笔记(部分),笔记中横线部分的内容应是(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政治:各国变法
经济:______
思想:百家争鸣

A.政治思想秩序重新确立B.新兴地主阶级势力增强
C.富国强兵在战争中取胜D.铁制农具和牛耕的推广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据《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君合并小都、小乡、小邑、小聚为县,设置县令、县丞,共三十一个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员治理;努力从事农业生产,耕耘纺织送交粮食布帛多者,免除本人徭役……变法五年后,国家富强起来。

材料二:魏主欲变北俗,引见群臣。……帝曰:“夫名不正、言不顺,则礼乐不可兴。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

──《资治通鉴》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材料一反映了怎样的变法内容?
(2)公元前350年,秦国平民张三,因斩一敌国甲士,获爵一级,田一倾,宅九亩。张三是因为哪一项改革措施而获田产的?
(3)材料二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什么改革内容?
(4)材料二的措施产生了什么积极作用?并请你谈谈你对我国推广普通话积极意义的认识。
2022-12-04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台州市书生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与社会试题
10 . 改革是社会进步的动力。公元前356年,商鞅变法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请指出商鞅变法的哪项内容对后世行政制度影响最为深远?(     
A.国家承认土地私有
B.建立县制
C.奖励耕战,废除旧贵族的特权
D.变“任人唯亲”的世卿制为“任人唯亲”的官僚制
2022-12-01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瑞安市崇文学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与社会试题(B)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