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地理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68 道试题
1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首个“海上风电+海洋牧场”示范项目在山东省潍坊昌邑市境内北部莱州湾海域实施,预计2024年6月完工。在“海上风电+海洋牧场”模式中,海上风电机的底座对鱼类具有类似人工鱼礁的吸引作用,将鱼类养殖网箱、贝藻养殖筏架固定在底座上面,可以将其“鱼礁化”,从而实现海上风电和海洋牧场的融合,开创“水下产出绿色产品,水上产出清洁能源”的新局面。下图示意“海上风电+海洋牧场”模式。

(1)简析在莱州湾海域进行风电场建设需要克服的不利自然条件。
(2)分析风力发电机底座“鱼礁化”的好处。
(3)简述“海上风电+海洋牧场”模式对国家资源安全的意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合理的秸秆还田能提高土壤肥力,改良土壤结构,促进微生物活力和作物根系的发育,增肥增产作用显著。但若方法不当,也会导致严重的环境污染、土壤结构不稳定、病虫害增加及减产等问题。今年吉林省将对全省秸秆覆盖还田的农户进行补贴,并继续在全省设立秸秆禁烧区和秸秆限烧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与焚烧还田相比,秸秆覆盖还田的主要好处是(     
A.增加农民收入B.减轻病虫害危害
C.减轻农户负担D.增加土壤有机质
2.在禁烧区内,部分农民仍坚持焚烧还田的主要原因是(     
A.维持农田生态系统B.保持土壤结构
C.提高农业生产效率D.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
3.吉林省燃烧的农作物秸秆主要是(     
A.棉花和水稻秸秆B.春小麦和棉花秸秆
C.玉米和水稻秸秆D.冬小麦和玉米秸秆
2020-07-10更新 | 332次组卷 | 3卷引用:广东省珠海市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8月月考地理试题
3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低地蔬果园”(下图所示)毗邻巴塞罗那的温泉小镇——卡尔德斯德蒙特维,是一处历史悠久的灌溉空间。古老的石墙灌渠联接城镇和灌区,3700m2的蔬果园过去由温泉水和汇入灌渠的城市降水所浇灌。随着城市的发展,大量污水从城市中心排入灌渠,蔬果园也渐成荒地。2015年当地提出灌溉系统修复项目,促进城镇可持续发展。项目将私有园艺景观开放为公共空间,并在渠道上修筑人行步道;富余及使用过的温泉水引入灌渠,并在灌溉系统中新建一个公共水池,池面上设置漂浮装置种植水生植物。改造后蔬果园逐渐恢复生机。

(1)推测蔬果园耕地荒弃的原因。
(2)与从河流引水灌溉相比,说明修复古灌溉系统的好处。
(3)分析灌溉系统中公共水池的主要作用。
(4)简述恢复蔬果园对该小镇的意义。
4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三工河流域位于新疆天山博格达峰北麓,上游接纳小冬沟、大冬沟、哈拉木萨克沟、马路沟、孜沿毡沟等支沟,并汇入天池。近30多年来,受自然与人为因素的共同影响,三工河流域先后暴发了8次泥石流,每年约7万方以上泥沙汇入天池。下图示意三工河流域地理位置及综合治理泥石流的拦沙大坝、10级跌水(是一种将上游渠道水流自由跌落到下游的落差建筑物,根据落差大小,跌水可做成单级或多级)梯田景观。


   
(1)简述三工河流域泥石流多发的主要人为因素。
(2)简析泥石流对天山天池及周边地区的生态危害。
(3)指出10级跌水梯田在天池生态系统修复中的作用。
2023-06-06更新 | 285次组卷 | 4卷引用:广东省普宁市勤建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题

5 . 地膜覆盖具有保温,保湿、保土等作用,在农业中已经被广泛应用,我国目前使用的地膜多为超薄型地膜,易破、难回收、难以自然降解,并容易对土壤造成污染与损害,某高校某教授提出用甘蔗渣、麦秆、芦苇浆做原料生产“再生纤维共混膜”的研究课题,并获得成功,使用“共混膜”不但能使农作物增产20%,而且其使用寿命一旦终结,其成分的30%可被微生物吃掉,剩余部分则会在40多天后自动降解,对土壤无副作用。


指出普通地膜造成哪些主要危害,并分析使用“共混膜”的好处。
6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南极洲附近的海洋被自西向东快速移动的西风漂流所包围,并因此与北方水域分开。西风漂流与南极沿岸环流相互作用,形成南极辐合带,这里分布有数量众多的磷虾。南极磷虾,以浮游植物为食,集中分布在南极海域。海冰、盐度、水温及环流方式等都会影响磷虾的分布,其中洋流及海水的垂直交换为南极磷虾提供了丰富的饵料,对南极磷虾资源分布及渔场形成具有明显的作用。

南极磷虾因其体量大、繁殖能力强、营养丰富,被称为人类未来的粮食,世界各国专门派出船只赴南极海域竞相捕捞。2013年中国正式加入南极磷虾的捕捞行列。下左图为南极磷虾分布示意图;下右图为南极生物链示意图。

(1)分析南极环流辐合带磷虾数量众多的原因。
(2)说明南极海域过度捕捞磷虾可能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
(3)分析我国远赴南极海域捕捞磷虾对维护国家安全的意义。
2024-05-31更新 | 10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东莞市东华高级中学东华松山湖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地理试题
7 .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为满足经济发展带来的胶州湾两岸交通需求,在已有胶州湾跨海大桥和胶州湾隧道(长7.8公里,定位为客运隧道)的基础上,青岛市于20201029日开工建设第二海底隧道,隧道全长15.89公里,以客运为主、兼顾中小型货运。同时为克服建设周期长、建成后运营超长海底隧道存在的的困难和问题,胶州湾第二隧道在双向行车隧道中另外建设一条服务隧道,服务隧道每隔一定距离设置横向通道与双向隧道相连接。胶州湾底部有多条断裂带,断裂带两侧以破碎带、碎裂岩为主,对隧道工程建设影响较大。下图为胶州湾跨海大桥位置和服务隧道示意图。



(1)对比胶州湾跨海大桥,指出胶州湾海底隧道的优势。
(2)从交通运输方面说明在已有青岛胶州隧道情况下继续建设胶州湾第二隧道的意义。
(3)推测胶州湾第二隧道的服务隧道的主要作用。
(4)从自然方面分析断裂带对胶州湾第二隧道建设的不利影响。
2023-12-04更新 | 339次组卷 | 3卷引用:广东省东莞中学、广州二中、惠州一中等六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三11月期中地理试题

8 . 几内亚是全球最不发达国家之一,铝土矿探明储量居世界第一位,但炼铝工业落后。该国的铝土矿是富铝基性岩石长期风化、氧化等作用而形成的风化壳型铝土矿。图1示意几内亚交通及铝土矿分布,图2示意几内亚康康市的气候资料。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影响该国铁路线走向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B.气候C.资源D.科技
2.该国炼铝工业落后的主要原因是(     
A.工业基础薄弱B.劳动力较缺乏C.运输方式单一D.铝土资源枯竭
3.该国气候对铝土矿形成过程的作用是(     
①干季利于岩石的物理风化 ②湿季利于岩石的化学风化
③干季加速岩石的风力侵蚀 ④湿热气候利于铝元素氧化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9 . 城市植被覆盖度与不透水面覆盖度影响城市热岛效应的强度。表为2017年南京市夏季不同植被覆盖度区间下的地表降温速率与不同不透水面覆盖度区间下的地表增温速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覆盖度(%)0~2525~5050~7575~100
植被降温速率(%)3.75.35.57.5
不透水面增温速率(%)8.25.45.12.4
1.研究表明,南京市冬季不透水面的增温效应不明显甚至出现降温效应,合理的解释是冬季(     
①太阳高度小,楼房遮阳作用强②利于降雪积蓄,反射率高③昼短夜长且昼夜长短相差大④不透水面夜晚降温幅度大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2.只考虑植被与不透水面两类地表覆盖物的情况下,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最佳的植被覆盖度(a)和不透水面覆盖度(b)组合方案是(     
A.a:0~25%,b:75%~100%B.a:25%~50%,b:50%~75%
C.a:50%~75%,b:25%~50%D.a:75%~100%,b:0~25%
2022-04-22更新 | 1114次组卷 | 5卷引用:2022届广东省深圳市高考二模地理试题

10 . 2020年6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中央正式宣布将把海南岛打造成“全球最大自由贸易港”。若海南建成自由贸易港,按照海南全岛3.5万平方千米的范围来算,将远超1000平方千米左右的香港和新加坡,以及不足4000平方千米的迪拜,成为全球最大自由贸易港。将更有利于发挥海南在“一带一路”建设尤其是在泛南海经济合作中的中心枢纽作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海南岛将被打造成“全球最大自由贸易港”的优势不包括(     
A.国家政策支持B.地理位置优越
C.海南经济发达D.海南岛面积较大
2.“一带一路”建设和自由贸易港建设对海南的意义是(     
A.提升国内知名度和美誉度B.为经济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C.推动金融业快速稳定发展D.促进各类资源合理开发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