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其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77 道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1 .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在鲁迅逝世九周年纪念会的演讲

闻一多

①有些人死去,尽管闹得十分排场,过了没有几天,就悄悄地随着时间一道消逝了,很快被人遗忘了。有的人死去,尽管生前受过很不公平的待遇,但时间越过得久,形象就越加光辉,声名就越来越伟大。我想,我们大家都会同意,鲁迅是一位经受得住时间考验的光辉伟大的人物。因为他给中华民族的文化事业留下了宝贵的遗产。他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文学家。

②鲁迅生前所处的环境异常危险,他是一个被通缉罪犯!但是他无所畏惧,本着有一分热,发一分光的精神,勇敢、坚决地做他自己认为应该做的事,在文化战线上打着大旗冲锋陷阵,难怪有的人那么恨他!

③鲁迅住在十里洋场的上海,他和洋人,和大官打过不少交道。但他对帝国主义,对买办大亨,对当权人物,没有丝毫的奴颜媚骨,宁可流亡受苦,也不妥协。鲁迅之所以伟大,之所以能写出那么多伟大的作品,和他这种高尚的人格是分不开的。学习鲁迅,我想先得学习他这种高尚的人格。

④有人不喜欢鲁迅,也不让别人喜欢,因为嫌他说话讨厌,所以不准提到鲁迅的名字。也有人不喜欢鲁迅,倒愿意常常提到鲁迅的名字,是为了骂骂鲁迅。因为,据说当时一旦鲁迅回骂就可以出名。现在,也可以对某些人表明自己的忠诚。前者可谓之反动,后者只好叫作无耻了。其实,反动和无耻本来就是分不开的。

⑤除了这样两种人,也还有一种自命清高的人,就是像我自己这样的一批人。从前我们住在北平,我们有一些自称京派的学者先生,看不起鲁迅,说他是海派。就是没有跟着骂的人,反正也是不把海派放在眼里的。现在我向鲁迅忏悔:鲁迅对,我们错了!当鲁迅受苦受害的时候,我们都正在享福,当时我们如果都有鲁迅那样的骨头,哪怕只有一点,中国也不至于这样了。

⑥骂过鲁迅或者看不起鲁迅的人,应该好好想想,我们自命清高,实际上是做了帮闲帮凶!如今,把国家弄到这步田地,实在感到痛心!现在,不是又有人在说什么闻××在搞政治了,在和搞政治的人来往啦,以为这样就能把人吓住,不敢搞了,不敢来往了。可是时代不同了,我们有了鲁迅这样的好榜样,还怕什么?纪念鲁迅,我想应该正是这样。

(有改动)

【注释】①奴颜媚骨(nú yán mèi gǔ):形容卑躬屈膝谄媚讨好的样子。②忏悔(chàn huǐ):认识了过去的错误或罪过而感觉痛心。
1.为什么说鲁迅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文学家?请联系全文内容简要回答。
2.请结合文章内容,解释第5段中加点的词语。
3.司马迁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本文中哪几句话所表达的意思与之相近,请用横线在文中画出来。除了鲁迅,历史上这样的人物并不少,请举出一例,并说说理由。
人名: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人不喜欢鲁迅,为什么“倒愿意常常提到鲁迅的名字”?
5.联系文章内容,谈谈你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含义的理解。
7日内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创优作业(12)+八年级第四单元-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下面的演讲词,并完成相关任务。

文学:另一种造屋

曹文轩

①我为什么要——或者说我为什么喜欢写作?写作时,我感受到的状态,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我一直在试图进行描述。但各种描述,都难以令我满意。后来,有一天,我终于找到了一个确切的、理想的表达:写作便是建造房屋。

②文字建造的屋子,是我的庇护所——精神上的庇护所。

③无论是幸福还是痛苦,我都需要文字。无论是抒发,还是安抚,文字永远是我无法离开的。特别是当我在这个世界里碰得头破血流时,我就更需要它——由它建成的屋,我的家。虽有时简直就是铩羽而归,但毕竟我有可归去的地方——文字屋。而此时,我会发现,那个由钢筋水泥筑成的物质之家,其实只能解决我的一部分问题而不能解决我全部的问题。

④还有,也许我如此喜欢写作——造屋,最重要的原因是它满足了我天生向往和渴求自由的欲望。

⑤作为一种符号,文字本是一一对应这个世界的。一个个独立的符号可以在一定的语法之下,进行无穷无尽的组合。所有这一切都在向我们诉说一个事实:语言早已离开现实,成为一个独立的王国。这个王国的本质是自由,而这正契合了我们的自由欲望。这个王国有它的契约,但我们可以在这一契约之下,获得广阔的自由。写作,可以让我们的灵魂得以自由翱翔,可以让我们自由之精神得以光芒四射,可以让我们向往自由的心灵得以安顿。

⑥为自由而写作,而写作可以使你自由。因为屋子属于你,是你的空间。你可以在你构造的空间中让自己的心扉完全打开,让感情得以充分抒发,让你的创造力得以淋漓尽致地发挥。而且,造屋本身就会让你领略自由的快意。房子坐落在何处,是何种风格的屋子,一切,有着无限的可能性。当屋子终于按照你的心思矗立在你的眼前时,你的快意一定是无边无际的。那时,你定会对自由顶礼膜拜。

⑦造屋,自然又是一次审美的历程。房子,是你美学的产物,又是你审美的对象。你面对着它——不仅是外部,还有内部,它的造型,它的结构,它的气韵,它与自然的完美合一,会使你自然而然地进入审美的状态。你在一次又一次的审美过程中又得到精神上的满足。

⑧再后来,当我意识到了我所造的屋子不仅仅是属于我的,而且是属于任何一个愿意亲近它的孩子时,我完成了一次理念和境界的蜕变与升华。再写作,再造屋,许多时候我忘记了它们与我的个人关系,而只是在想着它们与孩子——成千上万的孩子的关系。我越来越明确自己的职责:我是在为孩子写作,在为孩子造屋。我开始变得认真、庄严,并感到神圣。我对每一座屋子的建造,殚精竭虑,严格到苛求。我必须为他们建造这世界上最好、最经得起审美的屋子,虽然我知道难以做到,但我一直在尽心尽力地去做。

⑨生命不息,造屋不止。既是为我自己,更是为那些总让我牵挂、感到悲悯的孩子们。

任务一:整理提纲
1.演讲时需要清晰的思路。根据上文,把下面的演讲提纲补充完整。
开头直接引出演讲话题——写作便是建造房屋
主体要点一:文字建造的屋子,是我的庇护所——精神上的庇护所。
要点二:(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要点三:造屋,自然又是一次审美的历程。
要点四:(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尾总结——生命不息,造屋不止。

任务二:熟悉演讲稿
2.演讲前先要熟悉演讲稿,了解演讲内容,体会精彩语言。
(1)作者为什么把“写作”比作“造屋”?
(2)品析上文画线句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任务三:模拟演讲
3.为达到更好的演讲效果,请从不同的角度,分别对上文的首尾两段进行演讲设计。(提示:可从表情、声音、体态的运用等角度入手;每段选择一个不同的角度即可)
2024-06-06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周口市第一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较易(0.85) |

3 . ①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

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了。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

他在给我的信上说: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

了,跟着的是。这不再是做了再说。或做了也不一定说了。现在,他了就。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这是人格的写照,而且是以生命作为代价的。

⑥19441012日,他给了我一封信,最后一行说:另函寄上油印物二张,代表我最近的工作之一,请传观。

这就是为争取民主,反对独裁,他起稿的一张政治传单!

在李公朴同志被害之后,警报迭起,形势紧张,明知凶多吉少,而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

了。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

了: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

1.第①②段在选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   
2.选段写了闻一多作为革命家所做的三件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参加游行示威。(每件事不超8个字)
3.“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这一句应怎样理解?   
2024-06-02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烟台莱阳市(五四制)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4 . 阅读下面的实用类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不要在细节上雕花

①前段时间在网上看到一张趣图:有人在社交网络分享学习编程的笔记,一行行手抄代码,字迹清晰,排版工整,煞是认真。这让我想起我的学生年代。许多年前我还在念书的时候,班上有不少非常认真的同学,热衷于把课堂笔记做得非常漂亮、工整,有些甚至要用尺子对比着去写字。一年下来会写完好几本笔记本,满满当当,非常充实。

②相比之下,我算是个异类,因为我从来不做课堂笔记。我还记得有同学找我借笔记,听到我说“我不做笔记”时,脸上满是惊讶和不可思议——现在回想起来,她当时可能觉得我是不想借,随便找个借口敷衍吧。

③当然,追求把笔记做得非常工整、美观,并不一定不好,这是一种热爱生活的表现。不过在我看来,每个人的时间精力都是有限的。你把精力放在“做笔记”上,那放在思考和消化上面的精力就必然会减少。比起前者,后者可能更重要。

④中文互联网把这种追求细节上的考究叫做“细节雕花”,我觉得挺贴切的。许多人都有这样的习惯,热衷于去钻研和折腾一些很小的事情,却对一些更大的、更重要的事情视而不见。比如:热衷于折腾工具和方法,但却忽略了去培养一个真正有效、持久的好习惯;热衷于收藏和记录,囤积一大堆东西,但却从来不去翻阅它们;热衷于怎样把笔记做得更好看、更酷炫,但却忽略了,笔记的真正价值,是帮助自己消化知识。当你努力的方向偏了,投入再多的努力,其实也没有太大意义。

⑤不是说我们不需要追求细节上的完美,而是:当你在打磨细节时,不妨想一想:这些细节重要吗?它们的价值跟我所付出的时间精力成正比吗?除了这些细节,有没有其他更重要、优先级更高的事情,被我所忽略了?

⑥只有当你想把一件事情做好,把一个系统搭建起来,你再去打磨细节,此时的打磨才是有意义的;否则,你就只是在“细节雕花”而已。

⑦很多时候,我们并不是已经做好了一个东西,再去打磨细节;而是我们企图通过“打磨细节”这件事,给自己一种安心感、舒适感,让自己感到“我是做了很多事情的”,从而心安理得地逃避。逃避什么呢?逃避去面对真正困难的事情,去面对必须投入的时间和精力,去面对可能会失败的沮丧和挫败感。它的本质,其实依然是停留在自己的舒适区里面,做一些绝对不会失败的事情,通过秩序的强化和细节的堆积来提高自信。秩序是有魔力的。通过对秩序的不断重复和强化,会让我们产生更强的控制感——我们会感到:仿佛一切都在我们的掌握之中,一切都有规律可循,能够被理解和解决。

⑧但真的是如此吗?不是的。你只是悄然用一个更熟悉、更容易的问题,替代了原本那个更复杂、更困难的问题而已。

1.作者为什么否定“细节雕花”?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细节雕花”让人们无法进行专注的独立思考。
B.“细节雕花”会分散人们做更重要事情的精力。
C.“细节雕花”让人们忽略更大、更重要的目标。
D.“细节雕花”使人们的投入得不到相应的回报。
2.人们为什么会热衷于“细节雕花”?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细节雕花”相对容易使人获得安心和舒适感。
B.“细节雕花”使人们的生活更加充实和有意义。
C.“细节雕花”让人们暂时免于面对消极的感受。
D.“细节雕花”能通过解决简单问题给人们自信。
3.阅读全文,说说作者认为该按怎样的步骤真正做好一件事。
2024-05-27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中考三模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
5 .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不被大风吹倒

亲爱的年轻朋友:

节日快乐!

想起几天前,你们在我的公众号留言问我,如果人生中遇到艰难时刻该怎么办?

③这确实是一个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

④谁都不敢保证自己一生中不会遇到困难,甚至是艰难时刻。

⑤我无法告诉你一个适合所有人的标准答案,但可以与你们分享两个小故事。当我遇到艰难时刻时,给我带来知识与力量的一本书和一个人。

⑥一本书,是《新华字典》。

⑦我一生中遇到的第一个艰难时刻是童年辍学。

⑧当时与我同龄的孩子都在学校里,他们在一起学习、玩耍,而我孤零零的一个人放牛、割草,十分孤独。

⑨幸好在这个时候我得到了一本《新华字典》。我当然也希望能阅读很多的经典作品,但当时的农村书很少,谁家有本书都视若珍宝,轻易不外借。

⑩只有这本《新华字典》是属于我的。

⑪我认识的大部分汉字实际上都不是在学校里学的,而是在辍学之后通过阅读这本《新华字典》学的。

⑫总之,在当年那种孤独穷困的环境里,就是这本工具书陪着我度过了艰难时刻,而且也为我以后能拿起笔来写小说奠定了基础。

⑬一个人,是我的爷爷。

⑭小的时候,我跟着爷爷去荒草甸子里割草,归程时天象诡异,一根飞速旋转着的黑色的圆柱向我们逼过来,并且伴随着沉闷如雷鸣的呼隆声。

⑮我惊问爷爷,那是什么?爷爷淡淡地说,风,使劲拉车吧,孩子。

⑯风越来越大,我们车上的草被刮扬到天上去,我被风刮倒在地,双手死死地抓住了两丛根系很深的牛筋草,才没有被风刮走。

⑰我看到爷爷双手攥着车把,脊背绷得像一张弓,他的双腿在颤抖,小褂子被风撕破,只剩下两个袖子挂在肩上。爷爷与大风对抗着,车子未能前进,但也没有后退半步。

⑱大风过去了,爷爷还保持着这个姿势,仿佛一尊雕塑。

⑲许久之后,他才慢慢地直起腰,他的手指蜷曲着,都伸不开了。爷爷与狂风对峙的模样永远印刻在我的脑海里。

⑳那么,我们是胜利者还是失败者?

㉑风来时爷爷没有躲避,尽管风把我们车上的草刮得只剩下一棵,我们的车还在,我们就像钉在大坝上一样,没有前进,但是也没有倒退。我觉得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们胜利了。

㉒我的故事是老生常谈,不一定能让你们感兴趣,但因为这是我的亲身经历,所以还是讲给你们听,但愿能给你们带来一些启发。

㉓古人云,道阻且长,行则将至。

㉔年轻朋友们,当我们遇到艰难时刻,不要灰心,不要沮丧,只要努力总是会有收获。

㉕希望总是在失望甚至是绝望时产生的,并召唤着我们重整旗鼓,奋勇前进。

㉖一个人可以被生活打败,但是不能被它打倒。

㉗总之我想,越是在困难的时刻,越是文学作品能够发挥它的直达人的心灵的作用的时候。

莫言

2022年五四前夕

【对比分析演讲】
1.根据已学课文《最后一次讲演》以及上述内容,完成下面的表格。
演讲者演讲目的演讲风格
(1)______悼念李公朴慷慨激昂
莫言(2)______(3)______

【感悟演讲开头】
2.关于演讲开头,有一个著名的“七秒法则”:在听众决定是否关注你的讲话之前,你只有七秒钟的时间可以利用。莫言的这篇演讲稿的开头是否体现了这一法则?请简要分析。
【揣摩演讲语言】
3.揣摩下列演讲语句,根据提示回答问题。
(1)我看到爷爷双手攥着车把,脊背绷得像一张弓,他的双腿在颤抖,小褂子被风撕破,只剩下两个袖子挂在肩上。(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进行赏析)
(2)一个人可以被生活打败,但是不能被它打倒。(请从重读的角度进行演讲设计,并说明理由)
【梳理演讲思路】
4.结合演讲稿的内容,补充完成思维导图。

由公众号留言引起话题——①______→讲述自身经历:一本书,带来知识。一个人,②______→呼吁年轻朋友们:③______

2024-04-21更新 | 15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宜阳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6 . “让角儿”

   

“让角儿”是戏曲演出中经常出现的一种现象,多出现在几位名家在同一剧团或上演同一出戏的情况中。

在演一出大戏时,贯穿全剧的主要角色,在每一折中唱、念、做、打各有千秋。譬如,《四郎探母》这出戏中的主角杨四郎,共有《坐宫》《过关》《见弟》《见娘》《见四夫人》《回令》等多场戏。其中,有以唱功见长的,有以表演见长的,有以武功见长的,诸多名角如何分配这一个角色呢? 如果杨宝森、谭富英、马连良等三位名家参演,一般来讲,《坐宫》一折虽然有一个嘎调(高音),但相对于《见弟》《见娘》的多个高腔儿,显然更适合以韵味见长的杨先生,而嗓音高亢的谭先生唱《见弟》《见娘》更为合适,以做派见长的马先生演《回令》最为精彩。再如《群英会》《借东风》这两出戏,如果马连良先生自己挑班“马连良剧团”时,他要“前鲁肃后孔明”,因为《群英会》中鲁肃是第一主角。如果和谭富英这位名家同时参加演出,马先生就会把《群英会》中的鲁肃一角让给谭先生,自己饰演诸葛亮到底。

“让角儿”能                               ,更展现了“角儿”的艺德,最重要的是能让观众满意。

(有删改)

1.请你结合文章内容补写结尾句,让文章内涵更深刻。(30字以内)
2.好的故事常常发人深省,使人读有所思,读有所获。阅读上文,你获得的最深感悟是什么? 请以此为观点,写一段议论性文字。
写作提示:①观点明确;②论证合乎逻辑;③不少于100字。
2024-04-04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山西省大宁县部分学校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2024·湖北武汉·一模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7 . 阅读下面的实用类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不知为不知,是为知也

①我最近改变了自己关于智力的认识。认知有两种:第一种是正常认知,指能够从记忆中提取知识的能力;第二种是元认知,指对认知过程进行认知和调节的能力。简言之,认知重在知道,元认知重在知道是否知道。两种不同的认知能力,其实意味着存在两种不同类型的智力。两者可以同时存在,但很多时候则不是。

②比如,别人向你提问题,自己知道答案却又一时想不起来,但如果有人说出答案,立刻就能知道正确还是错误。这种情况下就是元认知脱离正常认知而存在。传统教育中,智力是由正常认知能力评价的,比如考场上能够写出所有知道的答案,分数很高,人们通常认为他的智力水平高。而当一个人的元认知脱离正常认知而存在时,往往会被认为智力水平低下,尽管实际生活中的他们也许和考场学霸同样聪明高效,但却不能同样容易地证明自己。

③可是,人生不是一场遭遇战,而是一系列的尝试、失败、再努力的过程,每一步都以前一步为基础。学习就是要知道原来不知道的,采取行动学会应该知道的,而这恰恰是元认知这种智力所能起到的作用。所以对于人的发展而言,元认知往往比正常认知更加重要。

④实际生活中,面对问题要做的第一个决定是你是否知道答案,元认知能力很强的话就很容易了。若是明确知道答案,即可放手去做;若是知道答案只是一时说不出来,可以做些调查研究;若是肯定知道自己不知道,也能因为意识到了自己的无知,然后马上开始学习并解决问题,而不会盲目自信或是自欺欺人。正是那些自以为知道其实不知道的人,才会做出最糟糕的决定。正常认知能力不好但元认知能力很出色的人,实际上蕴藏很大潜力。他们可能在学校表现平平,但面对挑战的时候,因为知晓自己的能力,所以会采取最佳措施。初看上去这样的人可能不够聪明,但因为知道自己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他们就能做出更好的决定,学会最重要的东西。正常认知能力很好但元认知能力差的人却恰好相反。年轻时因为考场发挥出色常常得高分所以被认为有天赋,不幸的是元认知不够好。他们自以为什么都知道,其实并不知道,骄傲自大不肯虚心学习,不了解人际关系的微妙之处,看不起认知能力较低的人,最终不知不觉落在他人的后面,还不知道真正原因所在,煞是可悲。

⑤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意识到自己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又如何把两者区别开来?知识实在太多,即使最聪明的人也只能掌握很小一部分,又何况我们普通人。而我们又很容易满足于有限的认知,将自己的头脑封闭起来,对周围发生的事情视而不见,从而失去了求知欲。当我们对世界充满好奇,愿意去了解世界的时候,封闭的大脑才能打开,发现一个更加宽广的世界。

⑥最重要的智力是认识到自己不知道的能力,认识到自己不知道是走向自我完善的第一步。不刻意隐瞒自己的知识缺陷,正视它、承认它,反而更能获得他人的尊敬。可对于聪明人来说,这是最难学会的一课。我们已经习惯于正确,认为犯错误是可耻的,常因为看上去犯傻、掉价、没面子就拒绝承认自己的不知。这样的虚荣矫饰才是重大的弱点,是很多问题的根源。消除它,拥抱谦虚,才是真正智慧的标志。

(原文/沈畔阳,基于命题需要有删改)

1.下列对“元认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认知是一种了解并能调节自己认知过程的能力。
B.元认知和正常认知可以同时存在也可以彼此分离。
C.元认知在传统教育的评价体系中常常被人们忽略。
D.元认知与正常认知脱离的人通常表现为智力低下。
2.下列对“元认知往往比正常认知更加重要”的原因的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学习生活中,良好的元认知会让人采取行动学会原来不知道的。
B.面对问题时,良好的元认知可以帮助人们在第一时间知道答案。
C.解决问题时,良好的元认知能帮人对自己的能力做出准确判断。
D.遭遇挑战时,良好的元认知能让人根据自己能力采取最佳措施。
3.基于对智力的新认识,作者认为人们应该抱有怎样的认知态度?依据⑤⑥段内容简要概括。
2024-04-01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较易(0.85) |
8 .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各题。

精卫填海

太阳神炎帝有一个小女儿,名叫女娃,是他最钟爱的女儿。有一天,女娃驾着小船,到东海去游玩,不幸海上起了风浪,像山一样的海浪把小船打翻,女娃就淹死在海里,永远回不来了。炎帝痛念他的女儿,但不能用他的光和热来使她死而复生,只能独自悲伤。

女娃死了,她的魂灵化作一只小鸟,名叫“精卫”。精卫长着花脑袋、白嘴壳、红脚爪,大小有点像乌鸦,住在北方的发鸠(jiū)山上。她恨无情的大海夺去了她年轻的生命,因此她常常飞到西山去衔一粒小石子,或是一段小树枝,展翅高飞,一直飞到东海。她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上飞翔着,把石子或树枝投下去,想要把大海填平。

大海奔腾着,咆哮着,露出雪亮的牙齿,凶恶地嘲笑着:“小鸟儿,算了吧,你就算干上一百万年,也休想把我填平。”

精卫在高空答复大海:“哪怕是干上一千万年,一万万年,干到宇宙的终尽、世界的末日,我也要把你填平!”

“你为什么恨我这样深呢?”

“因为你呀——夺去了我年轻的生命,将来还会有许多年轻无辜的生命,要被你无情地夺去。”

“傻鸟儿,那么你就干吧——干吧!”大海哈哈大笑。

精卫在高空悲啸着:“我要干的!我要干的!我要永无休止地干下去的!这叫人悲恨的大海啊,总有一天我会把你填成平地!”

她飞翔着,啸叫着,离开大海,又飞回西山去,把西山上的石子和树枝衔来投进大海。她就这样往复飞翔,从不休息,直到今天她还在做着这件事。

(选自《中国神话故事》,有删改)


班级开展了“童话故事共欣赏”活动,有同学分享了上面的故事。请完成下面的任务:
(1)请赏析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

她恨无情的大海夺去了她年轻的生命,因此她常常飞到西山去衔一粒小石子,或是一段小树枝,展翅高飞,一直飞到东海。


(2)在童话故事赏析环节,你作为小组代表发言。请写一段文字谈一谈你从这个故事中获得的启示,不少于100字。
2024-03-21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朔州市多校2023-2024 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9 .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小题。

《傅雷家书》(节选)

【甲】聪,亲爱的孩子。收到922日晚发的第六信,很高兴。我们并没为你前信感到什么烦恼或是不安。我在第八封信中还对你预告,这种精神消沉的情形,以后还是会有的。我是过来人,决不至于大惊小怪。你也不必为此担心,更不必硬压在肚里不告诉我们。心中的苦闷不在家信中发泄,又哪里去发泄呢?孩子不向父母诉苦向谁诉呢?我们不来安慰你,又该谁来安慰你呢?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乔,方能廓然无累,真正的解脱。只要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就好了。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我们只求心理相当平衡,不至于受伤而已。你也不是栽了筋斗爬不起来的人。我预料国外这几年,对你整个的入也有很大的帮助。这次来信所说的痛苦,我都理会得;我很同情,我愿意尽量安慰你、鼓励你。克利斯朵夫不是经过多少回这种情形吗?他不是一切艺术家的缩影与结晶吗?慢慢的你会养成另外一种心情对付过去的事:就是能够想到而不再惊心动魄,能够从客观的立场分析前因后果,做将来的借鉴,以免重蹈覆辙。

一九五四年十月二日

【乙】你为了俄国钢琴家[指著名钢琴家Richter(李赫特)]兴奋得一晚睡不着觉;我们也常常为了些特殊的事而睡不着觉。神经锐敏的血统,都是一样的;所以我常常劝你尽量节制。那钢琴家是和你同一种气质的,有些话只能加增你的偏向。比如说每次练琴都要让整个人的感情激动。我承认在某些romantic[浪漫底克]性格,这是无可避免的;但无可避免并不一定就是艺术方面的理想;相反,有时反而是一个大累!为了艺术的修养,在heart[感情]过多的人还需要尽量自制。中国哲学的理想,佛教的理想,都是要能控制感情,而不是让感情控制。假如你能掀动听众的感情,使他们如醉狂,哭笑无常,而你自己屹如泰山,像调度千军万马的大将军一样不动声色,那才是你最大的成功,才是到了艺术与人生的最高境界。

技巧与音乐的宾主关系,你我都是早已肯定了的;本无须逢人请教,再在你我之间讨论不完,只因为你的技巧落后,存了一个自卑感,我连带也为你操心;再加近两年来国内为什么school[学派],什么派别,闹得惶惶然无所适从,所以不知不觉对这个问题特别重视起来。现在我深信这是一个魔障,凡是一天到晚闹技巧的,就是艺术工匠而不是艺术家。一个人跳不出这一关,一辈子也休想梦见艺术!艺术是目的,技巧是手段:老是只注意手段的人,必然会忘了他的目的。甚至一些有名的virtuoso[演奏家,演奏能手]也犯的这个毛病,不过程度高一些而已。

一九五四年十一月二十三日夜

【丙】比赛既然过去了,我们希望你每个月能有两封信来。尤其是我希望多知道:国外音乐界的情形;你自己对某些乐曲的感想和心得。千万抽出些功夫来!以后不必再像过去那样日以继夜地扑在琴上。修养需要多方面的进行,技巧也得长期训练,切勿操之过急。静下来多想想也好,而写信就是强迫你整理思想,也是极好的训练。

一九五五年三月二十一日

【丁】唯有把过去的思想包袱,一齐扔掉了,才能得到真正的精神上的和平恬静,才能真正心胸开朗的继续前进!孩子,勇敢些!别怕!别踌躇!而最要紧的是把日常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条!日常生活一乱,精神决不可能平静。

一九五五年十二月十九日

1.家书是真情的流露,从这几则书信来看,傅雷跟儿子交流了哪些事情?
2.面对儿子情绪的高低起伏,傅雷在【甲】文中给他提出了哪些建议?
3.请赏析下列语句,感受《傅雷家书》的语言特色。
假如你能掀动听众的感情,使他们如醉狂,哭笑无常,而你自己屹如泰山,像调度千军万马的大将军一样不动声色,那才是你最大的成功,才是到了艺术与人生的最高境界。
4.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丙】文划线句子“写信就是强迫你整理思想,也是极好的训练”的理解。
5.著名作家施蛰存曾这样评价傅雷:“他的家教如此之严,望子成龙的心情如此之热烈,他要把他的儿子塑造成符合他的理想的人物。”你认同这种教育理念吗?请结合生活实际和名著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2024-03-14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威海市环翠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五四制)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10 . 阅读《动物笑谈》(节选),完成下面小题。

①有一段时间我正在做有关水鸭子的实验,想要解释存在我心中已久的疑问。疑问是这样的:刚刚从人工孵卵器孵出的小雁鹅,总是把第一个碰到的生物认作是自己的母亲,并且一心一意地跟随着她;但是水鸭子就不同了,凡是由人工孵卵器养出的小凫,总是极其羞怯,难以接近,每次一出壳,就赶紧逃开,躲到附近的暗角里不肯出来。这是什么缘故呢?

 ②记得有次我把一堆水鸭蛋拿给一只麝香鸭代孵,小凫的羽毛一干,也是马上就逃走了,我费了好大的劲儿才把它们抓了回来。又一次我让农场里的一只胖大白鸭代孵,那些小家伙却高高兴兴地跟在她后面,好像她是它们真正的母亲似的。我猜想关键一定在母鸭的叫声上,因为从外表看来,不管是那只家养的白鸭还是麝香鸭,都和真正的水鸭长得大相径庭;不过白鸭的叫声却和水鸭一样——这是因为农场的家鸭原是由野鸭驯养而来的,在这段驯养的过程之中,野鸭羽毛的颜色和身体的形状都已大变,但是叫法却还保持原样。

③我因此得到一个颇为清晰的结论:如果我要小凫跟着我走,我得学母凫一样叫才行。“他在脖子上挂个铃铛,嘴里发出哞哞的叫声,小牛就以为他是母牛。”布什的诗句正是这种情况的最佳写照。

④于是我立刻着手去做这个实验。就在复活节后的第七个星期天,我把一窝待孵的水鸭蛋放在人工孵卵器里。小凫一出壳,羽毛刚干,我就学着母水鸭的叫声,不停地唤着它们果然,这一次这些小鸭子一点儿也不怕我,它们信任地望着我,挤成一堆,听任我用叫声把它们带走。我的猜想因此完全得到证实:新出世的雏凫只对母凫的叫声有本能的反应,却不知道母亲该像什么;只要会像母鸭一样叫唤,不管是只肥胖的北京鸭还是一个更胖的人,都成了它们的母亲。

⑤不过,这个代替物却不能太高。在实验开始时,我原和小鸭子一样匍匐在草中,后来我逐渐换成坐的姿势。可是,等我一旦站起来试着带它们走,它们就不动了;它们的小眼睛焦急地向四周探索,却不会朝上方看,没有多久,就像被弃的小鸭子一般,发出细细的尖叫,哭起来了。因此,为了要它们跟着我,我不得不蹲着走,这自然颇不舒服。尤其糟的是,做母亲的水鸭子得时刻不停地叫唤,只要有半分钟的时间忘了“呱格格格、呱格格格”地唱着,小凫的颈子就拉长了,和小孩子拉长了脸一样。要是这时我不继续叫唤,它们就要尖声地哭了。好像只要我不出声,它们就以为我死了,或者以为我不再爱它们了。这真是值得大哭特哭的理由呢!

⑥小鸭子和雁鹅不同,小鸭子对母亲的需索不休,带它们真是累人的差事。想想看,我不但得竴在地上爬行,还得不停地嘎嘎地叫,这真不是好玩的。

⑦不过为了探求真理,也只好忍受这种考验了。所以,那个星期天,当我带着那群小鸭子在我们园里青青的草上又蹲又爬又叫地走着,而心中正为它们的服从而暗自得意的时候,猛一抬头,却看见园子的栏杆边排着一排人,他们全都脸色煞白

1.阅读选文,完成下面的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实验内容
提出问题(1)________
猜想和假设猜想关键在于母鸭的叫声,假设要小凫跟我走,我得学母凫叫。
(2)______我持续学母水鸭叫,和小鸭子一样匍匐在草中,后来慢慢换成坐的姿势,小鸭子都会围着我,我站起来后,小鸭子则不跟着我走。
得出结论新出世的雏凫只对母凫的叫声有本能的反应,对母亲的外貌没有认知,且“母亲”不能太高,还得不停地叫。

2.赏析下面的句子,根据加点词语的提示,体会本文语言诙谐幽默的特点。
所以,那个星期天,当我带着那群小鸭子在我们园里青青的草上又蹲又爬又叫地走着,而心中正为它们的服从而暗自得意的时候,猛一抬头,却看见园子的栏杆边排着一排人,他们全都脸色煞白
(1)“又蹲又爬又叫”:___________
(2)“暗自得意”和“脸色煞白”__________
3.结合选文,给劳伦兹这位优秀的动物学家写一段人物评价。
2024-03-05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