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403 道试题
1 . 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中,在叶片上滴加_____可以检验叶片中是否有淀粉产生。
2024-06-14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甘肃省武威市威武第九中学九年级下学期中考模拟生物试题
23-24七年级上·全国·单元测试
2 . 下图是小红在显微镜下看到的柳树叶的横切面,请回答下列问题。

(1)通过观察可以发现,叶片由[___](填序号)、[___](填序号)和[   ]___组成。
(2)叶片的叶肉细胞中有叶绿体,能够进行___
(3)气孔是___(填序号),它是植物___作用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气孔是由一对半月形的___细胞围成的空腔。
(4)根据对叶片结构的观察,你认为叶所属的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是___
2024-06-14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第3单元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测试提升卷】-2023-2024学年七年级生物上册单元速记·巧练(北师大版)
3 . 在“互联网+新农业应用”中,农民通过控制系统对大棚内的温度、水分、二氧化碳等实时监控,为农作物提供最佳的生长环境。如图1是大棚内甲、乙两种植物的二氧化碳吸收量与光照强度的关系曲线图;图2是叶肉细胞示意图,1~6表示叶绿体、线粒体吸收或释放气体的生理过程;图3是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为研究植物的生命活动设计的实验装置(注: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吸收二氧化碳)。回答下列问题:

(1)大棚中安装土壤温湿度传感器可检测土壤中的含水量,实现农作物的自动灌溉。根尖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是______
(2)图1中,当光照强度为f时,甲植物呈现从外界空气中吸收二氧化碳的状态,因此,甲植物叶肉细胞内发生的生理过程对应的是图2中的过程有________(填数字)。图1中,当光照强度为d时,甲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呼吸作用强度。
(3)兴趣小组设计了图3实验装置,实验过程如下:①首先关闭阀门,在黑暗处放置一段时间后玻璃管中的红色小液滴会向______移动;②将此装置在黑暗处一昼夜后,并将A与B之间的叶脉切断(如图),移到阳光下打开阀门,并移除氢氧化钠溶液。一段时间后取下叶片甲,除去叶绿素并滴加碘液,发现B处变蓝而A处不变蓝,由此得出的结论有:a_______、b_____
(4)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为探究“大棚中二氧化碳含量变化”,某兴趣小组制作了如图甲所示装置:用干燥、透明的密闭容器模拟大棚,其内放有一株吊兰,传感器测定容器中二氧化碳含量。

在室温25℃时,将装置放在有阳光照射的窗台上,容器中二氧化碳含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乙所示。(ppm表示百万分之一),请回答:
①发现容器内壁附有较多水珠这些水珠主要通过吊兰的______作用产生。
②容器中二氧化碳含量下降的原因是_____
③要提高大棚内作物产量,可适当增加大棚中CO2含量,写出一种具体方法_________
(5)为了探究不同颜色的光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兴趣小组把等量天竺葵分别放在3个封闭的容器中,容器大小相同且二氧化碳量充足。用强度相同的不同颜色的光照射一段时间后,分别比较容器中的氧气含量,结果如下表所示。
容器植物光的颜色温度(℃)氧气变化量
1号天竺葵25+++
2号天竺葵
3号天竺葵绿25
(注:氧气变化量=实验后含量-实验前含量;“+”代表增加,“-”代表减少)
该实验使用三个容器的目的是________;实验研究的变量是_________。根据实验设计的原则,2号容器内的温度应设置为________℃。
(6)实验结果表明,在________(填颜色)光下天竺葵光合作用强度最大。除检测氧气变化量外,该实验还可以用检测有机物或_________的变化量来表示光合作用强度。
(7)若增设4号容器,黑暗处理(其他实验条件相同),若容器中氧气变化量是“――”则可判断3号容器中的天竺葵_________(选填“有”或“没有”)进行光合作用。
4 . 植物学家希尔为探究光合作用的奥秘,从树叶的细胞中分离出叶绿体,做了如图所示实验,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甲中产生的气体会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B.丙中无气泡产生是因为缺乏二氧化碳
C.乙与丙可形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光
D.该实验可验证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5 . 地球表层生物和生物的生存环境构成了生物圈,在自然界中生物与环境保持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并形成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无废弃农业是我国传统农业辉煌成就之一,也是一种最早和最生动的生态系统模式。如图为部分无废弃农业模式图(注:A、B、C为生理活动),请结合图示,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上图中有_____条食物链(牛羊兔看做一个整体),请写出图中最短的一条食物链_____
(2)豌豆通过光合作用合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这些有机物一部分通过豌豆的_____(填图中字母)用于自身的生命活动,一部分会沿着_____流入消费者体内,还有一部分被分解者所利用,因此绿色植物直接或间接的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
(3)能量在传递时,通常每一环节只能把所获得能量的10 %—20 %传递给下一个环节,因此,能量在各个环节传递的过程中是_____的。据此推测图甲中储存能量最少的生物种类应该是_____
(4)该生态系统中,当牛羊和兔的数量增多时,植被数量会_____,但食肉动物数量的增加又使牛、羊和兔的数量_____,植被得以恢复。生态系统可以通过这种_____能力,克服系统内部的变化和外来干扰因素的影响,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5)人畜粪便、枯枝败叶以及农产品加工中的废弃物等物质,经过一定方式处理后,转变为有机肥用到农田中,这些有机肥能为绿色植物提供可吸收的水和无机盐以及共合成有机物利用的_____气体。
2024-06-14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垫江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6 . 为探究植物的光合作用,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以天竺葵作实验材料,进行了如下实验。图一为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步骤;图二为小组同学探究天竺葵生理活动变化设置的装置(密闭容器内二氧化碳缓冲液能吸收,释放二氧化碳,维持密闭容器内二氧化碳稳定);图三晴朗夏季测定天竺葵内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强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甲、乙各代表不同生理过程。请分析回答:

(1)图一实验步骤正确的顺序依次是____(填相应字母)。
(2)图一步骤A将绿叶放入酒精中隔水加热目的是使____溶解到酒精中。
(3)将图二装置放置在黑暗中一段时间后,液滴开始向____运动。而后将其置于光下一段时间,液滴开始向相反方向运动,主要原因是植物产生了较多的____
(4)据图三分析可知,曲线____(填“甲”或“乙”)表示呼吸作用。在一天中天竺葵积累有机物最快的点是____(填字母)。
(5)将图二装置中液滴去除,在恒定适宜温度条件下,置于相同强度光照下14小时。天竺葵叶片平均光合速率为每小时每平方厘米叶合成A毫克有机物,其余10小时置于黑暗中。已知叶片的平均呼吸速率为每小时每平方厘米叶分解B毫克有机物,则在上述24小时内每平方厘米叶积累有机物____毫克(用算式表示)。
2024-06-14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山东省德州市天衢新区八年级中考二模生物试题
7 . 图一中,①、②表示绿色植物的两种生理过程,A、B表示两种物质,某生物兴趣小组为探究植物的某些生命活动,设计了如图二的实验装置,用黑纸片把叶片1的C处上下两面遮盖,叶片2套入放有固体氢氧化钠的透明塑料袋(注:氢氧化钠吸收二氧化碳),图三表示晴天时密闭大棚内一昼夜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请分析回答:

(1)图一中过程②表示绿色植物的_____
(2)图二盆栽植株暗处理后,将实验装置放到阳光下照射几小时,同时摘下叶片1和2,放入盛有_____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进行脱色处理,然后滴加碘液观察实验现象,叶片变蓝的部分是_____。(填字母)
(3)图二中 C和D 处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_____,D和E 处的结果比较,可证明_____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4)图三曲线a、b、c、d四个点中,_____点(填字母)时大棚内氧气浓度最高。
2024-06-13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琼海市嘉积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8 . 科学探究是学习和研究生物学的重要方法。甲图中的A、B、C是绿色植物在白天进行的三种生理活动;乙图是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为研究植物的生命活动设计的实验装置(注: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吸收二氧化碳);丙图是对叶片进行脱色的装置。请据图回答问题:

(1)把乙图中的两个装置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然后移到光下照射几小时后,装置_____内的氧气含量比较高。这是因为该植物进行了甲图中的_____(填字母)生理活动。
(2)从乙图的两个装置中各剪去一片绿叶,分别置于丙图装置中脱色处理,图中标号_____代表酒精,在脱色后的叶片上滴加碘液,装置_____内的叶片会变蓝。
(3)如果将乙图装置二中的清水换成澄清的石灰水,要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装置二必须放在_____环境中。
(4)该生物兴趣小组还发现温度与植物生长有密切关系。为探究这一问题,该小组将植物放在特定的实验装置中,实验结果如表(mg/h表示毫克/小时):

温度(℃)

5

10

15

20

25

30

35

光照下吸收二氧化碳(mg/h)

1.00

1.75

2.50

3.25

3.75

3.50

3.00

黑暗下释放二氧化碳(mg/h)

0.50

0.75

1.00

1.50

2.25

3.00

3.50

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如果连续12小时光照,再连续12小时黑暗,则温度控制在_____℃时,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最多。
2024-06-12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四川省射洪中学校中考二模生物试题
23-24七年级上·全国·单元测试
选择题-单选题 | 适中(0.65) |
9 . 下面是对“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实验的相关描述,其中不正确的是(       
A.该实验的原理:淀粉遇碘变蓝色
B.该实验的步骤:遮光→照光→脱色→漂洗→滴加碘液鉴别→漂洗→观察
C.该实验的现象:遮光部分不变蓝,照光部分变蓝色
D.该实验的结论: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
2024-06-11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第四章 绿色植物是有机物的生产者【单元测试卷】-2023-2024学年七年级生物上册单元速记·巧练(苏科版)
10 . 阅读下面有关“光合作用的发现”的资料,重温科学家的研究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一:1771年英国人普利斯特利发现,将薄荷枝条和燃烧的蜡烛放在一个密封的钟罩内,蜡烛不易熄灭;将小鼠与绿色植物放在同一钟罩内,小鼠也不易窒息死亡。
资料二:1864年德国的萨克斯把一株盆栽植物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然后把其中一个叶片一半曝光,一半遮光,过一段时间后用碘蒸气处理叶片,发现遮光那一半没有发生颜色的变化,曝光的那一面则成深蓝色。
资料三:1880年德国恩吉尔曼把载有水绵和好氧细菌的临时装片放在没有氧气的黑暗环境里,然后用极细的光束照射水绵。通过显微镜观察发现好氧细菌只集中在叶绿体照光部位附近。如果上述临时装片完全暴露在光下,好氧细菌则集中在叶绿体所有受光部位周围。
(1)普利斯特利的实验中,小白鼠为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提供了_____气体,而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又为小白鼠呼吸作用提供_____
(2)萨克斯把盆栽植物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_____。将一个叶片的一半遮光,一半曝光的目的是_____。由恩吉尔曼的实验可得出光合作用的一个产物是_____
(3)根据提供的资料和所学知识,请写出光合作用的反应式_____
(4)见光部分的叶片变蓝,说明光合作用合成了_____这种有机物。
2024-06-11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湛江经济技术开发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