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地理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12 道试题
1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青海湖地处青藏高原的东北部,是我国最大的内陆高原微咸水湖泊。受风力作用影响,湖泊东部风成砂堆积区面积不断扩大。图中观测点(D1,D2和D3)地层剖面从上往下部依次有风成黄土、风成沙土、河相砾石,底部的河相砾石主要成分为花岗岩,与野牛山和青海南山南段的三叠纪碎屑岩岩性不吻合,花岗岩多出露在青海南山的中段(二郎剑—江西沟)和北段(布哈河河谷)以及日月山。青海湖周边区域的风向除受控于盛行风系以及季风的变化以外,还受到地貌、湖泊效应产生的湖陆风等因素影响。监测显示,江西沟与刚察县的风向季节变化较小。下图为青海湖及周边地区示意图。


   
(1)结合资料及所学知识,简述古青海湖通过东南部古倒淌河与黄河相通的理论依据。
(2)指出江西沟全年主导风向并分析其风向季节变化较小的原因。
(3)简述风成砂堆积区的扩大对甲湖(沙岛湖)产生的影响。
(4)甲为沙岛湖,请你提出缓解沙岛湖附近风成砂堆积区危害的具体措施(至少三条)。
22-23高二下·江苏南通·阶段练习
2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南极磷虾,以浮游植物为食,集中分布在南极海域。海冰,盐度、水温及环境方式等都会影响磷虾的分布,其中洋流及海水的垂直交换为南极磷虾提供了丰富的饵料,时南极磷虾资源分布及渔场形成具有明显的作用。南极磷虾固其体量大、繁殖能力强、营养丰富,被称为人类未来的“粮食”,世界各国专门派出船只赴南极海域竞相捕猎。2013年中国正式加入南极磷虾的捕捞行列。

材料二图左为“南极磷虾分布示意图”,图右为“南极生物链示意图”。

(1)列举我国前往南极海域捕捞磷虾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
(2)说明南极海域过度捕捞磷虾可能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
(3)分析我国远赴南极海域捕捞磷虾对维护国家安全的意义。
2023-03-18更新 | 1686次组卷 | 14卷引用:信息必刷卷04-2023年高考地理考前信息必刷卷(浙江专用)

3 . 混合式水电站的发电落差,一部分靠拦水坝蓄水提高水位,二部分利用地形修建引水工程(人工河道)集中落差。下图为某河段混合式发电设施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拦水坝和人工河道的主要作用分别是(     
A.降低洪涝、减少泥沙B.调控水位、引水发电
C.养殖灌溉、降低洪涝D.减少泥沙、发展水运
2.与一般水电站相比,混合式水电站开发模式的主要优点是(     
A.顺应自然落差B.利于鱼类洄游
C.搬迁人口较少D.气候影响较弱
2022-11-18更新 | 15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月考(一)地理试题
4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小题。
材料一   下图为我国东北地区略图。

材料二   某家具企业在甲地生产家具组件,在沿海大城市设立研发中心,在消费地组装销售,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1)图示地区冬季寒冷,主要因_____高,白昼时间_____(填“长”或“短”),且受冬季风影响大等。
(2)形成乙平原的主要外力作用是_______作用,丙河流一年中有_______次汛期。
(3)该家具企业在甲地布局属于_______指向型。将研发中心设立在沿海大城市便于获得高素质劳动力和市场______,在消费地组装家具可降低______成本。
(4)与图中同纬度地区相比,说明丁地生物种类丰富的原因。
2018-04-13更新 | 5027次组卷 | 18卷引用:2018年4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地理试题

5 . 华北某城市经过对原有排水管道进行“雨(水)污(水)分流”改造,下图为改造后某处的雨水排水沟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雨污分流”的意义有(     
①加快污水排放②改善生态环境③节约土地资源④减轻内涝危害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2.图中(     
A.集水井便于排水沟检查与疏通B.集水井降低排水沟排水速度
C.渗水地面适合种植常绿阔叶林D.排水沟坡度加剧了城市内涝
2023-12-31更新 | 159次组卷 | 4卷引用:浙江省衢州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适应性考试地理试题
单选题-题组 | 适中(0.65) |
名校

6 . 杨梅喜湿喜热喜光耐阴,果实无果皮,淋雨会影响产量与品质,果实成熟期正值果蝇滋生暴发期。如图所示,浙江青田某杨梅种植基地的杨梅树均长在由金属管搭建的圆形构筑物中,顶层覆盖塑料薄膜,四面悬挂纱帐。完成下列小题。

1.浙江青田某杨梅种植基地为杨梅树搭建圆形构筑物主要是为了(     
A.维持产量B.保证质量C.减少病虫害D.减少雨淋
2.类似青田杨梅种植基地建设的专业化生产模式(     
A.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B.进一步加剧我国农村劳动力不足问题
C.增加杨梅种植成本利于提高销售价格D.有助于提高我国农业生产科学化水平
2021-07-30更新 | 29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仿真考试地理试题

7 . 广东省沙浦镇遵循分区养殖,异位处理的原则,通过岸上搭建集装箱为养育箱体,进行鱼类高密度养殖,形成了养育箱体与池塘一体化循环的集装箱养鱼模式。下图为沙浦镇某集装箱养殖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抽至集装箱的水主要来源于池塘(     
①表层②底层③东侧④西侧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箱体内仿生生态环流保持最优流速,其主要目的是(     
A.提高鱼质B.保持水质C.利于排污D.便于增氧
3.与传统的池塘养殖相比,该模式(     
①资源利用率高②利于实时监测③受池塘水质影响大④能源消耗低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2024-01-21更新 | 304次组卷 | 8卷引用:2024届浙江省宁波市高考二模地理试题20-21题原题及变式题
8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福建泉州港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商业繁荣。1059年建成的洛阳桥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跨海大桥,桥墩46座,横跨两个桥墩的条石体积大,每块重达10吨以上。洛阳江入海口“水阔五里,波涛滚滚”,建桥前,人们往返两岸只能靠渡船,“每风潮交作,则数日不可渡”。在建桥过程中抛下去的条石很容易被大水冲走,建造者利用海水涨落规律采用“浮运架桥法”。桥基的石块之间有间隙,在海浪的击打下很容易被冲散,建造者采用“种蛎固基法”在桥基上养殖牡蛎,利用牡蛎粘着特性来加固保护桥基。2003年洛阳江入海处建立了红树林湿地自然保护区,形成了全国现存面积最大的连片人工红树林。下图示意洛阳桥位置和洛阳桥及船形桥墩景观。


(1)说明古代在泉州洛阳江入海口弃渡建桥的原因。
(2)推测古代造桥工匠利用“浮运架桥法”的具体做法和利用“种蛎固基法”的好处。
(3)分析船形桥墩尖形端朝向河口上游的目的。
(4)简述红树林在海岸生态保护中的作用。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科学的耕作制度是现代化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组织农业的全面发展具有战略性的意义。水稻“周播种”是指每周播种一块秧田,拔秧移栽一块秧田,收获一块秧田,连续不断,周而复始。如图为世界某区域简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柬埔寨、泰国等东南亚国家能够实施水稻“周播种”耕作制度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地形地貌B.纬度位置C.海陆位置D.经度位置
2.实施水稻“周播种”耕作制度可以 (     
①均匀分配劳动力,提高生产效率②水稻周期种植,减少病虫害
③收割期全年分布,避免台风危害④增加收获次数,增加水稻产量
A.①④B.②③C.③④D.①②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堤围始建于宋代,初次合围(环绕围垦田地的外堤合拢)于明初,明代中期,当地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水利系统。下图珠江三角洲某地明代中期的围垦景观示意图。下列关于堤坝作用说法正确的是(     

①堤坝围垦增加土地面积,扩大种植规模                    ②沿江堤坝便于防洪灌溉,改善种植条件
③沿海堤坝防止海潮入侵,保护农田安全                    ④沿海堤坝阻拦泥沙入海,增加耕地面积
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
2023-05-07更新 | 29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临海、新昌两地2022-2023学年高三5月适应性模考地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