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性质的比较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探究的性质,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序号

实验装置


(1)实验Ⅰ,固体完全溶解,固体有剩余。相同条件下,在水中的溶解能力:_______(填“>”或“<”)。
(2)实验Ⅱ,观察到均有气体产生,该气体是_______
(3)实验Ⅲ,加热固体,澄清石灰水中无明显变化;加热固体,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写出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填字母)。
a.可用盐酸除去固体中少量的
b.可用加热的方法鉴别两种固体
2024-05-23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北京市第一次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化学试卷
2 . 某小组同学利用pH传感器对碳酸氢钠、碳酸钠的某些性质进行以下探究。

25℃时,向等体积、含等碳原子数的碳酸氢钠和碳酸钠溶液中,分别逐滴加入相同浓度的盐酸,用pH传感器测得pH变化与时间的关系如图①、图②所示。将图①与图②的阴影部分进行叠加,发现两者基本重合。
回答下列问题:
(1)含等碳原子数的碳酸氢钠和碳酸钠溶液均呈碱性,两种溶液碱性较强的是___________
(2)a点的溶质为___________,b点前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依据实验获取的信息,请将鉴别固体的实验方案补充完整:分别取两种固体加入适量水溶解,逐滴缓缓加入稀盐酸,___________
2024-03-27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招生考试全真试卷化学2
3 . 某化学小组进行热稳定性实验,并检验部分分解产物,装置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B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
(2)连接装置后,首先应检查装置的________________
(3)加热后,当C中出现________________的现象时,证明有生成。
(4)持续加热较长时间后,经检验,试管A中残留固体是,则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可得,热稳定性:________(填“>”或“<”) 。
2023-01-08更新 | 683次组卷 | 2卷引用:四川省2022-2023学年高二(2020级)上学期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化学试题
4 . 实验小组利用传感器探究Na2CO3和NaHCO3的性质。
【查阅资料】pH越小,c(OH-)越小,溶液碱性越弱
【实验过程】
编号实验操作实验数据
实验I测量下述实验过程的温度变化
实验II测量下述实验过程的pH变化
【分析与解释】
(1)实验I中,溶解时吸收热量的物质是_______
(2)实验II中,Na2CO3溶液和澄清石灰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OH-未参与该反应的实验证据是_______
(3)实验II中,滴加NaHCO3溶液的pH变化与滴加Na2CO3溶液的有明显差异,造成这种差异是由于滴加NaHCO3溶液的烧杯中有_______(填写离子符号)参与反应。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应用分类的方法可以发现物质及其变化的规律,预测物质的性质及可能发生的变化。某小同学通过实验探究Na2CO3和NaHCO3的性质,请你与他们一起完成实验探究过程,并回答问题。
[观察]
(1)Na2CO3和 NaHCO3均为_______色的固体,
(2)从物质的类别来看, Na2CO3和NaHCO3均属于化合物中的_______类,能溶于水,可与部分______________、盐等类别的物质发生反应。
[实验过程]
编号实验内容实验数据或者现象
实验I利用传感器探究两种物质分别溶水时的温度变化
实验II探究两种物质得到热稳定性
一段时间后,A中无明显现象,B中…
实验III探究两种物质分别与盐酸反应
A中开始无大量气泡,一段时间后产生大量气泡;B中立即产生大量气泡。
(3)实验II试管B中的现象为_______
[分析与解释]
(4)实验I所得实验数据证明,溶解时吸收热量的物质是_______
(5)实验II中的现象证明,Na2CO3的热稳定性_______(填“强”或“弱”)于NaHCO3
(6)实验III中的现象证明,Na2CO3盐酸反应是分步进行的,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第一步:CO+ H+=HCO;第二步:_______
6 . 某实验小组欲探究Na2CO3和NaHCO3的性质,发现实验室里盛放两种固体的试剂瓶丢失了标签。于是,他们先对固体A、B进行鉴别,再通过实验进行性质探究。
(1)分别加热固体A、B,发现固体A受热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A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称取两种固体各2g,分别加入两个小烧杯中,再各加10 mL蒸馏水,振荡,测量温度变化;待固体充分溶解,恢复至室温,向所得溶液中各滴入2滴酚酞溶液。
①发现Na2CO3固体完全溶解,而NaHCO3固体有剩余,由此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
②同学们在两烧杯中还观察到以下现象。其中,属于盛放Na2CO3的烧杯中出现的现象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溶液温度下降     b.溶液温度升高     c.滴入酚酞后呈浅红色       d.滴入酚酞后呈红色
(3)如图所示,在气密性良好的装置Ⅰ和Ⅱ中分别放入药品,将气球内的固体同时倒入试管中。

①两试管中均产生气体,__________(填“Ⅰ”或“Ⅱ”)的反应程度更为剧烈。
②反应结束后,气球均有膨胀,恢复至室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
a.装置Ⅰ的气球体积较大
b.装置Ⅱ的气球体积较大
c.生成气体的体积根据盐酸计算
d.生成气体的体积根据固体计算
(4)同学们将两种固体分别配制成0.5 mol·L-1的溶液,设计如下方案并对反应现象作出预测:
实验方案预测现象预测依据
操作1:向2 mLNa2CO3溶液中滴加1mL 0.5mol·L-1C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Na2CO3溶液中的CO32浓度较大,能与CaCl2发生反应______________(写离子方程式)
操作2:向2 mLNaHCO3溶液中滴加1 mL 0.5mol·L-1CaCl2溶液无白色沉淀NaHCO3溶液中的CO32浓度很小,不能与CaCl2反应
实际实验后,发现操作2的现象与预测有差异:产生白色沉淀和气体。则该条件下,NaHCO3溶液与CaCl2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6-12-09更新 | 1754次组卷 | 8卷引用:人教版2017-2018学年高一化学必修1: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金属钠及其化合物 专项训练习题
12-13高二上·湖南株洲·开学考试
7 .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通过下列装置探究Na2CO3和NaHCO3的热稳定性,设计如下的探究方案,请你参与并完成该探究方案。

(1)提出假设:Na2CO3或NaHCO3加热分解时可能有CO2生成;
(2)设计实验:①利用上图装置分别对一定量的Na2CO3和NaHCO3进行加热;②为了检验CO2的生成,试管B中应加入的物质是__________(填“澄清石灰水”或“NaOH溶液”) ;
(3)现象与结论:同学们发现只有在加热NaHCO3时,试管B中才有气泡产生且有____________沉淀生成(填沉淀的颜色),说明Na2CO3和NaHCO3的热稳定性是: Na2CO3_________NaHCO3(填“ > ”或“ < ”);
(4)某同学在探究NaHCO3的热稳定性时,称取了8.4gNaHCO3,充分加热,请你计算理论上可产生CO2气体的体积为__________L(标准状况)。
2016-12-09更新 | 490次组卷 | 4卷引用:2011年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化学试题
8 . (1)有以下几种试剂:A.NaOH溶液 B.澄清石灰水 C.品红溶液 D.CaCl2溶液
选用合适的试剂鉴别下列两组物质(填字母代号)。
①SO2和CO2________       ②Na2CO3和NaHCO3________
(2)玻璃棒是化学实验中常用的仪器,教科书中下列有关实验过程中,不需要使用玻璃棒进行操作的是(填字母代号)__________
A.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B.浓硫酸的稀释
C.用CCl4萃取碘水中的碘             D.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
E.用充满氨气的烧瓶做喷泉实验
2016-12-09更新 | 99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级山东省汶上二中高一第一学期质量检测化学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