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初中生物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569 道试题
1 . 食物的消化是从口腔开始的。食物入口,首先要经过牙齿的咀嚼,同时舌头搅拌将食物与唾液混合均匀。为了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下表所示的实验方案。

试管

1

2

3

馒头碎屑或馒头块

适量馒头碎屑

适量馒头碎屑

馒头块

唾液或清水

2mL唾液

2mL清水

2mL唾液

温度

37℃

加入碘液

2滴碘液


(1)将馒头切成碎屑是为了模拟___________,此方案缺少对___________的模拟,可以用___________进行模拟。
(2)馒头中主要的营养成分是_____,唾液中含有的消化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要探究牙齿的咀嚼作用对淀粉分解的影响,应该选择_____组的2支试管做对照实验。
甲:1和2             乙:1和3
(4)将方案完善后进行实验,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1号试管内溶液_____,2号试管内溶液变成_____,3号试管内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中所有的试管都必须放在37℃的温水中是因为_______________
7日内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潼南区六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2 . 枇杷是重要的经济水果,近期在重庆出现一种新的枇杷叶斑病,为帮助农户找到有效的防治措施,科研人员开展了相关研究。
(1)为明确致病生物,首先进行了下图1所示实验,在显微镜下能看到孢子和有细胞核的_____,据此推测该致病菌属于________(填“细菌”或“真菌”)。

(2)为确认分离出的致病菌能否引起相同病症的叶斑病,开展了下图2所示的实验。

乙组“?”处应滴加等量的______,结果显示甲组叶片出现病斑的颜色、形态与田间摘取的病叶相似,说明分离出来的致病菌和田间病叶的致病菌______(填“是”或“不是”)同一种生物。
(3)以达到相同且符合生产要求的抑菌值为标准,科研人员比较了5种杀菌剂所需要的浓度,据下表中数据分析,其中_______号的抑菌效率最佳。结合生活生产实践,你会建议农户长期只使用这种药剂吗?________,请说明理由____
注:达到同等抑菌值时5种杀菌剂的浓度
编号及名称①咪鲜胺②嘧菌酯③甲基硫菌灵④多菌灵⑤苯醚甲环唑
浓度mg/L18.9219.6240.72123.543.84
7日内更新 | 19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重庆市中考生物试题
3 . 糖尿病是当今世界上危害人体健康的常见病之一。患者除糖尿症状外,还表现出多饮、多食、多尿以及消瘦等。糖尿病的主要危害在于它的并发症,会对人体多种系统造成损害。目前,糖尿病患者常采取注射胰岛素的方法进行治疗。口服胰岛素能治疗糖尿病吗?为探究这一问题,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下方案。
步骤一:将大小、健康状况等均相同的甲、乙两只小鼠的胰岛破坏。
步骤二:甲鼠定时喂全营养饲料,每次喂食前注射适量的胰岛素;乙鼠定时喂与甲鼠等量的全营养饲料,每次喂食前口服与甲鼠等量的胰岛素。
步骤三:重复步骤二的操作。几天后,采集甲、乙两只小鼠的尿液检测其葡萄糖的含量,分析得出结论。
(1)根据实验方案,你作出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一中将甲、乙两只小鼠的胰岛破坏,胰岛就不能分泌胰岛素,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步骤二中甲、乙两只小鼠喂的饲料要相同,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假如按照上述方案进行实验,最终仅在乙鼠的尿液中检测到了葡萄糖,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该实验方案在设计上存在一处严重缺陷,应改进为____________________
(6)认识到糖尿病的危害,请你提一条预防糖尿病的切实可行的措施:__________
7日内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江津二中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
4 . 泡菜是我国传统发酵食品,泡菜制作过程中产生的亚硝酸盐含量过高会影响人体健康。为探究食盐水浓度对亚硝酸盐含量和泡菜品质的影响,某生物兴趣小组在老师指导下进行了相关研究(除食盐水浓度不同外,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
研究流程:

   

评价方法:
依据现代食品科学中感官评价标准对泡菜的色泽、香气和滋味等进行评分研究结果:

组别

食盐水浓度(%)

亚硝酸盐含量(mg/kg)

感官评分

6

0.045

94

8

0.068

90

10

0.089

85

12

0.102

83

回答下列问题:
(1)制作泡菜主要利用的微生物是_____,该微生物是细菌,与蘑菇相比,体内_____(填“有”或“无”)成形的细胞核。
(2)制作过程中对泡菜坛密封,是因为该微生物能在_____(填“有氧”或“无氧”)条件下将萝卜中的有机物分解生成乳酸。
(3)为提高实验结论的可信度,兴趣小组对每组实验进行了多次重复,并计算各组数据的_____,得到了上述数据。
(4)兴趣小组通过分析研究结果,建议用萝卜制作泡菜时食盐水的适宜浓度为 6%。他们提出该建议的依据是_____
(5)日常生活中制作泡菜时,通常要加入少量大蒜、姜等香辛原料。兴趣小组欲进一步探究大蒜能否降低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为此,他们以甲组为对照,又设计了一组实验进行验证,这两组实验的变量是_____
2024-06-13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垫江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5 . 我们常说“光是万物之源”,植物的生活离不开光照,为探究光对动物的生殖发育是否有影响,选择东北林蛙的蝌蚪做了以下实验,回答问题:
步骤一:在三个养殖箱中分别饲养20只东北林蛙蝌蚪。
步骤二:分别用低(2000lx)、中(4000lx)、高(6000lx)三种不同的光照强度的黄光照射蝌蚪12小时/天。
步骤三:每天喂养蝌蚪2次,每周称重一次,记录数据,直至长出前肢为止。结果如下:

(1)该探究实验的变量是_____。步骤一中三个养殖箱中的蝌蚪应大小相似,原因是_____
(2)称量时也应选择10只以上蝌蚪,计算平均值,此操作的目的是_____
(3)分析实验结果,可知_____光强下蝌蚪发育情况最好,本实验结论为:_____
延伸:光照通过影响林蛙蝌蚪的生物节律,进而影响其松果体内分泌激素的节律性产生与释放,也能影响林蛙的神经内分泌调节,从而对其进食和运动产生影响,调节林蛙蝌蚪的生长发育。
(4)要想探究温度对蝌蚪发育的影响,如何设计对照实验:_____
2024-06-11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西南大学附属中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6 . 绿萝是一种室内观叶花卉,常用水培扦插进行繁殖。为找到绿萝水培扦插的最好方法,研究小组将若干长势良好的绿萝插条用不同溶液处理后,放置在光照培养箱中进行水培,定期测量并记录根的数量和长度。一个月后结果如下表所示:

处理方式

清水

生根粉溶液浓度

10毫克/升

20毫克/升

40毫克/升

80毫克/升

平均生根数量(根)

4.4

4.5

5.6

4.3

4.2

根平均长度(厘米)

6.13

6.50

7.32

5.40

4.92

(1)用绿萝枝条进行水培扦插,这种生殖方式属于______
(2)本实验探究______对绿萝生根数量和长度的影响。实验中有一组清水处理的目的是______
(3)光照培养箱在通风条件下需设置好恰当的光照强度、光照时间、______和湿度等条件,满足绿萝正常的生长需求。
(4)实验结论:该生根粉溶液在一定浓度范围内能促进绿萝生根,在______毫克/升左右效果最好,但浓度过高会______绿萝生根。
2024-06-10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实验中学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八年级5月月考生物试题
7 . 某生物兴趣小组在学习“食物在口腔中的消化”过程中进行了如下的探究实验。请根据图解分析解答有关问题:

实验进行了如上图示操作后,接着各支试管都置于相应温度的水中保持了10分钟。
(1)该实验中,馒头发生了化学性消化,即淀粉被唾液消化变成了_____
(2)为了证明“唾液对馒头具有消化作用”,在5号试管中应该加入?_____
(3)为了检测馒头渣(块)是否被消化,10分钟后取出试管,再分别加入2滴碘液,摇后观察试管中馒头的颜色的变化,加碘液之所以能够检测馒头是否被消化的原因是,淀粉遇碘液会变成_____
(4)选择1、2、3试管进行试验,其实验变量是_____
实验结果:1号试管中没有出现蓝色,而2、3、4、5号试管中的馒头均变成蓝色。
结果分析:
(5)A.唾液中起消化作用的物质是_____;B.如果实验模拟口腔环境探究的是“食物在口腔中的消化”,应该选择上述_____号(选填试管上的数字序号)试管进行实验才是恰当的。
2024-06-07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长寿川维中学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8 . 某兴趣小组开展探究土壤浸出液和温度对绿豆种子萌发的影响实验,步骤如下:
①选择3组培养皿,编为A、B、C,各放入随机抽取的100粒绿豆;
②A培养皿中加入土壤浸出液,B、C培养皿中加入清水。加入液体量均以半淹绿豆为限;
③将A、B培养皿放入25℃恒温箱,C培养皿放入冰箱内,每天观察并记录最终种子萌发数。实验设计如下表所示。请分析回答问题。

组别

A

B

C

种子数(粒)

100

100

100

加入的液体

土壤浸出液

清水

清水

温度(℃)

25

25

0

萌发数(粒)

93

94

0


(1)加入的液体均只能半淹绿豆,不能浸没种子,否则种子会因为缺少__________,不利于萌发。
(2)要探究温度对绿豆种子萌发的影响,应选择哪两组_______进行对照实验。
(3)每组培养皿中用100粒绿豆做实验,而不是用1粒,为什么?_______________
(4)从实验结果看,土壤浸出液对绿豆种子萌发_____(填“有/无”)影响。
(5)为了进一步探究土壤浸出液对幼苗生长状况的影响,进行了以下实验:
第一步:选取若干生长状况相似的幼苗,平均分为两组;
第二步:分别放在____________________;一段时间后,观察幼苗生长情况,发现土壤浸出液中的幼苗生长得更好________
2024-05-13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开州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9 . 全球范围内,大约一半的人感染过幽门螺旋杆菌。幽门螺旋杆菌生存于人体胃幽门部位,一般通过消化道传播,包括口口或粪口传播。感染后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反酸、食欲不振等症状,如果不加以控制,可能会导致胃炎、胃溃疡、胃癌。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带领下探究不同抗生素对幽门螺旋杆菌的抑制作用。
步骤一:取四张圆纸片并标记为A、B、C、D,分别浸泡在相同浓度的不同种类的抗生素中(见下表)。
步骤二:将浸泡后的圆纸片置于幽门螺旋杆菌培养基表面,37℃恒温培养4周。
步骤三:观察实验现象,如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圆纸片

抗生素种类

A

B

C

甲和乙

D

不作处理

(1)步骤一中,四张圆纸片的大小和浸泡在抗生素中的时间应该保持一致,目的是_____
(2)此实验的变量是_____
(3)由图2的实验现象,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治疗由幽门螺旋杆菌引起的胃溃疡的最佳方案是_____。请说明理由:_____
(4)小明在体检中发现自己感染了幽门螺旋杆菌,他应该如何科学应对?_____(答两点)。
2024-05-11更新 | 51次组卷 | 2卷引用:生物(重庆卷)-【试题猜想】2024年中考考前最后一卷
10 . 酸奶是一种健康的发酵食品,制作酸奶需要哪些条件呢?某生物兴趣小组打算一探究竟。兴趣小组的同学们按以下过程制作酸奶:器皿、牛奶加热煮沸→冷却至40°C左右→加酸奶和糖搅拌→分装入甲、乙、丙三个玻璃瓶中,然后将甲、乙、丙三个玻璃瓶置于不同的环境下进行发酵,环境条件如下表所示,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分组

温度(单位:℃)

是否密封

30

0

30


(1)将器皿、牛奶进行加热、煮沸处理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2)将酸奶加入牛奶中,相当于细菌、真菌培养方法中的__________________步骤。
(3)甲和乙做对照,实验变量是__________
(4)制作酸奶需要的微生物是__________。8小时后,只有甲瓶中的牛奶变成了酸奶,说明制作酸奶需要__________(填序号)的条件。
A.温暖、缺氧     B.温暖、有氧     C.低温、缺氧     D.低温、有氧
(5)为了探究乳酸菌发酵的最佳温度,小组成员又将5瓶待发酵的牛奶分别置于10°C、20°C、30°C、40°C、50°C的环境中,几天后检测细菌数,绘图如下,分析结果得知:制作酸奶最佳温度为__________℃左右。

2024-05-06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万州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