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内容概括,主旨把握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0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各题
学校公众号推出“经典阅读系列”专栏,本期准备介绍的是七、八年级的读书分享活动。请帮助小新完成采编任务。
【七年级】《朝花夕拾》读书分享会,主题:消除与经典的隔膜。
1.活动中,同学们分享了自己的阅读感受,下列表述不正确需要修正的一项是(  )
A.阅读《朝花夕拾》让我了解了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心路历程。
B.我喜欢《五猖会》,它把淳朴善良却在某些方面颇为愚昧的阿长写得活灵活现。
C.阅读《朝花夕拾》我发现原来印象中犀利的鲁迅先生也有温情与童趣的一面。
D.阅读《藤野先生》让我感受到了藤野先生的温暖和鲁迅贯穿始终的爱国之情。
2.活动结束后,小新对本场活动策划者王老师进行了采访。请将下列采访片段补充完整。

【八年级】《红星照耀中国》读书分享会,主题:作者想用事实说什么。
3.为完成深度报道,小新准备参加该活动,并进行读书分享。以下是他引用的书本内容:

我在宁夏和甘肃所看到的红军部队,住在窑洞里,富有地主原来的马厩里,用泥土和木料草率建成的营房里,以前的官吏或驻军丢弃的场地和房子里。他们睡在硬炕上,甚至没有草垫,每人只有一条棉毯——然而这些房间却相当清洁整齐,虽则地板、墙壁和天花板都是刷了白粉的泥土。他们难得有桌子或书桌,把砖头或石头堆起来就当椅子用,因为大部分家具在敌人撤退以前就给毁坏或运走了。

(1)联系本书的目录,以上引文最有可能在第_______________篇中找到。

《红星照耀中国》目录(部分)

第一篇             探寻红色中国                                               第七篇       去前线的路上

✧一些未获解答的问题                                                      ✧同红色农民谈话

✧去西安的慢车                                                                   ✧苏区工业

✧汉代青铜                                                                          他们唱得太多了

✧通过红色大门                                                            第八篇同红军在一起

……                                                                                       真正的红军

第五篇长征                                                                                ✧彭德怀印象

✧第五次围剿                                                                   ✧为什么当红军?。

✧举国大迁移                                                                   ✧游击战术

✧大渡河英雄                                                                   ✧红军战士的生活

✧过大草地                                                                          ✧政治课

……                                                                                       ……

(2)请结合本场活动主题,根据提示内容,帮助小新完成对引用语段的分析。
提示:《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纪实作品,作品记录的是经过作者筛选的事实,还有作者对于事实的感受和印象,这当中也会体现作者的倾向性。
4.本期栏目最后需要写一段80字左右的“编者语”。请以“阅读经典能_______________”为主要观点,结合阅读《朝花夕拾》或《红星照耀中国》的体会加以阐释。
2024-06-02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上海市长宁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2 . 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匆匆》一文表达对有关时间,更有关人生的思考;正因为时间一去不返,也不能挽回,面对人生,我们才更加应该珍惜、奋发、进取。
B.《腊八粥》关注孩童视角,写了八儿盼粥、分粥、猜粥、看粥、吃粥的过程。其中吃粥的内容相对详细,描绘了一幅充满浓郁生活的气息和情味,又充满童真童趣的画面。
C.《北京的春节》一文中,大量描写了吃食,体现了作者对丰收的骄傲,对春节习俗的看重和由衷的喜爱。
D.《十六年前的回忆》一文按照时间顺序叙写故事,展示了革命先烈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
2024-04-21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浦东新区2023-2024学年(五四学制)六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3 . 书局一楼的“名著虚拟空间体验馆”拟举办“跟着名著人物探险”活动。4月份活动用书是《海底两万里》,目前正在征集探险活动内容。请简述该书中你认为最有趣的一次探险活动,注意写清地点、人物、事件。
2024-04-20更新 | 18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上海市虹口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4 . 书局二楼有一处“阅读实践坊”,在此可以学习并运用一些好的阅读方法开展读书活动。请你借鉴图片展示的批注阅读法,完成下列语段中加点文字的批注。   

地名他很熟习,即使有时候绕点儿远也没大关系,好在自己有的是力气。拉车的方法,以他干过的那些推、拉、扛、挑的经验来领会,也不算十分难。况且他有他的主意: 多留神少争胜大概总不会出了毛病(这是祥子的生意经。)至于讲价争座,他的嘴慢气盛(“嘴慢气盛”写祥子的性格,优劣分明。)弄不过那些老油子们。知道这个短处,他干脆不大到 “车口”上去; 哪里没车,他放在哪里。

(批注阅读方法示例——《骆驼祥子》中片段)

年纪在四十以上,二十以下的,恐怕就不易在前两派里有个地位了。他们的车破,又不敢“拉晚儿”,所以只能早早地出车,希望能从清晨转到午后三四点钟,拉出“车份儿”和自己的嚼谷。他们的车破,跑得慢,所以得多走路少要钱。到瓜市,果市,菜市,去拉货物,都是他们; 钱少,可是无须快跑呢。

——节选自《骆驼祥子》

2024-04-20更新 | 11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上海市虹口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作为国风社社长,请你完成以下社团任务。
1.社团拟定了一份招募通知,请指出不足并提出修改意见。

招募通知

国风社致力于中国传统文化的(A)传承与传播。我们将举办主题论坛、对外交流、课本剧展演等(B)琳琅满目的活动,无论你是文化爱好者还是才艺新星,都(C)欢迎你的加入。让我们一起欣赏、思考、传播中国文化。感兴趣的同学,(D)请尽快报名

国风社

(1)用词不当:___________处(填选项),应改为___________
(2)信息缺失:___________处(填选项),应补充的信息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社团“中国文化论坛”拟定了一些讨论主题,请给论坛主题提供相应的参考阅读书目(填选项)。
(1)英雄文化___________   (2)神怪文化___________   (3)士林文化___________
A.《西游记》          B.《儒林外史》         C.《骆驼祥子》          D.《水浒传》
3.社团要向外国友人介绍中国“龙文化”,以下说法不合适的一项是(       
A.龙是帝王的化身,如《史记·秦始皇本纪》称秦始皇为“祖龙”。
B.龙意味着能力高超,如《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被称为“卧龙”。
C.古代人们向龙王祈求风调雨顺,如《西游记》里白龙马掌管四海气候。
D.许多传统节日与龙有关,如二月二龙抬头、正月十五舞龙、端午赛龙舟。
4.社团排练课本剧《范进中举》,社员们对下面这幕剧该选用怎样的背景音乐有分歧,有人认为应选用喜庆的音乐,有人认为应选用悲伤的音乐。请结合课本剧主题说明你的观点及理由。(80字以内)

报录人:捷报贵府老爷范讳高中广东乡试第七名亚元。京报连登黄甲!

范进:(接过报贴,看了一遍,又念一遍)噫!好了!我中了!(往后一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

(老太太慌忙给他灌几口水。)

范进:(爬起来,拍手大笑)噫!好!我中了!

2024-04-19更新 | 16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上海徐汇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6 .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闯祸精

李娟

①总的来说,大狗丑丑的缺点多于优点:样子凶,吃得多,记性差,追鸡……除此之外,还爱偷鞋子。不,应该是收集鞋子。眼下这面耕地共有上万亩,它把上万亩面积内的鞋子全收集到我家蒙古包后墙的土堆旁。隔三岔五的便有人光着脚前来找鞋,在那堆鞋子里翻来翻去,像身处派出所失物招领室。丑丑卧在一旁边晒太阳边摇尾巴,俨然这一切不关它事。

②它不但喜欢把别人家鞋子往自己家搜罗,还热衷于把我家的鞋子往别人家送。真是难以理解的嗜好。

③最初发现它这个嗜好那天,我妈早上一起床就发现少了一只鞋。荒野中不可能丢东西,何况是一只又破又脏的旧鞋。当她找得翻天覆地的时候,突然有人上门。是承包隔壁那块地的老板雇的长工,一个十几岁的哈萨克族男孩,住在一公里外的地窝子里。

④他拎着一只破鞋问我妈:阿姨,是你的吗?

⑤我妈一头雾水。他又说:你的狗,拿到,我的房子。汉语不太灵光。

⑥虽疑惑不解,我妈还是赶紧道谢。

⑦但他还了鞋子后仍没有离开的意思。扭捏半天又说:阿姨,我的鞋,你找一找……

⑧再一看,这孩子光着脚。

⑨对我们来说,这种事情第一次发生。对这个孩子来说却是第二次。

⑩上一次他丢了鞋,和我妈一样纳闷,谁会来到荒野里偷鞋呢?实在找不到,只好把另一只也扔了,光着脚干活。过了几天,他运农药时路过我家蒙古包,一眼看到我家丑丑卧在太阳地里,正抱着他的鞋又咬又啃,玩得不亦乐乎。

⑪他夺回鞋子,又回头去寻找扔掉的另一只。另一只没找到,却找到我妈的鞋。

⑫我妈又窘又恨,连忙高声骂狗。带着那孩子去屋后找鞋。

⑬那是我妈第一次发现丑丑的鞋类收藏中心,真是琳琅满目——有男式的有女式的,有单只的有成双的,有新有旧。我妈仿佛看到方圆百里所有承包土地的老板们统统光着脚的情景……

⑭我妈一时头大。委托那男孩把消息传出去。从此,住这儿附近的,不管是谁,一丢了鞋就对直往我家跑。另外,只要住这儿附近的,晚上都把鞋子安善收进室内。我妈则把鞋高高挂起来。

⑮至于那男孩,到底还是没找到他的鞋。我妈只好赔了他二十块钱。可那又有什么用呢?总不能把钱糊在脚底板吧。在这荒野里,有钱也没处买鞋子。

⑯丑丑唯一的功劳是驱赶鹅喉羚(也叫黄羊)。戈壁滩深处的鹅喉羚有段时间天天来啃葵花苗,丑丑一看到就追,令人欣慰。虽然追的过程中,被这家伙践踏毁坏的秧苗并不比被黄羊糟蹋的少。

⑰受到鼓励后,这家伙得意忘形,从此看到四蹄动物就追,包括人家牧民的羊。春天,此处是游牧的羊群的必经之地。这家伙一看到羊群就兴奋得狗眼炯炯,对直往羊群里冲,东奔西突,叫嚣连天,羊群惊得四散而去。牧羊人气得肺炸,他策马狂奔,东边跑了跑西边,好半天才能把羊群重新聚拢到一起。

⑱每到那时,我妈束手无策,干脆装作不认识这条狗。

⑲嗯,丑丑这家伙吧,_________让人心烦,_________如果半天不见踪影,我妈_________很惦记的。

⑳今年大旱,上游泵房的水往往还没流到我们这块地里,就给用完了。眼看着葵花一片一片干掉,我妈_________,急得满嘴上火。好容易水来了,这当头丑丑又不见了,一晚上都没回家。第二天地一边浇地,一边_________,大声呼喊。直到下午仍不见狗影,我妈不由_________、心慌意乱。但地没浇透之前,人没法离开,我妈_________,只得一直跟着水流走,一条埂子一条埂子盯着浇,防止水流从田埂薄弱处冲散出去。她好几次简直想把水先停掉,等找到丑丑后再安心干活。要知道这可是盼了很久很久的水,一旦关上水间,立刻会被下游农户抢走——似乎到了那会儿,天大的事情也比不上那只可恶的狗重要。为这狗真是操碎了心。

㉑可我妈居然还会说:哎,我的丑丑最好了!

就会惹祸,有什么好的?我说。

它会赶黄羊,她想了想又说,它陪伴了我。

1.标题中的“闯祸精”指的就是大狗丑丑,概括文中写到的它所闯的祸,以及“我”妈对此的反应。
段落丑丑闯的祸“我”妈的心情和表现
第1-15段
“我”妈妈又窘又恨,连忙高声骂狗
第16-18段

第19-20段丑丑一晚上都不回家,不知所踪

2.给第⑲段填入恰当的关联词。
嗯,丑丑这家伙吧,_________让人心烦,_________如果半天不见踪影,我妈_________很惦记的。
3.给下列语段填入适当词语(     
眼看着葵花一片一片干掉,我妈_________,急得满嘴上火。好容易水来了,这当头丑丑又不见了,一晚上都没回家。第二天地一边浇地,一边_________,大声呼喊。直到下午仍不见狗影,我妈不由_________、心慌意乱。但地没浇透之前,人没法离开,我妈_________,只得一直跟着水流走,一条埂子一条埂子盯着浇,防止水流从田埂薄弱处冲散出去。
A.东张西望   胡思乱想   日夜焦灼   无可奈何
B.无可奈何   胡思乱想   日夜焦灼   东张西望
C.日夜焦灼   东张西望   胡思乱想   无可奈何
D.日夜焦灼   胡思乱想   东张西望   无可奈何
4.第段画线句使用了_________描写和_________描写,分析其表达效果。
5.下列与作者写作意图不符的是(     
A.丑丑是个十足的闯祸精,“我们”都很讨厌它。
B.丑丑一直闯祸,给妈妈惹麻烦,妈妈很头大。
C.丑丑虽然缺点多,但是它陪伴了“我”的妈妈。
D.丑丑虽爱闯祸,但也是“我们”家庭的一分子。
2024-04-16更新 | 107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建平实验中学2023-2024年六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十六年前的回忆

李星华

①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那是父亲的被难日,离现在已经十六年了。

②那年春天,父亲每天夜里回来得很晚。每天早晨,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又出去了。有时候他留在家里,埋头整理书籍和文件。我蹲在旁边,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

③我奇怪地问他:爹,为什么要烧掉呢?怪可惜的。

④待了一会儿,父亲才回答:不要了就烧掉。你小孩子家知道什么!

⑤父亲一向是慈祥的,从来没骂过我们,更没打过我们。我总爱向父亲问许多幼稚可笑的问题。他不论多忙,对我的问题总是很感兴趣,总是耐心地讲给我听。这一次不知道为什么,父亲竟这样含糊地回答我。

⑥后来听母亲说,军阀张作霖要派人来检查。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才过了两天,果然出事了。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第二天,父亲才知道他被抓到警察厅里去了。我们心里都很不安,为这位工友着急。

⑦局势越来越严峻,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他的朋友劝他离开北京,母亲也几次劝他。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

⑧可怕的一天果然来了。4月6日的早晨,妹妹换上了新夹衣,母亲带她到儿童娱乐场去散步了。父亲在里间屋里写字,我坐在外间的长木椅上看报。短短的一段新闻还没看完,就听见啪,啪……几声尖锐的枪声,接着是一阵纷乱的喊叫。

什么?爹!我瞪着眼睛问父亲。

没有什么,不要怕。星儿,跟我到外面看看去。

⑪父亲不慌不忙地就向外走去。我紧跟在他身后,走出院子,暂时躲在一间僻静的小屋里。

⑫一会儿,外面传来一阵沉重的皮鞋声。我的心剧烈地跳动起来,用恐怖的眼光瞅了瞅父亲。

不要放走一个!窗外一声粗暴的吼声。穿灰制服和长筒皮靴的宪兵,穿便衣的侦探,穿黑制服的警察,一拥而入,挤满了这间屋子。他们像一群魔鬼似的,把我们包围起来。他们每人拿着一把手枪,枪口对着父亲和我。在军警中间,我发现了前几天被捕的工友阎振三。他的胳膊上拴着绳子,被一个肥胖的便衣侦探拉着。

⑭那个满脸横肉的便衣侦探指着父亲问阎振三:你认识他吗?

⑮阎振三摇了摇头。他那披散的长头发中间露出一张苍白的脸,显然是受过苦刑了。

哼!你不认识?我可认识他。侦探冷笑着,又吩咐他手下的那一伙:看好,别让他自杀!

⑰他们仔细地把父亲全身搜了一遍。父亲保持着他那惯有的严峻态度,没有向他们讲任何道理。因为他明白,对他们是没有道理可讲的。

⑱残暴的匪徒把父亲绑起来,拖走了。我也被他们带走了。在高高的砖墙围起来的警察厅的院子里,我看见母亲和妹妹也都被带来了。我们被关在女拘留所里。

⑲十几天过去了,我们始终没看见父亲。有一天,我们正在啃手里的窝窝头,听见警察喊我们母女的名字,说是提审。

⑳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爹!我忍不住喊出声来。母亲哭了,妹妹也跟着哭起来了。

不许乱喊!法官拿起惊堂木重重地在桌子上拍了一下。

㉓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这是我的妻子。他指着母亲说。接着他又指了一下我和妹妹:这是我的两个孩子。

她是你最大的孩子吗?法官指着我问父亲。

是的,我是最大的。我怕父亲说出哥哥来,就这样抢着说了。我不知道当时哪里来的机智和勇敢。

不要多嘴!法官怒气冲冲的,又拿起他面前那块木板狠狠地拍了几下。

㉘父亲立刻就会意了,接着说:她是我最大的孩子。我的妻子是个乡下人。我的孩子年纪都还小,她们什么也不懂。一切都跟她们没有关系。父亲说完了这段话,又望了望我们。

㉙法官命令把我们押下去。我们就这样跟父亲见了一面,匆匆分别了。想不到这竟是我们最后的一次见面。

㉚28日黄昏,警察叫我们收拾行李出拘留所。

㉛我们回到家里,天已经全黑了。第二天,舅姥爷到街上去买报。他是从街上哭着回来的,手里无力地握着一份报。我看到报上用头号字登着李大钊等昨已执行绞刑,立刻感到眼前蒙了一团云雾,昏倒在床上了。母亲伤心过度,昏过去三次,每次都是刚刚叫醒又昏过去了。

㉜过了好半天,母亲醒过来了。她低声问我:昨天是几号?记住,昨天是你爹被害的日子。

我又哭了,从地上捡起那张报纸,咬紧牙,又勉强看了一遍。我低声对母亲说:妈,昨天是4月28日。

1.在方框中填入合适的标点符号。
“哼!你不认识?我可认识他□侦探冷笑着,又吩咐他手下的那一伙□看好,别让他自杀!”
2.阅读课文,反映“局势越来越严峻,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的具体事件有哪些?
3.第⑦段画线句是对父亲的语言描写,其中反复出现了_________的修辞手法,分析其表达效果。
4.第段对法官进行了描写,表达效果是什么?
5.结尾画线句的作用是什么?
2024-04-16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建平实验中学2023-2024年六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8 . 某校开展了“在经典阅读中成长”的读书活动,六年级师生共读的书籍是《童年》,请按要求完成以下任务。
1.请参加“人物、事件、形象填填看”
人物主要事件人物形象
外祖父_____________吝啬、贪婪、残暴
外祖母给阿廖沙讲怜悯穷人、歌颂光明的民间故事。____________
_________喜欢在屋里做一些实验。热爱科学

2.班级拟开展读书交流会,下列语段摘自本次队会的主持稿,请联系《童年》的阅读体验和你的生活体验,将其补充完整。

成长,是我们每个人必经的征程,或平坦,或崎岖,有悲欢,有离合。阿廖沙的成长告诉我们,只有____________,才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最后一个环节是老师对此次活动的总结,请你选出最符合发言顺序的一项(       
①表彰积极分子     ②介绍活动概况     ③提出希望和期待   ④向同学们问好
A.④①②③B.④①③②C.④②①③D.④②③①
2023-11-10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奉贤区2023-2024学年(五四学制)六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9 . 对课文《北京的春节》第12、13段的理解,下列选项不恰当的一项是(     
A.元宵节的热闹体现在各式各样、各形各色的灯上,街上的灯有玻璃的,有牛角的,有纱灯,有彩绘故事灯;家中有走马灯、宫灯、纸灯、纱灯。
B.第12段用了“一律”“清一色”“都是”“通通”四个不同的词来表达同一个意思——全、都,词语的变换也让我们感受到元宵节灯景的热闹。
C.元宵节灯市的热闹除了视觉上的,还有听觉上的,灯中的小铃发出叮叮的声响,煞是好听。多彩的灯,悦耳的铃,呈现出一派富足祥和的景象。
D.第13段,作者提到了“大家还必须吃元宵啊”,从感叹的句式以及“必须”一词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认为吃元宵远比观灯重要。
2023-08-10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第01课 北京的春节(练习)-2022-2023学年六年级语文下册同步精品课堂(部编五四制)(上海专用)
10 . 根据课文内容,填写表格。

时间

主要民俗活动

腊月初八
腊月二十三放鞭炮、吃糖
除夕
拜年、逛庙会
2023-08-10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第01课 北京的春节(练习)-2022-2023学年六年级语文下册同步精品课堂(部编五四制)(上海专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