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理性参与网络生活的要求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7 道试题
1 . 结合材料,完成答题。

▲检察院发布典型案例。2021年8月8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5件全国检察机关依法惩治妨害疫情防控秩序犯罪典型案例。这批典型案例聚焦当前疫情防控中的突出问题和难点,包括违反疫情管控措施,流调中隐瞒或者未如实陈述活动轨迹,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等。

▲违反防疫禁令时有发生。当前,在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下,依然有极少数人执意违反防疫禁令和公告,导致病毒传播、多人感染。如南京老太毛某,擅自离开南京,到扬州后又故意隐瞒行程,在面对公安部门调查时仍一味隐瞒行程,因其一人的任性,导致扬州一座城“破防”。根据我国刑法等法律法规,故意传播突发传染性病原体,危害公共安全的,按照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定罪处罚。

▲防范疫情人人有责。疫情就是“敌情”,大“敌”当前,我们每个人都应有正确的权利义务观,严格遵守各项防疫规定,支持各项防疫工作。但还有的为了图省事不做核酸检测,还有的人恶意编制,在网络上传播疫情谣言,种种以身试法的恶劣行为给战“疫”添乱添堵,对此检察机关、司法部门必须“零容忍”,对有关当事人依法严惩,用法治利器构筑起疫情防控的“防疫墙”。


(1)拟题:运用所学知识,自拟一个体现材料主要内容的题目。
题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评论:从不同的角度对上述材料进行分析评论。
2022-09-05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上饶市铅山县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道德与法治试题

2 . 32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于2021723日至88日在日本东京举行。中国体育代表团取得38枚金牌、32枚银牌、18枚铜牌的优异成绩,实现了运动成绩和精神文明双丰收,为祖国和人民赢得了荣誉。


【奥运精神我领悟】
(1)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下表。
冠军语录感悟的道理
乒乓球运动员马龙说:“我的东京奥运会之旅圆满结束,无论单打冠军,还是团体金牌,都是我和我的队友、教练员,以及背后默默付出的陪练、队医、保障团队,团结一心共同奋斗出来的荣耀勋章。”
击剑运动员孙一文说:“如果祖国需要我的话,我肯定很愿意继续站出来,为击剑事业作贡献。”

【行己有耻守底线】

年仅14岁的全红婵在东京奥运会“一跳惊天下”,全社会都在为她送上祝贺。然而,一些另有所图的人也伺机而动,企图收割这波流量,将全红婵家人原本平静的生活搅得一团糟。全红婵家人只好对乡亲们和正在直播的主播一遍遍地说:“小点声吧,家里的老人家已经被吵得两天没合眼了……”


(2)请你对这些网络直播者提出恰当的忠告。
【中华文化新传承】

东京奥运会开幕式上,中国体育代表团身穿红衣白裤(裙)搭配的“开门红”礼服亮相。女士连衣裙牡丹图案,选取故宫明代洪武“釉里红缠枝牡丹碗”上的纹样作为视觉来源,具有中国特有的美学品质和趣味。男式衬衣设计灵感来源于最具中国象征的五星国旗图案,体现中国奥运军团团结拼搏,为国家荣誉而战的精神风貌。男装纽扣以五角星为图案。女装纽扣为牡丹纹,源自战国时期的瓦当纹样,简洁大气。


(3)中国奥运军团“开门红”礼服的设计带给你怎样的启示?
【全民健身共参与】

202188日是东京奥运会闭幕日,恰逢我国第13个“全民健身日”,主题是“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希望大家能够积极参与健身,找到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享受运动带来的健康与快乐。


(4)请你向同学们推荐一项体育运动,并说明推荐的理由。
2022-03-18更新 | 11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年江西省初中学业水平模拟考试(二)道德与法治试题
3 .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2022年4月29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联合发布依法惩治妨害疫情防控秩序违法犯罪典型案例,主要涉及有关人员不遵守国家疫情防控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规定、妨害疫情管理秩序、造成疫情传播或导致疫情传播的严重危险等违法犯罪行为。

▲违反防疫禁令行为时有发生。当前,在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下,依然有极少数人执意违反防疫禁令和公告,导致病毒传播、多人感染。如曾某某接到核酸检测初筛阳性通知后,仍乘坐动车、网约车等公共交通工具跨省回家,导致其妻子、网约车司机感染新冠肺炎。依据我国刑法相关规定,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防范疫情人人有责。疫情就是“敌情”。大敌当前,我们应该具有正确的权利义务观,严守各项防疫规定,支持各项防疫工作。但是仍有人为了图省事不做核酸检测,还有人在网上散布疫情谣言,这种以身试法的恶劣行为给我们战“疫”添乱添堵。对此,检察机关、司法部门对有关当事人依法严惩,用法治利器构筑牢固的“防疫墙”。


(1)拟题:运用所学知识,自拟一个体现材料主要内容的题目。
题目:____
(2)评论:从不同角度对上述材料进行分析评论。
2022-09-22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道德与法治试题

4 . 学习“网络生活新空间”内容后,某校八年级的同学开展实践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其中。

材料一   同学们搜集了以下图片



(1)以上三幅图分别反映了网络怎样推动社会的发展进步?

材料二   为促进江西网络经济健康快速发展,构建诚实守信、公平竞争的网络市场环境,江西多部门共同开展“江西2022网络市场监管专项行动”。江西省市场监管局表示,江西将严厉打击假人气、假优惠、假商品等“三假”直播乱象,进一步营造网络直播公平竞争环境,维护商家和消费者合法权益。


(2)联系材料,请为规范“直播带货”行为提出合理化建议。
2022-12-14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抚州市崇仁县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道德与法治试题
5 . 判断下列做法或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只要我们有知耻之心,就能做到“行己有耻”。


(1)判断:
理由:

图中小闽的言行。


(2)判断:
理由:
2022-07-19更新 | 111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西省丰城市第九中学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道德与法治试题
6 . 2021年12月23日,西安疫情期间,今日头条用户“西安锁哥”在网上发布的一张确诊病例传播链分解图,因篡改华商网新闻作品对疫情信息进行造谣一事,被华商网工作人员上报上级单位及公安机关。该网民的行为(       
①违反了社会道德,但没有违法        ②侵犯了公民的合法权益
③是民事违法行为,情节不严重        ④借机博眼球、赚取流量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2022-07-26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年江西省赣州市经开区中考一模道德与法治试题
7 . 2021年1月15日,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部分内容见下图。该手机禁令的顺利实施。需要我们(       

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学生确有将手机带入校园需求的,须经家长同意、书面提出申请,进校后应将手机由学校统一保管,禁止带入课堂。

①恪守诚信准则,主动上交手机                    ②接受外在约束,全凭父母监督
③摆脱网络依赖,学会“信息节食”                 ④珍惜受教育权利,履行受教育义务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21-06-18更新 | 515次组卷 | 24卷引用:江西省吉安市六校联谊联考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道德与法治试题

8 . 材料一   20214月,北京师范大学团队发布了全国“区域教育质量健康体检”报告。报告全面梳理了该团队七年多来在181个区县的2638所小学、1322所初中和140所高中采集到的区域教育质量健康体检结果,得出了手机依赖、校外补课、睡眠不足等多个影响教育质量的“痛点”因素。在相对较“新”的这些“痛点问题中,是中小学生对手机的依赖。北师大报告所指有一定比例学生已出现手机依赖(小学7%,初中19%)或手机依赖倾向(小学5%,初中9%),这直接指向影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

材料二   20212月初,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学生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如下图《禁入》



(1)结合材料一,请你分析教育部“禁入”的依据是什么?
(2)学会正确使用手机是我们中学生一门必修课。你准备怎样正确使用手机?
9 . 2020年1月,在全国上下口罩紧缺的情况下,25岁的被告人张某利用民众急购口罩的心理,在多个微信、QQ群内散发有大量口罩出售的虚假信息,在短短三天内骗得被害人陆某等3人定金共计人民币9520元(如下图)。这给我们启示(   

①网络安全是小事,还涉及不到国家安全
②提高自身防范意识,不轻信网络信息
③增强法治观念,不做违法的事情
④疫情当下,网络生活很随意
A.②③B.①③C.①②D.③④
2020-11-27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新余市第四中学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道德与法治试题
10 . 透过数据图片,看真实世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图一反映了什么现象?
(2)针对图一、图二中反映的情况,给我们中学生怎样的启示?
2020-12-23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定南县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道德与法治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