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1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选段,回答问题。

①亲爱的孩子,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写信,怕你嫌烦,也就罢了。可是没一天不想着你,每天清早六七点就醒,翻来覆去的睡不着,也说不出为什么。好像克利斯朵夫的母亲独自守在家里,想起孩子童年一幕幕的形象一样,我和你妈妈老是想着你二三岁到六七岁间的小故事——这一类的话我们不知有多少可以和你说,可是不敢说。你这个年纪是一切向前望的,不愿意回忆的;我们啰哩啰嗦地抖出你尿布时代的往事,会引起你的憎厌。孩子,这些我都懂得,妈妈也懂得。只是你的一切终身会印在我们脑海中,随时随地会浮起来,像一幅幅的小品图画,使我们又快乐又惆怅。

②真的,你这次在家一个半月,是我们一生最愉快的时期;我高兴的是我又多了一个朋友;尽管将来你我之间离多聚少,但我精神上至少是温暖的,不孤独的。我相信我一定会做到不太落伍,不太迂腐,不至于惹你厌烦。也希望你不要以为我在高峰的顶尖上所想的,所见到的,比你们的不真实。年纪大的人终是往更远的前途看,许多事你们一时觉得我看得不对,日子久了,_____。

③孩子,我从你身上得到的教训,恐怕不比你从我这儿得到的少。尤其是近三年来,你不知使我对人生多增了几许深刻的体验,我从与你相处的过程中学得了忍耐,学到了说话的技巧,学到了把感情升华!

④你走后第二天,妈妈哭了,眼睛肿了两天:这叫做悲喜交加的眼泪。我们可以不用怕羞的这样告诉你,也可以不担心你憎厌而这样告诉你。人毕竟是感情的动物,偶尔流露也不是可耻的事。何况母亲的眼泪永远是圣洁的,慈爱的!

1954年1月30日晚


(1)如何理解第①段结尾处所说的“又快乐又惆怅”的情感?
(2)第②段写道:“你这次在家一个半月,是我们一生最愉快的时期”,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这是为什么?
(3)从本文语言特色考虑,填入第②段横线处的应是下面哪一句?简要说明理由。
A.现实却给你证明,我并没大错。       B.现实却给你证明,我是对的。
2022-11-06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2 . 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22年2月4日夜,按照“简约、安全、精彩”的办赛要求,北京冬奥会开幕式运用大量数字科技,与美学创新融合,为观众带来全新的视觉体验。开幕式场地中部由1.1万平方米的LED高清显示屏构成,犹如一块晶莹剔透的巨大冰面。地屏不仅面积大,科技含量也很高,能够传递出“冰面”的千变万化,展示出视觉与人和装置的交互。开幕式现场,一块LED竖屏与地屏联动,为观众打造出梦幻般的冰雪世界。“冰面”流光溢彩,奥林匹克格言与空中的跳台滑雪项目剪影交相辉映,彰显冰雪运动之美。“一滴水墨”滴到地面,幻化成“黄河之水天上来”,铺满全场,赢得观众阵阵惊叹。


材料二:

2022年2月5日,北京冬奥会各项比赛全面开赛,观赏性最强的项目之一——单板滑雪材料二:2022年2月5日,北京冬奥会各项比赛全面开赛,观赏性最强的项目之———单板滑雪在张家口赛区云顶滑雪公园拉开帷幕,极具中国风的赛道“雪长城”俘获了参赛选手的心。在张家口赛区云顶滑雪公园,众多古风建筑点缀其间,运动员们在“雪长城”上“飞檐走壁”,赛道为本就精彩的比赛项目锦上添花。具有浓浓中国韵味的场馆令北京冬奥会在开赛之前便展露出东方传统气韵。“雪如意”“雪飞天”“雪游龙”“冰之帆”“冰丝带”“冰菱花”……这些“中国式浪漫”融汇了中国智慧,展现了中国文化的“和而不同”。

中国元素的磅礴体现在各处场馆设计中,传统文化中的细润则融入场馆的比赛里。在首都体育馆,中国风的曲目备受花样滑冰队员们的青睐,中国双人滑组合彭程、金杨选择了电影《夜宴》的组曲作为自由滑伴奏曲目,男单选手金博洋的短节目曲目则重新启用了平昌冬奥赛季的《卧虎藏龙》。在解释选曲原因时,金杨表示:“这个赛季的自由滑曲目我们首选中国风,想在这个双奥场馆传递中国文化、讲好中国故事。”


材料三:

锚定“环境正影响”“区域新发展”“生活更美好”三大目标,北京冬奥会申办、筹办、,举办全过程践行《奥林匹克2020议程》,执科技之笔勾勒出一幅壮美的冰雪新画卷。

通过张北柔性直流电网工程,张北地区的风能、太阳能源源不断输入北京,实现冬奥场馆“绿电”全覆盖;首都体育馆、“冰丝带”等冬奥场馆采用最先进、环保的二氧化碳制冰技术,碳排放量接近于零。

走进北京冬奥村,忙碌工作的“智能防疫员”让人眼前一亮。与其他场所出示“健康码”不同,智能机器人在1秒内便可完成身份识别,智能测温等多项工作,最大程度提高信息核验效率。在主媒体中心的智慧餐厅,从厨师到服务生都是机器人,媒体记者只需在餐桌上扫码下单,餐食就会自动送达对应餐桌。

此外,5G信号已经覆盖所有冬奥场馆和连接扬馆的道路,自由视角,VR技术帮助用户摆脱束缚、从不同角度欣赏冰雪赛事。无论是参赛运动员还是场内外观众,每一位冬奥参与者都能切实感受到科技为冰雪运动带来的新魅力。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述材料体现了北京冬奥会的中国风、绿色味、科技范。
B.材料一介绍开幕式场地中部 LED 高清显示屏时运用了列数字,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C.材料二介绍了北京冬奥会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主要体现在冬奥会场馆的设计中。
D.材料三中介绍冬奥场馆实现了“绿电”全覆盖,部分冬奥场馆碳排放量接近于零,践行了绿色环保理念。
2.北京冬奥会高科技特色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请根据材料三的内容进行概括。
2022-10-28更新 | 165次组卷 | 4卷引用:吉林省白城市镇赉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3 .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一只鹅的尊严

包利民

①起初母亲养了三只小鹅,长到快有鸡那么大的时候,被家里一只贪婪的猪吃掉一只。于是,母亲又买回来一只小鹅,两大一小,继续相伴成长。开始还大小明显,随着快要长成大鹅,它们就渐渐地相差无几了。

②这是三只母鹅,后加入的那一只,背上是黑色的,我们叫雁鹅,可能是大雁的后代。所以这只鹅就很灵活,不安分。另外两只鹅也许在一起的时间长,所以它俩形影不离。它俩不怎么理会雁鹅,雁鹅却一直跟着它俩,不远不近地跟着,不凑到身边去。那两个也经常会欺负它,它就奋起反抗,鹅不像鸡,互相打架的并不多,可它们三个打起来,也是很激烈。

③雁鹅开始是被动打架,似乎是上了瘾,不过它并不挑衅那两个前辈。却挑鸡鸭下手,偶尔也对猪狗挑战一番。它战斗的时候,长长的脖子伸得很直,压得很低,几乎快贴着地面,就这样冲过去,我常想,这样一张扁长的嘴,还没有锋利的牙齿,怎么能打击到对手呢?

④那个夏天午后,我坐在北窗那儿看语文课本,院子里别的禽畜都在阴凉的地方眯着,只有雁鹅很精神,溜溜达达,然后就溜达到了北窗下。我便想逗逗它,拿着一个平时玩儿的小水枪,瞄准它的头,一通射击。它被突如其来的攻击给打蒙了,愣怔了一下,然后转过头来,盯着我看,还作势要向我冲过来,可是在我密集地射击之下,它最后还是撤退了。它好像很愤怒,只好去找那些在墙角蹲着睡觉的鸡出气,一时院子里被它搅得鸡飞狗跳。

⑤傍晚的时候,我出去找小伙伴玩儿,刚走到院门口,就听到身后有一阵响动,回头,雁鹅正大步跑过来,脖子压得很低,作出攻击的姿势。一时觉得好笑,这家伙还很记仇,可能是觉得我冒犯了它的尊严,可它欺负那些鸡鸭时怎么不想想自己呢?我没有躲闪或逃避,觉得它那嘴也没有什么威胁,更想看看它到底会怎么样。结果它冲到近前,一口就咬在我腿上,咬紧了还晃着脑袋一拧,顿时,钻心的疼痛袭来。大怒,飞起一脚,它灵活地一闪,叫着跑远了,它的叫声怎么听怎么像在笑。我一看小腿,被它连咬带拧地出现了一小块儿青紫。

⑥此后每次见到它,我都试图躲远点,互不侵犯,谁知这家伙不依不饶,见我必咬,每次见到它我都会飞快地跑走。直到过了一个多月,它的怒火才渐渐熄灭。

⑦雁鹅不仅记仇好斗,雁鹤还很愿意管闲事。如果来了外人,它比看家护院的狗还积极,叫声极为高亢,且乐此不微。有一次,父亲嫌它太吵,就追着打它。它一气之下,就再也不管闲事了。之后来多少人,它都视而不见。

⑧有一次母亲给鹅喂食,雁鹅不知去哪里闲逛了,没有赶上。它回来后,发现没有吃的,大声抗议,可是没人理它,它就回到窝里趴着。第二天早晨,喂食的时候,它不出来,母亲也没注意。中午,它依然不吃,母亲把它赶出来,它看了那些食物一眼,很不屑地走开了。晚上还是如此,母亲有些急了,不知它是生病了还是怎么。直到第三天中午,母亲把它赶出来,给它单独弄了一盆吃的,并往食盆那里赶它,它才勉为其难地给了面子,开始慢慢地吃

⑨雁鹅再一次不吃食的时候,已经是快冬天了。这次不是因为呕气,是因为真病了。母亲给它喂药,它死活不张嘴。后来把药拌在食物里,它只吃了一口,就走开了。以后就是不拌药的食物,它也吃得很少了。而且失去了往日的活泼好动,每天大多时间是在那儿静静地卧着。后来看它实在是要坚持不下去了,就准备给它强行灌药。我把着它的头,它剧烈地挣扎,我松开手,它很轻蔑地看了一眼我们,然后头就垂了下去,带着长长的脖子,垂到地上。它就这样死了,无声无息。

⑩三十多年过去了,不知为什么,每当我在世事中随波逐流的时候,总是会想起那只雁鹅。

1.文中的那只雁鹅有哪些特点?
2.文章叙述雁鹅的故事详略得当,请简要概括三件详细叙述的事件。
3.按照括号内要求赏析句子,
直到第三天中午,母亲把它赶出来,给它单独弄了一盆吃的,并往食盆那里赶它,它才勉为其难地给了面子,开始慢慢地吃。(修辞方法角度)
4.请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对文章第⑩自然段进行简要分析和评价。
2022-10-05更新 | 98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净月高新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4 . 阅读课内文段,回答问题。

① “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② “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③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的初级阶段。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零乱,他是无暇及此的。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④不动不响,无声无闻。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⑤他并没有先,但他了。作出了卓越的成绩。

⑥ “了,他自己也没有。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⑦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1.“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作出了卓越的成绩。”一句,运用的表达方式是(     
A.记叙B.描写C.议论D.抒情
2.下列选项中对选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吃尽”“消化尽”“远射” “文化药方”等词语生动地表现了闻一多先生全身心投入研究的状态。
B.文章大量使用对称句式和四字词语,使语言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
C.选文写了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方面“做了再说,做了不说”的务实勤奋、谦虚淡泊的特点。
D.作者善于合理安排材料详略,如:详写最为艰辛的《唐诗杂论》的写作过程,而略写比较顺利的《楚辞校补》、“古典新义”的写作过程。
3.从修辞运用的角度品析下面语句的表达效果。
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2022-10-04更新 | 309次组卷 | 2卷引用:吉林省双阳区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月考语文试题
5 .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秋天的黄昏

丁立梅

①城里是没有黄昏的。街道的灯,早早亮起来,生生把黄昏给吞了

②乡下的黄昏,却是辽阔的,博大的。它在旷野上坐着;它在人家的房屋顶上坐着;它在鸟的翅膀上坐着;它在人的肩上坐着;它在树上、花上、草上坐着,直到夜来叩门。而一年四季中,又数秋天的黄昏,最为安详与丰满。

③选一处河堤,坐下吧。河堤上,是大片欲黄未黄的草。它们是有眼睛的,它们的眼睛,是麦秸色的,散发出可亲的光。它们淹在一片夕照的金粉里,相依相偎,相互安抚。这是草的暮年,慈祥得如老人一样。你把手伸过去,它们摩挲着你的掌心,一下,一下,轻轻地。像多年前,亲爱的老祖母。你疲惫奔波的心,突然止息。

④从河堤往下看,能看到大片的田野。这个时候,庄稼收割了,繁华落尽,田野陷入令人不可思议的沉寂中。你很想知道田野在想什么,得到与失去,热闹与寥落,这巨大的落差,该如何均衡?田野不说话,它安静在它的安静里。岁月枯荣,此消彼长,焉有得?焉有失?不远处,种子们正整装待发,新的一轮蓬勃,将在土地上重新衍生。

⑤还有晚开的棉花呢。星星点点的白,点缀在褐色的棉枝上,这是秋天最后的花朵。捡拾棉花的手,不用那么急了。女人抬头看看天,低头看看花,这会儿,她终于可以做到从容不迫,稻谷都进了仓,农活不那么紧了。她细细捡拾棉花,一朵一朵的白,落入她手里。黄昏下,她的剪影,就像一幅画。多幸福的一个世界!

⑥你的眼睛,久久落在那些白上面,你想起童年,想起棉袄、棉鞋和棉被。大朵大朵的白,摊在屋门前的篾席上晒。你在里面打滚儿,你是驾着白云朵的鸟。玩着玩着,会睡着了,睡出一身汗来——棉花太暖和了啊。

⑦最开心的事是,冬夜的灯下,母亲把积下的棉花搬出来,在灯下捻去里面的籽儿。你也跟在后面捻,知道有新棉鞋新棉袄可穿,心先温暖起来。那时,你的世界就那么大,那时,一个世界的幸福,都可以被棉花填得满满的。

⑧人生因简单因单纯,更容易得到快乐。你有些惆怅,因为,现在的你,离简单离单纯,越来越远了。

⑨竟然还见到老黄牛。不多见了啊。人和牛,都老了。他们在河堤上,慢慢走。身上披着黄昏的影子。人的嘴里哼着呦喝”“呦喝——歌声单调,却闪闪发光。牛低着头,不知是在倾听,还是在沉思。你想,到底牛是人的伙伴,还是人是牛的伙伴?——相依为命,应该是尘世间最不可或缺的一种情感吧。

⑩鸟叫声在村庄那边,密密稠稠,是归巢前互道晚安呢。村庄在田野尽头,一排排,被黄昏镀上一层绚丽的橙色,像披了锦。炊烟升起来了,你家的,我家的,在空中热烈相拥,久久缠绵。还是村庄好,总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设防。

⑪突然听得有母亲的声音在叫:小雨,快回家吃晚饭啦——你忍不住笑,原来不管哪个年代,都有贪玩的孩子。

⑫周边的色彩,渐渐变浓变深。身下的土地,渐渐凉了,你也该走了。再贪恋地望一眼这秋天的夕阳,它一圈一圈小下去,小下去,像一只红透的西红柿,可以摘下来,炒了吃。

1.请给加点的字注音。
(1)河(     )   (2)(           )
2.根据下列句子的意思,在文中找出词语填空。
(1)_________:指演变而产生。(在第③④段里找)
(2)_________:因失意或失望而伤感、懊恼。(在第⑧⑨段里找)
3.说说文章第①段画线句子中“吞”字的含义。
4.文章第⑦段写童年时关于棉花的回忆,属于哪种记叙顺序?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5.文章很多句子富有诗意美。请从修辞方面入手赏析第⑥段中“你在里面打滚儿,你是驾着白云朵的鸟”这句话。
6.秋天的黄昏富有诗情画意。文章第②段作者认为“而一年四季中,又数秋天的黄昏,最为安详与丰满”。这是为什么?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秋天的黄昏秋草淹在一片夕照的金粉里,相依相偎,相互安抚,慈祥得如亲爱的老祖母,可以止息疲惫奔波的心;
B.繁华落尽的大片的田野陷入令人不可思议的沉寂中,从不计较得失;
C.晚开的棉花可以幸福一个世界。
D.有令人难忘的美好回忆。
2022-10-03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双阳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月考语文试题
6 .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压力与高度

张前

①最近,生物学家发现了一种神奇的小昆虫——沫蝉。

②沫蝉栖息在植物叶子上,分布在世界各地。它的神奇之处在于跳起来的高度相当于它身高的100倍,这相当于一个人跳70层楼那么高。因沫蝉的相对弹跳高度打破了跳蚤保持的纪录,它被生物学家封为自然界新的“跳高冠军”。

③研究认为沫蝉弹跳能力如此发达,是为了逃避来自鸟和其他昆虫的袭击。

④从事此项研究的剑桥大学动物学家麦克罗姆说:“沫蝉的弹跳能力令人难以置信。这使它们几乎不能被捕捉到。以前没有人对它的弹跳进行过测量。”他在《自然》杂志中描述:就身体长度而言,沫蝉惊人的跳跃能力超过自然界任何一种昆虫,跳跃高度超过了跳蚤,并且速度是跳蚤的4倍多。

⑤沫蝉为什么能跳这么高呢?

⑥原来,它的后腿肌肉非常健壮,就像随即待发的弹弓,可以在瞬间跳跃中爆发后腿蓄力。沫蝉在起跳前双腿固定蓄力,起跳的初始速度为每秒3.1米,三倍于跳蚤的起跳速度。 沫蝉起跳时承受的重力约为其体重的400倍。而有经验的喷气式飞机的驾驶员在起飞时最多只能承受其体重7倍的重力。相比之下,跳蚤的力量只是重力的135倍。

⑦沫蝉之所以能打破跳蚤的起跳纪录,是因为它能忍受起跳时约为其体重400倍的巨大压力。

⑧这一现象足以让我们反思:人世间,人和人所处的“高度”千差万别,就在于他们对待压力的态度不同。面对压力,有人畏首畏尾,退缩不前,致使一生担惊受怕,一事无成; 有人从容不迫,坚强面对,于是在现实和众人的“挤压”下成就了人生的辉煌。

1.联系上下文,分析下句加点词语的作用。
这使它们几乎不能被捕捉到。
2.选文第⑥段加线句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选文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2022-08-21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吉林市舒兰市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7 . 阅读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雪梨的滋味

林清玄

①不知道为什么,所有的水果里,我最喜欢的是梨:梨不管在什么时间,总是给我一种凄清的感觉。我住处附近的通化街,有一条卖水果的街,走过去,在水银灯下,梨总是洁白的从摊位中跳脱出来,好像不是属于摊子里的水果。

②总是记得我第一次吃水梨的情景。

③在乡下长大的孩子,水果四季不缺,可是像水梨和苹果却无缘会面,只在梦里出现。我第一次吃水梨是在一位亲戚家里,亲戚刚从外国回来,带回一箱名贵的水梨,一再强调它是多么不易地横越千山万水来的。我抱着水梨就坐在客厅的角落吃了起来,因为觉得是那么珍贵的水果,就一口口细细地咀嚼着。

④从此我特别的喜欢吃梨。

⑤在我的家乡,有一个旧俗,就是梨不能分切来吃,因为把梨切开,在乡人的观念里认为这样是要“分离”的象征。我们家有五个孩子,常常望着一两个梨兴叹,兄弟们让来让去,那梨最后总是到了我的手里,妈妈的理由很简单:因为我身体弱,又特别爱吃水梨。

⑥直到家里的经济好转,台湾也自己出产水梨,那时我在外地求学,每到秋天,我开学要到学校去,妈妈一定会在我的行囊里悄悄塞几个水梨,让我在客运车上吃。我虽能体会到妈妈的爱,却不能深知梨的意义。直到我踏入社会,回家的日子经常匆匆,有时候夜半返家,清晨就要归城,妈妈也会分外起早,到市场买两个水梨,塞在我的口袋里,我坐在疾行的火车上,就把水梨反复的摩挲着,舍不得吃,才知道一个小小的水梨,竞是代表了妈妈多少的爱意和思念,这些情绪在吃水梨时,就像梨汁一样,满溢了出来。

⑦有一年暑假,我为了爱吃的水梨,跑到梨山去打工,梨山的早晨是清冷的,水梨被一夜的露气冰镇,吃一口,就凉到心底。由于农场主人让我们免费吃梨,和我一起打工的伙伴,没几天就吃怕了,偏就是我百吃不厌,每天都是吃饱了水梨,才去上工。那一年暑假,是我学生时代最快乐的暑假,梨有时候不只象征分离,它也可以充满幸福。

⑧记得爸爸说过一个故事,他们生在日本人盘踞的时代,他读小学的时候,日本老师常拿出烟台的苹果和天津的雪梨给他们看,说哪一天打倒中国,他们就可以在山东吃大苹果,在天津吃天下第一的雪梨。爸爸对梨的记忆因此有一些伤感,他每吃梨就对我们说一次这个故事,梨在这时很不单纯,它有国仇家恨的滋味。日本人为了吃上好的苹果和梨,竞用式士刀屠杀了数千万中国同胞。

⑨有一次,我和妻子到香港,正是天津雪梨盛产的季节,有很多梨销到香港,香港卖水果的摊子部供应“雪梨汁”,一杯五元港币,在我寄住的旅馆楼下正好有一家卖雪梨汁的水果店,我们每天出门前,就站在人车喧闹的尖沙嘴街边喝雪梨汁:雪梨汁的颜色是透明的,温凉如玉,清香不绝如缕,到现在我还无法用文字形容那样的滋味;因为在那透明的汁液里,我们总喝到了似断还未断的乡愁。

⑩天下闻名的天津雪梨,表皮有点青绿,个头很大,用刀子一削,就露出晶莹如白雪的肉来,梨汁便即刻随刀锋起落滴到地上。我想,这样洁白的梨,如果染了血,一定会显得格外殷红,我对妻子说起爸爸小学时代的故事,妻子说:“那些梨树下不知道溅了多少无辜的血呢!”

⑪可惜的只是,那些血早已埋在土里,并没有染在梨上,以至于后世的子孙,有许多已经对那些梨树下横飞的血肉失去了记忆。可叹的是,日本人恐怕还念念不忘天津雪梨的美味吧!

⑫水梨,现在是一种普通的水果,满街都在叫卖,我每回吃梨,就有种种滋味浮上心头;最强烈的滋味是日本人给的,他们曾在梨树下杀过我们的同胞,到现在还对着梨树喧嚷,满街过往的路客,谁想到吃梨有时还会让人伤感呢?

(有删改)

1.选文②段自成一段有什么作用?
2.请从语言表达的角度对“雪梨汁的颜色是透明的,温凉如玉,清香不绝如缕,到现在我还无法用文字形容那样的滋味”一句进行评析。
3.作者说“一个小小的水梨,竟是代表了妈妈多少的爱意和思念”,妈妈的这些“爱意和思念”体现在哪些细节里?(写出两点即可)
4.作者为什么说吃梨能吃出“国仇家恨”的滋味呢?表达了作者怎样情感?
2022-08-18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四平市铁西区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8 . (乙)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我们为什么要睡觉

①地球上绝大部分陆生动物都要睡觉,人类自然也不例外。但动物们为什么非得睡觉呢?睡眠的功能到底是什么?

②从进化的角度来看,睡眠似乎对动物的生存很不利。你想啊,动物睡觉时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极为迟钝,很容易被天敌抓住。如果有动物进化出不睡觉的能力,岂不是会比那些需要睡眠的动物更有生存优势?可惜这样的事例极为罕见,迄今为止尚未在陆生动物中发现过。

③曾经有人相信动物的睡眠需求是由阳光周期决定的,但后续研究发现,即使生活在暗无天日的洞穴中的动物也需要睡觉,这说明睡眠需求和光照周期无关。

④不管真正的原因到底是什么,我们每个人都知道,硬挺着不睡觉的感觉是很糟糕的。20世纪60年代,美国加州圣地亚哥市的一位名叫兰迪·加德纳的高中生决定挑战一下不睡眠极限,在几位科学家的轮番监督下保持不睡眠长达7天零25分钟,创下了人类不睡觉最长的世界纪录。据说最后那几天他出现了严重的精神问题,具体表现为认知障碍、情绪失控和短期记忆力丧失等等,甚至还出现了幻觉。但是,结束试验之后他休息了两天就完全恢复了,此后好像也没有留下什么后遗症。这说明不睡觉造成的损伤似乎并不是永久性的,很容易恢复。

⑤按照这个思路,有些科学家认为,睡眠的主要作用可能就是清除脑神经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废物堆积过多当然不好,但如果堆积时间不长的话,只要通过补觉来清理一下就能完全恢复原状。所以一个人偶尔熬个夜不是什么大问题,只有长时间睡眠不足才会对身体有害。

⑥那么,大脑产生的代谢废物主要靠什么来清理呢?答案是脑脊液。这是一种像水一样清亮的液体,可以在脑组织和脊髓之间自由流动,其功能有点像清洁液,可以通过反复地冲洗将神经细胞产生的废物清理出去。脑脊液是如何冲进大脑开始干活的呢?美国波士顿大学的劳拉·路易斯博士通过实验证明,人类脑脊液的流动和睡眠状态密切相关。每当志愿者进入深度睡眠,脑脊液就会大量流入脑组织,开始打扫卫生。

⑦为什么只有在深度睡眠时脑脊液才会流进脑组织中去呢?原来,脑神经在工作时需要消耗大量氧气,这些氧气是被血液带进来的。人在清醒时(以及在非深度睡眠时)脑神经一直持续放电,耗氧量居高不下,血液必须保持高速流动,并充满整个脑组织,这样才能保证脑神经的氧气供应。处于深度睡眠阶段时,脑神经元放电模式趋向一致,要么大家一起放电,要么集体同时休眠。当脑神经集体休眠时,耗氧量快速下降,血液流速降低25%左右,空出的部分则由脑脊液来填补。换句话说,人类大脑在深度睡眠时放慢了脑神经放电的频率,从而减少了对血液的依赖,脑脊液便可趁机进入大脑,开始清理工作。睡民就是通过这种方式为大脑打扫卫生的。

⑧路易斯博士的这项研究成果发表于2019年1月1日出版的《科学》杂志上。她相信,如果未来的科学家们能够掌握控制脑脊液流动的方法,就能动员起人体自身的清洁工,把脑部产生的所有废物全部清理出去,从而更好地保护我们的健康。

⑨当然,在这一天到来之前,我们也可以自救,方法就是好好睡觉,别老熬夜了。

1.文章前三段对动物睡觉的现象进行了探究,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2.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是否能去掉,为什么?
睡眠的主要作用可能就是清除脑神经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
3.文章第⑧段画线句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4.夜很深了,有的同学还在聊天、刷手机、打游戏……请结合选文,联系现实,写几句话,规劝你的同学按时休息,不要熬夜。
2022-07-31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松原市乾安县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9 . 阅读散文,完成下面小题。

被月光抱住

肖复兴

①德智是我的发小儿,从小学到如今,我们一起度过了六十多年的漫长时光。一晃,从小孩子就晃荡到了白发苍苍。

②春天又来了。德智在微信里说,要快递给我一罐“太平猴魁”新茶。我说,别寄了,明天要有空,咱们在天坛碰面吧。

③上一次碰面,也在天坛,同样刚开春。转眼过去整整两年。会朋友,或有人找,一般,都会约在天坛。天坛,成了我的“私家会客厅”。满园古树,满园清风,何不快哉!

④小时候,我和德智两家离天坛都很近,常来这里玩,不是捉蛐蛐,就是捉迷藏。如今,各自搬家,远了,但到天坛来还是轻车熟路。到的时候,看见德智正沿着东门内的长廊里来回走,东张西望,在寻摸我呢。两年前,也是他先到,让我惭愧。

⑤一块儿坐在长廊里闲聊,多日不见,话自然稠起来。

⑥德智从小喜欢书法,他曾送我一本颜体字帖,又送笔和纸,希望我也练练。字帖和笔纸都落满灰尘,我始终也没去练,尽管身旁有老师。

⑦高中毕业,我去了北大荒,德智被分配到北京市肉联厂,炸丸子。六年之后,我调回北京教书,他还在肉联厂,围着一口硕大无比的大锅炸丸子。我笑他,天天可以吃丸子,多美呀。他说:美?天天闻着这味儿,早就想吐了。

⑧那时,我正在创作一部长篇小说,取名叫《希望》,每天下课回家写一段,晚上到他家那间只能放一张床和一张小桌的小屋找他,得意洋洋地读上这一段。他认真听完,然后,给我看他写的毛笔字。就这样,上下半场交换位置,比试武艺,相互鼓励。30万字的小说写完了,最后,也没有任何希望,成了一堆废纸。他写了一幅大大的横幅楷书,贴在他屋的墙上:风景这边独好。

⑨坐在长廊的椅子上,天马行空,忽然,德智问我:“张书范,你认识吗?”

⑩我知道这个人,书法家,楷书写得不错,当过北京书法家协会的副主席。

⑪德智说:“有一次,偶然间,我写的一幅小楷让张书范看见了,连问是谁写的?知道是我写的之后,他问:你加入书协了吗?我说没有。他立刻叫人找了一份入会申请表给我。我就这么加入了北京书协,完全靠人家张书范的举荐呀。”

⑫我说:“也是你写得好,才会有张书范的慧眼识金。”

⑬德智连连摆摆手说:“以前,我根本不认识人家;往后,再没有见过人家。你看,我入会,没送过一点儿礼,太简单了吧。”

⑭我说:“好多事情,就应该这样简单。现在,有些地方,风气不正,才闹得复杂了。”

⑮德智轻轻叹了口气,说:“你说得对,正因为这样,我一直想感谢人家,这么多年过去了,一直惦记着这事。”

⑯我笑着对德智说:“他早就退休了。也许,他早忘了这件事了呢。”

⑰德智瞅瞅我说:“我可没忘啊。”

⑱有些事情,有人觉得小,有人觉得大;有人牢牢记住,能记一辈子,有人却很快就忘得干干净净,一般还会赖时间无情。其实,并非人的记忆力有好坏,反倒是记忆有选择性。

⑲和德智分手,我在天坛又转了一圈,走到祈年殿前,忽然想起,刚读诗人李南的一首短诗《半夜醒来》:

⑳有一句诺言/至今也没有兑现//有一个人/想忘也忘不掉//有一本书/始终没有读懂它的真谛//有一处风景/盘踞在旅途的尽头//有一只流浪狗/风雨中没能带它回家//有一件往事/改变了今生航向//半夜醒来,只见窗外月光涌进/紧紧地把我抱住。

㉑其实,并非任何人半夜醒来,都会被月光紧紧抱住的。我想,德智会的。半夜醒来,明澈澄净的月光,总会把他紧紧地抱住……

(选自《河北日报》2022年4月24日,略有改动)

1.根据文章的内容,从德智的角度在下面的括号处填写恰当的事件。
(     ) ——德智送“我”纸和笔——(     )——德智和“我”相互鼓励——(     )
2.揣摩下面两处细节描写表情达意的效果。
(1)连连摆摆手
(2)轻轻叹了口气
3.你对文中“并非人的记忆力有好坏,反倒是记忆有选择性”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
4.作者为什么选用“被月光抱住”作为文章的题目?
5.某单位举办“身边的好人”评选活动,拟推荐德智参加评选,请你为他写一段推荐语。(50字以内)
2022-07-08更新 | 1396次组卷 | 6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10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豆腐

①豆腐,有着最中国的口味,也有着最中国的意味。

②豆腐最能代表中国的味道,因其多有“道味”。据说淮南王刘安聚数千方士一边在炼丹中发明了豆腐,一边成就了道家的经典之一《淮南子》。豆腐先是道家的长寿膏丹,后来才传入民间。道家发明的豆腐“营养”中华文明两千余年,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③《诗经》云:“中原有菽,庶民采之。”以黄豆为原料的豆腐,有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和低热量的优点,可以提供一天劳作所需的营养。豆腐似黛玉,芳心如水,才思荡漾;也可比宝钗,入得厨房,上得厅堂。因此,国人上上下下,大都深爱之;神州东南西北,几乎处处有之。四川有“麻婆豆腐”、湖北有“钱袋豆腐”、北京有“砂锅豆腐”、江浙有“大煮干丝”、海南有“豆腐烧”、东北有“雪里红炖豆腐”。每个地域,这些以豆腐为主角的平民菜,也往往是最具地方特色的名菜。

④在中国似乎少有像豆腐这样受到如此广泛认同的传统食品。究其原因,中国人对豆腐的理解,已经远超出了“形”与“味”,达到了“意”的境界。

⑤在中国人的文化中,“食”与“德”密不可分。《周易》言,“大亨(烹)以养圣贤”,“食以养德”。元末明初自号“龟巢老人”的学者谢应芳悟出豆腐表象下蕴含的意,盛赞其为“素醍醐”。意思是常吃豆腐便如高僧灌输智慧,让人彻底觉悟。明代最后一位儒学大师刘宗周,在朝敢于抗疏直言,屡遭贬谪而不改其志。他常以豆腐修身,简约于食,克己寡欲,正是遵循了“孔孟食道”所倡导的“耻于味欲,安于俭食”。这也就无怪乎,豆腐成为古时清正儒学之士,借以修身自律的盘中首选。

⑥如今简简单单的豆腐早已不是一种单纯的食品,尝一口豆腐,品出的是中国人自身对生活的认知和追求。“信知磨砺出精神,宵旰勤劳泄我真。最是清廉方正客,一生知己属贫人”(清·胡济苍《豆腐》),如此精神美味应永存天地间!

1.选文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豆腐的?
2.文段⑤中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选择其中一种说明方法分析其作用。
3.文段②画线句中的“据说”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4.你的家乡一定也有很多美食,请你在下面A、B两句中任选一句,仿写一句话,简介一种美食。
A.豆腐是由豆浆煮开后加入石膏或盐卤凝结成块,压去一部分水分制作而成。
B.豆腐,似黛玉,芳心如水,才思荡漾;也可比宝钗,入得厨房,上得厅堂。
2022-06-13更新 | 106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松原市乾安县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