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初中语文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764 道试题
综合性学习 | 适中(0.65) |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班级围绕“人工智能作为辅助学生学习的工具,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这一辩题组织了一次辩论会。作为反方辩手,请你阅读以下正方陈词,完成任务。

主席、各位评委、对方辩友:

①我方观点是人工智能作为辅助学生学习的工具,利大于弊。

②总体上说,人工智能技术赋能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就是让科技发展的最新成果为我所用。从教育决策层面看,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强调,要大力开发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智能助教、智能学伴等教学应用,进而促进教学质量提升。这印证了我方观点:人工智能作为学习的辅助工具,益处颇多。

③运用人工智能技术辅助学习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优势:

④首先,人工智能可以提供精准的个性化辅导,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借助大致据,人工智能可以捕捉到每个学生的学习轨迹,从而洞察学习瓶颈,智能调整学习难度,提供有效解决方案,确保学生在最适合自己的学习节奏中逐渐进步。它就像一位富有经验的私人教师,完全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为其定制独一无二的学习计划。

⑤其次,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往往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探索动力;而沉浸式学习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知识.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和挑战性,例如,在增强现实(AR)技术的支持下,学生可以和虚拟人物互动;在虚拟现实技术的支持下,学生可以置身于历史事件之中进行现场探究,或进入太空探索宇宙。可见,人工智能可以提供沉浸式的学习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⑥再有,生成式人工智能可以立即回应学习需求,随时随地与学习者互动;获取学生输入信息的关键词,人工智能会从自身海量储备中筛选、整合信息,在规定时间内生成大量的文本,迅速提供学习所需的相应内容。

⑦还有,人工智能可以让更多的学生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公平。在工智能支撑下,优质数字教育资源跨越山海,惠及更广泛的学生群体。比如,智能督导系统和在线学习平台,为偏远地区的学生提供优质的辅导服务。

1.分析正方陈词,梳理其辩论思路,完成思维导图。

_____   ______
2.下面内容能够支持反方观点的一项是(     
A.生成式人工智能会对用户的信息偏好进行收集和分析,这就意味着人工智能所提供的答案是根据学生的习惯偏好而选择拟定的,内容未必可信。长此以往,学生不免陷入“信息茧房”,越来越远离事实和真相。
B.生成式人工智能ChatCPT通过与人类展开多轮对话的方式,为学习者提供帮助。这种聊天对话并不是孤立的,它会依据上下文语境,输出逻辑清晰、思维连贯的内容,从而实现人机之间的交互对话。
3.下面是反方的一段辩词,请你判断它可用于反驳正方陈词中的哪个内容,并简要说明理由。
材料:

在2024世界数字教育大会上,伦敦玛丽女王大学校长公布了一组针对本段学生的调查数据。数据显示,曾经借助ChatCPT完成作业、应答试题和写论文的学生占比分别为89%、48%和53%。由此可见,如果学生习惯于借助生成式人工智能直接得到答案,让算法代替自己的思考,那么这种伪精准、替代式的个性化学习辅助.不仅不会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还会放任学生形成思维情性,扼杀其创造力。

今日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北京市丰台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
2 . 阅读《云蒙之子》,完成下面小题。

云蒙之子

①怀念一个人,就像怀念一座山;人的名字叫郑云山,山的名字叫云蒙山。

②云山先生说自己是云蒙之子。如今先生走了,回到了生他养他的云蒙山的怀抱。云蒙山层峦叠嶂,伟岸而宽厚,有血有肉地伸展着自己的脉络,仿佛是生命的符号,是岁月的年轮。

③1929年冬天,先生降生在云蒙山东躄一个叫柳棵峪的小山村。按照当地风俗,为祈求平安成长,孩子要认一个寿命长的自然物为干妈。于是,先生自小就认了门前的大槐树做干妈。

④先生的苦,云蒙山的风知道。山里的寒风像刀子,打在脸上削皮刮骨地疼。在先生还不到两岁的那个冬季,母亲去世,年迈的奶奶把先生拉扯大,用枯瘦的双手艰难地为他律赵童年的庇护。可命运沉重的大脚,又无情地踩了过来。在先生十二岁时,他的父亲也撒手而去。

⑤云蒙山的山峰撑起狭长的天,春风吹绿云蒙之时,也仿佛吹醒了先生的灵魂。十二岁的他毅然参加了革命,并当上儿童团团长,十五岁加入中国共产党。经历了抗日战争的烽火、解破战争的硝烟,先生犹如铁在炉火中、在铁砧上锤炼,最终炼成一块好钢。新中国成立之后,他走上了领导岗位,历任兵站站长、公社书记、党校校长、宣传部长、县人大主任等。【甲】他就像田里的庄稼,以潭朴的挚爱守护脚下的一方水土;又像一朵逐日的葵花,倔强执着地追索,从春到秋

⑥我和先生结缘是受朋友之托,做先生《晚霞集》的特约编辑。在接触中,先生厚道的人格深深打动了我。【乙】他的厚道似乎是冰层下的劲流,力道大但表面不起波浪;又像麦田里的厚土,默默予人以温暖。他对文学的执着更让我肃然起敬。先生只受过半年正式教育,他坚定地走上了文学创作自学之路他白天忙于工作,马不停蹄;晚上读书写作,笔耕不辍。如闻一多所说:“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他把别人打麻将、下象棋、闲聊天的时间都用于伏案写作,几十年如一日。有时连老伴儿都不理解:“你这么干图个哈?”先生发自肺腑地回答:“我想告诉后代,云蒙怎么可爱,中国怎么可爱,这就是对国家做贡献。”他正是靠着这实实在在的思想动力走了几十年的路,走过明亮而又充实的每一天,取得了写作上的丰硕成果。

⑦著名作家浩然这样评价他的作品:“他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村基层干部,然而,已经过了知天命的年龄,他竟然老树新花、大器晚成地著书立说起来,而且连连告上,大有才华洋溢之势。”先生不喜欢夸夸其谈,他的文章与其为人一样,篇篇都出于亲身经历,一题一事。一景一文,把云蒙山的风景名胜、山林野趣、乡土民俗、传说故事一一展现出来,言事有根据,为文有内容。他的文笔毫无浮华晦涩之绿,绘景状物诚挚朴素,言意谋篇让人一目了然,处处体现着真实、朴实、扎实。

⑧先生已去,我的怀念如一缕暖风。我想起先生曾对我说过柳棵峪三大奇:南边高来北边低,万绿丛中无柳树,月亮躲在山洞里。此刻,天门洞镶嵌在山顶,月亮从山那边爬上来,高悬洞中,一束银光穿洞而下。先生你看到了吗?

⑨云山苍苍,柳棵峪静静地睡着。在我心里,先生已化作云蒙山上的一株草、一块石、一棵树,永远依偎在云蒙山母亲般温暖的坏抱中。

(取材于陈奉生的同名文章)

1.云蒙山文化馆要制作当地文化名人档案。请你根据文章内容,补全郑云山的相关信息。
基本信息郑云山,男,生于1929年,云蒙山柳棵峪人。
生平经历儿时经历坎坷:_______
十二岁参加革命,担任儿童团团长;
十五岁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兵站站长、公社书记、党校校长、宣传部长、县人大主任等;
自学成才,_______
文学创作特色_______
2.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第⑤段“吹醒”一词的理解。
3.从文中画线的两句中任选一个,简要分析比喻连用的表达效果。
4.结合文意,说说作者为什么称郑云山为“云蒙之子”。
昨日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北京市丰台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3 . 请以“劳动使我成长”为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要求:将作文题目写在答题卡上,作文内容积极向上,字数在 600-800 之间,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昨日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北京市西城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4 . 阅读《北京的胡同》,完成下面小题。

北京的胡同

①对北京胡同最初的印象,来自老舍的《四世同堂》。这部表现老北京底层普通民众生活与抗战的长篇小说,故事的背景就是一条叫小羊圈的胡同。这条胡同“颇像一个葫芦。通到西大街去的是葫芦的嘴和脖子,很细很长……萌芦的嘴是那么窄小……”。老舍是我最喜欢的作家,他的文字给了我最初的文学启蒙。

②上世纪80年代中期,当我第一次踏进北京城的时候,不是去天安门、故宫和天坛,而是去寻找书里的小羊圈胡同。那时,小羊圈胡同已改名为小杨家胡同,虽不复旧貌,但依旧市井气十足。

③北京胡同,始终坚守着平民化的北京风景和地道的北京市井文化。

④2003年,我客居北京,最初租住在南城的杨梅竹斜街——老北京的胡同名很生活化,以柴米油盐酱醋茶命名的胡同很多,什么柴棒胡同、米市胡同、油坊胡同和茶儿胡同等等;也很市井俚俗,如羊宜宾胡同由羊尾巴胡同演化而来,高义伯胡同则由狗尾巴胡同而来,劈柴胡同改作辟才胡同,等等;有的又很实用,标明了胡同特产,如扁担胡同、铁门胡同、帘子库胡同(专门给皇宫里供应门帘子)等等。我之所以选择住在杨梅竹斜街,是因为它名字的雅致,望文生义,在粗犷浩瀚的北方,单单有杨、梅、竹这些婉约的绿植已经够浪漫,再一个“斜”,就更令人想起古时四美之一的病西施,那是何等的意蕴和风味!于是不顾房租之昂贵、设施之简陋,毅然决然地搬了进去。

⑤【甲】天天穿行胡同间,低头会看见墙根的丛丛月季,泼泼辣辣;抬头会瞅见门楼上垂着的朵朵牵牛,娇娇滴滴。【乙】入秋时节,冷不丁会有一树红枣子垂垂连珠地点缀在胡同深处,没有哪个城市像北京这样有这么多的枣树! 【丙】秋渐深,附近的几条胡同里,还会有柿子的点缀,红的温婉靓丽,灵动着胡同的古老。【丁】胡同里听闻的是地道的京腔京韵,动听动心;天空中飞过一阵阵鸽群,入耳的则是整齐划一、悠扬绵长的鸽哨……

⑥偶尔,胡同口还会传来:“磨剪子嘞……”就有一位大妈应声而出,手里拿着好几把剪刀——不仅是她自家的,还有左邻右舍的,顺手都带了出来。是的,胡同里的人总是那么热情。

⑦正如汪曾祺在《胡同文化》中描述的那样:“北京人也很讲究‘处(chǔ /chù)街坊’。‘远亲不如近邻’。‘街坊里道’的,谁家有点事,婚丧嫁娶,都‘随’一点‘份子’,道个喜或道个恼,不这样就不合‘礼数’。”

⑧那些居委会大妈们,是北京胡同最温暖、最真实的实质内容。

⑨朋友从成都来,不去长城和故宫,却要去南锣鼓巷。初春的午后,陪他从南口进,行至中间向西折,尽是胡同。朋友说他查阅过,在什刹海历史文化保护区内有胡同151条,其中坐落着50多座名人故居。什刹海的诸多胡同中既有皇族血脉,也有大师鸿儒;既有良史孤怀,也有忠臣义将;当然,也不缺草根平民的柴米油盐。千百年来,胡同经历风霜雨雪,见证了多少人间悲欢和离合,又隐藏了多少岁月奥秘和沧桑。从荷花池南口走出,驻足回望,脑海中凝思的是岁月的过往和生命的将来。

⑩肖复兴在多年前就开始在北京的胡同里游走搜集,单单就门楣对联专门撰写了一篇《老北京的门联》,对那些残存的老门联加以梳理分析和点评:“北京的每一条胡同都有太多值得让人关注的东西……这些胡同里才藏着北京的魂和韵……”成都的里,上海的弄堂,福州的巷和坊,香港的街,是各自城市的名片,各自地域文化的承载,对北京而言,则是胡同。

⑪汪曾祺说:“我们通常说北京的市民文化,就是指的胡同文化。胡同文化是北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即使不是最主要的部分。”现在的北京,胡同确实已经不多了,但是,胡同文化的精髓还是在的。

⑫写到这,微风透窗,月色正明。推窗外望,看得见远近数条胡同绵延,不由得兴致大增,披衣下楼,我要再享受一下胡同夜游。

(取材于王海滨同名文章)

1.阅读全文,我们发现,作者对北京胡同的认识不断丰富加深,是通过①___________、初次探访、②___________、游览感受和查阅他人的研究资料等方式实现的。
2.第⑤段的语言富有表现力。请从【甲】【乙】【丙】【丁】四句中任选一句,作简要赏析。
3.结合上下文内容,推断第⑦段“北京人也很讲究‘处街坊’”一句中“处”的读音,并简要说明理由。
4.结合全文内容,说说你对第段中画线句的理解。
昨日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北京市东城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5 . 校报将对学校近期开展的活动进行专题报道。请你以校新闻社记者的身份,整理,修订,编辑专栏稿件。
专栏一:新闻快递
有同学投稿了一则消息,你对新闻稿进行审查和编辑。

——

5月6日下午,校园里热闹非凡,别开生面的劳动周活动正式拉开帷幕。

在紧张复习的间隙,初三同学对教室进行大扫除,场面__①__。他们分工明确,有的反复擦拭,让黑板 huàn然一新;有的细心清扫,让地面和讲台一尘不染;还有的认真摆放,让课桌椅变得井然有……同学们用勤劳的双手创造整洁、舒适的学习环境。

在食堂,大厨们开设了烹饪课堂,初二同学参其中。他们学习和面、擀皮,包出像元宝一样的饺子;他们学习切菜、拍黄瓜,制作清爽可口的凉菜……同学们__②__,做出了一道道美味佳肴。

初一同学则热情高地投入到种植劳动中。他们在生物老师的带领下,在校园实验田里施肥,除草,精心呵护幼苗。同学们在劳动实践中学习生物知识,以劳增智。


1.你为这则消息补写标题,并抄写在方格内。(不超过12个字)
2.你对消息中带拼音的字形与加点字的字音作出判断,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因为形容的是“出现了崭新的面貌”,所以写作“换然一新”。
B.因为形容的是“有条理有秩序的样子”,所以写作“井然有序”。
C.因为表示“参加”的意思,所以“参与”中的“与”读作“yù”。
D.因为表示“升高”的意思, 所以“高涨”中的“涨”读作“zhǎng”。
3.你修改完善文段,认为在横线处应当填入的成语是(     
A.①水深火热     ②各司其职B.①水深火热     ②各行其是
C.①热火朝天     ②各司其职D.①热火朝天       ②各行其是
专栏二:人物专访同学采访了学校劳动老师。你对采访记录进行整理和完善。

同学: 老师好,请问①_____?

老师:学校举办劳动周活动,旨在用丰富的活动激发同学们的劳动热情,提升同学们的劳动技能,培养同学们吃苦耐劳、开拓创新的劳动品质。我们都知道,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从小处说,劳动不仅强身健体,还能培养能力和品格【甲】从大处说,劳动能促进家庭和谐,社会进步,国家富强,人类发展。

同学: ②_____?

老师:劳动周活动将从三个方面展开:一是日常生活劳动,如清洁、收纳、烹饪等;二是生产劳动,如种植农作物,制作传统木艺,体验3D打印技术等;三是服务性劳动,如利用周末去社区做公益服务。

同学:本次活动,您对同学们有什么期待【乙】有什么话想要对同学们说吗?

老师:中华民族有勤劳敬业的优良传统,希望同学们能多参加劳动周活动,在劳动中勇于担当,追求卓越。我想对同学们说,劳动最光荣!

4.采访记录中提问缺失,根据老师的回答,你认为补全提问最恰当的一项是(     
A.①劳动周活动的目的是什么                    ②劳动周将开展哪些活动
B.①劳动对个人成长有何意义                    ②劳动周课程有哪些特点
C.①劳动对个人成长有何意义                    ②劳动周将开展哪些活动
D.①劳动周活动的目的是什么                    ②劳动周课程有哪些特点
5.在甲、乙两处填入标点,最恰当的一项是(     
A.【甲】逗号   【乙】逗号B.【甲】逗号   【乙】问号
C.【甲】分号     【乙】问号D.【甲】分号     【乙】逗号

专栏三:招募倡议
根据计划,学校将安排周末去社区做志愿服务,校团委要发布招募启事,你负责校对工作。

招募启事

亲爱的同学:

为促进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学校组织了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现面向全校同学招募志愿者,期待你的加入!

活动时间: 5月12日9点——11点

活动地点:社区老年活动中心

活动内容:打扫卫生,整理图书,与老人交流互动,为老人表演文娱节目等。

报名方式:5月10日9点前,在本班团支书处报名。

校团委

2024年5月6日

6.你发现画线句表达欠妥,作出修改。
7.校团委发起倡议,鼓励同学们积极承担家庭劳动,根据下面的家务清单,你补全横线上的内容。

家务清单

做两菜一汤

清理灶台

洗碗

种植盆栽

洗衣服

拖地

组装书架

整理衣橱

倡议书

亲爱的同学:

勤劳是一种美德。承担家庭劳动,有助于提升生活能力,培养责任感。承担家庭劳动,能收获清理灶台后的洁净,能收获____,能收获___ ……为家长减轻负担,为家庭营造和谐。在此,团委向全校同学发出倡议:让我们积极承担家庭劳动,助力个人成长,共创美好家庭!

校团委

2024年5月6日

昨日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北京市西城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
6 .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①习近平总书记曾对全国广大青年提出殷切希望:牢记党的教诲,立志民族复兴,不负韶华,不负时代,不负人民,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争取跑出当代青年的最好成绩!责任激发担当,使命催人奋进,青年们应         

②青年当甘于吃苦。【甲】。中国共产党栉风沐雨,披荆斩棘,历经百余年奋斗赢得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根源就在于始终保持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作风。艰苦奋斗对个人品格的塑造也十分重要。1974年,17岁的张桂梅来到云南支援边疆建设,扎根在艰苦的环境中。50年来,她帮助大山里数以千计的女孩走进大学。她始终秉持教育家精神,成为时代楷模。百炼钢方能堪重任,当代青年应在艰苦中调整心态,磨炼意志,以奋力搏击的姿态稳稳接住接力棒,在民族复兴的赛道上跑出青春加速度。

③青年当敢于创新。【乙】。创新是人类进步的源泉,是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改革开放40余年,我国坚持独立自主的科技创新,依靠中国人自己的力量,实现了科技实力的跨越式提升,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今年两会期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制定未来产业发展规划,开辟量子技术、生命科学等新赛道……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新的时代,民族复兴更需要创新开拓。当代青年当勇为人先,耻为人后,将弘扬改革创新精神贯穿于实践中,在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中锐意进取,攻坚克难。

④青年当乐于奉献。【丙】。在祖国人民最需要的地方,个人的人生会有更大价值和意义。面对人生选择,有些青年做了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而拥有985硕士学历的黄文秀主选择扎根乡村扶贫,把小我融进大我,担当起脱贫攻坚重任,奉献出了青春和生命,展现了青年的时代风采。当代青年应乐于挑起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历史重担,争做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好青年,做出顺应时代潮流和国家发展的个人选择,把个人梦想的色彩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画卷之中。

⑤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青年始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新时代呼唤新担当,新征程需要新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场接力跑,以青春之我筑青春之中国,谱写出无愧于人民和时代的华章!

(取材于许传洲的作品)

1.根据全文,在第①段横线处填写恰当的内容。
2.根据文意,将下面三句话分别填入文中【甲】【乙】【丙】处,选项正确的是(     
①“(物)不革不成”          ②“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③“梅花香自苦寒来”
A.①③②B.②③①C.②①③D.③①②
3.说出第④段画线处使用的论证方法,并结合内容分析其论证效果。
昨日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北京市西城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语言表达 | 适中(0.65) |
7 . 书籍是人类知识和思想的结晶,是精神的最佳营养品。作为好书推荐官,请你根据小语或小文的困惑,写一段推荐语,向他推荐一部名著并说明理由。(100字左右)

小语:我对未来有很多向往,但一遇到挫折就容易迷茫,丧失信心。

小文:我热爱写作,但总感觉自己写得不够生动,不能吸引人。

昨日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北京市西城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课内阅读 | 适中(0.65) |
8 . 阅读《三峡》, 完成下面小题。

三峡

《水经注》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良多趣味”中的“良”与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辰美景B.用心C.金玉D.除暴安
2.对“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一句的理解,下列选项中正确的一项是(     
A.这句话把乘奔马比作驾着风,写出了江水一泻千里的气势。
B.这句话使用了夸张的修辞,体现了三峡春水初涨水势浩大的特点。
C.这句话以行船朝发夕至、日行千里的迅疾,衬托出江流之急。
D.这句话写出上行的船只因水流迅猛加快了航速,惊险中又有气势。
3.根据《三峡》及下面两则材料,在后面语段中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
材料一

江水又东迳西陵峡。林木高茂、咯尽冬春。猿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不绝。迭崿秀峰,奇构异形;林木萧森,离离蔚蔚。流连信宿,不觉忘返。既自欣得此奇观,山水有灵,亦当惊知己于千古矣。

(取材于《水经注》)

材料二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注:①崿(è):山崖。②离离:繁茂的样子。③信宿:整夜。

我国古人很早就体悟到山水的审美趣味。《水经注》中,郦道元以“__________”一句,精妙概括了三峡春冬趣景,描述西陵峡时,他记述自己看到奇峰迭起,林木蔚然而“__________”,欣然之余,甚至把自己视为__________。《答谢中书书》中,陶弘景与谢灵运共赏山川,为自己能欣赏如此“奇”景而深感__________

昨日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北京市西城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诗歌鉴赏 | 适中(0.65) |
9 . 阅读《游山西村》, 完成下面小题。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xiāo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游山西村》是一首记游抒情诗,全诗无一“游”字,却处处紧切“游”字。首联中用“_____”字表达了农家款客尽其所有的盛情;颔联绘景中蕴含哲理——__________;颈联描摹风俗之美,展现了南宋初年的农村风俗画卷;尾联临别相约,传达出__________之情。
2.有同学在默写本诗时总将“萧”与“箫”混淆,请根据诗歌内容,给同学讲清楚这个字的正确写法。
昨日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北京市西城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 适中(0.65) |
10 . 名著复习课上,同学们在讨论朱自清先生的《经典常谈》。书中提到,诗的源头是歌谣,其节奏主要靠重叠或复沓,同学们想到了《诗经》中的句子“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__________。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书中还讲到,汉代成立了乐府收集歌谣和乐谱,形成“乐歌”,后被称为“乐府诗”,同学们想到了《木兰诗》,其民歌特色明显,诗中有一些语句相互交错补充,使用了“互文”的手法,有同学举出一例“____________________”。在“文第十三”一章中,朱先生还提到了《庄子》借神话寓言来抒论,同学们又想到了大鹏鸟“怒而飞,__________”的句子。看来,将名著与所学联系起来,可以使复习事半功倍。
昨日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北京市西城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