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地理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264 道试题
1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几十年来,随着全球变暖加剧,青藏高原由于独特的地理环境,对气候变化尤为敏感,高原出现冻融荒漠化现象,人类活动和高原鼠兔增多也加剧了冻融荒漠化。下图示意藏西-藏北冻融荒漠化的主要分布区及其形成过程。

   

(1)据图说明造成冻融荒漠化的过程。
(2)推测高原鼠兔增多对冻融荒漠化的影响。
(3)针对藏西-藏北冻融荒漠化加剧的趋势,提出合理化建议。
2024-03-11更新 | 1492次组卷 | 22卷引用:山东省淄博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河流作用是地球表面最常见、最活跃的外力作用,它贯穿于河流地貌的形成全过程。流水不断以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塑造形态各异的河流地貌。

材料二下面左图为湄公河流域及甲乙两处河谷形态。


      

材料二河流三角洲的形成速度和规模,主要取决于河流携带泥沙的数量、入海口附近地势以及海浪侵蚀速度。上面右图为黄河三角洲面积19762004年来的变化趋势。


(1)说出丙处地貌名称及形成过程。
(2)根据材料三分析1990年到2003年间黄河三角洲面积的变化趋势并分析原因。
2023-10-11更新 | 235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3 . 202361日到91日,我国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完成了为期3个月的观测日影变化的地理实践活动。小组同学重点观测和记录了学校操场上的旗杆影长变化,旗杆长5.1米,在记录中某日正午时刻测得影长为3米,且在观测记录中最短。左图为抽取该日其中两组影长相等的记录绘制而成,右图为四个小组分别绘制的活动期间正午杆影变化的示意图。(注:活动过程可能用到的数据30°≈0.645°≈160°≈1.7。完成下面小题。



1.该中学位于(     
A.黑龙江B.辽宁C.新疆D.海南
2.右图中四个小组绘制的正午杆影变化趋势图正确的是(     
A.①B.②C.③D.④
3.兴趣小组活动期间(     
A.该地昼长先变短再变长B.极昼范围先缩小后扩大
C.地球公转速度先变快后变慢D.日出方位先北移后南移

4 . 碳达峰和碳中和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手段。碳达峰指的是某区域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最大,经历平台期,然后持续下降的过程。闽三角(厦门、漳州和泉州)是福建省的经济中心,也是碳排放中心,闽三角的碳达峰对福建省“双碳”目标的实现至关重要。厦门是我国首批低碳试点城市。图示意20052017年闽三角城市群碳排放状况。完成下面小题。

1.2005—2017年间,闽三角地区碳排放状况描述正确的是(     
①厦门碳排放强度呈下降趋势②泉州碳排放强度最高③闽三角地区碳排放总量呈加速增长趋势④漳州碳排放总量最低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2.闽三角地区为实现碳达峰,最有效的措施(     
A.控制城市人口规模B.发展新兴产业,降低产业耗能
C.减缓工业发展速度D.提高城市绿化率,吸收有机碳
2024-05-05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地理试题

5 . 陕北延安至榆林间的森林草原区(左图黄土丘陵沟壑地貌发育,右图为该区自沟壑底部到丘陵顶部自然植被分布的典型剖面示意图。1999年以来,该区域实施了大规模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大范围坡耕地转为林草地,在植被覆盖率提高、水土流失减弱的同时,坡面林地土壤也出现了明显干燥化趋势,给林木正常生长带来潜在威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区域谷底的中生乔木主要是(     
A.硬叶林B.针叶林C.落叶阔叶林D.常绿阔叶林
2.该区域坡面林地土壤干燥化过程是(     
①森林退化,含蓄水源能力降低,加剧土壤的干燥化②大量吸取地下水,坡面地下水资源短缺③林地稀疏,地面接收太阳辐射增多,蒸发加剧,土壤变干④该地植被覆盖率增加
A.④→①→②→③B.④→③→②→①
C.④→②→③→①D.②→④→③→①

2023-07-27更新 | 142次组卷 | 17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安丘市、诸城市、高密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6 . 根据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城镇是区域的中心,集中了大量的人口、工业、服务业和基础设施等,与区域的发展相互促进。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城镇化发展迅速(下表),对人口、经济、社会、环境等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长江三角洲是中国城镇化基础最好的地区之一。如图示意近30年来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发展。

表是我国历次人口普查城乡居民数量(单位:亿人)

年代(年)

1953

1964

1982

1990

2000

2010

2020

城镇人口

0.8

1.3

2.0

3.0

4.7

6.8

9.0

乡村人口

5.2

5.9

8.3

8.5

8.3

6.9

5.1

(1)依据普查数据,绘制我国城镇化变化趋势折线图。

(2)描述近30年来长江三角洲城镇化过程的表现。
(3)以长三角城镇化过程为例,请为我国城镇化的健康持续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2023-04-25更新 | 100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聊城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7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长白山高山苔原位于长白山上部(2000—2500m),是我国大陆东部唯一典型的高山苔原,其环境特征与极地苔原相似。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长白山苔原带西坡发生了一系列的改变,最为明显的是原先位于较低海拔的草本植物不断上侵,而苔原带原有的灌木开始萎缩退化。苔原地区植物生长通常受限于温度与土壤养分,土壤因素对植被发展影响很大。同时,植物种类组成也会影响腐殖质分解等土壤过程。


      
(1)分析长白山适合苔原植被生长的环境特征。
(2)描述长白山草本植物侵入苔原带的变化趋势特点。
(3)分析长白山草本植物侵入苔原带的原因。
2023-06-24更新 | 438次组卷 | 9卷引用:山东省潍坊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模拟题(一)
10-11高一下·云南德宏·期末
单选题-题组 | 适中(0.65) |
名校

8 . 区域的发展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初期阶段、成长阶段和衰落阶段。初期阶段主要表现为以传统农业为主体,成长阶段可分为工业化阶段和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结合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在区域发展的初期阶段,下列关于区域内产业结构及产业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A.第二产业所占的比重迅速上升,第三产业表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
B.传统农业占较大比重,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
C.工业化的起步源于本阶段科技的创新
D.人地关系的不协调已表现得比较明显
2.图中A、B、C各点分别代表区域发展不同时期的产业结构特征。从区域发展的过程来看,其正确的顺序是(     
A.A--B--CB.B—C—AC.C—A—BD.B--A--C
2023-01-24更新 | 152次组卷 | 93卷引用:2012-2013学年山东省级规范化学校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
9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鄱阳湖位于长江中下游南岸,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泊。其水域面积常呈现出“洪水一片、枯水一线”的独特景观,显著的水位波动形成了鄱阳湖约3000km²的季节性洲滩湿地生态系统,成为各种动植物繁衍生息的优良场所和众多越冬候鸟的中转站。随着2000年长江主河道采砂行为的全面禁止,大量采砂船进入鄱阳湖开展采砂活动,对鄱阳湖水域生态产生巨大影响。上图为1993年和2009年鄱阳湖湖口一星子段湖区枯水期湖床形态遥感影像,下图为1980—2014年鄱阳湖主要水文站年平均水位变化过程。



(1)说明采砂活动对鄱阳湖枯水期湖泊高程及形态的影响。
(2)2003年后,鄱阳湖湖口、星子、都昌水文站年均水位呈下降趋势,后期水位三站近乎一致。试分析其原因。
(3)推测鄱阳湖采砂对生物的不利影响。
2022-11-16更新 | 142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德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10 . 读“碳循环主要途径模式图”和资料,回答下列小题。

碳是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之一,也是组成煤、石油、天然气的主要元素之一。碳循环是指碳元素在大气圈、水圈、生物圈以及岩石圈之间迁移、转化所构成的循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将碳汇定义为从大气中清除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或机制,将碳源定义为向大气中释放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或机制。下图为碳循环主要途径模式图。

(1)指出碳循环过程中主要的碳源和碳汇。
(2)简述全球变暖对沿海地区可能带来的危害。
(3)为抑制全球变暖的趋势,请你从能源开发和利用的角度献计献策。
2023-04-27更新 | 509次组卷 | 6卷引用: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地理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