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地理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12 道试题
1 . 读“碳循环主要途径模式图”和资料,回答下列小题。

碳是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之一,也是组成煤、石油、天然气的主要元素之一。碳循环是指碳元素在大气圈、水圈、生物圈以及岩石圈之间迁移、转化所构成的循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将碳汇定义为从大气中清除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或机制,将碳源定义为向大气中释放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或机制。下图为碳循环主要途径模式图。

(1)指出碳循环过程中主要的碳源和碳汇。
(2)简述全球变暖对沿海地区可能带来的危害。
(3)为抑制全球变暖的趋势,请你从能源开发和利用的角度献计献策。
2023-04-27更新 | 507次组卷 | 6卷引用:专题04 自然资源与国家安全(高频非选择题30题)(4大考点)-【好题汇编】备战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真题分类汇编(天津专用)
10-11高一下·云南德宏·期末
单选题-题组 | 适中(0.65) |
名校

2 . 区域的发展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初期阶段、成长阶段和衰落阶段。初期阶段主要表现为以传统农业为主体,成长阶段可分为工业化阶段和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结合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在区域发展的初期阶段,下列关于区域内产业结构及产业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A.第二产业所占的比重迅速上升,第三产业表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
B.传统农业占较大比重,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
C.工业化的起步源于本阶段科技的创新
D.人地关系的不协调已表现得比较明显
2.图中A、B、C各点分别代表区域发展不同时期的产业结构特征。从区域发展的过程来看,其正确的顺序是(     
A.A--B--CB.B—C—AC.C—A—BD.B--A--C
2023-01-24更新 | 152次组卷 | 93卷引用:天津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3 .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A图表示的是在_________作用下形成的_________地貌。
(2)B图是_________地貌,往往形成于_________地区;近年由于人类_________等不合理的活动,B图中的景观出现不断蔓延、扩大的趋势。治理这种危害应采取的措施为_________
(3)根据岩层露头的新老关系判断,该图地质构造是_________,判断理由是_________,此处地形的形成原因是_________

下图为黄淮海平原地形图和地形图中A、B两点间冲积扇剖面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4)黄淮海平原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为_________
(5)简述冲积扇的形成过程。
(6)描述黄河冲积扇沉积颗粒物的空间分布特征。
2022-01-01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西青区第九十五中学益中学校2020-2021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4 . 中国新闻网2020年5月25日18:27:15消息:全球卷云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近20年呈小幅下降趋势。卷云,属于高云,云底一般在4500至10000米。结合图1“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图2“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1中表示卷云对太阳辐射反射作用的是(     
A.①B.②C.③D.④
2.卷云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减弱,可以使图1中的(     
A.②增强B.③增强C.④减弱D.⑤减弱
3.与晴天相比,多云的天气会使图1中的(     
A.①减弱B.②增强C.④增强D.⑤增强
4.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大气、水、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是图1中的(     
A.①B.②C.③D.④
5.卷云一般形成于图2中的(     
A.A 一对流层B.B 一平流层C.A、B 交界处D.C 一高层大气

5 . 雾霾天气是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等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千米的空气混浊现象。近年来全国多地雾霾频发,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空气质量问题备受关注。


结合所学知识,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图中各辐射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④能量最强部分是紫外波段B.①表示大气辐射
C.②是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D.③表示地面辐射
2.雾霾笼罩时,夜晚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增强。下列数字所示环节与大气保温作用直接相关的有(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④③
3.人类活动引起温室效应增强是社会关注的焦点,温室效应增强的大气过程是大气(       
A.对太阳辐射的散射增强B.射向宇宙空间的辐射增强
C.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增强D.射向地面的辐射增强
4.“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唐·刘禹锡)。“夜来霜”的形成原因是(       
A.①增强B.②增强C.③减弱D.④增强
单选题-题组 | 适中(0.65) |

6 . 下图为“某省一、二、三产业产值比重变化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图中显示,该省各产业产值比重变化幅度由小到大排列的是(     
A.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B.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
C.第三产业、第一产业、第二产业D.第一产业、第三产业、第二产业
2.从图中显示情况来看,2009年该省面临的情况是(     
A.农业生产水平较低B.城市人口比重达80%以上C.第三产业产值比重最大D.工业是主导产业
3.随着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该省经济的发展趋势是(     
A.第三产业比重将超过第二产业B.第二产业比重持续快速上升
C.第一产业比重持续下降并可能消失D.第一、二产业产值均不断下降
2024-06-07更新 | 116次组卷 | 2卷引用:天津市重点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地理试题
7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武夷山主峰黄岗山海拔2158m,为我国大陆东南部最高峰。这里生物种类繁多,被誉为“动植物宝库”。武夷山海拔在1900m以上的自然带为中山草甸带,草本植物分布面积大,且生长茂密;木本植物低矮,胸径大,分布较少,树木枝条弯曲,木质好。中山草甸带土壤有机质含量高。随着气候变暖,近二十几年来中山草甸带土壤有机质含量呈减少趋势。下图示意武夷山脉的地理位置及武夷山主峰黄岗山的垂直自然带分布。

             

(1)说明武夷山被誉为“动植物宝库”的原因。
(2)从植被特点角度,推测武夷山中山草甸带的气候特征。
(3)研究发现,近年来中山草甸带土壤有机质含量减少,试对此做出合理的解释。
2023-10-26更新 | 421次组卷 | 10卷引用:专题04 自然资源与国家安全(高频非选择题30题)(4大考点)-【好题汇编】备战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真题分类汇编(天津专用)

8 . 1反映了世界人口纬度分布趋势,表2反映了世界六大洲距海岸200千米范围内面积、人口占各洲的比例。完成下面小题。

1

纬度>60°N40°N~60°N20°N~40°N0~20℃0*~20℃20°S~40°S>40°S
人口占世界总人口比例/%0.43049.410.46.13.50.2

2

大洲欧洲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
面积占比/%48.726.919.438.526.844.2
人口占比/%54.947.345.151.362.894.3

1.依据材料分析,世界人口分布最为密集的地区是(     
A.中高纬沿海地区B.中高纬内陆地区
C.中低纬沿海地区D.中低纬内陆地区
2.下列地区人口占比较少的原因,正确的是(     
A.40°S以南——地形崎岖B.60°N以北——陆地较少
C.亚马孙平原——森林茂密D.非洲北部——干旱缺水
2024-05-02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第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地理试题

9 . 人口迁移事关城市兴衰,影响城市化发展进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各大经济圈人口迁移表现出新的特征。人口迁移还造成了广大农村地区的人口深度老龄化和留守儿童问题,这也是当前我国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下图为2019年、2021年我国各大经济圈人口流动变化(单位:万人)统计图。完成下面小题。

1.2019-2021年我国各大经济圈人口流动变化的特征是(     
A.长三角、珠三角经济圈人口流入减慢B.海峡经济圈人口呈缓慢流出趋势
C.西南城市的人口流入速度逐渐加快D.东北城市人口呈现持续流出趋势
2.针对环渤海经济圈人口流动问题,亟须采取的措施是(     
A.复兴传统产业,增加就业岗位B.控制房价上涨,发展职业教育
C.改善生态环境,大力发展交通D.优化产业结构,加快经济发展
2024-05-02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第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地理试题

10 . 据统计,2022年,全球稀土总储量约为1.3亿吨,中国稀土储量4400万吨,占全球总储量的33.8%。但近年来,随着我国稀土资源的过快开采和消耗,国内已探明稀土矿储量相比2010年减少20%。虽然我国拥有先进的稀土关键分离技术,是世界上唯一能够提供全部17种稀土金属的国家,但必须对稀土开采采取一系列规范措施。下左图为2017~2023年中国稀土产量预测趋势图。下右图为2022年全球稀土矿占比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有关我国稀土资源的说法,正确的是(     
A.储量大,鼓励大开发B.种类全,应用范围广
C.提炼易,开发成本低D.需求大,销售利润高
2.下列促进我国稀土产业升级的措施,可行的是(     
①保护资源,禁止开采       ②总量控制,限额开采       ③禁止出口,优先国内       ④回收稀土,节约资源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