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河流地貌的发育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5 道试题
1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河型是指一条河流的形态,能反映所在流域的自然环境时空变化特征,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据河床平面形态及其演变规律可将河型分为顺直(微弯)型、弯曲型、分汊型三种。河型转化是指由于来水来沙和河床边界条件的改变引起的各种河流类型间的相互转变过程。发源于大兴安岭的嫩江是黑龙江支流松花江的北源。图1为嫩江上游河型转化模式示意、图2为嫩江上游流域示意。

(1)描述河段Ⅱ的河型特征。
(2)指出影响河段I向河段Ⅱ河型转化的主要因素。
(3)简述河段Ⅱ到河段Ⅲ的河型演变过程。

2 . 广州人习惯将珠江称为海,古代遗留下来的“称江为海”的用法也体现在地名上,如海珠区、天河区的海心沙、番禺区的海新村、海傍村、白云区的海口村等,图为广州市行政区划局部示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与“海心沙”地名最为相关的自然要素是(     
A.气候B.地貌C.水文D.土壤
2.广州地名中“称江为海”现象产生的原因可能是(     
A.河网密布,江海互相连通B.概念不清,对海认知不足
C.海陆变迁,陆地向海推进D.紧邻海洋,河水的盐度大

3 . 下图示意贵州高原北部河流阶地。据图完成下面小题。

1.若阶地未被剥蚀,估算T2阶地的下切时长的方法为计算(     
A.T2流水沉积层顶部年龄与T1流水沉积层顶部年龄之差
B.T2流水沉积层顶部年龄与T1流水沉积层底部年龄之差
C.T2流水沉积层底部年龄与T1流水沉积层顶部年龄之差
D.T2流水沉积层底部年龄与T1流水沉积层底部年龄之差
2.目前芙蓉江江底为基岩,说明(     
A.河流流速较慢B.地壳仍在下沉C.河流含沙量大D.河流仍在下切
3.研究阶地年龄最有利于(     
A.估算地壳沉陷的速度B.反映区域地貌演化过程
C.反映地带性植被变化D.估算古河流的侧蚀速率
单选题-题组 | 适中(0.65) |
名校

4 . 北天山地区属于典型的内陆干旱气候区。研究发现,区域内四条河流山地地区下切率明显低于基于GPS测量和地质、地貌记录得到的构造运动速率。图示意北天山构造及区域内四条河流流域资料。完成下面小题。


1.奠定北天山地区地貌基本格局的是(     
A.冰川作用B.流水作用C.构造运动D.风沙作用
2.四条河流山地地区下切率明显低于构造运动速率,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气温B.降水C.断层D.海拔
2024-04-05更新 | 17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吉林省通化市梅河口市第五中学高考一模地理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黄河上游两岸常有海拔不同的多级平坦面分布。这些平坦面是在区域地壳运动和气候变化的共同作用下,河流下切侵蚀而形成的。黄河流经青藏高原东部的若尔盖盆地,在出口处仅形成了一级平坦面。下图示意该河段的单侧断面及典型沉积剖面。完成下面小题。

1.卵石层中的鹅卵石分选性较好、磨圆度较高,反映了这些物质在形成时期(     
A.经过长时间的冰川磨蚀B.受到的物理风化作用弱
C.经过长距离的流水搬运D.受到的风力侵蚀作用强
2.根据典型沉积剖面特征,可推知与距今5000~4250年相比,距今4250~4000年该地可能出现的情形有(     
①区域地壳抬升   ②区域地壳下沉   ③区域气候变湿   ④区域气候变干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6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内蒙古东北部根河下游段曲流发育,河床摆荡频繁,春夏季节常有洪水泛滥。历史上多期特大洪水塑造了多条平行于河道的弧形沙堤,沙堤之间为季节性积水洼地。河漫滩上有森林、沼泽等植被,其空间分布受地形、沉积物以及水位等因素的制约。下图示意某曲流河段河漫滩沉积物分布和X、Y两点间地形剖面。

(1)分析沿X—Y剖面弧形沙堤系列的形成过程。
(2)指出河漫滩上主要地貌部位对应的植被类型和地表积水的主要补给来源。
(3)若a、b、c三条沙堤初始环境相同,试对其植物群落结构复杂程度由低到高进行排序,并说明理由。
2024-01-23更新 | 1065次组卷 | 10卷引用:2024年1月吉林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适应性测试地理试题
7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长江武汉城区段两岸包括滨江平原和一系列对峙矶头(矶头在地质学上称为露头,指从江边向江心突出的小石山):龟山—蛇山,青山—湛家矶等。明清时期以来,长江武汉城区江段的河道形态有了较大变化:左岸变化较小,右岸在自然和人类活动的共同作用下,最终形成武昌北滨江平原。1854年长江在武汉段仍呈分汉状态,沙湖还处在通江状态,直至1899年,人们修筑大提导致右支分流被堵塞,长江和沙湖由此隔断。目前沙湖地区属于典型的老城区,片区建设强度高、人口密度大。下图示意长江武汉城区江段明清时期以来的演化。

(1)分析长江蛇山至青山河段有利于沙洲发育的流速条件。
(2)描述武昌北滨江平原的形成过程。
(3)请从下列两方面选取其一,推测沙湖未来的演变趋势。
方面①湖面萎缩
方面②湖面稳定或扩大
2024-01-15更新 | 184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吉林省白山市高三一模地理试题
8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第四纪时期黄河干流尚未形成,流域内分布着一些互不连通的湖泊。黄河是在贯通一系列古湖的基础上形成的,三门峡段曾是黄河东流入海的最后一道关隘。新生代青藏高原隆起,为黄河的贯通奠定水动力基础。在晚更新世时期,黄河上、中游各自独立的内流水系和古三门湖逐步相互连通,巨大的水量汇集于古三门湖,使得古湖水位升高,湖水开始从东部三门峡的低缓垭口向东溢流,并不断下切,贯通三门峡,最终形成东流入海的黄河水系。受古三门湖的影响该区域形成了独特的沉积地层,研究表明此处古湖相沉积厚度受沉积时长影响最大。图为古三门湖的位置及典型地质剖面略图。

(1)简述青藏高原的隆起对黄河贯通古湖所起的水动力作用。
(2)推测古三门湖湖盆沿渭河自西向东古湖相沉积层的厚度分布特征,并简述原因。
(3)分析古三门湖消失对黄土高原自然环境的影响。
2023-12-27更新 | 420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东北三省四校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模拟考试地理试卷

9 . 蒸散发的主要形式有:植物蒸腾、水面蒸发和土壤蒸发。近年来北川河(黄河的二级支流,位于吕梁山中段西翼)流域植被恢复后年蒸散发量减少,7.8月减少最明显。流域内无大型水库,河床宽度小于30米。下图示意北川河流域1970~2020年水面蒸发量变化。完成下面小题。

1.近年来该流域蒸散发量变小的主要原因是(     
A.植物蒸腾量减少B.土壤蒸发量减少
C.水面蒸发量减少D.土壤下渗量减少
2.该流域水面蒸发量呈减小趋势是因为(     
A.阴雨天多,光照减少B.大量灌溉,水面萎缩
C.降水减少,空气干燥D.植被恢复,风速下降
3.不考虑人类活动影响,近年来北川河流域植被恢复,使流域内(     
A.河床下降B.坡面径流增多
C.降水明显增加D.年均气温升高
单选题-题组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泛滥平原即“河漫滩”,是指河床与谷坡间枯水时出露、洪水时被水淹没的部分。泛滥平原是由河流的横向迁移和洪水的沉积形成的,具有明显的沉积物二元结构:下部由较大的河床冲积层(主要是粗砂和砾石)组成,上部由较细的泛滥平原沉积物(主要是细砂和粘土)组成。极宽的泛滥平原又被称为河漫滩平原。下图示意某泛滥平原剖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形成面积宽广泛滥区的自然原因是(     
A.物理风化强,风化物具有分选性
B.积雪冰川分布广,河谷长而宽阔
C.径流季节变化大,地势平坦开阔
D.地势低洼,有利于地表径流汇集
2.泛滥平原上部沉积物形成的主要时期是(     
A.洪水期之后B.洪水期
C.枯水期之前D.枯水期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