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光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7 道试题
2019九年级·江苏徐州·专题练习
1 . 为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实验小组的同学选用了平面镜、纸板、量角器、激光器和几种不同颜色的笔,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次数
170°70°
245°45°
330°30°

(1)实验中为了使光线能在纸板上显示出来,方便实验研究,你该采取的操作是(         )
A.向纸板喷烟或雾
B.使光束垂直纸板射到O
C.使光束贴着纸板射到O
(2)为了寻找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的位置关系,所做的操作是__________
(3)多次改变光束入射的角度,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由此总结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
(4)若将一束光贴着纸板沿FO方向射到O点,光将沿图中的OE方向射出,因为在光反射现象中,_________________
(5)使一束光贴着纸板沿某一角度射到O点,经平面镜反射,沿另一方向射出,我们能从各个方向看到这束光,因为这束光在纸板上发生的是________(填“镜面”或“漫”)反射。
(6)若不小心将纸板倾斜,让光还紧贴纸板入射,纸板上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
(7)根据实验结论,某同学在实验中将激光笔垂直平面镜照射时,则反射角大小为________
2020-02-17更新 | 441次组卷 | 2卷引用:2019年江苏省徐州市初中模拟预测考试物理试题
2 . 某同学在做探究光的折射特点实验,如图是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的光路。实验中发现,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通过实验还得到如下数据:

入射角α

15°

30°

45°

60°

反射角β

15°

30°

45°

60°

折射角γ

11.3°

22.1°

35.4°

40.9°

(1)分析表中的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
①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将同时发生___________现象;
②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变化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且折射角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入射角;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到水面 时,折射角等于_______。该同学根据上述实验中的发现和结论②总结出了光的折射特点。
(2)请你对该同学通过上述探究实验得出光的折射特点的过程作出评价。是否存在不足?答:____;请简要说明理由:_____
2019-12-28更新 | 220次组卷 | 7卷引用:【万唯原创】2014年山西省中考试题研究 第一部分 考点研究 第四章 光现象 透镜及其应用
3 . 小东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把一个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在平面镜上竖直放一张可以绕ON前后转动的白纸板,纸面上画有等角度刻度线,ON与镜面垂直:

(1)光源E发出一束光,紧贴着纸板射到O点,在纸板上用光线记录光的径迹,部分实验片段如图所示,(注:图中EO是入射光,OF是反射光)分析甲、乙、丙图中信息可得出初步结论是:_______
(2)实验过程中,小东沿FO方向观察,发现光来自平面镜的下方,合理解释是:实验过程中,反射光携带信息进入小东的眼睛,小东根据_______规律推断光源的位置;
(3)完成实验后,小东总结出反射规律。对比甲、丁图中的现象,他认识到_______。能解释他“认识到”的理论依据是_______
2020-04-23更新 | 17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坊区中考一模理综物理试题
4 . 小吴用光具座、光屏、光源(F形LED灯)、凸透镜等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其中字母F的竖直长度为8cm,已知有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分别用凸透镜A和B表示)。

(1)将光源、凸透镜A、光屏依次安装在光具座上,将光源通电后发现光源的像成在光屏上如图甲所示的位置,此时应向_____调节光源,使像成在光屏中央;
(2)调节光源后在光屏上形成了如图乙所示的像,生活中的 __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3)如表是小吴的实验记录表格,请把其中空缺的物理量补充完整;

实验序号

物距u/cm

像距v/cm

焦距f/cm

____h/cm

像的虚实、正倒



















(4)小吴利用凸透镜A正确完成实验后,就开始整理实验器材,并归纳总结得出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同组的小梅说这样得出的结论不够准确,应当 _______才能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
2023-12-25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河南省信阳市罗山一中中考三模物理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如图甲所示,是胡灏同学在一次研学活动中发现人站在哈哈镜前,会由于哈哈镜的特殊形状而使人体不同部位的像或被拉长或被压短而变形,令人发笑。这个现象引发了胡灏同学探究镜面成像规律的兴趣。
   
【实验器材】茶色玻璃板、两个相同的棋子A和B、一张方格纸、一张白纸、铅笔、竖起玻璃板的支架;需要添加的测量器材是_________;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
(1)选用茶色玻璃板代替日常生活中的镜子做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
(2)把棋子A放在玻璃板前面,再拿棋子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棋子A的像完全重合。
(3)改变棋子A的位置,进行三次实验,分别测出棋子B和棋子A到镜面的距离,并记录在下表格中。
序号123
A到玻璃板的距离/cm4.006.009.00
B到玻璃板的距离/cm4.006.009.00
(4)为了验证平面镜所成的是虚像,用白纸代替棋子B,按照图丙中_________(选填“①”“②”或“③”)的方式观察白纸,根据实验现象可以说明平面镜成的是虚像;
【结论】根据上述实验数据及现象可以总结得出:平面镜所成的像,像与物的大小__,像到平面镜的距离_____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
【应用】根据平面镜成像知识及胡灏同学研学活动中的发现,回答问题:市场上有一种化妆镜,它可以帮助化妆者看清所照部分的细微之处;分析可知,化妆镜属于_____(选填“凸面镜”或“凹面镜”或“凸透镜”),它的成像原理是应用了光的____
2023-05-19更新 | 79次组卷 | 2卷引用:2023年江西省赣州市会昌县中考物理模拟试题
6 .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小明选择的实验器材有:薄玻璃板、两支蜡烛、刻度尺、火柴、白纸等。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器材选用薄玻璃板而非平面镜的原因是 _____
(2)实验时,小明将白纸对折,如图甲所示,铺在水平桌面上,沿折痕画线作为玻璃板底边所在的位置,在实验过程中应始终保持其与纸面 _____
(3)小明将点燃的蜡烛置于玻璃板前,透过玻璃板观察到蜡烛的像,如图甲所示。然后将另一支未点燃的蜡烛放到像的位置,在白纸上记录此时两支蜡烛的位置,变换点燃蜡烛的位置,重复上述操作。将白纸上像和蜡烛位置的对应点连接,并测量点到平面镜的距离,如图乙所示。由此得出结论: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 _____相等;
(4)在完成步骤(3)后小明发现,像和蜡烛位置的连线垂直于玻璃板,结合(3)的结论,小明认为自己已经发现了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你认为小明对这一规律的总结过程是否科学合理?_____,原因是 _____
2022-08-01更新 | 1437次组卷 | 9卷引用:2022年贵州省六盘水市中考物理试题
7 . 小华用焦距为5cm的凸透镜,小林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分别采用光具座,进一步研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如图所示,两人用各自的凸透镜,对着远近不同的物体时,都看到了放大的像和缩小的像,
根据自己看到的像,他们猜想:凸透镜所成像的大小可能与_____有关.
(2)带着提出的问题,他们分别用自己的器材进行了实验,在实验中用四个点记下了物体的位置,如图所示,并把像的特点和大小变化记在相应的表格中:

分析两人的记录,可以得到的初步结论是:在凸透镜成实像时,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越近,所成的像越_____.他们通过比较B点、G点的成像情况发现,凸透镜成像的大小可能还与透镜的_____有关.
(3)小华在进一步分析了自己的记录后,认为应把物体放在距离凸透镜10cm附近,多观察几次成像的情况,才能更好的总结出成像的规律,同时他建议小林也在他自己所选的_____点与_____点之间再做几次实验.
(4)实验后,小华看到小林的表格中的记录,指出了小林实验过程中有一处不足,不利于他分析数据得出结论,请你针对小林的不足提出一点建议_____
2018-06-09更新 | 11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2018届九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物理试题
8 . “归纳法”是物理实验中“根据收集的数据分析总结结论”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实验结论的得出没有应用归纳法的是(  )
A.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时多次改变入射角的大小,并测出对应的反射角的大小,进而得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的结论
B.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蜡烛从距离透镜较远处逐渐向透镜靠近,并多次记录成像特点,进而得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C.探究“杠杆平衡条件”时,在杠杆两端分别挂上不同数目的钩码,使杠杆平衡;然后重复实验,进而得出“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的结论
D.“伏安法测定值电阻”的实验中,分别测量出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定值电阻的电流,进而根据公式计算出定值电阻的电阻;然后改变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重复上述实验;最后求出多次测量结果的平均值作为最终的测量结果
2021-04-04更新 | 20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年山东省青岛市市北区中考模拟物理试题
9 . (1)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提出问题:平面镜成像时,像的位置、大小跟物体的位置、大小有什么关系?设计和进行实验。
①为了便于确定像的位置,要用玻璃板作为平面镜,原因是玻璃板能成像,而且___________(只填字母代号)。

A.透过玻璃板可以看见后面的蜡烛     B.玻璃板比平面镜成像更清晰
C.蜡烛经玻璃板可成实像                  D.玻璃板只透光不反射光
②实验中,如果把蜡烛A远离平面镜,看到的像会___________(选填远离或靠近),像的大小___________(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③若要确认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还是实像,进一步的操作是___________
(2)小明小组在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选择溢水杯、水、弹簧测力计、石块、小桶、细线等器材进行实验,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A.图甲测量物块的重力,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F1
B.图乙测量空桶的重力,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F2
C.图丙将水倒入溢水杯中
D.图丁把挂在测力计下的物块浸没在水中,用小桶接着溢出的水,读出测力计示数为 F3
E.图戊测出小桶和被排开水的总重,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F4
F.记录分析数据,归纳总结实验结论,整理器材
①分析评估上述实验,指出操作步骤中的一处错误___________
②小明改正错误后,进行实验收集测量数据来验证阿基米德原理(测量数据仍用上图中物理量符号表示),分析比较甲、乙、丁、戊的测力计示数关系,如果关系式___________成立,即可验证阿基米德原理。
③下表是小明在实验过程中记录的实验数据,从表中数据可知石块受到的浮力是___________N,小明根据它们的大小关系归纳出了实验结论并准备结束实验,同组的小丽认为实验还没有结束,接下来他还要___________
实验步骤ABDE
弹簧测力计示数/N1.80.31.605

2021-06-11更新 | 15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年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五四制)中考一模物理试题
10 . 某同学在做探究光的折射特点实验,右图是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的光路。实验中发现,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通过实验还得到如表数据:
入射角α15°30°45°60°
反射角β15°30°45°60°
折射角γ11°22.1°35.4°40.9°
(1)在探究中,该同学在清水中滴入几滴牛奶并搅匀,在水面上方的空气中熏了点烟雾,上面做法是为了_____
(2)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结论:
①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将同时发生__________现象;
②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变化关系是:_____,且折射角_____(大于/等于/小于)入射角。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到水面时,折射角等于零。该同学根据上述实验中的发现和结论②总结出了光的折射特点;
(3)请你对该同学通过上述探究实验得出光的折射特点的过程作出评价。是否存在不足?答:_____(是/否);请简要说明理由:_____
2020-09-30更新 | 1393次组卷 | 6卷引用:第四章光现象-讲核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