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地理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58 道试题
1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为了扶持宁夏发展,精准扶贫,福建以当地闽宁镇(图1)为示范点,成功在沙漠戈壁推广种植巨菌草,并利用巨菌草饲养畜禽、培育菌(菇),发展菌草生态农业(图2)。目前,闽宁镇大棚菌(菇)生产已初具规模,特别是在夏季南方因高温高湿菌(菇)产量下降时,销量喜人。巨菌草原产于北非热带、亚热带地区,是一种适应性很强的多年生禾本科植物,根系发达,生长快速,植株高大;温带地区栽培多不抽穗结籽,种籽发芽率仅千分之二;低于0 ℃时需采取保护措施;栽种一年,可连续收割10年以上。



(1)与福建相比,分析宁夏发展菌(菇)生产有利的温度、湿度条件。
(2)传统菌(菇)生产需要消耗大量杂木屑用作栽培原料。从成本角度分析闽宁镇利用干草屑代替杂木屑生产菌(菇)的好处。
(3)说明在闽宁镇发展菌草生态农业中巨菌草产生的有益作用。
(4)有观点认为在闽宁镇推广巨菌草会造成生物入侵危害,请从自然条件角度说出反驳的理由。
2018-03-14更新 | 540次组卷 | 8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2018届高三质量检测文综地理试题
22-23高二下·江苏南通·阶段练习
2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南极磷虾,以浮游植物为食,集中分布在南极海域。海冰,盐度、水温及环境方式等都会影响磷虾的分布,其中洋流及海水的垂直交换为南极磷虾提供了丰富的饵料,时南极磷虾资源分布及渔场形成具有明显的作用。南极磷虾固其体量大、繁殖能力强、营养丰富,被称为人类未来的“粮食”,世界各国专门派出船只赴南极海域竞相捕猎。2013年中国正式加入南极磷虾的捕捞行列。

材料二图左为“南极磷虾分布示意图”,图右为“南极生物链示意图”。

(1)列举我国前往南极海域捕捞磷虾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
(2)说明南极海域过度捕捞磷虾可能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
(3)分析我国远赴南极海域捕捞磷虾对维护国家安全的意义。
2023-03-18更新 | 1686次组卷 | 14卷引用:福建省宁德市福鼎市福鼎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测试地理试题

3 . 山东芝罘岛由坚硬岩浆岩和变质岩构成,海岸陡峭。在岛屿西端平坦海床上,形成了水下“近岸凹槽”地貌。受海水侵蚀与沉积影响,海床表层离岸由近及远依次分布砾石、砂砾、砂。下图为芝罘岛西端“近岸凹槽”剖面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海床上“近岸凹槽”的形成过程是(     
①在重力作用下,海水向下流动
②急速海浪涌向海岸,使海岸处海水面抬高
③近岸海底物质长期遭受侵蚀搬运形成凹槽
④向下流动的海水侵蚀近岸海底
A.①②③④B.③①④②C.①②④③D.②①④③
2.利于“近岸凹槽”形成的季节主要是(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3.“近岸凹槽”处砾石、砂砾、砂分布差异的形成原因是(     
A.海底水流速度差异B.海底物质粒径差异C.海面风速差异D.波浪大小差异

4 . 近年来,随着我国山地丘陵地区城镇化的快速发展,自然环境破坏与人地矛盾加剧。各地积极促进山、水、城协调发展,打造丰富多元的“山-水-城”空间格局(下图),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与高质量发展。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山-水-城”空间格局形成的主要驱动因子是(     
A.城乡差异化加剧B.城镇化水平较低
C.城市辐射作用弱D.城镇化问题突出
2.对“山-水-城”空间格局形成影响较小的是(     
A.城市外部形态B.城市居民诉求C.城市功能布局D.山水生态网络
3.打造“山-水-城”空间格局的主要意义是(     
A.促进自然资源的开发B.降低生产活动碳排放
C.增加历史文化保护区D.提高生态环境安全性
2024-05-12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福建省龙岩市高考三模地理试题

5 . 我国西部山区(下图中左图)比降大的河段常修建窄顶直墙式拦沙坎(下图中右图),以改善局部河床形态,进行冲积河道保护。拦沙坎属低水头挡水建筑物,类似溢流堰,顶部壅水过流,对河道全断面行洪影响不大,运行风险小,应用广泛。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拦沙坎对河道的保护作用主要表现在(     
A.减轻河流下切B.利于裁弯取直C.削弱溯源侵蚀D.增加河床比降
2.叶尔羌河拦沙坎最适宜设置在(     
A.甲处B.乙处C.丙处D.丁处
2022-05-24更新 | 435次组卷 | 5卷引用:福建省莆田一中、龙岩一中、三明二中三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地理试题

6 . 大四铁路位于内蒙古库布齐沙漠南缘,长期受风沙危害。当地采用工程防护与植物防护相结合的措施,效果良好。下图为某研学小组绘制的“大四铁路某路段风沙防护条带布局平面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大四铁路沿线不同路段植物防护带的植被类型不同,分别为“乔木及灌木林”“灌木林”“种草”三种类型,防护林带植被类型设置主要考虑当地的(     
A.水分B.日较差C.光照D.气温
2.影响大四铁路左右两侧植被防护带数量差异的因素是(     
A.行政管辖B.盛行风向C.地形地貌D.土壤状况
3.大四铁路两侧中间隔离带内各设一条通道,纵向每300m左右交错设置横向通道,其目的是(     
A.便于排水B.旅游观光C.运输货物D.植物养护
2023-12-06更新 | 240次组卷 | 3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双十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沙洲(又称江心洲)是由河流中泥沙沉积而成,河水流速受河流形态影响明显。下图为长江下游南京至镇江段江心洲的分布。甲、乙、丙是科研人员为研究泥沙沉积状况而钻孔的采样点。



1.有关河流侵蚀与堆积的说法正确的是(       
A.河流上游落差大,以溯源侵蚀和下蚀为主,没有泥沙堆积
B.弯曲河段河岸侵蚀受凸凹岸因素的影响大于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C.河流对河岸的侧蚀强度与河岸的岩性关系不大
D.丰水期河流流速快,利于沙洲泥沙淤积
2.有关甲、乙、丙采样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八卦洲的尖嘴起到分流作用,使甲处河水的流速加快,沉积物粒径大
B.乙采样点因为两股水流汇合,水的流速慢,沉积物粒径大于甲、丙
C.丙采样点受引航道分流,河水流速慢,沉积物粒径大于甲
D.甲采样点因河水受八卦洲的顶托,流速慢,沉积物粒径小于乙
单选题-题组 | 适中(0.64) |
名校

8 . 山药是缠绕性藤本植物,其地下根茎可食、可入药,幼苗期不耐寒,性喜光,宜在排水良好处种植。下左图示意华北某山药种植基地的地形,下右图示意该地采用攀爬网种植山药。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甲、乙、丙、丁四处中,种植山药条件最好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2.种植山药采用攀爬网的主要目的是
A.减轻霜冻对幼苗的危害
B.有利于田间排水
C.有利于山药的充分采光
D.便于果实的收获
2016-11-27更新 | 544次组卷 | 31卷引用:2016届福建省普通高中毕业班单科期末质量检查地理试卷

9 . 里下河地区(图1)为古射阳潟湖(被沙坝或堤坝分割与外海分离的水域)。唐宋时期,该地区农民将湖泽中的淤泥移附到木架上,成为可随水位上下浮沉的葑(fèng)田(图2)。明清时期,黄河改道南迁并多次溃决,射阳湖萎缩,里下河地区洪涝加重。随着排灌系统的改善,葑田逐渐演变为垛田(挖掘淤泥在湖泽中堆高而成)(图3)。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唐宋时期,该地区葑田开发的意义是(     
A.利用水面,扩大耕地面积B.漂浮水面,减轻旱涝影响
C.漂浮水面,便于作物运输D.净化水质,缓解水体污染
2.导致明清时期射阳湖萎缩的原因主要是(     
A.农业生产规模增大,耗水量增多B.堤坝阻止海水入侵,水源减少
C.黄河频繁溃决,携泥沙入湖淤积D.挖掘大量湖底淤泥,水位下降
3.葑田逐渐演变成垛田,主要是考虑(     
①洪涝灾害加重②降低筑田成本③湖泽水位变浅④可用木材减少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2024-06-06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莆田第六中学等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最后一测地理试题

10 . “双抢”是长江中下游双季稻区产区“抢收早稻稻谷,抢插晚稻秧苗”的传统农事活动,通常是从7月下旬到8月上旬。抢收时因田中储水,给收割、脱粒、晒谷造成很大不便,劳动强度极大。今天,随着农村土地流转政策实施和农业机械的使用,“双抢”给人的劳碌印象渐渐淡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双抢”农事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减轻洪水威胁B.利用夏季光热C.减轻病虫危害D.保持土壤肥力
2.抢收早稻时田中储水的主要目的是(     
A.便于深耕B.消暑降温C.利于抢收D.利于抢种
3.土地流转使长江中下游稻作区(     
A.耕地面积扩大B.复种指数提高C.粮食价格上涨D.劳动效率提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