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影响弹簧弹力大小的因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在探究“橡皮筋所受拉力F与橡皮筋伸长量的关系”实验中,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对A、B两根粗细不同的橡皮筋进行研究.将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另一端悬挂钩码(单个重力均为0.5N,如图甲所示),记录所挂钩码重力和橡皮筋的长度L,根据多组测量数据作出的图线如图乙所示,图线中PMPN段为直线。

(1)本实验还需要的测量器材是______
(2)分析图乙信息可知:A、B两根橡皮筋的原长均为______cm;当挂2个钩码时,A橡皮筋的伸长量为______cm;实验中收集多组数据且用两根橡皮筋完成实验的目的是______;分析数据可知,在一定范围内橡皮筋的______与橡皮筋所受拉力F成正比;
(3)若用这两根橡皮筋分别制成测力计,用橡皮筋______制成的测力计测量的精确程度高;橡皮筋A制成的测力计的最大称量值为______N。
2024-04-21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江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下学期八年级三月月考物理试卷
2 . 弹簧测力计是物理学科中常见的一种测量工具,你对弹簧测力计了解吗?
(1)使用弹簧测力计之前需要 _________;若为了避免指针与刻度板之间发生卡壳,还需要 _________
(2)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的重力时,应沿 _________方向放置;
(3)弹簧测力计能测量力的大小,是利用 _________(填选项字母);
A.力可以改变弹簧的形状
B.力可以改变弹簧的运动方向
C.力可以改变弹簧的运动快慢
(4)为了制作弹簧测力计,某同学对一根弹簧进行了探究:将弹簧的一端固定,另一端悬挂钩码,记录弹簧的长度与它受到的拉力之间的关系,如表所示,若用此弹簧制作弹簧测力计,请回答以下问题:
①从表格信息可得,它的最大测量值是 _________N;
②若相邻刻度线之间的距离为0.2cm,则该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为 _________N;
③当该弹簧测力计悬挂70g的物体时,弹簧的长度为 _________cm。(g取10N/kg)

拉力(N)

0

0.5

1.0

1.5

2.0

3.0

4.0

弹簧长度(cm)

6.5

7.5

8.5

9.5

10.5

12.5

18.0

2023-05-03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物理试题
3 . (一)如图 1 是研究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请回答:


(1)三次实验中让小车从斜面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滑下,是为了使它到达平面上________相同;
(2)实验为了让小车受到不同的阻力,采用的做法是________
(3)实验结论是: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摩擦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________(选填“快”或“慢”);
(4)根据实验结论,可推理得出:运动的小车如所受的阻力为零,小车将做________
(二)小李在课外探究弹簧的长度跟外力的变化关系,利用如图 2 所示的实验装置记录了相应实验数据如表:(g=l0N/kg)

钩码质量

0

50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400

指针位置(cm)

2

3

4

5

6

7

7.5

7.5

7.5

(1)这项研究在实际中的应用是________
(2)若用该弹簧制作一只弹簧测力计,其量程为________N;
(3)根据弹簧受到的拉力 F 和弹簧的长度 X 的关系,小李作出了图 3 所示的三个图像,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2023-04-24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重点校协作体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阶段性质量检测物理试题
4 . 如图所示,是我们常见的图像,这种图像如果在横纵坐标加上适当的物理量及单位,描述正确的是(  )
A.弹簧的长度l与弹簧所受拉力F的关系
B.物体的密度ρ与体积V的关系
C.物体所受重力G与质量m的关系
D.匀速直线运动中路程s与时间t的关系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某小组同学想研究弹簧长度的增加量与哪些因素有关,他们选用材料和横截面均相同而长度不同的两根弹簧进行实验。他们把弹簧的上端固定,然后在弹簧下挂上不同的钩码,测出弹簧的长度L,算出比原长的伸长量),并把实验数据填在了下表中。
表一
钩码重力(牛)01234
弹簧的长度L(厘米)4.25.05.86.67.4
弹簧的伸长量(厘米)00.801.62.43.2

表二
钩码重力(牛)01234
弹簧的长度L(厘米)2.12.52.93.33.7
弹簧的伸长量(厘米)00.40.81.21.6

(1)分析比较表一或表二中的第一行和第三行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______
(2)分析比较表一和表二中第三列、第四列、第五列等有关数据及相关条件,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______
(3)请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表二中的数据,归纳得出结论;
①分析比较表一(或表二),可得出的初步结论:___________
②分析比较表一和表二,可得出的初步结论:___________
2022-01-20更新 | 47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南昌民德学校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竞赛试题
6 . 如图所示是我们常见的图像,这种图像如果在横、纵坐标加上适当的物理量及单位,可以用来描述(  )
A.弹簧的长度与弹簧所受拉力的关系
B.匀速运动的路程与时间的关系
C.物体所受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D.熔化过程中温度与时间的关系
2021-04-09更新 | 16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南昌二十八中教育集团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
7 . 在探究“弹簧长度与外力的变化关系”时,有一根弹簧以及几个相同质量的钩码,先用弹簧来做实验,并记录了相应的数据,如下表:
钩码总重/N00.51.01.52.02.53.03.54.0
指针位置/cm2.53.03.54.04.55.05.55.85.8
弹簧的伸长量/cm00.51.01.52.02.53.03.33.3
(1)分析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在弹簧的弹性范围内,弹簧的___________跟所受拉力成正比;
(2)根据实验数据作出“弹簧长度与外力的变化关系”图像,如图所示的___________图,图表和该图像可知该弹簧的原长为___________,弹簧测力计的量程为___________
A. B. C.
(3)在秤钩下挂一个容积为100mL、重为0.5N的容器,然后在测力计的某些刻度上标上密度值,就制成了简单而实用的液体密度秤(如图所示)。只要在容器中加100mL的待测液体,就可以直接“称”出该液体的密度。在这测力计上,密度为“0”刻度应标在原刻度___________N处。此“密度秤”的测量范围是___________N/kg)。要增大这种密度秤的量程,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
8 . 如图所示,描述物理量之间关系的图像中,正确的是(  )
A.匀速直线运动的路程和时间的关系B. 水的密度与质量的关系
C.弹簧的弹力与弹簧长度的关系D.物体的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2020-10-29更新 | 671次组卷 | 5卷引用:江西育华学校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开学考试物理试题2
9 . 为制作弹簧测力计,小明对弹簧的伸长与拉力的关系作了探究。如表是小明利用甲、乙两根不同的弹簧做实验时所记录的数据。
弹簧受到的拉力/N012345
甲弹簧的长度/cm6.06.57.07.58.08.2
乙弹簧的长度/cm6.07.08.09.010.011.0


(1)分析表中数据可知:
①在一定条件下,_______
②在拉力相同的情况下,甲弹簧伸长的长度比乙弹簧______(大/小) ;
(2)如图所示的A、B两弹簧测力计分别使用了甲、乙两弹簧,它们的外壳相同,刻度线分布情况相同。分析如表数据可知:量程较大的是____ (A/B) 测力计,精度较高的是_____ (A/B) 测力计;
(3)经实验探究发现:在拉力相同的情况下,弹簧伸长的长度与弹簧的材料、粗细、原长(弹簧不受外力时的长度)等均有关系,请设计一个简单实验,证实弹簧伸长的长度与弹簧原长有关。答:__
2020-04-02更新 | 10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江科附中2019-2020学年八年级3月月考物理试题
10 . 小明观察发现,弹簧测力计的刻度是均匀的,由此他猜想弹簧的伸长量与它受到的拉力成正比.为了验证猜想,小明决定进行实验.       
(1)要完成实验,除了需要图甲中的一根两头带钩的弹簧、若干相同的钩码(每个钩码重力已知)、铁架台以外,还需要的测量仪器是________.进行实验后小明记录数据如表,表中数据明显错误的是第________次实验.   
实验次数1234567
拉力(钩码总重)F/NO123456
弹簧伸长量△L/cmO0.400.801.701.602.002.40
(2)去除错误的一组数据,在图乙中作出弹簧伸长量与所受拉力的关系图线.   
(     )

(3)由图象可验证小明的猜想是________的(填“正确”或“错误”).       
(4)小亮用另一根弹簧做了同样的实验,他将弹簧水平放置测出其自然长度,然后竖直悬挂让其自然下垂,在其下端竖直向下施加外力F,实验过程是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进行的,用记录的外力F与弹簧的伸长量x作出的F﹣x图线如图丙所示.由图可知,该弹簧受到的拉力每增加1N,弹簧的伸长增加____cm;该图线不过原点的原因是_____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