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控制噪声的主要途径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94 道试题
1 . 坚持锻炼,增强体魄。如图﹣1所示,热爱运动的小芳坚持每天晨跑。在晨跑过程中,看到树叶上的露珠是 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看到绿色的树叶是树叶 _____(选填“吸收”或“反射”)了绿光。听到自己跑步的脚步声是由物体的 _____产生的。如图﹣2所示,道路旁边“禁止鸣笛”的标志是在 _____(选填“声源处”、“传播过程中”或“人耳处”)减弱噪声。
2024-02-07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安康市岚皋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
2 . 对如图所示的情境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图﹣1:声纹锁主要通过识别声音的音色开锁
B.图﹣2:汽车的倒车雷达是应用超声波定位
C.图﹣3:摩托车消声器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D.图﹣4:两声音的音调、响度相同,音色不同
2024-02-07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安康市岚皋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
2014九年级·全国·专题练习
名校
解题方法
3 . 中国最年轻的兵种特种兵被称为“陆地猛虎、海底蛟龙、空中雄鹰”,他们装备着无声手枪,还有特种作战消音靴。作战消音靴是在______处减弱噪声,这样做主要是是防止______(选填“音调”或“响度”)过大而暴露目标。
2024-02-06更新 | 124次组卷 | 5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西北工业大学附中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
4 . 向保温瓶注水时,听到的声音是通过______________传播到人耳的。随着注水增多,听到声音的音调会______________(选填“变高”“变低”或“不变”)。“请勿大声喧哗”标语,从控制噪声的角度分析,这是从______________减弱噪声。
2024-02-06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物理试题
5 . 日常生活产生的各类污染已经严重影响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如甲图所示的仪表是监测噪声的,此时的环境 ________休息(填“适合”或“不适合”);乙图是在 _______处减弱噪声;丙图则是玻璃幕墙造成的 _____污染。
2024-02-05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西光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题
6 . 下列关于声音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振动停止,声音就立即消失
B.高速公路两旁的隔音板可防止噪声的产生
C.不能够利用回声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
D.100m赛跑的终点计时员,若听到枪声才开始计时会降低运动员的成绩
2024-01-31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安康市汉阴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物理试题
7 . 2023年3月3日是第24个“全国爱耳日”。降低噪声影响,守护听力健康,增强全民爱耳护耳意识,是我们共同的责任。下列与声音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公共场所请勿大声喧哗”中的“大声”是指声音的响度大
B.人们听不到次声波,所以次声波不会对人体产生危害
C.运动会发令员佩戴有耳罩,这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D.利用B超检查胎儿发育情况,因为超声波能传递信息
2024-01-29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题
8 . 如图所示,小明在筷子的一端捆上棉花蘸水后充当活塞,插入两端开口的塑料管中,做成“哨子”。用嘴吹管的上端,可以发出悦耳的哨声,这哨声是由________的振动产生的,上下推拉活塞,改变了声音的________,当筷子不动,用不同的力吹管时,改变了声音的________。为了不打扰邻居,他将门窗关闭,这是从________减弱噪声。
2024-01-25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宁强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检测物理试题
9 . “守护安全,保护环境,从我做起”。如图是某住宅小区内的场景,图中A是限速的标志,它表示小区内汽车的______(选填“平均”或“最大”)速度不得超过5km/h。按此规定,汽车在小区内行驶50m至少需要______s;行驶过程中,以汽车为参照物,标志牌是______的。图中B是禁止鸣笛的标志,小区禁止鸣笛能有效地从______处防止或减弱噪声污染。
10 . 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我们在欣赏时,经常发现与物理知识息息相关。诗人胡令能的《小儿垂钓》“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蓬头稚子”是根据响度辨别“路人”是陌生人
B.“遥招手”——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C.“怕得鱼惊不应人”——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和液体中传播
D.“借问”——是“路人”声带振动产生的声音
2024-01-24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商洛市山阳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物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