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河流地貌的发育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7 道试题
1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锁坝是横亘在河床位置,枯水期拦截阻挡河水,洪水时产生溢流的人工坝体。1999年冬季,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为了提高松花江干流的通航能力,在河道某处设计修建了一座锁坝。下面为该河道示意图。

(1)在图中用□绘出锁坝合适位置并说出理由。
(2)推测锁坝修建以后汊道的演化趋势,并分析原因。

2 . 下图为我国新疆某地区地质剖面图,图中B河横剖面为平直河段,专家曾在B河下游淤积的泥沙中发现了恐龙化石,经初步鉴定为白垩纪早期体型较小的跷脚龙留下的足迹。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对该地区的相关分析,最合理的是(     
A.A山所在地区可以修建隧道
B.该地有大片的花岗岩存在,可以推断出地质时期变质作用显著
C.该地区淋溶作用显著,土壤有机质含量高
D.B河流向可能为西南流向东北
2.下列关于该区域地质现象或事件的说法,正确的是(     
A.花岗岩侵入发生S2地层之前B.B河主要以地下水补给
C.该地区地层中可能含有哺乳动物化石D.K2时期水流速度较K1时期慢
7日内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天津市部分重点校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地理试题

3 . 某地质考察组对黄河某河段进行了航拍考察(如下图),发现该河段流经区域以高原山地为主,河道弯曲,多曲流。与平原上的曲流不同,该河段曲流河床嵌入岩石深处,属于典型的“嵌入式蛇曲”,并形成了离堆山(指被废弃河曲所环绕的孤立山丘)。该河段近年来径流量不断减少,流域内植被覆盖率不断提升,生态环境不断改善,河岸崩塌滑坡减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河段离堆山形成的基本过程是(     
A.河流下蚀--地壳抬升-河流侧蚀-裁弯取直
B.河流侧蚀--地壳抬升-风力侵蚀--河流下蚀
C.河流侧蚀-地壳抬升--河流下蚀--裁弯取直
D.地壳抬升--河流下蚀--风力堆积--河流侧蚀
2.有专家认为该区域很难形成新的离堆山,其原因可能有(     
①河流落差减小 ②曲流间多山脉 ③径流量减少 ④植被覆盖率提高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7日内更新 | 12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天津市和平区高考三模地理试卷

4 . 三峡水利枢2003年开始运行后,三峡大坝下游因水库放水排沙导致的河床粗化(河床沉积物平均粒径变大的过程)及水位变化等现象得到了持续关注。下图左为长江局部水系示意图”,下图右示意长江枝城水文站2004-2015年相同流量情况下河床水位的变化。完成下面小题。

1.通过枝城附近河段多年来相同流量下河床水位变化数据,可推断三峡水库排沙主要是在(     
A.洪水期,此时下游河床以侵蚀作用为主
B.洪水期,此时下游河床以沉积作用为主
C.枯水期,此时下游河床以侵蚀作用为主
D.枯水期,此时下游河床以沉积作用为主
2.关于该河段河床粗化现象原因及结果的说法,正确的是(     
A.河床粗化现象是由于水流速度加快,沉积物分选差造成的
B.河床粗化现象是由于水库拦蓄泥沙,河流含沙量小造成的
C.河床粗化现象到一定程度后,河道侵蚀会减弱
D.河床粗化现象将持续下去,直到河床基岩裸露
2024-06-03更新 | 228次组卷 | 6卷引用:2024届天津市高三二模地理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易贡藏布江和帕隆藏布江地处断取带,流域内峡谷深切,山高坡陡,高海拔地区多冰川,气候深受海洋的影响,发生过多次大规模泥石流。泥石流发生后,易贡藏布江---帕隆藏布江河道形态变化明显,同时对川藏公路的正常通行带来严亚干扰。为了减少泥石流对川藏公路的影响,专家提出两种方案,一是在现有河道、公路附近构筑导流坝、拦石坝等,二是在泥石流多发路段修建隧道,公路通过隧道避开泥石流影响。下图示意易贡藏布江和帕隆藏布江的位置。

(1)分析该区域泥石流夏季多发的原因。
(2)推测泥石流发生后易贡藏布江…帕隆藏布江河道形态可能发生的变化。
(3)在方案一、方案二中,任选一个分析该方案的优缺点。
2024-05-29更新 | 77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天津市高三二模地理试题
6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呼伦湖位于呼伦贝尔草原西部,是内蒙古第一大湖,其东岸、南岸有河流注入,被誉为“草原之肾”。近年来,呼伦湖面积有减小的趋势。

(1)运用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分析呼伦湖的面积变化对周边地区自然环境的影响。

克鲁伦河拥有内蒙古数量最多、形态最美、保持时间持久的蛇曲形河流景观(图2)。辽阔的草原上,近于环形的弯曲河道在草原穿行。

(2)结合图文材料,分析呼伦贝尔草原蛇曲形河流景观形成的自然原因。

2023年,H市粮食作物种植面积超2400万亩(1≈0.067公顷)。当地在主要粮油生产区,推进以高效节水为重点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推动耕地质量逐步提升,确保粮食产能稳步提高。

(3)说明H市建设高标准农田对发展粮食生产、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作用。

从呼伦湖北部出发,驾车约40分钟,就能到达我国最大的陆路口岸城市——满洲里。从商品贸易到物流产业,从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到综合保税区试运营,满洲里正在全力建设向北开放的“桥头堡”,全面打开草原丝绸之路的“北大门”。

(4)从城市建设发展角度,针对满洲里的上述发展定位提出措施。
2024-04-30更新 | 174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九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联合模拟考试地理试卷(一)

7 . 地层是记录地球历史的“书页”。下图为某地地形地质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甲处(     
A.因流水堆积成山B.因地壳抬升成山
C.因流水下蚀成谷D.因地壳陷落成谷
2.该地区最后一次地壳抬升可能出现在(     
A.晚白垩纪B.晚侏罗纪
C.早侏罗纪D.中三叠纪
2024-04-21更新 | 396次组卷 | 6卷引用:天津市九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联合模拟考试地理试卷(一)

8 . 白垩纪时,陕北地区气候干旱、该地区形成中细粒径红色砂岩层.晚白垩纪-新近纪,该地区地壳抬升,峡谷发育,流水侵蚀形成壶穴,后在内外作用下壶穴演变为波浪峡谷,形成古丹霞地貌。第四纪时,风成黄土大量堆积于古丹霞地貌之上,最终发育成一片美丽的黄土覆盖型丹霞地貌。下图示意陕北丹霞地貌不同地质时期的发育特征。完成下面小题。

1.构成陕北黄土覆盖型丹霞的主要岩石是由(     
A.地壳运动岩浆凝固而成B.黄土经过变质作用而成
C.波浪峡谷风化堆积而成D.风力搬运砂粒固结而成
2.由晚白垩纪-新近纪到第四纪的陕北丹霞地貌发育过程,可反映该区域经历了(     
A.流水多次向下侵蚀B.气候湿润程度增强C.风蚀地貌不断出现D.地层持续断裂下陷
2024-04-17更新 | 1306次组卷 | 13卷引用:2024届天津市红桥区高三二模考试地理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受板块挤压影响,青藏高原地壳目前仍整体处于抬升中,但高原内部的抬升并不均匀,高原内部河流地貌的演变也深受其影响。考察发现,在雅鲁藏布江干流谢通门以下1000千米河段,峡谷(宽度200米以下)段和宽谷(宽度3000米以上)段相间分布。下图为雅鲁藏布江干流在谢通门以下1000千米河段的河谷厚度和沉积物厚度统计图。雅鲁藏布江干流宽谷段和峡谷段地壳抬升速度差异及主要外力形式应为(     
A.峡谷地段地壳抬升速率快,河流下蚀作用强B.峡谷地段地壳抬升速率快,河流堆积作用强
C.宽谷段地壳抬升速率快,河流下蚀作用强D.宽谷段地壳抬升速率快,河流堆积作用强
2024-04-05更新 | 14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天津市和平区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质量调查(一模)地理试题

10 . 汾河被称为山西的“母亲河”,从运城万荣县汇入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2017年11月,汾河入黄口湿地生态修复和保护工程开始规划建设。考察发现,该湿地以砂砾石沉积为主,地下水赋存条件良好。主汛期时,汾河流域多暴雨,下游极易出现“水位雍高”现象,即因水流受阻而产生的水位升高现象。图示为汾河入黄口段地形地势图及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1.汾河入黄口湿地以砂砾石沉积为主,说明古汾河(     
A.河道下切强烈B.河岸岩性致密
C.黄河顶托显著D.流域降水丰富
2.主汛期时汾河流域多暴雨,是由于(     
A.冷锋活动较多B.准静止锋强盛
C.地形雨较频繁D.热力对流强盛
3.推测主汛期时汾河下游极易产生“水位雍高”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汾河河床高于黄河B.黄河上游汇水量大
C.汾河水下渗能力差D.入黄口处地形狭窄
2024-03-29更新 | 562次组卷 | 4卷引用:天津市河东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地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