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全球气候变暖的应对措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0 道试题

1 . 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碳排放国,我国提出力争2030年实现碳达峰(即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历史最高峰)和2060年实现碳中和(即排放二氧化碳被各种方式抵消)的“双碳”目标,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是确保能源行业的碳中和转型。下图甲图为20002018年黄河流域碳排放变化趋势,乙图为黄河流域地理分布。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2000—2018年黄河流域能源消费碳排放变化趋势,说法正确的是(     
A.碳排放量呈中游>上游>下游空间分异
B.上游碳排放占比呈上升趋势,地区产业结构优化
C.中游碳排放占比呈下降趋势,对能源依赖性较弱
D.下游碳排放占比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经济发展质量提高
2.黄河中游地区能源消费碳排放占比最大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发展水平B.地区产业结构C.地区人口总量D.工业技术水平
3.为实现我国“双碳”目标,下列黄河流域减排措施,合理的是(     
①下游地区侧重产业结构调整,培育低碳理念
②中游地区注重能源结构调整和能源利用效率提高
③上游地区转移高耗能产业,继续保持低碳优势
④鼓励科技创新,提高技术水平,发展循环经济
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
7日内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开远市第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2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根据目前的全球气候变化趋势,到2050年,全球夏季将更干燥,冬季将更潮湿多雨,极端天气现象更多。随着全球气候继续变暖,预计德国到2100年的气温将比目前升高2~4℃。

材料二:图为可怕的全球变暖图。

(1)根据材料二,指出全球变暖将给大洋洲带来的严重后果并分析形成原因。
(2)简要分析全球变暖对全球农业生产的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
(3)请写出几个推行“低碳经济”可采取的措施。

3 . 青岛西海岸新区灵山岛距离陆地有近40分钟的海上航程,岛上居民2000多,20221231日,经中国质量中心认证,灵山岛省级自然保护区全年产生的二氧化碳当量为-1333吨,成为我国首个“负碳海岛”。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灵山岛成为“负碳海岛”的主要原因是(     
A.节能减排意识强B.植被茂密消碳多
C.四面环海水汽多D.居民数少耗能少
2.立足我国首个“负碳海岛”,灵山岛适宜的发展方向是(     
A.迁出居民保护自然本底,让“负碳海岛”永驻
B.利用海岛海洋空间资源优势,发展网箱养殖业
C.充分利用“负碳海岛”品牌,发展旅游观光业
D.通过实施碳交易,适度发展工业促进经济发展
3.为确保“负碳海岛”美誉,灵山岛应该(     
A.引进新能源汽车替代旅游电瓶车B.鼓励用秸秆和薪柴作为生活能源
C.生活垃圾全部采用深度填埋处理D.动员居民减少一次性物品使用量
2024-04-09更新 | 454次组卷 | 3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八次高考适应性考试文综地理试题

4 . 甲烷气体对地面长波辐射的吸收能力是二氧化碳的26倍。在全球范围内,50%—65%的甲烷排放来自人类活动,其次天然湿地等也会排放甲烷。人为导致的甲烷排放来自于能源、农业、废物处理和工业活动。大部分的农业甲烷排放主要来自各类家畜肠道发酵以及化肥使用。下图示意大气受热过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甲烷成为仅次于二氧化碳的温室气体,是因为大量吸收(     
A.①B.②C.③D.④
2.甲烷排放过多会导致(     
A.①减弱B.②增强C.③减弱D.④增强
3.有利于减少农业甲烷排放的合理措施有(     
A.禁止农业畜禽养殖B.畜禽粪便回收再利用
C.严格禁止污水排放D.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20236月我国首个海上碳封存示范工程在南海正式投用。海上油田开发伴生的二氧化碳被捕获、分离、压缩,并通过回注井被注入海底地层,实现稳定封存,填补了我国海上二氧化碳封存技术的空白。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发展海上碳封存首先应(     
A.勘探海底地质B.测量海底深度C.统计碳捕集量D.预测海面风浪
2.与陆上相比,海上碳封存具有的特点有(     
①建设成本低 ②安全性更高 ③选址难度大 ④封存规模大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3.我国大力发展应用碳封存技术,其意义在于(     
A.减少二氧化碳总量B.解决全球变暖问题C.降低酸雨危害程度D.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2023-11-21更新 | 512次组卷 | 10卷引用:云南省下关第一中学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期中地理试题

6 . 甲烷作为一种重要的温室气体,其排放量有一半来自河流生态系统。土壤有机质在缺氧条件下分解产生大量的甲烷。河流生态系统在产生甲烷的同时,还连接着陆地、海洋和大气碳库。对全球气候变化有着一定的影响。下图为全球不同纬度河流的甲烷排放量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推测10°N~10°S之间河流甲烷排放量高的主要原因是(     
A.大气含氧量低B.土壤有机质含量高
C.地下水水位高D.有机质分解速度快
2.影响河流甲烷排放量的因素有(     
①流域面积②河流结冰期③年平均气温④河流含沙量
A.②③B.①②C.③④D.②④
3.有利于减少我国河流甲烷排放量的合理措施是(     
A.减少河流下游水稻种植B.疏通河道提高河流流速
C.加强对湿地的生态修复D.严格禁止沿岸污水排放
2023-10-29更新 | 91次组卷 | 3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四)文综地理试题
7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991年皮纳图博火山强烈喷发导致全球降温0.5°C,喷发时气柱高达40km,向大气中排放的二氧化硫大约有2000万吨(一两个月内)会形成硫酸气溶胶,随着平流层环流输送到全球各处。2022年年初,原以为全球温度会降低,然而等来的却是北半球的“极端高温”,据专家研究发现,此次“极端高温”与“热穹顶效应”有关。图1示意汤加的地理位置,图2为热穹顶示意图。


        
(1)说出汤加海底火山喷发的原因。
(2)简述汤加海底火山喷发对当地自然环境造成的破坏。
(3)试分析皮纳图博火山喷发导致全球降温的原理。
(4)结合图文材料,分析“热穹顶”造成极端高温的原因。
(5)列举人类面对极端高温的应对措施。

8 . 碳汇是指通过植树造林、植被恢复等措施,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从而减少温室气体在大气中浓度的过程、活动或机制。单株碳汇是贵州省对拥有林地且收入相对较低的林农,将其树木进行筛选、编号、拍照,录入到贵州省单林碳汇大数据平台的乡村振兴项目。截至目前,该项目共完成全省11920户的单株碳汇开发,累计开发474万余株,年可售碳汇量4747万千克,年可售金额1424.1万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贵州发展单株碳汇项目,主要优势是(     
A.木材市场广阔B.劳动力资源丰富
C.林地面积广阔D.木材加工技术高
2.实施单株碳汇项目,主要解决的环境问题是(     
A.水土流失B.生物多样性减少C.气候变暖D.土地荒漠化
3.贵州省实施单株碳汇项目,主要目的是(     
A.保护珍稀有树种B.提高经济价值C.普及大数据常识D.增加就业岗位

9 . 城市一般是高能耗、高碳排放的集中地,城市形态是影响碳排放的重要因素。随着我国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工业碳排放占比下降,但交通运输等的碳排放比重逐步上升,优化城市形态已成为规划低碳城市的重要措施。下图示意哈尔滨城区人口分布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影响哈尔滨城市空间形态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①气候②地形③河流④能源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哈尔滨城市规划中降低碳排放的合理措施是(     
A.扩大城区规模,缓解热岛效应B.降低路网密度,减少尾气排放
C.使用清洁能源,优化供暖方式D.绿地均衡分布,调节局地气候
3.为进一步实现哈尔滨低碳城市建设目标,以下最合理的城市空间结构是(     
A.扇形模式B.同心圆模式C.双中心模式D.多核心模式

10 . “碳卫星”能在全球和区域尺度上准确获取碳排放数据,对提升我国在国际气候变化方面的话语权具有重要意义。由于技术难度极高,目前仅有两颗卫星能够从太空监视地球温室气体排放。2017年开始,我国发射的“碳卫星”数据正式对公众开放共享,我国成为第三个可以提供碳卫星数据的国家。下图为“碳卫星工作流程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工作流程应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有(     
A.RS GISB.GNSS RSC.GIS GNSSD.GNSS 数字地球
2.“碳卫星”数据的正式对公众开放有助于我国(     
A.获取各行业的碳排放数据B.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
C.提高节能减排措施的针对性D.减少极端天气的危害
2023-10-26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尚品书院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