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内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338 道试题
1 . 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时,用煤油温度计测量水温。课外兴趣小组利用图甲、乙所示的规格完全相同的实验器材、对质量、初温均相同的水和煤油进行加热,探究水、煤油的沸点及吸热情况。

(1)图甲、乙中,在烧杯口盖纸板的目的是 ___________
(2)水和煤油的吸热多少是通过___________来反映的;
(3)图丙a、b、c中,表示水沸腾后烧杯内气泡状况的是图 ___________
(4)根据实验数据,兴趣小组绘制了水、煤油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丁所示:
①煤油的沸点是___________℃;
②若在这两种液体中选择一种作为汽车发动机的冷却剂,___________的冷却效果更好些。
7日内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期中物理试卷
2 . (1)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中,组装图甲实验装置时,应先固定______(选填“烧杯”或“温度计”);实验中烧杯内的水加热一段时间后,温度升高,是通过______方式增加水的内能;若实验中观察到水中气泡的情形如图甲所示,继续加热时温度计的示数将______(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焦距10cm)和光屏位置如图乙所示,光屏上会出现烛焰清晰______(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像,此现象和生活中______的原理相同;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移动蜡烛至适当位置,在透镜的______(选填“左”或“右”)侧通过透镜可以观察到烛焰正立的虚像。
2024-05-28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重庆市江津中学校中考三模物理试题
3 . 小明利用如图一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比较不同物质吸热升温的现象”,其操作如下:

(1)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入___________相等的甲、乙两种物质;
(2)用相同的酒精灯加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每隔相同的时间记录一次温度,根据实验数据绘制成温度时间的关系图像,如图二所示;完成该实验,除天平和温度计外,还需要一个测量工具是___________
(3)为了比较甲、乙物质的吸热本领,小明提出两种比较方案:①让两者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加热时间;②让两者加热相同时间,比较升高的温度。在两种液体都不沸腾的前提下,你认为可行的方案是___________(选填“①”、“②”或“①和②”);
(4)分析图二可知,两温度计示数都升高到40℃时,甲增加的内能___________(选填“>”、“=”或“<”)乙增加的内能;若使两者升高相同的温度,则吸收更多热量的是___________
2024-05-22更新 | 134次组卷 | 2卷引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根河市阿龙山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物理试题
4 . 如图所示,甲、乙、丙三图中的装置完全相同,燃料的质量都是10g,烧杯内的液体质量和初温也相同。

(1)实验时组装如图甲、乙、丙所示的装置时,正确的安装顺序是____________(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
(2)实验中,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通过____________(选填“温度计示数”或“加热时间的长短”)来反映的。若实验要比较不同燃料的热值,应选择____________两图进行实验;
(3)比较不同物质吸热升温的特点:
①应选择____________两图进行实验;
②在燃烧同种燃料时还需要控制火力相同,所以该实验主要用____________(选填“温度计示数”或“加热时间的长短”)来表示两种液体吸热的多少;
③如果质量和初始温度均相同的a、b两种液体,吸热后它们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2所示,由图可看出b液体的温度升高得较慢,则____________(选填“a”或“b”)液体的比热容较大;
(4)某同学用图甲装置测燃料1的热值,假设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全部供液体a吸收。假设加热前燃料1的质量为,加热一段时间后变为,烧杯中液体a的质量为m,初温为,末温为,液体a的比热容用c表示。用以上符号表示该同学测燃料1的热值的计算式:____________
2024-05-17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吉安市吉安八校联盟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物理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在探究“比较不同物质吸热能力”的实验中,用铁夹将温度传感器及分别盛有水和色拉油的两个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温度传感器的探头部分与试管内的水和色拉油良好接触,两只温度传感器通过数据采集线与计算机相连接,如下图所示。

(1)试管中加入的水和色拉油除初温相同外,还应保证_______相同;(选填“体积”或“质量”)
(2)实验中物质吸热的多少是通过_______来反映的;

物质

质量/g

初始温度/℃

加热时间/min

末温/℃

200

20

6

45

色拉油

200

20

6

75

(3)根据表中数据算出加热6min色拉油吸收的热量为_______J;
(4)色拉油的比热容是_______J/(kg·℃)。(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并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
2024-05-15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市琼山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A卷
6 . 小明从实验室取来甲、乙两种固体物质来探究固体熔化的规律。实验温度结束后,小明做出了如图所示甲、乙物质的熔化图像。

(1)根据图像判断______(选填“甲”或“乙”)物质是晶体;
(2)根据甲、乙两种物质的熔化图像,以下判断正确的是______(填选项字母)
A.甲物质熔化时吸热,温度升高,内能增加
B.乙物质的熔化过程历时4min,温度不变
C.乙物质在BC段处于固液共存状态,温度不变,内能不变
2024-05-15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柯坦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物理试题
7 . 小明同学在研究分子动理论知识时,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1)“1+1”等于几?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当你看了小明做的如图所示的实验,你可能就会怀疑你的智商。小明实验时最好应先注入______(选填“水”或“酒精”)至一半位置,再注入另一种液体直至充满,封闭管口,并将试管反复翻转,使水和酒精充分混合,观察液面位置,发现混合后与混合前相比,总体积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说明分子间有______。如图2甲和乙玻璃管长度相同、粗细均匀,甲粗乙细,重复上面实验,则实验现象(即液面下降的高度)______(选填“甲”、“乙”或“甲和乙”)明显;

(2)如图3所示,在一个铁丝圈中间系着一根较松弛的棉线,浸过肥皂水后用手指轻碰一下棉线的左边,发现棉线左边的肥皂膜破了,棉线被拉向右边,这个实验说明了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______
(3)如图4所示,将红墨水同时滴在冷水和热水杯,发现红墨水在热水杯里扩散更快,间接证实了分子的无规则运动的速度与______有关。
2024-05-14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2023~2024学年下学期期中测试八年级物理试题
8 . 如图甲是探究“冰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

(1)图乙是根据实验过程中记录的数据绘制的图像,可知冰是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第分钟时的内能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第分钟时的内能;
(2)AB段比CD段升温快,可以说明______
(3)持续加热,烧杯内的水沸腾后试管里的水______(选填“会”或“不会”)沸腾,理由是______
2024-05-13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两校联考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物理试题
9 . 小明同学为了探究扩散问题而设计了如下一系列实验:

A.观察一滴墨水在热水和冷水中扩散快慢

B.抽去玻璃板,观察气体扩散的快慢

C.将磨得光滑的铅板和金板紧压在一起并观察

(1)通过A实验可发现:__________
(2)B实验你认为有什么不妥:___________
(3)小明设计的实验都是在相同的环境下做的。他把上述实验修改后,再把A、B、C三个实验放在一起进行综合分析比较,最后他得出如下结论:①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_________;②在物质的三种状态中,_________态的扩散现象最明显。
2024-05-13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邗江中学(集团)北区校维扬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物理下学期期中试卷
10 . 学校物理探究小组进行了以下三个热学实验:

(1)用图甲装置探究不同物质吸热升温的现象,该实验须控制沙子和水的________相等,以及加热装置相同,实验中需要记录的物理量为加热时间和温度计示数,其中_________反映物质吸热的多少;
(2)用图乙装置比较不同燃料燃烧时放出的热量,实验中控制酒精与碎纸片质量相等,烧杯中水的质量与初温相等,通过___________反映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3)用图丙装置探究影响电流热效应的因素,A、B两烧瓶内煤油的质量及温度均相同,闭合开关,通电2min温度计2的示数变化更大,据此可得出结论:_________。利用该装置 __________(选填“可以”或“不可以”)探究电热与电流的关系。
2024-05-12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物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