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2 道试题
1 .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禾下乘凉梦,一梦逐一生

①他看起来平平无奇,他却用自己不平凡的一生,解决了人们的温饱问题,在我们的记忆中,他一直都是一位精神矍铄的老人,他是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带头人,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的研究,被尊称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

②1960年,经历过饥饿和苦难,袁隆平决定,要努力发挥自己的才智,用自己学习过的专业知识,尽快培育出水稻新品种,让粮食大幅度增产,用农业科学技术战胜饥饿。在《袁隆平口述自传》一书中,先生说:“小时候目睹了中国饱受日寇的欺凌,我深深感到中国应该强大起来,特别是新中国诞生后,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我也要做一番事业,为中国人争一口气,为自己的国家做贡献,这是最大的心愿。所以,我感到自己肩上应该有担子。”

③可是科研哪有这么容易,即便早有人发现了杂交水稻的技术原理,也因为培育条件过于困难而没能坚持研究。然而袁隆平依然选择了知难而进,将杂交水稻的研发和培育视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课题。“吃饭是第一件大事,没有农民种田,就不能生存。”他曾经这样说道。在这样的信念支撑下,他走进了水稻田的茫茫绿海。

④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发现了一株符合培育要求的,“雄花花蕊不开裂、形状奇特”的植株,从1960年开始,他进行了长达十几年的攻坚战,没有一天不在努力,在国家的大力扶持下,杂交水稻技术终于成功被他攻破,并开始运用于水稻种植当中。

⑤他吃过农民在田间操劳的苦,也见过天灾下受难的人民,他自己的童年经历了动荡,却用汗水浇灌了无数人的童年。

⑥鲐背之年,他依旧活跃在带学生、做科研的第一线。“你不能为了钱去努力奋斗,而是为实现你的理想去奋斗。你真正有了成绩、有了贡献,会有回报的。”这是先生对学生们的期许和叮嘱。凡事他都主张亲力亲为,他认为下田是研究课题的根本,提出自己带研究生的条件:“你下不下田?你不下田我就不带。”每年一到冬天,他都坚持要到海南三亚南繁试验基地去,观察、研究、记录。

⑦他说:“我做过一个梦,梦见杂交水稻的茎秆像高粱一样高,穗子像扫帚一样大,稻谷像葡萄一样结得一串串,我和我的助手们一块儿在稻田里散步,在水稻下面乘凉。”

⑧他的助手廖伏明曾感慨地说,袁老师有追求又能自在,是个幸福的人,袁隆平先生,他一生奋斗,只为国人能吃饱、吃好。

⑨2021年5月22日,那个在我们心中一直健朗矍铄的老人与世长辞了,曾经我在课文中看到的学者,以后也只存在于课文中了,他曾说,自己毕生的追求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他为人民的温饱问题操劳了一生,无数次地给我们带来具有突破性的好消息,然而事迹不能简单概括他的生平,荣誉头衔也不能详细描绘他的伟大。

⑩禾下乘凉梦,一梦逐一生。一稻济世,万家粮足,当风吹过稻田,田间还留有他的足迹。他轻轻地走了,却留下稻米满仓。

1.结合文章内容说说袁隆平的梦想是什么?
2.鲐(tái)背之年,九十岁高龄,泛指老人高寿。你还知道哪些年龄称谓,请例举出两个并解释。
3.纵观全文,第⑩自然段有哪些作用?
4.阅读本文后,请你说说袁隆平是一个怎样的人?他的人生经历对你有怎样的启示?
2022-02-18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延边州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看海人

郭雪波

①有一人坐在突兀的礁石上,观沧海。

②他一动不动,凝视着大海。或许当年曹公也是如此观海的吧,可此君没有曹公的伟岸和气势, A

③第一次发现他是来金海湾的第一天傍晚。我沿着一条小径走向海边,在拐弯处的一块礁石上,偶然看见了他。暮色中,烟头一明一灭。

④傍晚的沙滩,景色美得醉人,夕阳红润而柔和,悬浮于天际。海里还有一名男子在游泳,蝶泳自由泳仰泳花样频出,当他翻过系着红黄圆球标志的缆绳,进到深海时,不知从岸上哪儿传来一声吆喝,劝他赶紧离开禁泳区。

⑤我一直到太阳完全落下才回酒店。走到那个拐弯处时,我发现那个人仍然坐在礁石上,一动不动望着下面的大海。 B

⑥第二天开始,我每天午后和傍晚都去海里游泳,那会儿海水暖和,风平浪静,只是海水较浅,游着不过瘾。见天色渐渐暗下来,景物变得朦胧,我便悄悄翻过缆绳进入深水区。深海浮力大,四仰八叉躺在水面上也不容易沉下去,就在我快活地自由腾挪之时,一束光射过来,而后是一声穿透力极强的吆喝:快离开禁泳区,否则按法规处罚语气很严肃,我赶紧乖乖地游回浅海。

⑦循声望去,好像就是来自我每次必经的那块礁石一带。上岸后经过礁石时,我见那位观海者还在那里呆坐,忍不住上前搭讪。

⑧“师傅,老见你坐在这里,忙啥呢?

⑨“看海。

⑩“看海?看不厌吗?

谁说看不厌?没的办法。

可以不看的嘛,回家干什么不好。

那可不成,像你这样翻绳入禁区的游客,每天都少不了,我能回得了家吗?说完,他兀自嘿嘿笑起来,笑声很爽朗。 C

之后的几天,和他熟了,有时跟他坐着一起看海,聊天。他姓赵名本三,辽宁铁岭人,当年下岗后,来到威海打工,一待就是二十年,在这里娶了媳妇安了家。由于本三本山音相近,又是铁岭人,大家管他叫老本山。他为人憨厚又有担当敢管事,被选为看海队小队长,大家平时叫他赵队,很是正儿八经,像影视剧里的警察或城管一样。

他身边放着一个小型扩音喇叭,他说很少用。那喇叭声像警车喇叭鸣叫,容易吓着人,没那个必要,多大个事啊,用嗓子喊喊就行。他坐在那里除了抬头看海,大多时间都干坐着没事,偶尔玩玩手机上上网什么的,但他从不把工作中的见闻放到网上。我寻思,他的工作性质很特殊,海滩上常能遇到奇闻怪事,当个网红估计也容易,但他说不能那么干。赵本三心中是非清楚,有自己坚守的价值观,不易被五颜六色的生活所迷惑。

一天晚上,外边下起了暴雨,小冰雹噼里啪啦砸下来,动静很大。还好,暴雨来得快,走得也快,渐渐变成了毛毛雨。我突然想起外边礁石上那位看海的赵本三,于是撑起一把伞踱过去。

D       。他举着一把桐油帆布老式大雨伞,不时用强光手电朝下边的海面上扫一扫。礁石已经被雨打湿,没法坐,只能蹲着或站着。

老赵,还没下班呢?

还没呢,我这班得到晚上九点。

给你带了几个热包子,还有一瓶北京小二。这外边又是雨又是雹子的,怕你受凉。

㉑“嗬,谢谢您了。老赵说着,把包子接过去,却把小二退回来,称上班时间不能饮酒,有规定。

㉒“这会儿了,谁会看见?估计下边也没有人下海了吧?

㉓“您可不知,有人还特别愿意小雨中下海游呢。这酒真不能喝,规定就是规定,跟有没有人看见没有关系。又是一声爽朗的笑,笑声在昏暗的海边回荡。

㉔第二天下海时,礁石上不见了老赵,换了个小伙子。我问老赵怎么没来,小伙子告诉我,昨夜下班时,赵队发现有个人悄悄走到海里,很快就没了影儿,一会儿又在水里扑腾起来。他见情况不妙,直接从礁石上跳下海去救人。人是拖到岸上了,是个寻短见的女人。那个女人一醒来就责怪赵队救了她,张嘴就咬了一口正给她做按压救护的赵队的脖子,血流了一肩膀头。小伙子说:还好,咬破的不是动脉,没多大事儿,在医院躺着呢。我松了一口气。

㉕第二天一早我飞回北京,没有来得及去看望老赵,但心里始终挂念着这位平凡而有担当的看海人,一个来自铁岭的打工者。他是平凡生活中的平民英雄。

㉖从此我记住了他,看海人赵本三。

1.概括本文写了看海人哪几件事。
2.文章开头提到当年的曹公,有何用意?
3.从下列几段外貌描写中,选择合适的句子,分别填入文中ABCD的位置,每处填一句(只填序号)。
①在夜色中,那个身影显得那么孤单,如一尊凝固的石雕。
②果然,礁石上蹲着他黑乎乎的身影,铁铸的一般。
③他黑红的脸膛上皱纹不少,五十多岁的样子。
④他身形瘦削,几乎是贴在那块大礁石上,不仔细看还以为是礁石的一部分,或者是摊在上面的一块旧雨布。
4.作者给予老赵哪些评价?
5.如将文题改为“看海人赵本三”好不好?为什么?
2022-02-16更新 | 125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二道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3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字的女孩

毕淑敏

①春节前的北方集市,热闹得像蜂巢,熙熙攘攘,喧喧嚣嚣,过年的气氛像扑面而来的海浪,把赶集的人浇个透湿。

②走到干果市,一堆堆的南瓜子、西瓜子、葵花子,散发着撩人的香气,摊主揪着我的衣袖,非要我尝一把再走。我不买他的瓜子,他不生气。我若是不肯尝尝他的货色,他就很委屈地嘟囔着说:咋啦?嫌我的瓜子不新鲜吗?新出锅的,吃一颗香你一个跟头!

③菜市有些萧条,绿色的菜叶被冷风飕得泛出褐黄,或翠得可疑,反射出晶莹的闪光——那是被冻透了。我叹了口气往前走来,菜老板说:真有心买吗?筐里有好的呀,摆在外面的是样品,原装的水灵着呢!说着从捂着棉絮的箱里掏出一个西红柿,电光火石地朝我一闪,又掖了回去。

④那半个西红柿的笑脸,灿烂无比。

⑤我买了菜,又慢慢地向前走,来到了一处较为宽敞的场地。空地上摆了几张桌子,红纸铺台,几位先生挥毫泼墨,正在写对联。四周聚着拿钱求字的人们,人头攒动,却很安静。

⑥这该叫个什么呢?书法市吗?我好奇地站住了。

⑦我发现了她,一个小小的女孩,提着和她胳膊一般长的毛笔,也在为人写字。我不禁为她发愁,这么小的人,就算字写得好,能编出主顾满意的吉祥话吗?

⑧看了一会儿,我笑了。担心真是多余的,她只写一个字——一个大大的酣畅淋漓的字。

⑨按说她的字并不是写的很好,但求她写字的人却很多。她有一绝,笔下的字竟是倒着写的。

⑩“倒了——到了!这是中国农民世世代代的愿望啊!

⑪她面前有一沓裁好的红纸斗方。两个小瓶,一个装着金粉,一个装着银粉。还有一个巨型砚台,半截墨块。真是个孩子啊,桌子上还散乱地扔着几枚侧柏叶,一片晶晶烁烁的天然云母。

⑫有主顾来了,她就很老道地问:您是要金福还是银福还是墨福?

⑬主顾问了价码,做了选择,她就按要求施工。要金福银福的,她就把金银粉用调料稀释了,然后笔走龙蛇,一个倒字一气呵成,博得一片喝彩。

⑭有的主顾掂量了半天说:我还是要个墨福吧,便宜。

⑮小姑娘就不再说话,用嘴哈哈砚台里稀释的冰晶,开始磨墨,还不时地把柏叶和云母丢进去,弄得砚池里泥泞不堪。

⑯墨福写好了,等到收钱的时候,主顾说:少要点吧。你的墨是自己磨的,你看那边,用的是‘一得阁’的香墨汁。

⑰小姑娘揉着红彤彤的手指说:我的墨汁里加了树叶,您闻闻是不是有松树味?还加了云母,在太阳底下,福字里能透出金星呢!

⑱主顾就把红斗方对着太阳看,周围人也凑上去。墨字在太阳下显出苍翠的金属色泽,主顾就按数放下钱。

⑲一个老奶奶走过来说:给我写个……小点的……

⑳女孩指着纸说:奶奶,纸都是在家就裁好了的,没小的啊。

㉑老人扁着嘴说:我就不信你那纸就没个边边角角碎料?做衣服的还有个布头贱卖呢!,闺女,再找找吧……

㉒围着的人说话了:过年贴福字,有钱就贴,没钱就拉倒,这个福字可没有打折的啊!

㉓在人们的哄笑声中,老奶奶悄悄地离去。她低着白发苍苍的头说:我只要一个小小的福……

㉔女孩默不作声,挥毫饱蘸金粉,龙飞凤舞写下一个倒字,追上老奶奶,说:我送您一个大大的‘福’……

㉕我站在北方晴朗而寒冷的天穹下,看着老人双手捧着金色的福字,消失在茫茫的人群中。

(有改动)


(1)请概括写出这篇小说的高潮与结局。
(2)文中划线句子,女孩默不作声,请合理补出小姑娘默不作声时的内心独白。
(3)请为上文最后一段的环境描写写出你的批注。
(4)如果给小说加个结尾,“又有清晰的松柏气味飘荡在身后,写‘福’字的女孩正在撕云母,传来极轻微的破碎声。”这个结尾与原文的结尾相比,你认为哪个更好?写出你的理由。
4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说蝉

范毅

①知了,学名蝉,昆虫纲,半翅目,蝉总科物种。由于雄虫腹部有发声器,在交配期会发出很大的尖锐声响。“蝉”字,音同“禅”,意思是这种昆虫日复一日不停地鸣叫,如念经修行。

②“金蝉脱壳”中的“金蝉”,就是指蝉长到成虫期后,破土而出,在夜间爬上树干进行羽化,第二天,黄色的外壳在太阳照射下金黄通透,故称为“金蝉”。羽化后的成虫,翅膀透明且脉络清晰,成语“薄如蝉翼”便由此而来。

③唐代相继现了一些与蝉有关的诗。其中,虞世南的《蝉》:“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骆宾王的《咏蝉》:“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李商隐的《蝉》:“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这三首唐诗被后人称为咏蝉三绝。

④从古人手绘作品中可以看出,大部分文学诗词中提到的都是蝉科中的蟪蛄,而蝉科中的云南碧蝉、程氏网脉蝉、黑丽宝岛蝉都是绝美的大型蝉。角蝉则以胸部极度特化,顶部隆起,犹如食草动物的角一般而得名,因其体型小,拟态能力超强而不易观察到。沫蝉很神奇,若虫的肛门分泌物与腹部腺体分泌物形成混合液体,再由腹部特殊的瓣引入气泡而形成泡沫状,可使若虫不致干燥和受天敌的侵害。还有值得一提的是蜡蝉,这个类群很庞大,形态、体色都在昆虫界赫赫有名,幼虫时期身上长满了蜡质,如同蚧虫一般迷惑天敌,等到成虫时脱胎换骨,直让人大声叫绝。这个类群中有:长有长鼻子的长鼻蜡蝉,一身碧玉的蛾蜡蝉,跟瓢虫一样的瓢蜡蝉,长有人脸的颜蜡蝉,呆萌的袖蜡蝉。

⑤在生物科学大发展的今天,人类对蝉的认知已大大提高了。目前,关于蝉的记录就有蝉总科(2000余种),角蝉总科(2600种),沫蝉总科(2000余种),叶蝉总科(超过10000种)。

⑥在如今各方面条件如此完备的情况下,蝉对自然、文化所带来的影响力,人类是不是可以探索得更加深远一些?

(选自《人与自然》2019年第5期   有删改)

1.通读全文,完成下面的思维导图。

2.请用第②段中出现的一个成语概括下面链接材料的内容,并写出介绍同一个现象两段文字的侧重点各是什么。
【材料链接】

于是它外层的皮开始由背上裂开,里面露出淡绿色的蝉体。头先出来,接着是吸管和前腿,最后是后腿与折着的翅膀。这时候,除掉尾部,全体都露出来了。

接着,它表演一种奇怪的体操。在空中腾跃,翻转,使头部倒悬,折皱的翼向外伸直,竭力张开。然后用一种几乎看不清的动作,尽力翻上来,并用前爪钩住它的空皮。这个动作使尾端从壳中脱出,总的过程大概要半小时。

(法布尔《昆虫的故事》)

3.请从第④~⑤段中找出作者所运用的任意一种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2022-02-12更新 | 105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汽车经济开发区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5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白发

冯骥才

①人生入秋,便开始被友人指着脑袋说:

呀,你怎么也有白发了?

③听罢笑而不答。偶尔笑答一句:因为头发里的色素都跑到稿纸上去了。

④就这样,嘻嘻哈哈、糊里糊涂地翻过了生命的山脊,开始渐渐下坡来。或者再努努力,往上登一登。

⑤对镜看白发,有时也会认真起来:这白发中的第一根是何时出现的?为了什么?思绪往往会超越时空,一下子回到了少年时——那次同母亲聊天,母亲背窗而坐,窗子敞着,微风无声地轻轻掀动母亲的头发,忽见母亲的一根头发被吹立起来,在夕照里竟然银亮银亮,是一根白发!这根细细的白发在风里柔弱摇曳,却不肯倒下,好似对我召唤。我第一次看见母亲的白发,第一次强烈地感受到母亲也会老,这是多可怕的事啊!我禁不住过去扑在母亲怀里。母亲不知出了什么事,问我,用力想托我起来,我却紧紧抱住母亲,好似生怕她离去……事后,我一直没有告诉母亲这究竟为了什么。最浓烈的感情难以表达出来,最脆弱的感情只能珍藏在自己心里。如今,母亲已是满头白发,但初见她白发的感受却深刻难忘。那种人生感,那种凄然,那种无可奈何,正像我们无法把地上的落叶抛回到树枝上去……

⑥妻子把一小酒盅染发剂和一支扁头油画笔拿到我面前,叫我帮她染发时,我心里一动,怎么,我们这一代生命的森林也开始落叶了?我瞥一眼她的头发,笑道:不过两三根白头发,也要这样小题大作?可是待我用手指撩开她的头发,我惊讶了,在这黑黑的头发里怎么会埋藏这样多的白发!我竟如此粗心大意,至今才发现才看到。也正是由于这样多的白发,才迫使她动用这遮掩青春衰退的颜色。可是她明明一头乌黑而清香的秀发呀,究竟怎样一根根悄悄变白的?是在我不停歇的忙忙碌碌中、侃侃而谈中,还是在不舍昼夜的埋头写作中?是那些年在大地震后寄人篱下的茹苦含辛的生活所致?是为了我那次重病内心焦虑而催白的?……

⑦黑发如同绿草,白发犹如枯草;黑发像绿草那样散发着生命诱人的气息,白发却像枯草那样晃动着刺目的、凄凉的、枯竭的颜色。我怎样做才能还给她一如当年那一头美丽的黑发?我急于把她所有变白的头发染黑。她却说:

你是不是把染发剂滴在我头顶上了?

⑨我一怔。赶忙用眼皮噙住泪水,不叫它再滴落下来。

⑩一次,我把剩下的染发剂交给她,请她也给我的头发染一染。这一染,居然年轻许多!谁说时光难返,谁说青春难再,就这样我也加入了用染发剂追回岁月的行列。

⑪谁知染发是件愈来愈艰难的事情。不仅日日增多的白发需要加工,而且这时才知道,白发并不是由黑发变的,它们是从走向衰老的生命深处滋生出来的。当染过的头发看上去一片乌黑青黛,它们的根部又齐刷刷冒出一茬雪白。任你怎样去染,去遮盖,它总是一茬茬涌现。人生的秋天和大自然的春天一样的顽强。挡不住的白发啊!

⑫开始时精心细染,不肯放掉一根。但事情忙起来,没有闲暇染发,只好任它花白。染又麻烦,不染难看,渐而成了负担。

⑬这日,邻家一位老者来访。这老者阅历深,博学,又健朗,鹤发童颜,很有神采。他进屋,正坐在阳光里。一个画面令我震惊——他不单头发通白,连胡须眉毛也一概全白;在强光的照耀下,蓬松柔和,光亮透彻,亮如银丝,竟没有一根灰黑色的,真是美极了!我禁不住说,将来我也修炼出您这一头漂亮潇洒的白发就好了,现在的我,染和不染,成了两难。老者听了,朗声大笑,然后对我说:

小老弟,你挺明白的人,怎么在白发面前糊涂了?孩童有稚嫩的美,青年有健旺的美,你有中年成熟的美,我有老来冲淡自如的美。这就像大自然的四季——春天葱茏,夏天繁盛,秋天斑斓,冬天纯净。各有各的美感,各有各的优势,谁也不必羡慕谁,更不必模仿谁,模仿必累,勉强更累。人的事,生而尽其动,死而尽其静。听其自然,对!所谓听其自然,就是到什么季节享受什么季节。哎,我这话不知对你有没有用,小老弟?

⑮我听罢,顿觉地阔天宽,心情快活。摆一摆脑袋,头上花发来回一晃,宛如摇动一片秋光中的芦花。

(选自《百期精华性情写作》     有删改)

1.请认真阅读本文,按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1)请根据提示完成表格。
人物摘抄(描写白发的句子)“我”的心情
“我”①当染过的头发看上去一片乌黑青黛,它们的根部又齐刷刷冒出一茬雪白。任你怎样去染,去遮盖,它总是一茬茬涌现。
母亲凄然、无奈
妻子③黑发如同绿草,白发犹如枯草;黑发像绿草那样散发着生命诱人的气息,白发却像枯草那样晃动着刺目的、凄凉的、枯竭的颜色。
邻家老者震惊、羡慕

(2)请从表格①②③④摘抄的句子中任选一句作赏析。
选择第________句,赏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⑭段中老者的话告诉我们哪些道理?
3.结尾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4.以下关于文中“我”的形象的概括,其中有误的一项是(     
A.一个深爱母亲的儿子
B.一个细心体贴的丈夫
C.一度想追回岁月的中年人
D.一个幽默豁达的作家
2022-02-06更新 | 108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汽车经济开发区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6 .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读书人是幸福的

谢冕

①我常想,读书人是世间的幸福人,因为他除了拥有现实的世界之外,还拥有另一个更为浩瀚也更为丰富的世界。现实的世界是人人都有的,而后一个世界却为读书人所独有。由此我想,那些失去或不能阅读的人是多么的不幸,他们的丧失是不可补偿的。世间有诸多的平等,如财富的不平等、权力的不平等,而阅读能力的有或丧失却体现为精神的不平等。

②一个人的一生,只能经历自己拥有的那一份欣悦、那一份苦难,也许再加上他亲自闻知的那一些关于自身以外的经历和经验。然而,人们通过阅读,却能进入不同时空的诸多他人的世界。这样,具有阅读能力的人,无形间获得了超越有限生命的无限可能性。阅读不仅使他多识了草木虫鱼之名,而且可以上溯远古下及未来,饱览存在的与非存在的奇风异俗。

③更为重要的是,读书加惠于人们的不仅是知识的增广,而且还在于精神的感化与陶冶。人们从读书学做人,从那些往哲先贤以及当代才俊的著述中学得他们的人格。人们从《论语》中学得智慧的思考,从《史记》学得严肃的历史精神,从《正气歌》中学得人格的刚烈,从马克思身上学得人世的激情,从鲁迅身上学得批判精神,从托尔斯泰身上学得道德的执著,歌德的诗句刻写着睿智的人生,拜伦的诗句呼唤着奋斗的激情。一个读书人,是一个有机会拥有超乎个人生命体验的幸运人。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第②段画横线句中的加点词“诸多”可否删去,为什么?
3.第③段加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论述了什么道理?
2022-02-01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7 .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请吃饭

海亮文

①这个周末,周小五请了三个人吃饭。三个人中,有两位是他的上司,还有一位是相处多年的朋友,对他都很重要。周小五提前一天就跟他们打了电话,每个人都说没问题,于是,周小五在酒店订好包厢,早早地赶到了。

②服务生介绍说,酒店有一种火锅套餐,分180元、380元和680元三个档次。周小五不假思索,挑了680元这一档。请这几个人吃饭,最重要的是面子。

③周小五在新城区上班,父母还住在老城区,尽管离家并不远,但他很少回家,因为有做不完的事。就是到了周末,也得学习韩语、电脑和国际贸易,还要打各种各样的电话,请别人吃饭或者被别人请。靠着这样一点一点的努力,他的事业慢慢发展起来了。

④又过了一会儿,请的人一个也没到,周小五就给其中一位上司打电话,问他现在走到哪里了,上司在电话里先是一愣,接着一种恍然大悟的口气,说:真不巧,刚才一个重要客户要我去一趟,事关重大,不能来了。

⑤周小五说:没关系,您忙您的。他说完,把服务生喊过来,说:请把套餐换成380元钱那一挡的,有一位朋友不能来。

⑥这时,电话来了,是另一位上司打来的,说突然出了点事,得留在家里处理,不能来了,周小五忍不住自己的失望,问:必须您处理吗?

⑦上司说:是的,这样吧,明天或者下个周末,我请你。

⑧话说到这个份上,周小五也只好认了。他又一次喊来服务生,尴尬地问:能不能换成180元钱那一档的?

⑨服务生有些不乐意了,周小五连忙赔着笑脸,解释说,又有朋友不能来了,不想浪费。

⑩只剩那位相处多年的好朋友了,周小五想,这么要好的哥们儿,到门口吃个大排档,60块钱就能让两个人吃得乐呵呵的,这顿饭请得有些多余了,但已经到了这个时候,朋友肯定快到了,于是他就让服务生赶紧上菜。

⑪菜很快上齐,桌子上的煮锅开始沸腾。服务生指着几盘生肉和生菜,问:现在下锅吗?小五点点头,服务生就将几盘菜倒进了煮锅。

⑫想不到的是,这时候朋友也打来电话,说他身体很不舒服,得去医院挂盐水,突在对不起,改日一定摆酒谢罪。

⑬周小五好一阵沮丧,沮丧过后又为难了:这满满一桌菜,他一个人怎么吃呢?打包?他宿舍里连个热饭的炉子都没有,再说,好多菜已经下锅根本不能打包。

⑭这时,电活又一次响了起来,这次是父亲打来的,问周小五:今天是周末,你回家吗?

⑮周小五说:忙,不回了。

⑯父亲说:你有空了就回来看看吧,已经一个多月没回家了,你妈老是念叨你。

⑰周小五嘿嘿筻了几声,说,真的有点忙。

⑱父亲又问:你现在在哪里。

⑲周小五说:在酒店哦,对了,你和妈吃过饭没有?要是没吃,你们就过来一起和我吃吧,我在这里等你们。

⑳父亲在电话那头愣怔了一会儿,然后问周小五:你刚才说让我们和你一起吃饭?

㉑是啊,是呀,我请你和妈来酒店吃饭.

㉒放下电话,用小五想起,自己请过无数人吃了数不清的饭,却唯独没有请父母吃过一顿饭!

㉓父母一会儿就赶了过来,看来是叫了出租车。他们脸上全是笑容,丝毫没多想儿子为什么突然请他们出来吃饭,一家人第一次在家以外的地方一起吃饭,吃一份最低档次的套餐。

㉔周小五分别敬了父亲和母亲一杯酒,他将酒一饮而尽的时候,心里突然涌出想哭的冲动。

㉕吃完饭,周小五和父母一起回了家,在家里住了一个晚上。

㉖星期一,上班,一位同住一个小区的同事就跑过来告诉周小五:咋天你爸妈在小区里逢人便讲,说你请他们在大酒店里吃了一顿高档饭,还说你给他们敬了酒,祝他们身体健康。

㉗周小五一下子泪流满面。

(有删改)

1.初读全文,从周小五的角度梳理概括文章内容,填写下表。
情节______知道朋友不舒服来不了______听说父母逢人便说儿子请吃饭
周小五的心情失望______自责、惭愧______


2.作为获奖微型小说,《请吃饭》这篇作品发人深省,震撼心灵,其对比手法的运用是一大亮点。请你从文中找出一处运用对比的实例,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3.文章结尾处,周小五为什么会一下子“泪流满面”?请联系全文内容回答。(至少答三点)
4.这篇小说的线索和表达的主题分别是什么?
8 .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挑一担风雪

曹春雷

①那天雪很大,风也很大,风裹着雪粒抽打在脸上,很疼。我时不时地抬起冻得有些麻木的手,揉一揉。

②我正挑着一副担子,担子两头的筐里装的是萝卜。此时的萝卜披上了一层雪花,像待嫁新娘的脸,透出微微的红。

③母亲走在我前面,肩上也是一副担子,挑的也是萝卜,不过筐要比我的大,萝卜比我的多。她正迎着风奋力走着,时不时前后左右地看,辨识着路。雪花染白了原野,将路彻底遮蔽住了。

④我和母亲刚从集市上返回。去的时候,天只是阴着。母亲在院子里抬头看了看天,自言自语道,应该不会下雪吧。然后下到菜窖里,装了两筐萝卜上来,找出担子,要挑着去三里外的集市上卖。那是父亲去世的第五年,母亲靠种粮食和菜、养些鸡鸭鹤维持生活。

⑤我自告奋勇,也要找一副担子挑着去。那时的我在学校读初中,十三岁。母亲本不同意,在我的一再要求下,她才答应,并从邻居家借来担子和筐,装上了萝卜。不过,装得不多,也就是刚刚盖过筐底。我个子矮,担子的钩链很长,我将钩链在担子上绕了一圈儿之后,才将筐挑起来。

⑥到了集市上,母亲却发现市面上萝卜的卖价很低,她舍不得卖,最后决定挑回去,以后到别的集市上去卖。于是,我和母亲又挑着沉甸甸的担子,踏上回家的路。这时天开始下雪了。

⑦来的时候,兴冲冲的,没感觉太累。但回去的路上,我感觉肩膀酸痛,腿肚子像灌了铅似的,每迈一步都很吃力。风雪迎头而来,灌进我的脖子里,冰凉。母亲回头看我,见我缩着脖子,就停下来,将自己的围巾解下来,不顾我的阻拦,硬是围在我的脖子上。这一下,我是暖和了,母亲的头发上却落满了雪。

⑧雪下得昏天暗日。茫茫野地里,我和母亲成了两个移动的雪人。

⑨地上的积雪越来越厚,踩在上面“咯吱咯吱”响,并留下很深的脚印。母亲在前面,让我踩着她的脚印走。我回望走过的路,一行曲曲折折的脚印,很快就被雪花填平了。

⑩这时候,一炉火成为我最迫切的向往。可此刻,那炉火离我很遥远。我带着哭腔问母亲:“娘,我们要是迷了路咋办啊?”母亲回过头来微微一笑,说:“不会的,路在娘心里呢。”娘的微笑让我镇定下来。“有娘在,不怕。”父亲去世后的这些年里,好像有很多座山气势凌人地横亘(横跨;横卧)在我们母子面前,无法翻越,但到了最后,没有哪一座山能阻挡得了我们的路。

⑪当村庄的灯亮成一片灿烂的星海时,我们终于赶回了家,坐在了炉前。

⑫从那天起,我告诉自己,无论以后的人生遇到多大的困难,都应该像母亲那样,挑一担风雪,挺直腰板,昂着头,勇敢走下去。

(选自《湖南日报》2020年1月3日,稍有改动)

1.判断第①段画横线句子运用的描写方法,正确的一项是(     
A.外貌描写B.心理描写C.动作描写
2.判断第③段中下面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正确的一项是(     
雪花染白了原野,将路彻底遮蔽住了。
A.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风雪之大。
B.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风雪非常大。
C.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了雪花人的行为,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3.分析第⑩段中下面句子,有误的一项是(     
母亲回过头来微微一笑,说:“不会的,路在娘心里呢。”
A.母亲非常爱儿子,想给儿子好印象。
B.母亲经常走这条路,这条路早已在母亲的心里。
C.母亲不畏风雪,面对困难非常乐观,具有勇往直前的精神。
4.写出第⑫段的表达方式及其作用。
A.表达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B.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写出选文中的母亲是怎样的人。
6.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7.理解题目“挑一担风雪”的含义,正确的一项是(     
A.题目告诉我们选文内容是挑一担风雪的事情。
B.题目点出了有人在一个风雪交加的日子里挑着扁担前行。
C.题目“风雪”寓意着寒冷,“挑一担”说明生活艰辛、孤苦,揭示了中心。
8.结合选文内容,联系实际写出自己的感受。
2022-01-11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延边州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9 .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国家跳台滑雪中心“雪如意”

①备受瞩目的“雪如意”——国家跳台滑雪中心是我国首座跳台滑雪场地,它也是张家口赛区冬奥会场馆群建设中工程量最大、技术难度最高的竞赛场馆。主体建筑设计灵感来自中国传统饰物“如意”,被形象地称为“雪如意”。

②“雪如意”跳台工程施工难度极高。跳台工程东西长约500米,由顶部的顶峰俱乐部、中部的滑道、底部看台组成,顶部最高点与底部地面的落差达到160多米,整个工程架于自然山谷之间,施工难度巨大。为了保证施工,施工伊始更多的是在为“造地”创造条件,即对现有地形进行改造,以便更好的满足未来施工。现场看到的新建的多条上山道路就是为了施工而准备的。而跳台本身造型又极具特点,将中国传统吉祥饰物如意进行转译,与跳台赛道结合,形成“雪如意”,这是冬奥会中的标志性工程。如意顶部是直径近80米的环形建筑,最大出挑近40米,这些都为工程带来挑战。

③乘坐电梯到达顶峰俱乐部,最直观的感受就是视野开阔。据张家口奥体建设开发有限公司运营主管籍美玲介绍,这个半悬浮的巨大环形建筑,内部有效建筑空间高度6米,面积达3800多平方米。再加上360度的全景视野,四周景致直映眼帘。

④据了解,“雪如意”的选址充分利用了自然地形地貌,其所在的山谷,落差与形状都与竞赛需求高度契合,被认为是“天生的”跳台滑雪场地。

⑤为最大限度地减小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雪如意”场馆建设执行绿色雪上运动场馆三星标准,采用了可再生能源的风电利用、山体生态修复、建筑自然采光自然通风加外遮阳设计、市政管线集中于地下管廊设置、利用透气防渗材料实现水体净化等新技术。

⑥地表水收集技术,让积雪融化形成的雪水可以被用来重复造雪。在春季,“雪如意”赛道上大量的积雪会融化成水,并沿山势形成溪流,通过场地高差,积雪融水将被汇集到在附近建设的一个容量达20万立方米的蓄水池。

⑦“‘雪如意’地下建有硅砂蜂巢雨水自净化系统,积雪融水和雨水净化后,可以再回用于场馆及其周边的日常用水。”籍美玲介绍说。

(摘自《中国青年网》)

1.国家跳台滑雪中心“雪如意”有哪些特点?
2.文章②自然段划线句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据了解,‘雪如意’的选址充分利用了自然地形地貌,其所在的山谷,落差与形状都与竞赛需求高度契合,被认为是‘天生的’跳台滑雪场地。”中“高度”一词能否删掉?
2022-01-11更新 | 131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延边州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10 . 开在心里的橘子花

①周日的清晨,穿上运动装前往郊外的南山。山风徐徐,吹拂着脸庞。突然,隐隐闻到一股淡淡的清香,我四处张望,并没有看见有花啊。我循着花香一路寻去,转过一座小山坡,顿觉眼前一亮,满眼缤纷,这里竟是一片翠绿的橘林。

②小小的橘子花缀满枝头,金黄的花蕊团团,一簇簇,挤挤挨挨,肆意绽放,像调皮可爱的小精灵。真香啊!它静静的开着,不张扬,不喧哗,自然开放在荒郊僻野。一阵风吹过,几朵小花飘落于掌心,花瓣虽已渐渐枯落,却仍可嗅到淡淡余香,我的心里充盈着满满的感动。

③小时候,故乡很多人都会栽种橘树,父亲在老屋后也种了两棵。用不着精心打理,经过阳光雨露的沐浴,橘树很快长得高大茂盛,绿意盎然。每年清明几场春雨后,初夏的某天,似乎只一夜之间,你家的橘子花开了,他家的橘子花开了,全村的橘子花都开了,整个村子浸透在醉人的花香里,我和小伙伴们常常跑到树下玩耍,摘几朵橘子花别在发间,拔着满身的花香,欢天喜地满村子疯跑。这时,父亲看着满树橘花,脸上露出笑容。看这花开得多好,今年橘子收成一定不错啊!他仿佛已看见金黄的橘子缀满枝头。

④橘子成热了,我们几兄妹帮着父母采摘橘子,分享着收获的喜悦。橘子圆溜溜、黄澄澄的,酸甜可口。父母每年都会送些给亲戚、乡邻,自家也留一些。有一年,橘子遭了虫害,收成很少,母亲把橘子锁在柜子里,家里来了客人才拿出来招待,我们才能分到几瓣吃,让人觉得心里欠欠的。

⑤一次放学回家路上,我和同伴路过一片橘林,树上的橘子笑红了脸,像一个个晶莹的红灯笼,刺激着我的味口。我咽了咽口水,瞄了一眼身边的同伴。同伴环顾四周悄然无人,便给我使了个眼色,我们迅速摘下了两个橘子,飞也似地逃离橘林,心怦怦乱跳。掰开橘子一阵狼吞虎咽,酸甜的滋味让我们开心不已。我舍不得全部吃摔,便留下几瓣放书包里。

⑥晚上,我悄悄拿出剩下的几瓣橘子,不巧被进屋的父亲发现。他沉着脸问:小惠,哪来的橘子?”“我,我,别人给的……我支支吾吾地,低下头不敢看父亲的脸。是不是在村头树上摘的?听说下午有人偷摘橘子了。我的脸唰地红了:爸,我,我错了!”“你记住了,别人家的东西,咱千万不能拿,做人一定要堂堂正正。我点点头,为自己的行为感到羞愧。父亲的声音不大,却重重地敲打在我的心上,让我牢记一生,时刻提醒自己要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

⑦橘子花开了一年又一年,父亲已过世多年,不知道那老屋后的橘子花开了吗?

⑧于我,它们一定开了,开在我的心里,芬芳着我生命的每一天。

1.文章以《开在心里的橘子花》为标题,有何作用?
2.从记叙顺序角度看,删掉第①②段将影响文章的表达效果,请说明理由。
3.结合语境,品味第②段画线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金黄的花蕊一团团,一簇簇,挤挤挨挨,肆意绽放,像调皮可爱的小精灵。
4.怎样理解第⑧段中画线句“于我,它们一定开了,开在我的心里,芬芳着我生命的每一天”的含义?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