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初中物理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78243 道试题
1 . 小明在实验室做“测量定值电阻R的阻值”实验,所使用的电源电压恒为3V,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R,待测电阻Rx的阻值约为10Ω。

(1)如图所示是小明连接的实验电路。
①闭合开关,电压表_________示数,电流表_________示数;(均选填“有”或“无”)
②该电路中存在导线连接错误,请在接错的导线上画“×”,并用笔画线代替导线画出正确的实物电路连接图_________
(2)正确连接电路后,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当电流表的示数为0.26A时,电压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
①此次测量的待测电阻Rx的阻值为_________Ω;
②为了使测量值更接近真实值,下一步,应将滑片向_________(选填“C”或“D”)端移动,进行多次测量并计算电阻阻值的平均值,目的是_________
(3)在实验过程中,电流表突然损坏而无法正常使用,小明用一根导线替代电流表,利用现有器材也测出了一组数据并计算出了待测电阻的阻值操作步骤如下:
①调节滑片P至滑动变阻器的阻值_________处,闭合开关,读出电压表示数为U1
_________,读出电压表示数为U2,即电源电压;
③待测电阻Rx=_________(用已知量和测量量表示)。
昨日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鞍山市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题
2 . 在探究并联电路电流规律的实验中,如图甲是实验的电路图。

(1)电流表应_________(选填“串联”或“并联”)在被测电路中。若要测量干路电流,则电流表应接在甲图中的_________点;
(2)小明同学在连接电路时发现,刚接好最后一根导线,电流表的指针就发生了偏转,由此可知在连接电路时,小明忘了_________
(3)小明同学在测量A处的电流时,发现电流表的指针偏转如图乙所示,原因是电流表正、负接线柱接反了:在排除故障后,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丙所示,则电流表的示数为_________A。为了使实验的结论更具有普遍性,小明采用了更换_________的灯泡的方法进行实验;
(4)小明同学在排除故障后,进行了三次实验,分别测出如表的数据:

实验次数

A处的电流IA/A

B处的电流IB/A

C处的电流IC/A

1

0.2

0.3

0.5

2

0.4

0.3

0.7

3

0.1

0.3

0.4

(5)实验结束后,小王又利用器材连接了如图丁所示的电路,当开关S由断开到闭合时,电流表A2的示数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昨日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鞍山市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题
3 . 小明同学连接了如图甲所示的电路来“探究电流跟电阻的关系”其中定值电阻的阻值分别为5Ω、10Ω、15Ω、20Ω、25Ω,电源电压为6V且保持不变;

(1)在开关闭合前,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置于最_________(选填“左”或“右”)端;
(2)小明闭合开关后,发现电流表指针有明显偏转,而电压表指针未动,分析产生这类现象的原因是与电压表并联的电阻短路;
(3)排除故障后,他完成了下列实验,步骤如下:
①先将5Ω电阻接入电路,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压表的示数为1.5V,记下电流表示数;
②将5Ω电阻换成10Ω电阻,闭合开关后发现电压表示数大于1.5V,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_________(填“左”或“右”)移动,眼睛应注视电压表使电阻两端的电压为_________V。记下电流表的读数;
③将10Ω电阻换成15Ω电阻,闭合开关后发现: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动到最右端时,电压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出现上述情况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
A.定值电阻短路
B.滑动变阻器断路
C.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太小
D.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太大
(4)更换部分实验器材,继续完成整个探究实验后,用测得的数据绘制了如图丙的图像,根据该图像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
(5)小明利用图甲中的电路还测出未知电阻的阻值,小明在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和“测量未知电阻阻值”两个实验时,都进行了多次测量,这两个实验进行多次测量的目的_________(选填“相同”或“不相同”);
(6)小明选用10Ω电阻,利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图继续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为保证电路元件的安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最小值为_________Ω。
昨日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鞍山市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题
4 . 为了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实验室中准备了水和某种液体,用同样规格的电加热器加热,每隔1min记录一次它们的温度,测得如下数据:
时间/min01234
水的温度/℃2022242628
某种液体的温度/℃2023262932
已知水的比热容c=4.2×10³J/(kg⋅C);
(1)实验中,在两个完全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入_________(选填“质量”或“体积”)、初温都相同的水和某种液体。采用同样规格的电加热器进行加热,且在加热时间相同,使水吸收的热量___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某种液体吸收的热量:
(2)由表中数据可知,温度升高较快的物质是_________(选填“水”或“某种液体”);
(3)由此可知,如果水和某种液体升高相同的温度,则_________吸收的热量多;
(4)由以上信息可推知,c_________c(选填“>”“<”或“=”);
(5)根据以上数据可算出c=_________J/(kg·℃)。
昨日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鞍山市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题
5 . 项目式学习小组利用轻质杠杆OAB制作“质量秤”,如图所示。已知,测力计的量程为0~5N,分度值为0.2N。

(1)制作原理:______
(2)标度:
①将待测物体挂在A点,B点用弹簧测力计沿竖直方向提升重物,杠杆水平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拉力为,则物体质量的表达式为______(用字母表示);
②质量秤的量程为0~______kg,分度值为______kg;
(3)反思:
该“质量秤”的刻度______(选填“均匀”或“不均匀”);若要增大该“质量秤”的量程,可将A点适当______(选填“左”或“右”)移。
7日内更新 | 14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福建省福州市中考三模物理试题
6 . 小敏所在小组利用图甲所示电路测量待测电阻R的阻值,选用的电源电压恒为3V,滑动变阻器的规格为“20Ω   1A”。

(1)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甲中的实物电路连接完整,要求滑片P向右滑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变大;____
(2)连接电路时,开关应该______
(3)连接完成后,闭合开关,测出通过定值电阻R在不同电压下对应的电流值,如下表所示:
实验次数12345
电压U/V0.51.01.62.02.4
电流I/A0.10.2
0.40.48
①老师检查实验数据后,说其中一次实验数据不是实际测得的,该组数据是第______次实验;
②第3次测量时,电流表的表盘如图乙所示,为______A,则被测电阻R的阻值为______Ω;
(4)利用图甲还能完成的实验是______

(5)若实验中电流表损坏,小敏又从实验室找来一个单刀双掷开关和电阻箱)来继续完成该实验,请你在虚线框中画出电路图,要求电路连接后不拆接。____






7日内更新 | 11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福建省福州市中考三模物理试题
7 . 小华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器材进行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

(1)实验中,小华同学从点燃的蜡烛一侧透过玻璃板看到像有重影,为改善重影需换用______(选填“薄”或“厚”)玻璃板进行实验;实验中选取完全相同的蜡烛A、B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______关系;
(2)小华同学多次移动蜡烛A重复实验,并移动玻璃板后面的蜡烛B,使其与蜡烛A的像重合,记录蜡烛和蜡烛的像到玻璃板的距离,如下表所示。分析表格数据可以得出,平面镜成像时,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______

次数

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cm

蜡烛的像到玻璃板的距离/cm

1

8

8

2

12

12

3

16

16

(3)实验中,改变蜡烛A的位置,进行多次实验,目的是______
(4)小华同学猜想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左右相反,请你帮他设计一个实验方案并进行验证:______。(写一条即可)
7日内更新 | 10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福建省福州市中考三模物理试题
8 . 某实验小组用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水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

(1)在安装图甲中的装置时,要保证用______加热,应自下而上安装;
(2)实验中,从水温升到90℃开始,每隔1min读一次温度并记入下表。分析表格数据可知,水的沸点为______℃;小明发现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水的温度将______
时间/min01234567
水的温度/℃9092949698999999
(3)接着撤去酒精灯,小明将三颈烧瓶的瓶口全部用塞子密封住,然后向外拉动注射器的活塞,如图乙所示,发现烧瓶中的水再次沸腾了,根据这个现象可以得出,气压减小时,水的沸点______。小红对着烧瓶外壁喷冷水也使图乙中的水再次沸腾了,她喷洒的位置是______(选填“M”或“N”)。
7日内更新 | 9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福建省福州市中考三模物理试题
9 . 提高机械效率可以充分发挥机械设备的作用,对节能减排、提高经济效益有重要的意义。某科技创新小组根据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对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作出如下猜想:

猜想Ⅰ: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物体被提升的高度有关;
猜想Ⅱ: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动滑轮的重力有关;
猜想Ⅲ: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所提物体的重力有关。
根据猜想,运用如图甲、乙、丙所示的装置进行了实验探究,测得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实验次数

钩码的重力

钩码上升高度

绳端拉力

绳端移动的距离

机械效率

1

2

0.1

0.90

0.3

74.1%

2

4

0.1

1.50

0.3

88.9%

3

4

0.1

1.25

0.4


4

4

0.2

1.50

0.6

88.9%

(1)实验时应沿竖直方向___________缓慢向上拉动弹簧测力计;
(2)分析表中数据可知:第3次实验是利用了图___________的装置完成的,它的机械效率___________
(3)比较2、4两次实验数据,可验证猜想Ⅰ是___________(选填“正确”或“错误”)的;
(4)通过比较___________(填实验序号)两次实验数据得出结论:同一滑轮组提升重物时,物重越大,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高;
(5)通过比较2、3两次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不同滑轮组提升相同重物时,动滑轮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___________
7日内更新 | 262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礼泉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题
10 . 天平和杆秤在古籍中常被称为“权衡器”,《墨经》最早对权衡器的杠杆原理做了理论上的探讨。关于杠杆的平衡条件,小明同学利用铁架台、杠杆、质量相等的钩码等器材进行了如下探究。

(1)实验前杠杆状态如图甲所示,应当向______调节平衡螺母使杠杆呈水平状态,其目的是______
(2)如图乙所示,在A处挂4个钩码,则应在B处挂______个钩码,才能使杠杆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保持B点钩码数量和力臂不变,当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测出多组动力臂l1和动力F1的数据绘制了l1-F1的关系图像,如图丙所示。请根据图像推算,当l1为0.6m时,F1______N;
(3)杆秤就是杠杆平衡条件的一个应用,如图丁所示,此杆秤有两个提纽,使用它称量较重的物体时,常选用离秤钩较______(选填“近”或“远”)的提纽。
7日内更新 | 13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宿迁市泗阳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