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全球气候变暖的应对措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2年世界杯足球赛在卡塔尔举行。卡塔尔国土面积的90%被沙漠覆盖。为创办全球首届“碳中和”世界杯,卡塔尔在建筑设计、运动场的再利用、绿地建设和绿色交通等方面作出了巨大努力。

中国是卡塔尔最大的贸易伙伴,“义乌制造”产品几乎占到本届世界杯周边市场商品(旗帜、喇叭、足球、球衣、大力神杯摆件等)份额的70%。义乌是全球知名的国际商贸城市,是“一带一路”的重要支点城市。下图为卡塔尔位置示意图。

(1)分析卡塔尔主要城市的分布特点及其原因。
(2)分析卡塔尔为实现“碳中和”可能开发利用的主要能源及其依据。
(3)说明“义乌制造”产品占本届世界杯周边市场份额70%的主要原因。
2023-11-26更新 | 280次组卷 | 9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地理试题

2 . “碳中和”目标是中国强国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讲话时强调,中国将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碳达峰”,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2012年以来,天津港货物吞吐量连创新高,碳排放强度却不升反降,画出一条不一样的“含碳量”变化曲线。下图为天津港码头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碳达峰”“碳中和”主要应对的环境问题是(     
A.全球变暖B.臭氧空洞C.酸雨污染D.厄尔尼诺
2.影响天津港碳排放强度不升反降的关键因素是(     
A.政策B.科技C.交通D.市场
3.下列措施符合“碳中和”理念的是(     
A.减碳去碳,禁止用碳B.大力推进石油勘探
C.全国力推核电能源D.大力推广零碳能源

3 . 为确保完成2021年度空气质量改善目标,河北省沧州市2021年深入实施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十条措施指出:要严控煤炭消费总量,坚决贯彻落实国家、省碳达峰、碳中和部署安排,完成省定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率目标。结合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序号含义对应正确的是(     
A.②大气削弱B.①地面反射C.⑤太阳辐射D.③大气散射
2.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是(     
A.④B.③C.⑥D.①
3.沧州市完成省定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率目标,对大气受热环节的主要影响是(     
A.①增强B.②减弱C.⑤减弱D.⑥增强

4 . 2021年全国两会,碳达峰、碳中和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碳达峰是指二氧化碳的排放达到峰值后不再增长,我国的目标是要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指我国在2060年前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产业调整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有利于我国如期实现碳达峰的措施是(     
①加大煤炭的消费量,尽早实现碳达峰
②限制钢铁产业发展,减少煤炭使用量
③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推动煤炭消费尽早达峰
④建立用能预算管理制度,推动能源高效配置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降碳政策的实施带来的影响是(     
①绿色住宅占比提高   ②汽车环保标准提高   ③禁止使用塑料吸管   ④出现碳排放权交易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面材料,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青藏高原湖区共有大小湖泊1500多个,其中,面积1平方公里以上的湖泊1091个,面积44993.3平方公里,大于10平方公里湖泊有346个,总面积为42816.10平方公里。但近年来有许多消息声称这些咸水湖泊正日益变淡。根据数据显示,在过去20年的时间里,大约70%的湖泊正在面临扩张或者即将面临扩张的情况,从过去的2.56万平方公里增加到3.23万平方公里。其中,色林错是青藏高原湖泊中面积变化最大的,其面积近40年来增长逾40%,现已成为西藏第一大湖。


(1)上述材料所反映的是全球大气环境的什么问题?       
(2)该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该问题对全球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造成的影响有哪些方面?       
(4)你认为如何来缓解上述问题带来的影响?
2020-04-17更新 | 154次组卷 | 4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6 . 下图是1992年和2003年格陵兰冰原面积对比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1992年至2003年,格陵兰冰原面积不断缩小,反映了(    )
A.地壳活动加剧B.日地距离缩短
C.黄赤交角增大D.全球气候变暖
2.全球冰川大量融化和退缩会导致(    )
A.海平面上升,海岸侵蚀加剧
B.冰川融水增多,全球水量增加
C.海洋面积增大,海岸线长度增加
D.热量消耗增多,全球温度下降
3.全球气候变暖,我国可能出现的地理现象是(     )
A.海南岛的面积将扩大B.1月份0℃等温线将移至秦岭―淮河以南
C.天山的雪线将下移D.我国暖温带将北移
4.针对图中反映的环境问题,人类应采取的措施主要有(   )
①植树造林                  ②控制酸性气体排放            ③开发新能源
④减少氟氯烃对臭氧层的破坏            ⑤改善能源消费结构,控制温室气体排放
A.①②③B.①③⑤C.②③④D.③④⑤
2018-04-02更新 | 341次组卷 | 5卷引用:青海省西宁二十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卷

7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德国气象局2011年7月26日在柏林发布报告称,根据目前的全球气候变化趋势,到2050年,全球夏季将更干燥,冬季将更潮湿多雨,极端天气现象更多。随着全球气候继续变暖,预计到2100年,德国的气温将比目前升高2 ℃~4 ℃。

材料二 下图示意全球气候变暖对世界各地的影响。

(1)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
(2)简要分析全球气候变暖对全球农业生产的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
(3)近年来,我国政府大力提倡“低碳经济”,请简要分析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意义及可采取的措施。
8 . 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可怕的全球变暖”。

材料二   根据最新卫星观测图像显示,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北极“西北航道”已经解冻。所谓“西北航道”是指由格陵兰岛经加拿大北部北极群岛到阿拉斯加北岸的航道,这是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间最短的航道。一旦能够进行商业通航,将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数百年来,征服西北航道一直是西方航海家的梦想。
(1)据材料一分析全球变暖产生的严峻后果有哪些?
(2)根据材料二分析为什么西北航道被许多国家称为“黄金航道”?
(3)结合材料,我们应如何应对全球变暖?
2017-08-18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9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漂浮房屋的创意是在环境气候变迁的背景下产生的。对于四分之一国土面积位于海平面以下的荷兰来说,以现今的智慧与科技设法提出解决之道,从围海造田到学习与水共存,反映了他们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新想法。漂浮房屋是建立在河流两岸,洪水时可以随水上浮但不影响使用的新型建筑。

材料二 漂浮房屋景观图和荷兰区域略图



(1)分析该区域建造漂浮房屋的原因。 
(2)分析该区域适宜建造漂浮房屋的自然地理条件。  
(3)如果在该区域大规模建造漂浮房屋,你是否赞同?并说明理由。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