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八年级上册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20-21八年级上·全国·单元测试
实验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小明做探究真空是否能传声的实验,如图所示。
(1)如图甲,把正在响铃的电铃放在玻璃罩内,在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空气的过程中,会听到铃声逐渐变___
(2)打开阀门,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内,又会听到铃声逐渐变____
(3)推理过程:玻璃罩内空气越少,传出的声音越____;如果玻璃罩内抽成真空后,就听不到电铃响铃的声音了;
(4)结论: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真空不能____
(5)此实验中,用抽气机抽气____(填“能”或“不能”)得到真空,实验的结论是通过____(填序号)得出的结论,是我们学习的第一个理想实验;
A.推理假设       B.实验验证       C.归纳总结
(6)小明还想利用家里的暖水瓶来探究真空能否传声。如图乙所示是暖水瓶的简易剖面图。他把音量大小不同的芯片放入瓶中,根据听到的声音进行判断。下列是他设计的几组比较因素,其中合理的是____(填序号);
A.将同一个暖水瓶塞上瓶塞和不塞瓶塞进行比较
B.用一个完好的和一个已经漏气的瓶胆进行比较
C.将音量大小不同的芯片先后放入瓶胆中进行比较
D.把同一个暖水瓶的瓶胆放在近处和远处进行比较
2020-09-16更新 | 974次组卷 | 10卷引用:《初中同步单元卷》2020-2021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单元AB卷(鲁科版) 第02章 声现象单元测试卷(B卷提升篇)
2 .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小明选择的实验器材有:薄玻璃板、两支蜡烛、刻度尺、火柴、白纸等。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器材选用薄玻璃板而非平面镜的原因是 _____
(2)实验时,小明将白纸对折,如图甲所示,铺在水平桌面上,沿折痕画线作为玻璃板底边所在的位置,在实验过程中应始终保持其与纸面 _____
(3)小明将点燃的蜡烛置于玻璃板前,透过玻璃板观察到蜡烛的像,如图甲所示。然后将另一支未点燃的蜡烛放到像的位置,在白纸上记录此时两支蜡烛的位置,变换点燃蜡烛的位置,重复上述操作。将白纸上像和蜡烛位置的对应点连接,并测量点到平面镜的距离,如图乙所示。由此得出结论: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 _____相等;
(4)在完成步骤(3)后小明发现,像和蜡烛位置的连线垂直于玻璃板,结合(3)的结论,小明认为自己已经发现了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你认为小明对这一规律的总结过程是否科学合理?_____,原因是 _____
2022-08-01更新 | 1450次组卷 | 9卷引用:2022年贵州省六盘水市中考物理试题
2013·江苏苏州·中考真题
3 . 某同学在做探究光的折射特点实验,图是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的光路.实验中发现,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通过实验还得到如下数据:

入射角α0°15°30°45°60°
反射角β0°15°30°45°60°
折射角γ0°11°22.1°35.4°40.9°
(1)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结论:
①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将同时发生______现象;
②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变化关系是:___,且折射角___(大于/等于/小于)入射角.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到水面时,折射角等于零.
该同学根据上述实验中的发现和结论②总结出了光的折射特点.
(2)请你对该同学通过上述探究实验得出光的折射特点的过程作出评价.
是否存在不足?答:___(是/否);请简要说明理由:___
2019-01-30更新 | 692次组卷 | 30卷引用:2013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江苏苏州卷)物理
4 . 某同学在做探究光的折射特点实验,如图是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的光路.实验中发现,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通过实验还得到如下数据:
入射角α15°30°45°60°
反射角β15°30°45°60°
折射角γ11°22.1°35.4°40.9°
(1)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结论:
①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将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
②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变化关系是:_______,且折射角_______(大于/等于/小于)入射角.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到水面时,折射角等于零.
该同学根据上述实验中的发现和结论②总结出了光的折射特点.
(2)请你对该同学通过上述探究实验得出光的折射特点的过程作出评价.是否存在不足?答:_______(是/否);请简要说明理由:_______

2019-03-01更新 | 261次组卷 | 6卷引用:【市级联考】江苏省南京市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
5 . 某同学在做探究光的折射特点实验,如图是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的光路,实验中发现,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通过实验还得到如表数据:
   
入射角α15°30°45°60°
反射角β15°30°45°60°
折射角γ11°22.1°35.4°40.9°

(1)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结论:①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将同时发生________________现象.②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变化关系是: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________(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且折射角__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入射角.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到水面时,折射角大小等于________度.该同学根据上述实验中的发现和结论总结出了光的折射特点.       
(2)若用激光沿CO方向从水中射入空气,激光在空气中传播的光路是________(选填“OA”或“OB”);激光经过水面反射时的反射角大小等于________(选填“α”、“β”或“γ”).
2017-12-21更新 | 431次组卷 | 12卷引用: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4章 4.1 光的折射 同步测试2
6 . 小平同学观看老师演示如图所示的“烧金鱼”实验时,发现烧瓶里的水已经沸腾了,但是金鱼却安然无恙.于是,他就提出“是不是烧瓶里不同部位的水温度不同”的想法;接着老师就让小平同学用手去摸,果然下方烧瓶壁很凉爽、而上方却很热.小平终于知道了金鱼安然无恙的原因.上述划线部分探究主要经历的过程分别是
A.提出猜想和进行实验
B.提出猜想和总结结论
C.进行实验和总结结论
D.提出问题和总结结论
2016-12-07更新 | 499次组卷 | 22卷引用:2015届江苏大丰刘庄镇三圩初级中学初三下期期中考试物理卷
7 . 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小宏设计了如下实验。

(1)实验时,为保证我们能从不同角度观察到光线,白色的硬纸板表面应尽可能______;(选填“光滑”或“粗糙”)
(2)小宏开始实验,将纸板F翻折到与纸板E在同一平面时(如图甲),在纸板F上却看不见反射光束,原因可能是______
(3)如表是小宏通过实验测得的数据,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到的结论是:在反射现象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要使结论具有普遍性,接下来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多次实验。
实验次数入射角反射角
130°30°

2022-09-11更新 | 119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商河县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题
8 . 在“探究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实验中,某同学填写的实验报告(部分)如下,请完成空格处的内容。
实验名称
______:探究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实验器材】:天平、______、烧杯、甲、乙两种不同液体
【实验步骤】:
【实验数据】:
【数据处理】:将表格中记录的数据画成图中的图像。
【实验结论】:
(1)分析图中的甲或乙直线上质量与体积变化的倍数关系,可以归纳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_
(2)分析图中相同体积的甲、乙不同液体的质量关系,可以归纳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_
2021-11-01更新 | 280次组卷 | 3卷引用:上海市奉贤区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物理试题
9 . 因强对流影响,松江今年出现冰雹天气,如图21所示。冰雹从高空下落,空气对冰雹的阻力会随速度增大而增大,当阻力增大到和重力相等时,冰雹将以某一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这个速度被称为物体下落的收尾速度。研究发现,在相同环境条件下,球形物体高空下落后的收尾速度仅与球的半径及质量有关。下表是某次研究的实验数据:
球体编号123456
球体质量m (克)258555
球体半径r (厘米)0.50.50.51.02.52.0
球体的收尾速度v (米/秒)164064101.6

(1)实验中当2号球体下落速度为20米/秒时,受到空气阻力大小__________ 重力大小(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分析比较编号为_________号球体的相关实验数据, 可得结论:质量相同的球体从高空下落,收尾速度随球体半径的增大而减小。
(3)分析比较编号为1、2和3号球体的相关实验数据,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
(4)根据表中数据,推测6号球体的收尾速度v6=__________ 米/秒。
2021-06-24更新 | 314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松江区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质量抽测物理试题
10 . 某兴趣小组发现:体积大的物体,质量都比较大。为了探究“质量与体积之间的关系”,同学们分工完成各自的实验。
A组同学完成“探究铝块质量与铝块体积之间的关系”的实验,具体过程如下:
(1)将铝块放置在电子天平上,测量该铝块的质量m
(2)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录水的体积V1
(3)将该铝块浸没在水中,记录铝块和水的总体积V2
(4)使用大小不同的铝块,重复步骤(1)、(2)、(3),记录的数据如表(三)。
表(三)
实验序号铝块的质量m(克)水的体积V1(厘米3铝块和水的总体积V2(厘米3铝块的体积V3(厘米3
(1)261020
(2)541030
(3)801040
B组同学完成“探究水的质量与水的体积之间的关系”的实验,数据记录如表(四)
表(四)
实验序号水的质量m(克)水的体积V(厘米3
(4)9.910
(5)19.920
(6)30.130
①请将表(三)中“铝块的体积”一栏填写完整:__________________
②分析比较表(三)、表(四)中实验序号______的数据,可得出初步结论:同种物质,体积越大,质量越大;
③为了进一步得到“质量与体积的关系”,某同学用m-V坐标系中各点表示表(三)、表(四)的数据,如图所示,其中图线______是表示“水的质量与水的体积之间关系”的图线(选填“a”或“b”);
④分析比较图中的图线a或图线b,可得的结论是:______;分析比较图中的图线a和图线b,可得的结论是:______
2021-07-07更新 | 644次组卷 | 6卷引用:上海市宝山区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