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八年级上册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495 道试题
1 . 如图,一只白鹤静立在平静的水中,在岸边可以看到它的倒影。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白鹤在水中的倒影一定是等大的实像B.倒影是由于光从水折射出空气而形成的
C.当水面下降时,白鹤的倒影也在下降D.水中的鱼也能看到白鹤的倒影
7日内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等2地二模物理试题
2 . 南通四季分明,被评为宜居城市。下列四季热现象中,需要吸热的是(  )
A.初春冰融B.盛夏凝露
C.深秋霜降D.寒冬雪飘
7日内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等2地二模物理试题
3 .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如图所示,为使像成在光屏中央,需降低光屏的高度,直至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____________上;
(2)器材调整好后,光屏上出现了一个模糊的“烛焰”轮廓,为使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①仅将蜡烛移动到20cm刻度线处即可。则此时光屏上的像是倒立、____________的实像,利用该成像原理可以制成____________
②若保持图中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可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放一个合适的____________眼镜;
(3)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____________
A.10cm  B.15cm  C.25cm
7日内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江苏省南京市建邺区中考二模考试物理试题
4 . 探究“冰的熔化特点”实验。

(1)如图甲,没有用酒精灯加热,这样做是____________(选填“可行”或“不可行”)的;
(2)本实验要观察并记录试管内物质在各个时刻的温度和____________;某时刻的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为____________℃;
(3)如图丙是探究冰熔化特点时描绘的图像。0至t1时段内的温度变化比t₂时刻后的温度变化快,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
7日内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江苏省南京市建邺区中考二模考试物理试题
5 . 按要求作图(保留作图痕迹)如图所示,请画出入射光线对应的反射光线和大致的折射光线;

7日内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江苏省南京市建邺区中考二模考试物理试题
6 . 如图所示的光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

A.图甲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了成像更清晰
B.图乙中,小孔成像成的是烛焰倒立的实像
C.图丙中,光的色散现象说明白光由多种色光混合而成
D.图丁中,反射光线虽杂乱无章,但仍然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7日内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江苏省南京市建邺区中考二模考试物理试题
7 . 如图所示的物态变化中,属于升华现象的是(  )
A.浓雾消散B.雾凇的形成
C.灯丝用久了变细D.冰块在饮料中消失
7日内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江苏省南京市建邺区中考二模考试物理试题
8 . 下列实例与所利用的物质的物理属性相符的是(  )
A.用铝合金做窗框,利用其导电性好
B.用玻璃做窗户,利用其透明度好
C.用橡胶做轮胎,利用其硬度大
D.用胶木做汤勺手柄,利用其导热性好
7日内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江苏省南京市建邺区中考二模考试物理试题
9 . 在“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实验中。

(1)如图甲所示,凸透镜的焦距______cm。
(2)依次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光屏安装在光具座上,调整三者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上,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
(3)只向右移动图乙中的蜡烛,可得到图丙中的4个不同的像,则4个像出现的先后顺序是______(填符号)。
(4)将______(填视力缺陷名称)眼镜片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只将光屏适当远离透镜,又能在光屏上看到烛焰清晰的像,由此可知,近视眼成像在视网膜的______方。
(5)随着蜡烛的燃烧,光屏上的像向______移动。
10 . 音乐课上,老师弹拔琴弦能发出琴声,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而产生,用大小相同的力拨动粗细不同的琴弦,发出声音的______不同。为防止影响隔壁班级上课,要关紧门窗,是在______控制噪声。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